搜索
郑伟的头像

郑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02
分享

成都随记

走进成都,这座诗歌砌筑的城市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触,纵有多少文字的冲动,让我却无从下笔。

                                         ------题记

                          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最早读李白的诗便从心底爱上了成都,成都美的让我情醉神驰,美的让我梦绕魂牵。

又逢在清华大学培训,社院“七仙女”一首清华版《成都》,在不经意间击中我的心房。那意境,那情怀,让我更加惦念这座如雷贯耳,但又未曾谋面的城市。

不料,一个学习的机会很快就成全了我。

来到成都,我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欢,除了因小外甥大学在这里就读,从内心多了几分亲近外;更多是这里有着中国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古蜀脍炙人口的诗篇中,随便拾起一句就是一个典故,就是一段故事。

徜徉其中,不禁心生感慨,是谁成就了天下诗人皆入蜀的盛名?

想着,想着,不由地点燃了历代文人在锦里散落的诗句,顷刻间,缕缕芳香沁入心扉。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十五夜观灯》唐代 卢照邻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宋代 陆游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筹笔驿》唐代 李商隐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南邻》唐代 杜甫

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

《有赠》唐代 崔珏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为农》唐代 杜甫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唐代 杜甫

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唐代 杜甫

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花,簇簇歌台舞榭。

《一寸金 成都》北宋 柳永

锦里繁华,峨眉佳丽,远客初来。

《沁园春.锦里繁华峨眉佳丽》宋朝 秦观

宦途元不羡飞腾,锦里豪华压五陵。

《梦至成都怅然有作》宋 陆游

锦里瞻祠柏,绵州吊海棕。

《感旧》宋代 陆游

锦里繁华,环宫故邸,叠萼奇花。

《柳梢青》宋代 陆游

春宵宝灯燃,锦里香烟浮。

《成都上元灯市诗》宋代 田况

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

《怨王孙》五代 韦庄

锦里只闻销醉客,蕊宫惟合赠神仙。

《荔枝》唐代 徐夤

……

                          二

锦里多诗情,对我来讲,也多了一份走进成都必去锦里的理由。

在古诗词的牵引下,这一天,我如约而至。

这一天,天气垂青有加,多日来的细雨终于停下,阳光特别明媚。欣喜之余,我倒是对“蜀犬吠日”这一成语有了或多或少的质疑。

锦里,也叫锦官城,古成都的别称。现在的锦里古街,虽多是建筑复制品,但依葫芦画瓢,属于新瓶封老酒;其悠久深厚的人文积淀,牵出西蜀原汁原味最古老、最具商业气息的市井生活。

漫步其间,处处诗情画意,时时陶醉其中。

恰逢立冬,虽然没有了杜甫在《春夜细雨》中描绘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那万紫千红的美景,但也不缺人们摩肩接踵的热闹和这座休闲城市特有的温暖。

延绵一里多长的青石板路上,仿若是一幅写真的《清明上河图》,茶馆、酒楼、酒吧、客栈、戏台、手工作坊、工艺品摊、服装店、书画院、府第、万年台等坐落其间,鳞次栉比,严谨有序;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俗的独特魅力。

这里,有很多现在难以看到的特色物品。

手艺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吹糖画、剪纸、木偶、皮影、捏面人……

看后,让你耳目一新。

这里,最具特色的当数小吃,各种小吃店铺林立,让人眼花缭乱,真是吃货的天堂。

让你走着走着就不由地垂涎欲滴,恨不得把所有美味都储藏在肚子里。

琳琅满目的招牌下,张飞牛肉、三大炮、伤心凉粉、赖汤圆、龙抄手、双流老妈兔头、三合泥、烤鼻筋、怪味面、跳水蛙、猪天堂、烧仙草、军屯锅盔、老妈蹄花、掘金拱嘴、撒尿牛丸……繁杂的简直难以胜数,完全是草根的,本土化的。

再听这名字俗的就跟耍似的,真可谓一绝,耍着耍着冷不丁就走进了舌尖上的中国。

2010年,成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

仅凭这一名头,就让你觉得来成都不虚此行。

有美食的地方多美女,这似乎成为一条铁律,自古天府之国出美女,绝非浪得虚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成都的美女天生丽质,无需任何雕饰,属于主流标配。尤其锦里更是美女如云,有诗为证“锦里多佳人,当垆自沽酒”。

走在人群中,络绎不绝的美女抬头便是,有着仙姿玉色的丽人会给你一场不一样的视觉盛宴,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秀色可餐”这一成语。

此时,你尽可以让时间倒回在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四大美女的往事中,找寻心灵的共鸣,感知美丽的传承。也可以像诗人元稹一样,毫不掩饰对才女的钟情,“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与小吃店相得益彰,穿插其间便是众多的茶馆,正如成都的那句谚语:“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据说成都的茶馆有三千之多,为中国之最,茶文化始从这里走向世界。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这样写到:“中华文明所有的一切,成都都不缺少。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盈偏仓。这里的话题很多,因此有那么多的茶馆,健谈的成都人为自己准备了品类繁多的小食,把它们与历史一起细细咀嚼品尝”。可见,泡茶馆也是成都文化的象征,代表了成都人与生俱来的从容气度和浸入骨子里的悠闲情怀;已然和成都人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喝茶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成都人,知茶,懂生活,杯中有茶,茶中有我。在感受茶文化博大的同时,还能自我陶醉喝出“道法自然”的味道,凡事都可以在喝茶聊天中找到出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天下大事,无所不谈。

这里,喝的最多的是盖碗茶,传说是唐代成都一位娃崔的大家闺秀发明的。

它由茶盖、茶碗、茶船三部分组成,其寓意为“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

正如鲁迅先生所讲“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用盖碗泡茶,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为好茶叶”。

斟茶技艺,也是成都茶馆一道独特的风景,常常让人叹为观止。长长的壶嘴倾斜提起,水柱翻腾有声,临空而降;茶水从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漏水滴。让你在连连叫好声中,收获一种艺术享受。

品茶之间,已与热情健谈的老板熟悉,自然聊到一些成都的趣人趣事,让我对成都的了解更多了一些细节。

有人在川藏线上故意压速,想让后车超过去碰瓷,那料后面的人慢慢悠悠,随你便,你尖咋开,我就咋开。碰瓷者方晓得碰上了不急不躁的成都人,一点辙都没有。

成都的小伙与的哥发生了车辆剐蹭,双方就责任分担无法达成一致。两人一合计,换成了“剪刀、石头、布”,通过猜拳愿赌服输,原以为一场大动干戈的冲突,在玩耍中心平气和得到了解决。

又有俩人发生了冲突,唇枪舌剑争执不下时,气头上的双方约定,是死是活,麻将桌上等你。几圈麻将过后早忘了彼此的纠纷,正是“相逢一笑泯恩仇,打架不如打麻将”。

听着,哑然失笑,让我这个外地人好生羡慕。我虽然无从得知故事的真实性,但成都人的不较真仿佛脱离了时代,凡事有着娱乐的心态,既豁达又想得开,没有什么事是用耍解决不了的。

“耍”是个动词,在锦里让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用四川方言说,那叫“切这里耍,要得,巴适得很”。

谈恋爱人家也叫耍朋友,没必要太刻意,顺其自然耍着耍着就修成正果了。

如果说成都是一个慢生活的休闲都市,那么锦里就是这个都市的“耍都”,代表着“老成都的味道”。

毋庸置疑,它是成都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在这里,好多事物似乎都纳入“耍”的成份,你看那最具绝活的变脸和采耳,活生生的把一个耍活儿演变成一大特色,且独树一帜。

变脸是一个功夫活,讲究一个快字。情绪随着人物表情律动变换,疾如风电,变幻无穷,精妙绝伦,铿锵有力;这一戏剧艺术瑰宝在八十年代已被列为国家文化机密。

采耳是个技术活,讲究一个慢字。在这里不仅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且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刻,你尽可以放下一切杂念倾躺下来,给自己身心放个假。在冬日的暖阳里,双目微闭,任由技师让毛绒绒的耳勺有节奏地在你耳洞里放肆;仿若在欣赏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惬意地让整个身子从头酥到脚,这是何等的快意人生啊!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生活原来也可以这样过,才明白耍其实也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才理解幸福微积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心态。

快做慢活、张弛有度,这不就是成都人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态度吗?

漫步于此,让我忍不住放轻了脚步,生怕惊醒这千年的古巷。

也学着成都人不紧不慢的样子,我索性于横在眼前的“锦绣馆”门口坐了下来,静静地一睹蜀锦、蜀绣的芳容,细细地品味丝绸王国的两朵奇葩。

蜀锦是中国四大名锦,集中在此,招幌千年;蜀绣是“蜀中瑰宝”,其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蜀锦蜀绣均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馆内一楼摆放着一台巨大的仿古织锦机,上面布满了各种色彩的丝线,给人增添了无限想象;二楼有很多游人正在争着试穿各种锦绣衣饰。

俗话说“人无衣不暖,衣无锦不丽”,爱美的人们,配上锦绣自然是摇曳生姿了。

历经千年,蜀锦蜀绣依然绽放着不朽的生命力,让你再一次感受到丝路的源渊和中华文明的魅力所在。

我的眼前,仿佛又涌现出“四十里为锦绣”的壮观,串联起一段又一段被遗忘的“花重锦官城”记忆。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豁然开悟“少不入川,老不离川”的深意了。成都自古吸纳百川精华于一身,无疑是上帝的宠儿。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冷暖相宜的气侯,生活好,吃的好,穿的好,又多美女。有人认为年轻人来到这里,生活安逸就没了斗志。其实,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以偏概全了。不然,怎么还有一句古语叫“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呢?

倒是小牛主席开导建刚老兄,移居成都养老的一席话让我心里一亮。他说:“成都自古就是战乱的避难之所,也是人才涌入的地方,人才多了,城市自然不会平庸。且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为宜居城市榜首实至名归啊。”的确,这座文化古城让人情有独钟。建刚兄是摄影家,常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正面临即将退休的日子。

继续行走在这怀旧的老街,犹如走进时光岁月的深处,分明在繁华的红尘之内,又有着红尘之外的悠然。

嘈杂之中,悠悠的川西民风不时地扑面而来,让你真实地穿梭在成都的往事中,冥冥之中有了最真切的触摸。

不远处,忽然响起行云流水的古琴声。悠扬妙曼,丝丝入扣;如泉水叮咚,如黄莺出谷。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抬头望去,一古装女子宛如天仙,含情脉脉,清眸流盼。我试问自己,她是在演绎《凤求凰》那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吗?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刹那间,我己被这里的古典与唯美给沉醉。在信手拈来的古诗词浸淫下,有了不拘一格的恣意;仿佛也注入了成都的性格,已然忘记自己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恍惚间,依稀又穿越在蜀汉历史风云时代。

我的脑海闪现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第一贤相诸葛亮,耳边传来“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绝唱;一代伟人身在锦城,终身布衣,为政以民为本,知情重义,让人感怀不已。

眼前的三顾园、结义楼、凤仪亭、诸葛井……让你情不自禁地睹物思人,浮想联翩。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夕阳下的锦里,分明是在述说昨天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在演绎着今天的传奇。

融创给这座城市赋予了新的活力,在夕阳的映衬下,锦里显的更加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三

冬夜似乎来的早了点。转眼间,大红灯笼亮了起来,一串串,一排排,一片片;把风情万种的锦里,点缀的无比璀璨,更具人间烟火味。

依依不舍地走出锦里,一丝温柔、绵软的细雨像专为我准备的,不迟不早飘落人间。这雨别致,润物无声,撩人心弦,若有若无中充满了无尽的诗意与情调。

不经意间略感寒意,想起正值立冬,《说文解字》释义:“立为始建也;冬为万物收藏也”。

这一刻,回望锦里,思念早已收藏在心底,想必今生再也放不下了。

立冬,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坐标,也是个特殊的日子,古代天子有迎冬之礼,百姓有贺冬之俗,民间还有冬酿之说。无论如何,自然都离不开美酒,也注定是约上至交好友,围坐在滚烫的麻辣火锅前把酒叙谈的好时光。就像李白在《立冬》中有趣的写到:“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说起美酒,成都的酒文化可是独拨一份。自古以来酒文化高度繁荣,至今仍保留着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作坊,尤在唐宋时期为中国最著名的宴饮之都。

成都集厚爱于一身,是巧合吗?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以诗闻名的城市很多,以酒闻名的城市很多,以故事闻名的城市也很多;但又有好诗、又有好酒、还有好故事的城市,恐怕非成都莫属;想想,简直可以说唯其是瞻。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脱口便以这样的诗句为证已经足够了。

在成都的几天来,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间,我常把美女同学汪总与卓文君联想到一起,尤其想着她珍藏几十年的琼浆玉液。坦率地说,在帝都第一次品尝过她的美酒就让我牵肠挂肚了。正好,彭教授刚回到成都就及时打来宴请的电话。

我们同行的几个好友打车到达酒场,彭教授和汪总也都先后到了,恰巧兰州的傅总回乡探母也闻讯赶了过来,中央社院同学偶遇在成都甚是欢喜。

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尤其在这迎冬的时刻。

开场,汪总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历史的成都以及今天的成就。她说:“成都这个城市的名字至今已经整整2500多年未改其名,历经沧桑,延续至今。在中国古老的大、中城市中,既未更名,又未迁徙的城市,仅此一座”。

我听着,不由地投向恭敬的目光,也心生无限感慨。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文化这东西就在于历史的沉淀,没有就是没有,你装也装不住。

回想,家乡的政府所在地,领导一拍脑门儿,迎合附近的做酒大户把传统老镇改成药酒的名字,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殊不知,历史的错位就如烧琴煮鹤糟蹋了两样好东西。正如余秋雨在《故乡》中感叹:“这种改动对四方游子带来的迷惘是难于估计的。就像远飞的燕子,当它们随着季节在山南海北绕了一大圈回来的时候,屋梁上的鸟巢还在,但屋宇的主人变了,屋宇的结构也变了,它们只能唧唧啾啾地在四周盘旋,盘旋出一个崔颢式的大问号”。

诚然如斯!

我很羡慕一座城市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一座城市的厚重感在于沉积在那里的历史文化,以及由这种历史文化铸造的人文精神。苏州如此,成都亦是如此。

汪总继续讲到“今天的成都,植根于历史,和谐包容,务实创新。交通四通八达,当年李白《蜀道难》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叹息,发达贯通的蜀道已经成为成都拥抱世界的文明坦途”。

听着,想着,思绪逐渐又从遥远的历史卷轴,回到现代时尚的国际都市。

接着,傅总趁兴朗诵了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声情并茂,字字珠玑,正可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论起傅总,着实让人刮目相看;身残志坚,倾情奉献养老事业,曾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浓浓的文化气场中,女高音歌唱家曹教授也不甘示弱,在众人的拥戴中,一曲高亢嘹亮的《映山红》,如天籁之音,把气氛迅速推向高潮。

顿时,大家激情澎湃,或唱歌咏诗,或推杯换盏,都多了几分把酒论英雄的气概和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

沉醉间,已然忘了自己的前世与今生,初来不解蜀中情,喝着已是蜀中人。

在其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浸染下,座上一时多少豪杰。谈笑之间,有了刘备、曹操、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对酒当歌,有了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觥筹交错中,幽默诙谐的彭博士最先有了几分醉意,但他依然想坚守最后的矜持,酣畅迷离中情不自禁用四川方言唱起: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抑扬顿挫中,真是别有一番韵味;手足舞蹈间,把成都人的风雅、成都人的好耍展现的淋漓尽致,更让大家笑的前仰后合。

真情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大家不约而同起身加入到穿透时空的大重唱: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把酒临风,纵论古今,笑谈世事,畅叙情谊。这样的文化酒局巴适的很,无疑是我成都之行最后画龙点睛之笔。

                            四

醉过才知酒浓,来过才知情重。

成都,这个充满诗意的城市;这个热情好客的城市;这个悠闲幸福的城市;这个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我已深刻地来过,挥一挥手,只悄悄,把万般留恋书写成别离的笙箫。

我们带走了成都的情谊和美酒。转身,也留下了一个个烈酒入喉的故事。

握别,心中总有一股莫名的情愫。踉跄着走出酒店,路边的酒吧又传来赵雷那首缠意绵绵的《成都》:

让我掉下眼泪的 ,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 ,不止你的温柔。

分别总是在立冬,回忆是思念的愁

……

成都带不走的, 只有你!

2019年11月12日于成都初稿

2021年12月1日第五次修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