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鞋般我荣辱与共
张 维
七十年代在我们乡下,饭都吃不饱,三月不知肉味,怎么可能会把猪肉皮子拿来做鞋呢?
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班转学来了一位男同学,看他穿了一双怪模怪样的鞋,面料黑黑的硬硬的,款式尖尖的,感觉他连人带鞋都与我们格格不入,很久都不能和我们相融。
禁不住好奇,就问我的同桌,据说是他的亲戚,问他那鞋是什么做的,回答是猪皮。答案令我大吃一惊,有点不相信耳朵。怎么猪皮可以拿来做鞋呢?即使可以,也太可惜太浪费了。人连肉都吃不上,他居然拿来做鞋穿,太奢侈。我横竖看不顺眼,总感觉他像地主出生,来自非同一般的家庭。毕竟当时班上还有冬天打赤脚的啊!再细问,他父亲是教书的,国家干部。在那边远的乡村,有一个国家干部很了不起。
我当时发出这样的疑问:红军当年拿牛皮来做皮带,过雪山草地的时候找不到东西吃,就急中生智,把皮带煮来吃。可这猪皮拿来做鞋了,要是遇到类似的饥饿,会把鞋也拿来煮熟了吃么?
没过几年,自己通过考试跳出农门,到县城读师范。没多久,班上就有同学买皮鞋来穿。尽管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改变,但我还是难以接受穿皮鞋的现实。不是自己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酸,实在是那颜色模样难以让我喜欢。一些家境不如我的也买了皮鞋。他们买皮鞋除了追赶时髦以外,更重要的是不用洗鞋,拿个鞋刷涂抹点鞋油了事,不像布鞋胶鞋那样每次洗刷麻烦,还要等几天才能晾干。那时穿皮鞋大多要给鞋底钉一两块铁板,走起路来叮当作响,觉得那是最流行的声响,是最美妙的音乐。后来听说是为了保护皮鞋,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比较保守的我按奈不住他人的鄙视,禁不住时髦和皮鞋诸多优点的诱惑,也赶一回新潮,勒紧裤带节省钱来买一双皮鞋,东施效颦的钉上铁掌,叮当作响,邯郸学步,作时髦状。尽管在有的人眼里我也汇入了趾高气扬的行列,令人羡慕的一群,可内心里很不踏实,感觉我飞了起来,脱离了大地,感觉愧对了还在田间脸朝黄土背朝天风里来雨里去劳作的父母。假期回到家乡,我自然是尽量保持本色本土模样,穿最旧、最老式的衣服。乡亲们既不觉得我忘了本,变了样,又可预防劳作时磨破我新的时髦的衣裤,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三载师范完,我也入杏坛。有了自己的收入,同时从为人师表考虑,穿时尚一点,整洁一点,给学生做个与时俱进的表率也是应该的,也是能让人接受的,不会再有人说三道四。毕竟经济条件好转了,改革开放了,思想解放了。反之,就认为你老土、落后、抠门。
刚发了工资,就和同事一起相约到毗邻的重庆市南川县(后改区,现改市)去开眼界,顺便买点穿的把自己包装一下,先买了比较鲜艳的布料意欲做条大喇叭裤,然后再留个长发,那时比较流行把自己装扮成二流子的派头,因为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得太紧太久,一下子放开,谁都想体现自己最前卫,最开放,最先锋。买好布料,逛到另一条街,看一个地方被围得水泄不通,我们也凑上前去看热闹。不看不知道,一看喜眉梢。那种当时最流行的名曰火箭头的皮鞋好不畅销,款式流行,闪闪发亮,掂着轻巧,价格也很实惠。得来全不费功夫,感觉不虚此行,有喜出望外的收获。
回到学校,很得意的穿上这时髦锃亮的皮鞋,潇洒走一回,着时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有的同事还后悔没有一同去,错过了这次价廉物美的机会。没几天,鞋底脱帮,细看,纸壳做的。原来听说过纸做皮鞋的“茶叶”货,还以为大家编的天方夜谭。当时之所以上当,就是因为对猪皮那粗糙的毛孔看不顺眼,听说这光滑油亮的鞋是牛皮做的,精致,耐穿才动心的。
几年之后,我又回到了我读书的县城,当时经济条件也不怎么好,就喜欢买那些外地来临时展销的便宜货,看起时尚。又遇上卖皮鞋,由于常年在外采访,考虑的是经久耐用。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那次纸做的 “牛皮”崴货之后,我不再对那毛孔粗糙的猪皮小看了,反而刮目相看,情有独钟。当我仔细验证那些酷似猪毛的毛细血孔的麻子点点,认定是正宗的猪皮后才放心买了下来。在县城的时候,我没有穿它,认为要在乡下与它粗笨的模样才相协调,才能体现它足下生辉的优势。一次雨天,特意穿着它到乡下泥泞里采访,还自我夸耀,别看它模样普通,可实用了。不想这一卖弄,鞋帮鞋面很不给我面子,一下子四分五裂,我成了“卖生姜”的老板,脚丫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好不雅观。这皮鞋不但没给我挣足面子,反而让我狼狈不堪。幸好是在完成采访任务返程的路上。我一气之下,把鞋扔到了天涯海角,独自光着赤脚打道回府。
现在好了,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什么康奈、意尔康、蜘蛛王、红蜻蜓、安踏,真是美观大方、安全舒适、经久耐用。很多双皮鞋,穿烦了想它烂都不烂,扔了又舍不得,毕竟是艰苦年代过来的人,节约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因为现在的人懂得做生意要做大做强,必须诚实守信,货真价实。而且,现在的路也好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都是连户路,水泥路,鞋也是货真价实的品牌货,经久耐用,能不经穿吗!不是我要给他们打广告,实在是新的来了,可旧的还不退去。因为我有怀旧情结,毕竟,鞋们与我荣辱与共,伴随着我走过了人生不少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