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地因人名。此话不假!位于珠海唐家湾古镇的那洲村,仿佛随手一指随意而取的一个名字,却因为出了个著名的版画艺术家古元先生而声名远扬,这村名在人们眼中也似乎有了几分诗意。
到那洲村,自然要先去拜谒古元先生的故居。穿过村口牌坊进入村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青砖灰瓦、错落有致的古老建筑,醒目的门牌号,铁制的大信箱,斑驳陆离的墙面,老屋前的枯藤、古树,屋顶的青苔等,无不流溢着古朴、悠远的意蕴,携着乡野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些涂抹着遥远记忆的元素,一下子将人带入了怀旧的情愫里。从喧嚣的都市来到宁静的村落,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那洲古村,瞬间镌刻进了我的记忆深处。
没想到那洲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建村历史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有不少建筑建于清朝及民国,还有些建于明代,曾繁华一时。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如今它们仍静静地伫立着,默默向世人诉说着那洲村昔日的荣光。而沿途两侧墙面极具生活气息的艺术彩绘又让我们清醒地回归到现实,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元先生生前的代表作品,它们也被以彩绘的形式鲜活地展现在墙面,通俗与高雅交相辉映,那洲人的精神风貌一览无遗地呈现在眼前,那是一种乐观昂扬的态势,一脉相承,不曾褪色。
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蜿蜒前行大约五百米,就来到了古元故居。一座由数米高的院墙围着的两层古色古香的小洋楼静静伫立,屋檐及墙身色彩明艳的彩塑及灰塑十分耀眼,墙上的图案以中国传统的“喜鹊登枝”“梅兰竹菊”及山水风景等为素材,显得生动且富有情趣。在屋侧参天古树的荫庇下,故居显得十分清幽、雅致。小花园里高高的桄榔树亭亭玉立,大朵红色的扶桑花与月季花正竞艳吐芳,九里香芳香扑鼻,有蜂蝶在花间嗡闹、翻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不管有没有人欣赏,树照样生长、花照样开放,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和悲凉感涌上心头。
这座修建于1912年的老宅,虽历经百年的风霜雨雪,却巍然屹立,保存完好。古元故居属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配上西洋木质百叶窗,屋子便多了几分时尚风。室内陈设简陋,最引人注目的是汉白玉雕塑的古元头像,他面带微笑,亲切和蔼,栩栩如生。厅堂两侧悬挂着用两米多长的红木板书写的家训:和气至祥百忍成金处世端资退让 厚德载福惟善为宝持身贵养谦光。字里行间透露出屋主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和德善传家的智慧法宝,一种敬意油然而生。古元先生忠厚善良、大度谦逊品格的形成正是得益于这良好家风的滋养。
古元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版画、水彩画大师,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经称赞他是“中国艺术界一卓绝之天才”“中国新版画界的巨星”。在抗日战争时期,古元先生以画笔作武器,深入农村和战地生活,与老百姓及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切身体会到了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他用木刻创作出了大量抗战题材的作品,如《运草》《练兵》《部队秋收》《人民子弟兵》《拥护咱们老百姓的军队》等,非常具有时代感召力,它唤起了人们深切的爱国情怀,鼓舞着前线将士奋勇杀敌。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是珠海也是中国的骄傲与自豪。斯人虽逝,而大师遗风犹存!在位于珠海市区的古元美术馆,我们能欣赏到他不少代表性作品。这位当年从那洲村走出的人民艺术家,带给世人无尽的精神财富。我想,这大概离不开这方水土的养育,以及秀美故乡赐予他的不竭创作灵感吧!所以那勤劳善良的乡亲、淳朴厚道的村民,曾一次次落入他的笔端,成为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古元故居的讲解员王小姐从2016年5月开馆就在这里工作,这位外来媳妇在年复一年的讲解中,一次次被古元先生高尚的品格和卓绝才能所打动,她说:“我与古元先生算是神交已久。平均每年有4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访,他们都对先生怀着深深的敬仰之心。讲解次数越多,我对先生的了解也越深入。古元先生低调内敛的品格、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无悔给我印象最深,这也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他的作品有一种宁静美,让人百看不厌,越看越爱。对我来说,每天的工作都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和幸福感写在她青春洋溢的脸上。
离开古元故居,在宁静的古村古巷穿行,不时能看到悠闲漫步的老人和嬉笑打闹的孩子,喧哗声惊得树上的鸟儿扑打着翅膀飞逃。不远处收割后的稻田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莹白的光,偶有鸡鸣犬吠打破村子的宁静,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漫步在那洲古村,颇有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娴雅,再浮躁的心绪在这里也会被慢慢抚平。
沿着村口小径循声前行,就来到了经年累月潺潺奔流的那溪河,这名字也仿佛随口而取的,溪与河竟混搭在了一起,村民们叫惯了,也觉得很自然。几座石质及木质小桥将两岸紧紧连接,村民过了小桥到对岸种田、搞养殖。一年又一年,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收获着殷实的日子。当年不少有志青年也是从这里穿过小桥、翻过对面的石人山,到更广阔的世界去闯荡,他们赴港澳、涉重洋,带回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带回致富的技能,让村子旧貌换新颜。
岸边的相思树枝叶纷披,溪水边翠竹片片,清风送爽,让人心旷神怡。溪水清澈,游鱼不时浮出水面。有人在溪边安静地垂钓,有画家正专心写生,有对对恋人在相思树下相偎而坐,大家各美其美,悠然自得,如入无人之境。坐在绿荫下的溪水边,即使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那溪河,这条绕村奔流的母亲河,浇灌了村里的千亩良田,养育了世世代代优秀的那洲儿女。灵山秀水育英才。没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那洲曾是人才辈出的名人村,从这里走出过秀才、举人,走出过政要和商贾,也走出过大艺术家。有资料显示,自那洲建村以来,论从商、从政、从学等,能够载入史册的名人达数十位。如清朝举人梁凤明、进士谭俊谋,还有曾任国家交通部副部长的谭真等,当然,最负盛名的非古元先生莫属。
那洲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记载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乡村振兴利好政策的推动下,那洲人民与时俱进,除发展传统的种养殖业、加工业和手工业外,目前正大力探索发展文化艺术、现代商贸、旅游及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那洲现在已是名副其实的艺术村,古元先生的文化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扬,古老的乡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文首发于《珠海特区报》2022年8月12日“湾韵”副刊
于2023年9月入选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个人散文集《青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