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署的头像

夏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6
分享

毛伯温:犯我山河 虽远必诛

毛伯温(1482—1545),吉水县八都镇圳上毛家村人,字汝厉,号东塘。明正德三年进士,授绍兴府推官。嘉靖中累官刑部尚书,改兵部尚书,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安南内乱,毛伯温奉命南征,不折一兵一卒,和平解决,终于名垂青史,加太子太保。毛伯温工诗,有《毛襄懋集》《平南录》《东塘诗集》及《毛襄懋奏议》等著述遗世。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这是明世宗朱厚熜为激励毛伯温出征安南必胜信心写的壮行诗《送毛伯温》。全诗明白晓畅、铿锵有力、气势非凡,充分表明毛伯温的忠义品格得到了朱厚熜的高度信任和褒奖。毛伯温一生忠贞爱国、忧国忧民,为官刚正不阿,为人义薄云天,受到后世敬仰、传颂。

少小根植忠义心

毛伯温的忠义,少年时代就根植于心。弘治初年,少年毛伯温游学至广东惠州。一日晚间,因盘缠用尽,又遇下雨,有些落魄,他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院门,院主人是博罗县主簿丁震。丁震家人热情接待了毛伯温,打来热水让其洗浴,端上饭食解其饥渴。一番交谈后,丁震对谈吐不凡、初露峥嵘的毛伯温“一见深器”,留在府中,教导并供其读书三年。丁震一家的恩情,毛伯温以为“大义”,没齿难忘,一直怀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心。后来,毛伯温来到惠州任大司马,在广东“按院”与丁震相遇,他高兴不已,对丁震极尽谦恭,礼遇有加。

毛伯温离开广东后,专门给丁家赠送了匾额。再后,为了报答丁家的恩情,又个人出资在丁家村建造了一座宏伟壮观的“鸦鹊巢”。数百年来,这“鸦鹊巢”一直是丁氏一族最重要的议事中心和活动场所。毛伯温义薄云天、知恩图报的感人故事,也被丁家人用来教导、鞭策后人,教育后人要以毛伯温为榜样,胸怀家国、知恩图报;他们把毛伯温的恩德品行写进族谱,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五百年后的2009年,相距千里的两姓后裔延续了世代友好,共同传承毛伯温的忠义品格。

1508年,毛伯温考中进士。次年,28岁的毛伯温走马上任绍兴府推官(司法官员)。在人生的首个岗位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他就立下了要忠于国家,一切以江山社稷为重,要做包青天这样好官的志向。凡他经手的案件,从不听一面之词,从不接受任何一方的礼物和请托,从不受任何人的干扰或强权的压迫,一切以维护国家利益、以弘扬公平正义为重,秉公而断。绍兴府百姓很快都知道,有个推官每次审理案件必定详细慎重,重事实不刑讯逼供,讲法理不讲情面,一定会让原、被告双方都有机会申辩,并最终让双方都信服。因此,有冤屈的人都直接向他求诉,毛伯温在全郡赢得了“毛青天”的美誉,还传出了“推官明如镜”的民谣。1511年,当时的作家高君茔感动于毛伯温的高尚品德,专门写了一卷《青天传》,以颂扬毛伯温忠义、清廉品德,激励后人。

“绣衣坊”旌表忠诚

1515年,毛伯温转任河南监察御史。一次巡按福建时,发现左布政是通过行贿手段才提拔为大理寺卿的。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他了解事实真相后,勃然大怒,发誓一定要把这些欺骗朝廷、危害国家的蛀虫、贪官拉下马来,即使自己被排挤丢官甚至被迫害,也在所不惜。于是多次上书弹劾那个左布政,任何人说情甚至威胁利诱都不管用,左布政最终被罢官。

毛伯温非但自己忠贞爱国,一身正气,对其他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也十分钦佩,引为知己、榜样。

毛伯温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时,在湖南郴州汝城主持修建了一座十分有名的牌坊——绣衣坊。这是他胸怀家国,愿天下清明、国家昌盛心迹的一种寄托。绣衣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旌表监察官员的牌坊,有“湖南第一坊”之称,旌表的人物是当朝御史范辂,正所谓惺惺相惜。这座牌坊门额右前题款为: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等字样,左尾落款为:桂阳县知县陈德本等字样。

范辂1474年出生,和毛伯温一样有着忠贞不渝的品行,一身正气,铮铮风骨,敢于对一切歪风邪气说不。范辂幼年天资聪颖,从小受周敦颐爱莲守拙、勤政廉政思想的熏陶,1511年考取进士,踏进仕途,到行人司上班第一天就以“此心若有纤豪伪,口舌漂零不得还”明志。此后历任御史、按察司副使、陕西布政司参政、江西赣州岭北道,江西、浙江、福建提刑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后任宁夏巡抚,1536年在任上去世。范辂一生与宁王朱宸濠、镇守太监毕真等权臣、贪官作坚决斗争,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朝廷正常秩序,从不妥协,令朱宸濠等人非常嫉恨。毛伯温非常敬佩范辂的为人,因此特意发起为范辂修了这座绣衣坊,向世人彰显范辂的忠义品格。

正是因为毛伯温有着始终如一的忠贞品德和刚毅果敢、不畏强权的血性,他的仕途可谓一波三折。1521年,明世宗即位后发生的一件事,预示了毛伯温刚正性格必然导致其仕途坎坷。当时,宦官张锐、张忠等触犯刑律被判死刑,他们的同伙暗中密谋,紧急运作,想拖延行刑。近墨者黑,想为奸臣说情者必定不是好人。毛伯温得知情况后,上书一道,奏请朝廷要将这些说情者一并处死,这才震慑住了他们,维护了国家法律的权威和朝廷的尊严。毛伯温也因此得罪了一帮人。一年后,毛伯温升为大理寺丞,后又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不久后,因张锐、张忠案埋下的隐患终于暴发,宦官同党们从一宗旧案里挑出毛病,指控毛伯温误判,毛伯温被罢官归乡。后来毛伯温又几次被启用,都因奸臣当道,阻断了他报效国家、尽忠朝廷的门路,使他心存芥蒂,因此坚决不去上任,以示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主张,把忠于国家排第一位,干净、彻底与当权宦官和奸佞小人们划清界线,并作坚决斗争。

犯我山河必诛之

最能体现毛伯温忠贞爱国品格的,是他奉旨征讨安南(今属越南),这是他尽忠蹈义的高光时刻。1539年7月,安南莫登庸再度侵犯明朝国土,并占领钦州、四峒等地区,引起朝廷文武百官极大义愤。朝内征讨与招抚之争反复多次,时任兵部尚书的毛伯温坚决主张征讨,犯我山河疆土者,虽远必诛。为江山社稷着想,皇帝终于下了决心,命毛伯温统兵南征。挂帅出征时,世宗皇帝亲斟御酒饯行,并书赠给他一首诗,题为《钦命伯温征交趾临行》,即本文开头所引的那首诗。

毛伯温受命讨伐安南,用时一年多。期间,他严格守住国家利益为上的原则,坚持寸土不让的底线,牢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先训,发挥聪明才智,与安南的当权派斗智斗勇:一方面发起舆论战,调动百姓的力量为己所用,一方面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对莫登庸等施压,内外兼攻,最后采取“揖让”之策,经过艰苦谈判,不费一刀一箭,不折一兵一卒,使安南臣服、边疆安定,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及政治才能,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毛伯温凯旋后,嘉靖皇帝果然给予他牵马“解战袍”的特别礼遇,并加封他“光禄大夫,勋柱国锡”,加封其妻子谢氏为一品夫人,对其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给予特别赏赐。这些封赐与褒奖,是皇帝对毛伯温战功与忠心的最高肯定,也是毛伯温忠心为国、尽心朝廷的直接见证。

忠贞“襄懋”留青史

1544年冬春之际,蒙古顺义王俺答连续进犯边界,都被明军击退。当年秋,顺天巡抚朱方上奏,说秋防搞得差不多了,为了节省银子粮草,各地援边军马可以撤回。总督西北军务的毛伯温误以为俺答收敛了觊觎之心,又考虑到此举能够为朝廷节省经费银两,便同意撤军,宣府、大同以及在居庸、紫荆、倒马三关据守的援军全部撤退。可刚一撤军,俺答立即卷土重来,一路攻破多个县邑,致使京师危急。毛伯温等人吃惊不已,匆忙调兵赴畿辅驰援,解了京城危急。这次判断失误,让嘉靖皇帝怒气冲天,一道旨意,让上奏及同意撤军的相关人等一并获罪,毛伯温被削职为民,押至午门前,杖击八十,发配戍边。

毛伯温认为自己罪罚应该,内心痛悔不已,戍边一年,躬身勤勉,以赎罪责。第二年被赐还不久,“疽发于背”而逝。

明穆宗即位后,为毛伯温恢复了官职,追谥“襄懋”。这一举措,是对毛伯温一生忠于朝廷、以江山社稷为重的充分肯定和最高奖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