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秋日檐上风,人间惊鸿客。
宋已有城垣。在秋风的夜色中,我站在万载古城的街头。想到南宋县令徐升《修县治记》中所载的这句话。
它们在时间里存在过,生动过。它们属于那些经常被遗忘的内容。
如今,城还在,城垣已无处寻觅。
翻开这座城市的历史,黄色是这个城市的主色调,写满了沧桑与苦难。这抹黄色,与江南温婉细腻的白墙黛瓦形成鲜明对比,它挺拔而坚韧,如同古城不屈的脊梁,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磨难。
有如西风猎猎,豪迈刚强。赣派建筑,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跨越万载时光,沉淀出无与伦比的韵味与风华。黄色砖块毫不修饰,马头墙巍峨耸立,错落间透露出古朴而不失雅致的气息。岁月悠悠,黄砖墙之上斑驳的痕迹,非但未减其风采,反而如同时间的印记,为古城平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故事的深邃。木雕石雕,细腻入微,繁复中蕴含深意,每一刀一凿皆是匠人心血的结晶,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文化与信仰的传承。
时光慷慨解囊。翻过一幢幢的建筑,看她们开放于秋风,汇聚成一座历史的花园。漫步于这赣派建筑的群落之中,仿佛穿越千年时光隧道,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那份历经风霜而不朽的文化底蕴,那份建筑之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感叹于中华建筑瑰宝之璀璨夺目。
赣派建筑,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见证。
揭开这座古城的神秘面纱,黄色——作为它历史长卷中最为鲜明的笔触,不仅勾勒出一幅幅沧桑与苦难的画卷,更赋予了这座城市一种独特而深沉的灵魂。
万载的历史沿革与城垣变迁丰富多彩,见证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与社会的动荡。元代红巾军刘仁起义后,曾在此筑城立四门,虽起义失败城废,但北门城楼得以保留。明代正德年间,龙河西岸建子城,并逐步完善土城结构,形成东西两岸相连的防御体系,城门多达七座,后历经嘉靖靖、万历等朝代的多次修缮加固。
清代,该城经历了棚民起义的冲击,城垣多次增修,乾隆年间更是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增设女墙,强化防御功能,并重新命名了城门。道光年间,东门及大南门城楼相继重建。 近现代,中国工农红军的多次攻陷与国民党军队的重建,使该城成为革命斗争的重要舞台。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为应对日机轰炸,国民党政府下令拆除城垣,以保障民众避难方便。承载着宋代记忆的巍峨城垣就此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其遗迹如今已化作环绕城市的公路,默默铺展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轰轰烈烈地发生,静悄悄地撤离。我沿着这条承载着过往的环城公路,驱车缓缓前行,在漫长的旅途中,时间仿佛被拉长了许多。夕阳西下,城市的轮廓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一片繁华景象。然而,在这喧嚣之中,我仿佛能穿越喧嚣,捕捉到历史深处那隐约可闻的脉搏声——那是时间的低语,是历史的回响,在耳边轻轻响起,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文明塔的灯,缓缓地亮起。成群结队欢呼的孩子,在马路两边欢快地奔跑着。
遇见万载,我的心如花一般,慢慢绽放欢乐。
二
小城,岁月轻轻流淌过去,不舍昼夜。
大地深处传来响亮的呼喊,历史的光雨穿透而来。
万载,一个饱含温度的称呼,之前的名字叫阳乐、康乐、紧县,叫建成。
公元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春,正月,戊申朔,日下有五色云;壬申,西北有赤气亘天;辛卯,岚州黄河清……这一年,尽管北宋帝国表面笼罩着一片虚假的祥瑞之云,实则暗流涌动,先是宋江起义,随后方腊之乱,相继遭到镇压而告失败。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天灾频仍,洪水肆虐、干旱无雨,致使民生凋敝,哀鸿遍野,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帝国的黄昏已经悄然来临。
这一年,时年39岁的宋徽宗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得名始此,徽州府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县。同年,万载县更名建成县,仍属袁州。
“建成”或是“建城”,史上有不同的意见。其实,早在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撤销康乐建置,并入建成县。建成县的建县历史更早,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成设县。“以其创建城邑,故名建成”,隶属豫章郡。辖境相当于现在的江西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四县全境和樟树市部分地区。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因避太子李建成讳,改建成为高安县。武德八年(625年)撤销万载建置,并入高安县。
宋徽宗改县名的缘由,大抵是地方主张,有怀旧的原因,他乐得大笔一挥,恢复旧制旧名。
历史只是在这里拐了一个弯,万载就沿着她的主干道,一路向前。
万载历史悠久,三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孙吴黄武元年(公元222—229年)建县,名阳乐,县治设于罗城,隶豫章郡。西晋大康元年(公元280年)阳乐改名为康乐。从五代十国杨吴顺义元年(公元924年),分高安的进城、康乐、高侯、万载四乡置万载县,仍属洪州,取万载乡的“万载”二字为县名,到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复名万载县,隶属袁州。
从此,不管是隶属洪州、筠州、袁州和宜春,万载的地名至今没有变。
万载,位于宜春地区西部,江西省西部偏北,与上高高、宜春、铜鼓、宜丰、浏阳诸县毗邻。建县时,县治设罗城。唐武德五年,县城迁龙山下(今康乐镇)东、北部邻鹅峰,西接高城,南与马步接壤。丘陵起伏,俗有“三山九岭”之说。三山即邹家山、龙江山、林家山,九岭即邓家岭、巢家岭、李家岭、周家岭、汪家岭、南门岭、甘家岭、钱家岭、王家岭。
清至民国初期,县城以龙河为界,分为东、西二都。河东岸为东都(又称东隅),河西岸为西都(又称西隅)。《今古地理述》云:“鹅峰鹤岭左右屹立,月台紫盖前后横陈。”旧志彭天补在《学记》中说:“倚官山,环龙河,笔架盘旋,虹桥矗起。”县城内俗有“三山九岭十八巷”之说。
错过了万千繁华,我们还拥有一座万载古城。这里曾经波涛汹涌,如今,在风的叙述下,她的诗意是一个无穷大的量词。
三
“春秋的龙河,唐宋的城,明清的建筑,乡愁的人”。万载历史缩影汇聚于此,就像一碗万载独有的大碗茶,值得细细地品尝。
万载古城,让人叹为观止。
清末至民国初,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共有15条主要街道,其中衙前大街后更名为三民街。县城小巷众多,古称“十八巷”,虽部分已废,但仍保留了丰富的历史记忆。据县志记载,1949年登记的公宇房宅中,清代至民国,城内大型古朴的建筑有孔庙、文昌帝君庙、武庙、城隍庙、财神庙、赤帝庙,以及欧阳宗祠、辛幼房祠、郭家祠、宋家祠等,庵观寺院、姓氏宗祠百余栋。
现在的“万载古城”,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南北交融,气势恢宏,是为数不多的赣派遗风建筑群,至今遗存丰富,保留着明清古祠堂27座,涉及辛、宋、郭、彭、闻、易、周、张、高、鲍、陈、龙、欧阳等13姓氏,民居、书院等历史建筑6栋,在全国县城中能如此完整保留众多古祠堂建筑的实属罕见。万载古城以万载非遗文化、赣派建筑风情为内核,赣派建筑的砖雕艺术、木雕艺术、绘画艺术、古代雕刻艺术,以及从中延伸出的古万载风土人情、纲常礼教,具有典型的赣派艺术风韵。
万载古城,其最为世人称颂之处,莫过于那片保存存完好、熠熠生辉的古祠堂群落。陈达公祠、郭挥公祠、郭谦公祠、郭南轩公祠、郭绿阴公祠、易氏大祠、周文公祠、张爵公祠、高燕山公祠、宋缉轩公祠……还有县仓、考寓等等,这些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祠堂,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散落于古城的每个角落,不仅深刻烙印着宗族文化的印记,更是历史与艺术交融的瑰宝。砖雕的细腻、木雕的繁复、绘画的生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匠人们超凡的技艺与对美的无尽追求。站在这些祠堂之前,历史的低语似乎穿越时空,让人深切感受到那份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
这里有份安然,你不必有足够的耐心,就可以让你的心宁静。步入古城,首先被那错落有致、充满韵味的古街巷所吸引。衙前大街的庄严、务前大街的繁忙、学前文昌阁街的雅致……这些名字里就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街道,曾是商贸繁荣、百业兴旺的见证。花爆庄的传统工艺依旧闪耀,与酒业、绸布、百货等各式商铺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
石栏静谧,秋叶飘在地上,燕子去了又回。古城里的紫薇与合欢花等,在我们面前,表述着与建筑之间的美与爱。这里平和风雅,听微风微语在古建筑间穿梭,你手一伸,仿佛就可以抓住一缕唐宋风。
万载,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城隍庙的雄伟伟、文明塔的挺拔、观鹰桥的古朴,无不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等革命旧址,更是见证了红色岁月的峥嵘。此外,谢灵运实墓的独特、周家大屋的雅致、竹山洞的奇幻、云峰古洞的深邃、马步寨下卧佛的壮观,以及三十把水库自然保护区与九龙省级森林公园的清新,共同构筑了万载丰富多彩的旅游胜景。
历史上,万载人才辈出,从南唐宰相宋齐邱的仁政,到文字学家徐铉、徐锴的文采飞扬;从宋代至清代的进士、举人,到近现代的心理学家郭一岑、词学家龙榆生,再到革命将领杜平、张翼翔、王宗槐等。
“万载地方,向时储财擢秀”,黄庭坚的赞誉恰如其分。
三
小城寻常,烟火无恙。
吃一碗漫长的大碗茶,等人间绚烂的烟火。
时光在建筑上凝固,又演绎出万千故事。万载,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是“花炮之乡”,更是大碗茶文化的发源地。大碗茶的水,是龙河的水,是蜀江的水。蜀江绕城北流,龙河从南浦桥穿城而过,于城北与蜀江相汇。
小城悠悠,烟火依旧温暖如初。“三元一碗,晨昏相伴”,这里的大碗茶,不以名贵茶叶为贵,而是以山涧之灵芽——黄栀子、淡竹叶、清新薄荷等自然馈赠,调和出一碗虽带微苦却回味悠长、提神醒脑的佳饮。万载大碗茶,其风起于明清,是时光深处的一抹温馨记忆。走进古朴的茶馆,一碗茶轻放,热气袅袅升起,旅人得以驻足小憩,乡邻相聚畅谈,生意悄然达成,智慧与情感在茶香中交织升华。
清末之时,万载夏布之细、表芯纸之韧、花炮之绚烂,名扬四海,远销大江南北。然则古道难行,人力肩挑,无数挑夫亟需休憩之地,于是万载茶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尚清斋更是百年不衰,诚信二字如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古城中一幢幢的旧建筑,并没有老去,依然在人间烟火中生长,每一处都在呼吸。多少年过去了,历史的包浆是石板路上光滑的纹理,在热气腾腾中,古城正展示着新生之美。
茶是古城流动的泉眼。在古城的一隅,从泉茶馆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品茶听戏,高歌一曲,尽享悠闲时光。入晚时光,看一场“烟火之恋”,体味天上人间的浪漫。“喝从泉,结良缘”,从泉茶馆以其独有的品牌文化,流传着一段段佳话。相传古时媒妁之言,皆在茶香氤氲中促成,一对男女偶遇茶馆,得月老仙赐“喝从泉、好姻缘”之言,遂成眷属,幸福美满。原来,茶馆后院清泉名为从泉,茶馆亦因此得名,成为万载人心中的美好象征。
漫步万载古城,大碗茶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它以一种质朴无华的方式,承载着万载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承。制作大碗茶,简朴而富有匠心,黄栀子之黄、淡竹叶之绿、橘子皮之香,在大瓷碗中与沸水相遇,瞬间化作一碗清冽甘醇,人称“凉茶”,实则是万载人心中的那一抹温情。
在万载古城的下午,我在从泉茶馆,泡了一碗浓浓的大碗茶,等入夜的烟火。
我相信,每一次相遇都带着必然,我们不会徒劳地相遇。
万载古城,时光的滴漏是安静的。无数个逝去的日子,怀抱着辽阔,成为此刻的背景。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天际渐渐绽放出一朵朵绚烂的烟花。它们如同星辰坠落凡间,划破长空,将夜的寂静瞬间点燃。五彩斑斓的光芒交织在一起,红如烈焰,蓝似深海,金耀辉煌,银白皎洁,每一朵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祝愿。
烟花绽放的瞬间,是时间静止的奇迹。它们在空中缓缓消散,留下的是无尽的遐想与回味。烟花之夜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火药香,那是节日独有的气息,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喜庆与温馨。
闻着空气中的火药香,看着满城黄色的古砖墙,我突然想到火药灰也是黄色的。黄色是这片土地固有的颜色。
苦难已经过去,在这璀璨夺目的夜晚,每一声轰鸣都是对过往岁月的告别,每一抹色彩都是对未来日子的期许。“熖花之夜”,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们在绚烂与辉煌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似曾相识,又犹在梦里。
我们在这里短暂栖息,放开自己。
静默的蓄积,成为遗存。古城有超出时光的记忆,我们都是她的倾听者。
来万载,不妨放慢脚步,点一碗大碗茶,让时间在茶香中缓缓流淌,感受那份属于万载的独特韵味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