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篇献给地老天荒的黄土地,献给皇天后土下的芸芸众生。
——作者题记
第一章
穷困潦倒的岁月是一把不带血的杀人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人死在这把刀下,作为世代穷苦的农民,祖父也不能例外,二十多岁就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由于得病无钱医治,让贫穷把他活活吞噬了。
一
黄土高原像一头雄狮,沉睡在中国的西北部,古老的黄河似一条巨龙,从它身上穿过,巍峨的吕梁山横卧在黄土高原,虎视眈眈注视着滚滚东流的黄河,夜以继日奔流不息。
就在黄河闯关夺险冲峡跌谷,过神关奔巨岭一路呼啸来到晋陕峡谷的黄河县时,似乎放慢了脚步,亲切地从黄河县的怀中走来,从此这个在祖国版图上的小圆点儿,因河而荣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然而也因黄河的放荡不羁,曾经带来过无数次的灾难和痛苦,这条既是母亲河又是害河的黄河,给这里的先人们带来了多少忧愁与欢乐,多少灾难与灾患,它带走的不仅仅是沃土良田、血汗财富,同时也带来了灾荒贫穷。
贫穷成了黄河县历史上的名词。
然而,就在这个贫困小县的南部腹地上,挂着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山村,名叫黄土村,相传,当初的黄土村像一个铁瓢一样的湾地,四周沟深山陡,曾有天然的大槐树,村子因此而得名。
大约在咸丰年间,山西连年荒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原在本县槐树村居住的张家祖先,因无法糊口度日,被迫举家迁走,来到今天的黄土村,“另立中央”开天辟地。这个人就是今天的张家老祖宗,千百年来在这里繁衍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今天张家的“开国皇帝”,建立了张家的基业,张家也由此发展辉煌,直到今天发展到数百口人的大家庭,各行各业不乏社会精英时代骄子,举其荦荦大者,当数当代仁德大医张汉成,几经周折几经磨砺,终于练成了一代大中医。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凉之地,荒无人烟,肆虐的凄风苦雨撕扯着这片沉沉的不毛之地,瘦骨嶙峋的山梁上象被恶雨冲刷成七沟八梁,七壑八牙。
张汉成的祖父就是在这里打下了“大张江山”的,为了张家的兴旺发达,他把自己终生的血汗洒在了这块养育他的土地上,终因过度劳累,过早地倒在这块土地上。
祖父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
那一年父亲张天明才5岁,一个5岁的孩子就失去了父亲,这是多么的不幸呀。
祖父别说施展他的雄才大略了,就连最起码的孝敬老人抚养儿女的责任都没有尽到,就离开了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带着对贫穷的愤恨,对命运的不公,对生活的悲惨,对妻儿的深情厚爱,离开了这个令他无限留恋的世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对于这一天的到来,年轻的祖母似乎太缺乏心里准备了,祖父难道你真的这样走了,留下孩子和老人谁来照顾?还有很多很多的伟业没有完成,然而祖父还是走了,永远走了。
这是一个黑色的日子,黑色笼罩了这一天。
一夜间祖父突然离去,令所有的人不解。
后来听人说祖父得了一种急性伤寒病而走的。
一种小小的伤寒病,居然让祖父命丧黄泉,可见缺医少药到何种程度,这让张汉成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因为奶奶的话深深刻在他的心上,永远不会忘记。
祖父留下父亲和两个姑姑一个爹爹,还有年轻的祖母,天不留地不收,怎么能生存下来?
一家老小眼睁睁望着家徒四壁的窒洞,清瘦的脸上布满阴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速手无策,眼看着揭不开锅。
窗外,寒冷的西北风象张开一张吃人的大口,吐出凌冽的寒风,从破烂的窗户中一古脑儿灌进来,扑打在单衣薄裳的人身上,寒冷主宰了整个家庭,凄凉在肆虐,温暖和温饱早已走的无影无踪。
这就是张家的家境,
张家的家境就是这样;
张家该走向何方?
敢问张家路在何方?
二
冬天寒冷而又漫长,对于穷人来说太难熬了,本来就没有钱,再加上单衣薄裳,贼冷的天,驴厚的冰,刀子般的西北风,在黄土村的山梁上疯狂劈砍,透进土窑洞里又是那样残酷无情,娘们五人卷缩在土炕上缩成一团,次日起来水缸里结了一指头厚的冰,院外地上冻开灯线粗的裂缝。
晋西北的天,月亮早已被冻僵,挂在高高的天边上;太阳迟迟不敢伸出头来,成了缩头乌龟,躲在云层里偷偷地张望。连长毛的犬舌苔也早已被冻僵,发不出声音来,冻掉金爪的金鸡,再也无力报晓。
奶奶和四个孩子只能在苦苦等待春天的到来,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难过的冬天总算过了,终于迎来了第二年的春天。
这年春天在人们的介绍说合下,本村的一个青年人终于踏入张家这个门,拉起了张家这辆破车。
对于继祖父的到来,确实给全家人带来了无限的惊喜,这无疑成了雪中送碳,张家是多么需要这样一个顶梁柱,来为他们遮风避雨,来为他们顶天立地,来为他们分忧解难,来为他们挣吃挣穿。
年轻力壮的继祖父象似早已做好了思想准备,毫不犹豫挑起了这副千斤重担,似乎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勇气和气魄。
“你不嫌我们家大人多担子重吗?”
祖母羞答答道
“不嫌,嫌了我就不会来。”
继祖父早已成竹在胸,充满信心。
祖母神情专注地问你:“你不嫌我们穷?你嫌不嫌这四个孩子?上有老下有小的,以后的路还很长,搭火过日子可不容易,你要想好,这可不是个说话,做起来可难哩。”
招上门女婿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般人不敢轻易接受,这么大一家人你来了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让你来当家作主,说白了就是让你来当儿孙,双重的责任,两副重担,家有五囗,一头牛紧跑,继祖父你明白吗?
然而,继祖父并没有被这些吓倒,他说:“这些问题我早已想过了,也想好了,没这金钢钻,不揽这瓷器活,既然来了,那就成了上了磨的驴,走也的走,不走也的走,由不得你。”
祖母阴云密布的脸上挂着笑容“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既然走到一起,那就成了一家人,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和我把这几个孩子拉扯大,让死去的老汉永远放心吧,从此我就把你当亲老汉对待。”
“你放心,我要和你共度难关白头到老。”
祖母会意的点了点头,会心地笑了。
春天的风柔和而温暖,象似从蒸笼里冒出来的热气,弥漫到这个曾经凄凉的土窑洞里,给这个冻结已久的家庭带来一股温暖的气息,北国的春天已来临,张家的春天已来临,真的,一家人其乐融融。
夜是宁静而甜蜜的,玉盘般的圆月从窗户里探出头来,凝视着这个家,虽然没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海誓山盟,但是同样会在心中激起波澜,让梦想开花结果,让希望生根发芽,让生活多姿多彩,让未来无限向往。
……
甜蜜而幸福的生活让人浮想联翩,不禁想起了唐朝诗人李白的那首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三
继祖父的突然到来,无疑给这个破败的家庭平添了几分欢乐,几分幸福,让这个家庭一切步入正规,逐步走上有序发展之路。
陈家犹如经过寒冬之后再次焕发了生机。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孩子们都长大了,尤其是伯伯已长大成人,受苦的人多了,家里的日子逐渐好转,然而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给这个原本并不兴盛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是一个金色的季节,让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和喜悦当中,眼看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就要收获,然而想不到官府来了一帮人,挨家挨户抓人,只要你是青年人,没什么毛病,不缺胳膊少腿就要抓你去当兵官。一时间闹的村里鸡犬不宁,人畜不安。只要一听见官府来人,青壮男人都四处躲藏纷纷逃跑。
伯伯自然在被抓的范围之内,那一天几个官府的牙爪进了村,伯伯知道后没命的奔跑,不顾一切四处躲藏,然而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直到晩上还是被抓住。
祖母哭的死去活来,扑通跪在地上,嗑头如捣蒜地央告说“央记你们看在我家男人去世时间不长的份上,放了我这个大儿子吧,我们家少人没手的,抓上他走了这日子咋过呀,你们就行行好吧,我给你们烧高香了。”
“走开,快走开,”
官府的人大声喝斥道,“谁听你这死老婆子的话,男大当兵是应该的,这是官府的命令,你敢违反?你再要阻挠小心抓起你来。”
尽管祖母好话说了千千万,但对于旧官府的牙爪来说,根本充耳不闻,更不顾百姓死活,只要你是壮丁非抓不可。
抓壮丁去当兵,谁都清楚那是要去送命的,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有的人为了逃避当兵,故意将右手食指砍掉半截,还有的人故弄残废,以此来逃脱当兵,尽管这样也比抓去当壮丁保险,至少能保住性命。
一家人都跪在地上,乞求不要抓走伯伯,然而无论你怎样去祷告一个凶残的人,都不会幸免于难,为了保住伯伯,祖母真想让自己去替代伯伯,儿是娘的心头肉,作为娘谁能不心疼?
“娘,我不想走,我离不开你们,离不开咱这个家。”
伯伯的哭声根本打不动官府的人,伯伯终于被官府带走,留下了无尽的思念,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祖母哭的泪淹了心,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遭受了二次重伤,这叫人怎活呀?
张家再次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
四
伯伯被抓走,除了继祖父是个强壮劳力,剩下的只有父亲了,尽管父亲才10岁,可他自然要与继祖父分担忧愁与责任,担当这个家。
在古老的晋西北一带,老人们早有传言,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这话确实有点道理。
眼下父亲张天明已经10岁了,对于今天10岁的孩子来说,只能是在上小学三年级,而父亲已经读完书,仅仅上了几天学,而且还是半农半读,由于家大人多,父亲也只好过早地辍学了,生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遭遇,能念几天书就不错了,纵然有天才也不会让你念成书。
那天祖母望着敦厚结实的父亲,上下打量了半天,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下肚里,她老人家要说什么?想说什么?
“天明,你……”话到嘴边欲言又止。
多愁善感的祖母,有什么心事?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
继祖父也许看出了祖母的心事,在祖母几次难以启齿下,他问祖母:“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良久祖母把父亲一把拉到身边,并抱在怀里,不由的泪水哗哗地流出,她用手抚摸着父亲的头发和圆圆的小脸蛋,“天明,我的天明,你哥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了,家里孩子们就数你大,你……”
祖母又一次哽咽的说不下去了,打住话头,像似有什么心事,怎么也说不出口。
过了会儿她把做好的玉米苦菜糊稀饭端到父亲手里,让父亲吃饭,而他却在看着三人,最后终于说出口。
“天明,你也不小了,10岁的人了,咱家这日子这光景,实在没有强硬劳力,村里东头一家财主人家雇个放羊的,你去给人家放羊吧,挣口饭吃,要不咱这家大人多,吃不上穿不上,连日子也过不了。”
祖母说这话时,大花眼里总是含着泪花,边擦泪边说。
父亲嘴一扭,放下饭碗,“我不去,人家才10岁,就让去放羊,不去,我不放羊。”
继祖父立即打断父亲的话,“娃她妈,你就不用说了,孩子还小,就别让他去了,我身强力壮,可以多干点活儿,孩子还骨嫩哩,何况放羊那活儿,可受罪哩,天阴下雨,刮风下雪都要出去,快算了吧。”
继祖父的心情,祖母当然理解,可是无情的现实生活,揭不开锅的燃眉之急,令她一次又一次唉声叹气,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一家人,特别是被抓去当兵的大儿子,永远见不到面,让她彻夜难眠而又痛不欲生。
“唉,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我思来想去还是让他去放羊吧,小子不吃十年闲饭,让他自己养活自己吧。”
“说成个甚也不能让他去放羊,让人家笑话哩,你看我这么大个人,连个家也养活不了,宁愿咱多吃点苦,多干点活,也不能把孩子苦了。
两位老人在不断地争论着,都持有不同意见,每次说起这事来,都很难达成一致。
其实,谁也不原意让这么小的孩子去放羊,去干活,然而为了这个家,祖母也是迫不得已,而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听了两位老人老是在讨论这个话题,父亲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勇气,突然开口了:“妈,你们再不要为这事争改了,我要去放羊,放羊有什么不好的,我能放了,我去呀我会放羊,让我去吧。”
一个10岁的孩子,竟然能说出如此大人的话来,委实让人不解,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他是张天明,日后当过县水利局局长、副县长,因为他是穷人的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一家人听了大睁了眼,都觉得蹊跷,这会是张天明说的话吗?刚才还一口咬定不去,一下子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急转弯,祖母心里不免激动,但又有点矛盾,孩子才10虚岁,怎能让他去早早地受这分罪?
“天明,你不用去了,先前妈也是没想到,这下妈想开了,不让你去,咱家早就穷了,就这样穷吧穷,不能因为穷,就让你去放羊。”
祖母的心一下子也来了个急转弯,变了口气。
张天明象似下定了决心了,“行了,你们都別说了,我去放羊,为了咱这个家,为了我的妹妹们,放羊有什么不好的。”
继祖父问:“放羊早出晚归,刮风下雨风雪天也的出去,你不嫌受罪?”
“不嫌,我不怕受罪。”
全家人愕然。
既然张天明已想好了,也答应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一家人只能默默答应。
从此,一个10岁的少年张天明拿起了羊铲棍,开始了他慢长的放羊生涯。
从此,本该是读书的儿童却再也进不到学校的门,与读书不辞而别了。
看过作家高玉宝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吗,书里有个情节就叫我要读书,因为贫穷而不能读书的高玉宝渴望读书。而张天明是因为贫困不能读书,去给人家放羊,一个时代两个人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此时我要放羊也是我要读书的最大的心愿,最美好的渴望。
对于儿童来说,读书比放羊重要,然而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放羊要比读书更重要,因为放羊能填饱肚子,而读书无法充饥,所以只能选择放羊。
五
天阴下雨长工歇,放羊猴小子造下孽。千百年来,这是先人们对放羊放牛人受苦受罪的最好的总结。特别是在那个少吃无穿的年代,不仅仅是受苦受难受罪,常常是受气,给地主人家放羊放牛,受气成了家常便饭。
给张天明一生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次的特大暴雨,确实打在他的心上,让他终生难忘。
那一天上午,天空阴云密布,黑沉沉的乌云在人头顶上,似乎喘不过气来,老天爷若丧的脸不知要给谁难看,黑压压的乌云在天空中不停地翻滚,给人有往头上扎的感觉,象似要扎在谁的头上。
霎时间,一声闷雷在头顶上炸响,震的大地在不停地颤抖,随之而来的是倾盆的暴雨,象似天河开了闸门,长江决了堤,雨天相连天地茫茫。
这样的天气有谁能想到放羊放牛娃的处境,他们身在何处?就连在地里干活的农民,也来不及躲藏,被浸泡在雨水中,何况放羊放牛娃。
暴雨中的张天明不免被暴风骤雨打在回家的路上,连人带羊在风雨中接受洗礼,老天爷有意在教训他。四处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回家的路又很远,只好让雨水冲打。
雨中的二老又是何等的焦急,他们心里明白,孩子肯定没有回去,大人们都来不及躲藏,何况赶着羊的小孩能及时回去吗,二位老人的心早已飞到张天明的身边,恨不得用自己的身体给孩子挡住风雨。
残酷的急风暴雨太无情了,灾难从来不会因为一个小孩而却步,往往愈是小孩它愈要欺负,因为小孩子好欺负吗,所以说灾难常常是欺软怕硬的。
果然,当天夜里张天明高烧到40度,被雨打成重感冒,一夜昏迷不醒,缺医少药的山村,祖父母只好用针放十指,这种土办法能够及时缓解病人痛苦的症状。
幸好张天明的体质还算结实,否则会有不堪设想的后果。
尽管这样,但病情仍不见好转,祖父母到处寻医问药,一次又一次到外面请医生抓药,一连十多天。
……
这些故事老奶奶给张汉成讲过好多次,而张汉成每次听了心里有一股难言的苦楚,为什么祖父患病无钱无法医治,过早而去,而父亲一个小病却又迟迟不能好转,没钱治疗,穷是肯定的,而缺医少药才是最根本的,为什么没有人学医当医生?
这个问题张汉成不止一次问过奶奶,可奶奶总是苦苦哀叹道:“咱这地方穷山恶水的,十年九旱,拿什么去学医,拿什么去治病,得了病只能活活的等死。”
奶奶的话如一根金针,深深刺痛了张汉成的心灵,并且留下累累伤痕,尽管他才十多岁,可他暗暗在想,如果自家有医生那该有多好,至少祖父不会过早去世,父亲也不会再受病痛折磨,自己为什么不能当个医生,来治病救人,别说救万民百姓了,至少能给自家人治病,于是在他的心里埋进了一颗种子,学医治病救人。
“奶奶,你说我能不能学医治病救人?我能不能学会?我也想当个医生。”
张汉成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眼巴巴地望着奶奶。
“能,没有不能的,只要爱就能学会,咱张家祖祖辈辈没有出过一个医生,你要能成了个医生,就像给张家积了十八辈子的德了。”
说到这里奶奶高兴的拍打着张汉成,“就看你吧,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不准你还会成个大医的,你爷爷死在病上,你肯定会活在病上。”
从奶奶充满自信而又欣慰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她老人家的美好心愿,张汉成像是在打赌,“奶奶,我也要当个医生,当个好大医生,给咱家人和穷人们治病。”
孩提时的张汉成是那样的天真无邪,甚至有点幼稚可笑,像是立下了山盟海誓,他根本不懂的学医难,学好大医更难,只知道学医治病救人。
“有你这句话,奶奶就高兴了,奶奶要能多活几年,等到你学成医生,给奶奶治这老腰腿疼毛病,到那时,就不用再请医治病了。”
奶奶的话中不无兴奋、希望,更多的是信心和勇气,她对孙子张汉成充满信心,她不敢肯定张汉成能学成医,学成大医,至少可以说他有这个决心和信心,人怕立了志,一旦立了志,没有办不成的事。
从此,张汉成的心里永远埋进了一颗医学的种子,只是在慢慢生根发芽。
……
张天明病好后又,又继续去放羊,与羊为伴,和羊一起长大。
放羊成了他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页,虽然没有放出灿烂篇章,但是却尝尽了其中的滋味,令他终生回味无穷,而又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