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荣恒的头像

张荣恒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807/10
分享

黄河骄子(长篇报告文学)连载

            张荣恒  著


第六章

        借问酒家何处有


    一个当年赶毛驴猴小子,经过三十多年风霜雪雨的磨练,自主研发创新的大曲做酒,在国内史无前例,你像一棵只知奉献,不求索取的枣树,时刻关注着红枣的命运,最终改变了红枣千百年来无人能改变的命运,让红枣酒,走向中国,冲出亚洲,飞往世界。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成为黄河天骄。



1  油枣的命运


保德油枣是山西十大名枣之一,栽培历史约有1100余年,相传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来到保德,品尝了冯家川乡埝盘儿产的红枣后,觉得油性很大,随口称赞道:“好油枣”,因而得名。油枣曾是保德的骄傲的荣耀。

保德油枣以其形小、肉厚、糖份大,品质佳美,誉满省内外。

出生在油枣之乡的高树林,从小是种油枣、吃油枣、卖油枣长大的。油枣是生育他的血脉和精髓,在骨子里就渗透着油枣。他与油枣有着血缘关系,鱼水之情。

那一年春天他才八岁,就跟着父亲往自家自留地里栽枣树,他问父亲:“爹,咱栽这枣树做啥呀?”

幼小的高树林根本不知道枣树有什么用,因为家乡的枣树早已被“以粮为纲,全面砍光”了,生在枣乡的孩子有时却难得见到枣树。

父亲说:“这枣树的用途可大哩,结上枣打下,遭下年馑能当饭吃,饱年能当礼物送人,咱这地方祖宗三代都离不开种枣树吃红枣。”

儿时高树林就常听妈妈给他讲过大红枣的用途,那一年冬天,天格外的冷,门外的风像剑一样,直射进低矮的老石窑洞,钻进来的风刺在人脸上,像针扎一般疼痛。

黄豆大的煤油灯下,高树林紧紧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妈妈放下针线把他搂抱在怀中,外面的风野狼一样吼叫着,每当听到这种风时,妈妈就说狼来了,赶紧回家。这是在吓唬小孩,别往外跑,同时说明野风狂嚎的厉害和可怕。

孩子们一听到风卷着黄沙飞来时,就以为是野狼来了,都躲回屋里,再也不敢出来,等风过后才敢出门。

妈妈在给高树林讲高家祖宗三代的故事,讲禅房村的来历,母子俩饿的睡不下,妈妈取出几颗红枣 ,剥了枣骨子喂到他嘴里,说:“这枣是咱的救命恩人,它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早年你爷爷的爷爷,有一年保德大旱,整整两个月,雨水未滴一点,天红成个没有放水的锅底,庄稼全烧死了。这一年遭了饥馑,树叶子也被人吃光了。你爷爷的爷爷种着十几亩枣树,天旱圪针旺,这枣树反到挂满了果,到秋天下来,红枣丰收了,老祖宗们没被饿死,用这红枣当饭吃,红枣救了咱几十口人的命。”

妈妈又给他剥的喂了一颗红枣,继续在给他讲故事。“那一年日本人来了,我爷爷家的粮食全被日本鬼子给抢光了,只剩下村外那破土窑洞放着的红枣没被抢走,当时一旦年头好了,红枣就卖不出去,家里又没有放处,只好往村外的土窑里放。我的爷爷一家就靠这红枣,度过了一冬一春,直到地里长起了苦菜,树上挂上了叶子,要不是红枣都给饿死了,遇上饥年十斤红枣一个白洋(银元)还没有人卖,红枣能吃哩,白洋吃不成。”

妈妈眼里灌满了泪水,泪蛋蛋打在树林的脸上,树林用小手给妈妈擦去泪珠,“妈,你不要哭,再给我讲故事吧,你讲的故事可好听哩。”

妈妈的故事很多,还没有讲完,她说:“听老人们说,红枣不仅能吃能卖钱救治饿能救命,还有养血安神、健脾和胃、护肝养颜、补气强身等好多作用,我也说不出来,反正好多种作用。小时候就常听大人说,一天三个枣,一辈子也不显老的说法,经常吃枣,气色好看,脸色红润,越吃越有劲。”

看来妈妈知道的还不少哩,他问:“妈,那枣树种上几时才能结上枣?”

妈妈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见本钱。栽上一棵枣树,当年就能结上枣,只不过是多与少说哩,咱这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祖祖辈辈留下个种枣树,防遭灾。不光咱这儿,陕北那一带,也种枣树。栽枣树就像念书一样,不会亏人,你还小长大了,不要忘了念书栽枣树,这是咱保德人的传家宝,一代一代要传下去,不论到什么年代,不要忘了栽枣树,枣树是咱的命根子呀。”

妈妈似乎对枣树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让高树林刻骨铭心,妈妈的故事让他在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枣树的根,枣树成了他的生命之树,红枣成了他的养命之食。

高树林还想多吃几个红枣,妈妈说:“没有了,干下的红枣才有二升,剩下没几颗了。”

原来枣树这么大的作用,高树林第一次认识了枣树,第一次知道了红枣的作用。

长大了懂事了,高树林不知多少次听到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大红枣儿甜又甜,送给亲人尝一尝,一颗枣儿一颗心……”,枣树与红枣在他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那一年冬天,收枣的来到禅房村,自己家打下一千多斤红枣,一秋天也没有人来收,好不容易来了一家,一打问人家一斤才给三角钱。

禅房村也是保德枣区,全村人每年产枣十几万斤,今年的枣一颗也没卖,人们盼收买枣的,快把眼盼瞎了,有的人家枣多,秋天雨水大,贮藏不好,全部烂了臭了,有的人等不上收枣的,急的下到县城、忻州、太原联系买家,然而却没有一家过问。枣民们快要急死了。

尽管来了这一家,收不了多少斤,根本轮不上你卖,人们像多日不食的饿虎,一下子把个收枣的人给“吃”了,连一家的枣都收不完。

高树林一看这情景,扭头就走,价低卖的人又多,你想能轮上你,他不想去争这个机会。

回到家后,他画了一幅漫画,几十个人抬着红枣,枣上坐着一个收枣人,手里拿着一杆秤。

自我欣赏后又觉得索然无味,高树林心想,这样画画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干脆采访了解一下,写一稿调查报告,呼吁一下枣民卖枣难的问题。

第二天,他先从本村开始,看到有一家村民,上万斤红枣堆在院里,基本上都臭了。村民们心疼的叫苦连天,喊冤叫屈。

还有一家干脆没有打枣,十几亩地里的枣一颗也没打,全部烂在树下,被羊啃了。多可惜的大红枣儿,让谁去尝呢?

他走到另一家村民家里,看见给黄牛喂枣,他问:“你咋把这红枣也喂了牛?”

“唉,眼看快要臭了,再没人来收买,再不喂牛,只能当垃圾扔了。”

高树林摇了摇头,长叹道:“也只能这样,有什么办法呢?”

村民说:“像这样,明年下来要是再卖不了红枣,我准备把那十几亩地枣树全砍光,种粮食,种下粮食臭不了,红枣卖不出去不能保存。”

高树林说:“你先别砍了,总有一天红枣的命运会好转的,不仅仅是送亲人,要送皇帝哩。”

“唉,亲戚朋友也没人要,别说是皇帝,白送人也送不出去。”

确实是这样,枣区人民家家户户都有枣树,都卖不出去,你送给谁?人家要下你这东西还得倒垃圾。

高树林的脸上布满了愁云,前不久他听说深沟乡王家里村,有一个村民红枣卖不出去,放在搭起的架上,木头杆支起的架,放的枣多,压断了架杆,把老婆给打死。

红枣啊,我救命的大红枣,你为什么会失去往日的辉煌,由救命恩人变成如此臭不可闻的垃圾?难道你的命运真的就这么悲惨?走到了彻底崩溃的地步,让你在这个世界上,在黄土高原上立即消失吗?

红枣啊,我读不懂你的命运,你让我情何以堪,情归何处?让谁来拯救你的命运呢?

高树林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红枣,枣区人民的远虑与近忧,红枣,当年的贡枣,曾经让康熙大帝大饱口福的玉枣,居然走到今天烂如稀泥的地步,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雄风了。

第二年春天,高树林走到一个村子,老远他看见有村民在砍枣树,他快步走过去,问:“你咋把枣树砍了?这是在砍生命。”

砍树人停住斧头:“那你说咋办?我们村去年秋天,有人打枣从树上掉下来,活活的给摔死了,有的人从树上掉下来,不是摔断胳膊,就是跌断了腿,可到头来,人也死了伤了,枣也烂臭了扔了,你说我不砍它,栽上有什么用?”

村民还以为高树林是个干部,一看那形象文文静静,高高大大,穿的又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把心中的苦水一古脑儿地给他倒了出来。

高树林伤心地说:“你不要砍了,这枣的市场价格,一年和一年不一样,说不定今年会好起来的,总有人在研究它、加工它、开发它、利用它,你还是不要砍了,砍了以后你会后悔的。”

“你别说这些好听话,这东西谁稀罕哩,现在这人肚皮白的,吃不下这东西,不饿了它又不能当饭吃,我们村快砍光了,我砍的最迟。”那人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像似有满肚子冤屈。

“种它还不如种粮食,更不如种上草养牛、养猪哩,你说对不对?”

高树林弯下身来,用手抚摸着十几公分的枣树杆,心疼地说:“长这么大一棵树少说也得十几年,用不了三分钟就砍了,悲剧,绝对是悲剧,土地的悲剧,人的悲剧,枣树和枣的悲剧,中华民族的悲剧。”

村民们不会听他这悲天怜地的菩萨话了,又拿起斧头在砍树。

面对枣树、大红枣、枣民如此残酷的现实,高树林目不忍睹而又触目惊心,在现实面前,自己一个文弱书生显得是那样渺小,而又束手无策,他只能赶紧离开。

后来,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听到的有关枣树和枣的话题,写成一篇文章,投到各级报刊上,然而盼来的只有永远的泥牛入海,让他彻底失望,后来他又到县里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口头反映过这个问题,仍然是石沉大海,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可枣树大红枣,把他的心牵挂、情牵挂、魂牵挂,他总是不断地在考虑枣的生命和出路问题,不仅仅局限在熏枣、糖枣上,而是应该在枣的脱胎换骨转变物体上下功夫,深加工上考虑,在红枣的药食两用上深挖掘。

再不研发拯救大红枣,不仅仅是枣民没有收入,而是保德枣树就像南方的红豆杉一样,在这块最适宜生长的贫瘠土地上永远消失。

这才是高树林真正的远虑与近忧,

这才是保德枣民的硬殇;

这才是黄土地的悲哀;

这才是枣树瘦弱生命的灾难。


2  为了红枣的出路


那一年,高树林的醋厂小作坊停了业,他找到本村本家哥哥高春,向他请教酿酒技术。

高春是县供销社退休干部,七十年代后期在张文县长的指导下,让他单位坏了粮食酿出酒来,高春经过多次反复实践,终于取得成功,一次性酿酒600多斤,受到县长的表扬。

高树林知道本家哥哥有这方面的技术,而且还获得成功。

他说:“大哥,我想研发红枣酿酒,你说这技术能不能成功?”

高春说:“肯定能成功,就看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恒心?怕不怕失败?”

高树林也许不知天高地厚,在人们的眼里,你一个毛头小伙子,居然胆大妄为野心勃勃,敢酿造红枣酒,你不造原子弹、人造卫星,这事是你做的?异想天开。

他说:“只要能成功,我就不怕失败,失败了可以再来嘛!任何事情的成功后面,都有过失败。”

“行,”高春看到高树林信心十足,很想给他讲解这酿酒经验,“红枣酿酒我没搞过,但我想肯定能搞成,道理是一样的。”

在高树林的再三请教下,高春给他把自己那套酿酒经验直接传授给高树林,这次请教,给高树林打开了一扇窗口,他要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酿酒也是一门技术,绝非一学就会,仅凭高春这点简略的说教,是根本酿不成酒,也酿不出酒来,必须的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

高树林觉得自己的知识太浅薄,还需要继续深造,可是手头又没有现成的学习资料,更没有书籍可学,于是他又开始了慢慢的自学酿酒技术之路。

书店,邮购书籍,四处考察学习,这已经成了他自学的老规矩了,每次自学,他总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高树林心想,保德是枣区,每年老枣民的红枣卖不出去,不知害苦了多少人,除没有经济收入,还得贴上老本,何时能把保德所有的红枣就地转化了?这样老百姓既增加了收入,红枣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走向了市场,拉动了当地的经济收入,成为战略品牌,利国利民。

他边自学,边走访枣民,了解枣的销售情况,研究红枣品种,彻底掌握红枣的生长规律和药用价值。

一年下来,他跑遍了全县的产枣乡村,作了大量的笔记,购买了半人高的书籍,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点一点地去硬啃,不懂就学,不会就问,百度老师常常成为他的良师益友。

在中国酿酒史上,杜康是开山鼻祖,从那时开始酿酒,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高树林先后攻读了晋朝江统的《酒诰》,书中这样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由此可以看出,最初人们偶然把吃不完的饭,存放在老桑树洞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发酵,变得气味芬芳,成为最初的酒,当时由于条件所限,人们还不能认识到这是微生物在发挥作用。但是人们由此掌握了用粮食造酒的方法。”

他觉得,早在3000多年前,人们就会酿酒,现在人难道能研究不出酿造红枣酒的技术来,他不相信自己成功不了,他要采用大曲做酒,这在全国还没听说过,正因为如此,他才要攻破这一难题,开创一条新路。

附近的人听到高树林又在研制酿酒,又是一阵好笑。

“高树林这小子,什么也想学,什么也学不成,学过画画,学过文学,当过焦化厂厂长,养过汽车,做过醋,开过配件汽修门市……,真是营生做遍,穷死也没怨。”

“给上三分颜色,就想开染坊哩,酿酒也不说学不会,学会酿不出好酒来,谁买你的酒?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中国的酒有多少种类,给住喝?”

高树林学酿酒,这话传进一些有钱人的耳朵里,人们简直不敢相信,都在说他的风凉话。

“我看高树林是想挣钱想疯了吧,他能酿出个酒来,杏花村汾酒厂不就要倒闭了。”

一些知识分子更是嗤之以鼻,“你一个高中生,无非是个临时文化员吧,你有什么条件研制红枣酒?开天大的玩笑,也不说你研究不出来,就是真能研究出来我也不信,肯定是勾兑酒,你有那么大的本事?”

还有一些官场上的人说得更吓人:“高树林文化员也不是个好文化员,穷的当不住,想起个酿酒来,说白了还不是想骗取一些扶贫款,搞上酒厂,让国家给投资,他什么也弄不成。”

风言几语越说越刻薄,像一股沙尘暴,倾刻间席卷高树林,他被紧紧包围起来。

如果我高树林真搞不出点名堂,酿不成这个红枣酒,我可能要比人们说的还更坏,事情不怕说坏,是怕做坏,就怕酿不下好酒。

这么说,我高树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了,否则成了项羽,无脸面见父老乡亲了,面对这滚滚的黄河了,既然自己把壮志寄养了黄河,不论做什么事,就像黄河一样,一往无前,永远向前。


3   十年怀胎,今朝分娩


高树林从2008年开始,正式试验酿酒,他在马家滩服务站专门空出两间房搞试验,就地取材,先后用了五年的品尝试验,终于酿酒获得成功,一举攻破了这个难题,经过无数试验配方,2012年红枣养生酒和养生醋终于面试。

高树林把自己酿出来的酒送给亲朋好友进行品偿,但在没有检验化验时,他不敢给人多喝,只是尝上一点,看味道如何。

很多人喝了他的酿酒后,都说好酒,口感好味道好口不硬,让他很快到有关部门去化验。

2012年夏天,高树林带着自己亲手酿造出来的红枣养生酒,还有原材料到北京化验。

一路上他的心情特别复杂,回想自己坎坷的半生,岁月的沧桑,让他从一个怀才不遇的书生,成长为下海经商,敢立潮头的弄潮儿,终于酿出了自己的产品,这次看能不能达到国家标准。

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国家食品监督检验中心,经过对酒和原材料化验检验,高树林的酒,常量、微元素等相当丰富,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可以投入生产。

此前,他还到过山西省食品研究所和山西省质检局,还有忻州市质检局和食品研究所,通过多方检验,各种元素,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较高,很有开发价值。受到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历尽艰难曲折之后,终于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枣养生酒,这不仅在保德,乃至忻州市和山西省也并不多见,一颗红枣“酒星”奇迹般地脱颖而出,立刻引起轰动。

高树林成功了,消息长着翅膀,立刻飞向远方。各界人士纷纷向他要酒品尝,高树林把自己酿出的几十斤养生酒全部送给人们品尝,浓浓的红枣酒味飘荡在黄河岸畔的上空。

在听取广泛的好评之后,高树林的酒得到普遍认可,高树林的红枣养生酒获得了专利。产品顺利过关斩将,迫在眉睫的是立项建厂。

高树林迅速成立了红枣养生酒项目开发部,并与恒胜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整合内部资源,吸收社会股金,计划开发年产2000吨红枣养生酒,1000吨红枣养生醋,1000吨优质有机肥的循环利用项目。

项目确定之后,他邀请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评估,该项目建成后可快速带动沿河乡镇的红枣就地销售和转化,提高枣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出保德红枣的专业饮品品牌两个,彻底改变以往枣农因为滞销和储存不当带来的经济损失,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巩固并不断扩大优质红枣的种植和改良面积,预计每年可增加枣农收入20%,人均纯收入提高500元以上,直接安排就业人员100余名,同时还能带动运输、餐饮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品牌项目,下一步只有立项了。

高树林拿着项目开发可行性报告,找到了县发改委,经过审批,报到市里省里,几个月之后,省发改委批准这个项目的立项。

立了项,选址征地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决策一旦失误,就意味着满盘皆输。

厂址选在什么地方为好呢?这成了高树林考虑的一个难题。

几天后他专门沿黄河滩走了一圈,从县城出发,一路边走边看,张家圪,王家滩、马家滩地理位置很好,全是滩地,他决定征60亩土地,可是经过考察以后,觉得这儿的水地特别贵,第一不好征,第二征不起,每亩五六十万元,仅征地就得花几千万,成本太高,这块硬骨头不能啃。

沿路走下去,韩家川、林遮峪,这两个乡成了他重点考虑选择的对象,经过几天的选址,他把目光集中在林遮的黄河滩上,这块地当然是好地,可在河滩上与黄河持平,要想建厂必须提高,六十亩地全部提高2——3米,这无疑又是一道难题,仅此一项就得花上千万元,这可不是开玩笑。

高树林经过再三思索,反复研究考察论证,觉得在这儿建厂,地面平整,可投资过大,自己毕竟是个人建厂,又且财力有限,不能贪大求洋,本着降低成本,节省开支,减少费用的原则,少花钱办大事。这第二块硬骨头还是啃不动,总体权衡,从他目前的状况来看,不宜建厂,于是他决定放弃林遮峪河滩征地建厂,重新选址。

河滩上没有弄成,高树林并不死心,他首先决定把厂址必须定在林遮峪,这儿离县城30公里,半小时就去了,这是第一有利条件,其二是这里是保德油枣的中心地带,厂址建在这里,有利于项目落地枣农卖枣方便,有利于厂家的方便,也有利于销售的畅通,眼前的沿黄公路,通往兴县等地,加之这儿离忻保高速公路保德口只有十几公里,所以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无疑是建厂的最佳选择。

但河滩的上面是一个大坡地,仅此坡地不足60亩,在这里建厂,相对投资少成本低,可是有一座小山,必须移掉才行。

高树林把目光锁定在这座山坡上,这是坡地,属于林遮峪村民的土地,涉及十几户村民,他想,尽管移上一座山,最终成本也没有河滩高,河滩征地价格高,做基础费用大,总算帐这儿还是合算。

几天来,他又走访了乡、村两级干部,了解了这里的情况,同时又走访了部分村民,综合各种因素,这里成为他的突破口,最后终于把厂址定格在这里。

2012年10月,    正式立项,保德红枣养生酒综合循环利用项目厂址选定在沿河红枣区的腹地林遮峪村,规划土地面积60亩。

从此,建厂拉开了帷幕,下一步尽快征地,早日破土动工。


4  征地的困惑


2013年春天,刚过罢年,高树林就找林业、土地局等单位,申请征地,并办了前期的相关手续。

2013年3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环评编制、监测完毕。

正月二十五的古会刚过罢,高树林就来到林家峪乡政府,他拿出省发改委的立项审批书,和乡里的领导协商在林家峪建厂事宜,乡政府全力支持,这是保德县千百年来第一个红枣养生酒厂,乡政府一路绿灯。很快召开会议,并立即召集林遮峪村支书刘智,主任刘宝清研究商量征地事宜。乡政府主持,让村委出面,尽快将所占用的建设用地全部征下,以便早日破土动工,必须赶在春耕之前。

其实2012年冬天,高树林就让乡政府给村民做工作征地,由于当时乡政府说这块地是集体的,林遮峪村村民说是个人,没有达成共识,所以当年冬天没有征下来。

高树林又到了林遮峪村,找到了支书和主任,连夜召集征地所涉及的十几户村民开了动员大会。

他说:“咱这个红枣养生酒厂是省发改委立了项的项目,一千多年来,红枣还没有真正找到它的价值,我这个酒厂投产后,可以解决当地农民卖枣难的问题。大家知道,前几年咱们的红枣不值钱,卖不出去,一斤三四毛钱也没有人买,不是臭便是烂了,有的人喂了牛羊,有的干脆连根砍了,难道你们不心疼吗?咱这儿是枣区,祖宗三代留下的枣树是咱的命根子,有枣树就有命在,不要小看这小小的枣树,他的作用太大了。”

一开始村民们有的高兴,愿意让征地,有的不高兴不愿意,开了一夜动员会,人们一时还拿不定主意,处在犹豫观望阶段。

此时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枣树地不能征,征了我们吃什么?喝什么?既然枣树是咱的命根子,那我们不能不要命根子。”

有人煽动说:“他这是个人胡闹哩,既然县政府同意,为什么乡政府也不出面,这还不是个人行为,要么不征给他,要么让他花大钱,不能便宜了他。”

确实,这次征地乡政府怕有麻烦,所以没有出面,带来了不少副面作用。

一连几天,高树林天天进村,听取村民意见,寻求解决办法。可是却总是不见效。征地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就在这时县里组织民营企业家等有关部门到外地考察学习,高树林被县里指名参加,由县委书记段星带队,到青海、新疆等地考察。

高树林和考察组到了新疆,考察了天海红枣系列产品开发,但这里的产品不是枣酒,而是枣精。

这次考察如一股春风,吹拂了高树林的心田,鼓起了他创办酒厂的勇气,这让他喜出望外,信心倍增。

回来后不多时,他迅速下到村里、乡里,继续催促征地。

然而政府虽然大力支持,但没有一个领导亲自到村里主持召开过一次会议,就连分管的领导也没去,只是每天给支书主任加码,打两三次电话,让快点给征地。

一谈到征地,不知让多少行政领导头疼,他们往往是谈虎色变,成了惊弓之鸟,就连国家一些大型重点工程项目,常常会遇到一些钉子户,但最终必须征下,只不过是牛头不烂,多费的几炉柴炭。

县里更没有人亲自去组织过,乡里也没有给群众开过一次会,传达县里的精神,明确宣布这是省市县的明星民营企业,落地保德。

这样势必在村民们中产生了一种名不顺言不正的感觉,就连支书主任也有这种偏见,他们认为乡上只是让快点征地,赶快征地,老百姓又不是三岁小孩,你说征就征下,老百姓最善于看气候看形势,他们往往是看风使船。

那一天高树林到了村里找到支书主任,他们说:“你这么大的项目,县乡都没有主持开一次会,村民们对你的征地有看法,总认为你这是个人行为,私征地,我们也很难给做工作,你这征地不和国家征地一样,人家那是国家征地,你跑了半天,才是个人征地,实在不好弄。”

高树林一听,原来病根就在这里,确实行政机关部门不出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中国农民向来对政府行为产生畏惧,只要政府出面,有些钉子户无条件服从。他清楚政府部门没有把话给说明,老百姓是不懂政策,但你得给他讲清楚。

他耐心地给支书刘智和主任刘宝清说:“你们俩个对这个项目认识不清,做起来有难度,这我理解,但咱这个项目是省市重点民营企业落地项目,又是明星企业,这个征地跟咱县的氧化铝厂、铁路、高速公路征地是一样,他们也是企业,咱这也是企业,和国家企业是一样的,有的村民说和国家企业、比如铁路、公路、氧化铝厂不一样,其实只要经过国家批准立了项的项目,就是国家重点项目,合法项目,允许你征地建设。我这也是国家批准的,用不着多操闲心。”

高树林前前后后给这两个村领导说了半天,然而这两个人毕竟是农民,对政策理解的并不深,还是持有怀疑态度。

面对这种情况,高树林连夜返回县城,在自己家里找到《村民  法》和村民委员会管理条例,出去外面复印了两份,又把自己的一整套环评及可行性审批报告,省市的审批报告全部准备上,还有国土、工商等部门的立项文件。

此时已是凌晨四点钟,他叫上司机要走,一看外面天色不亮黑不隆冬的,他怕下去支书主任还没有起床。

又收拾了一会儿,已是五点钟,他和司机直奔林遮峪村。

村支书和主任果然没有起来,他把这两人挨门挨户叫起来,让他们看了这些文件和立项审批报告,还有村民委员会管理条例。

他说:“现在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村委是最高权力机构,村民自治,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自主权,乡政府是指导服务,没有所有权,至于国家立了项的项目落地,按政策给老百姓补偿,村民不能随意变更土地的性质和用途,更不能阻挠项目落地。”

支书和主任的心里渐渐明朗起来,对村委的权力有了明确的认识,对落地的项目有了深刻的了解。

高树林又说:“尽快召开村民大会,尽快宣传政策,尽快去做占地村民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落地项目的重要性。” 

刘宝清的父亲突然插话说:“土地是国家的,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有权是集体的,占了谁的地给谁补偿。”

高树林非常清楚,原先支书和主任对政策吃不清,而乡上只是催,不见有人来协助工作,他们给村民做工作很被动,加上一个村的,和老百姓低头不见抬头见,总是有点庇护,这是难免的。

高树林又说:“你们俩个领导,重点是给群众做补偿工作,耐心说服,万一做不通,走程序,先给群众做通工作,村民是承包土地,又不是拥有者,一是你们先做工作,二是不行的话,找找康县长,他是分管的,需要什么机关,让他派什么机关出面,三是皮毛小事上,需要什么给什么,你们看着给处理,不需要我出面的,我就不出面了。我先找分管的副县长,如果实在不行,我找郭县长、段书记,不信拿不下来。”

认识到项目的重要性后,支书和主任引起了高度重视,挨门挨户给这些群众做工作,让占地户看了相关文件和政策,以及审批立项的报告等资料,群众这才真正认识了征地的意义和性质,认为是国家重点项目,这才打消了疑虑,愿意积极配合。

高树林又把县里的征地补偿标准拿出来让村民们了解,一切按县里定的标准执行。

5  黄河在这里注目微笑


村民们这下才彻底明白了,看来这不是私人征地,这立了项的项目也是国家征地,况且目前从上到下都是鼓励发展民营企业。

高树林看到村民们逐步认识了项目落地的意义,便和支书主任登门拜访这些占地户,进一步讲解法律和政策。村民们由先前的不同意,到同意,再到后来的主动积极配合征地。

仅用几天的时间,十多户人家就给兑现了征地补偿费用,只有3户人家拿不下来,虽然同意,但在补偿费上定不了,成了征地的阻挠者。

高树林思索再三,觉得老百姓从来都是吃硬不吃软,眼看工程建设要破土动工了,情急之下他便找到市公安局的领导,给县公安局的领导打了电话,让公安局全力配合,作为省市的明星民营企业,决不能中途泡了汤。

有市县公安局撑腰,县乡政府的支持,村委会的全力配合,村领导的积极行动,大多数村民的拥护,高树林认为时机成熟了,他紧紧抓住这个有利契机,找到了这三户钉子户说:“咱这个项目是省市重点项目,相关文件手续你们都看了,你们要识大体顾大局,识时务者为俊杰,县里随时会给我派出需要的机关,市公安局领导也给县公安局领导打过电话,我考虑到,咱不征地是两家人,征了地是一家人,将来我在这儿生产还离不开你们的支持,不要把关系搞僵了,你让我叫来公安局,那就没意思了,尽可能商量的把事办了就行了,至于说补偿费有多少为够,差不多就行了,我多数人家征下了,仅仅只留下你们三两户人家,这好说,多给个头头点点无所谓,你们看着办吧,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高树林想尽一切办法,通地各种手段,这三户人家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调整,不同程度的补偿了点,终于做通了工作。

补偿费在县里的标准上,他又给加了费用,共砍了300多棵枣树,直径30公分粗,每棵2700元,依次递减递增。同时还迁了一座坟。

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经过艰难的攻战,林遮峪的征地工作终于圆满结束,总共用了征地费用200多万元。高树林那疲惫的瘦长脸上挂上了笑容。

2013年6月3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时光在这里掀开了新的一页。

历史,请你记住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日子。

黄河,请你记住这个无比兴奋而又自豪的日子。

枣树和红枣,请你记住这个体现你价值并且值得你骄傲的日子。

这一天,保德县恒胜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红枣养生酒厂正式破土动工了,往日寂静的黄河岸畔林遮峪红旗招展,彩旗顠舞,炮声隆隆,鼓乐齐鸣,山坡上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不断的各种炮声礼花声,震醒了沉睡已久的山村,打开了封闭千百年的石门,歌声在这里飘扬,机器声在这里伴唱。

此刻,五辆挖机,五辆铲车,一台压道机,二十多辆自卸翻斗车,立即开上了工地,一片轰轰烈烈火热气腾腾的景象。

奔腾的黄河,放慢了豪迈的脚步,正在注视着这里的一切。

太阳,伸出温柔的手,抚摸着这里的一切。

暖风,展开轻轻的翅膀,从鲜艳的红旗和彩旗上掠过。

……

这块地形中间是块干石山,两边是地,必须将这座小山挖掉,填在两边的坡地上,高树林又在开始“愚公移山”,好在这是机械化作业,进度不知要比愚公移山快多少倍。

时间就是成功,时间更是金钱。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战,仅柴油费就用了200多万元,总计费用400多万元,厂址的前期土建工程基本结束。

高树林每天在工地指挥铲地,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着风沙和雨水的洗礼,艰难的魔战岁月,时光撕扯着他的身躯,让他迅速消瘦,脸色变黑。

下一步开始了厂房办公楼的基建工作。

2013年深秋,在紧张建设中的红枣养生酒厂,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由保德县五套班子和各单位各乡镇的领导组成的全县项目观摩团,一行几十人来到了酒厂建设工地,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县委常委全部参加。

高树林敞开建设者的怀抱,指挥者的胸膛,接受了观摩团的检阅和指导,并在工地上现场发了言。

他把这个厂建成的生产规模,发展前景,宏伟蓝图,以及目前的建设情况,还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面的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

县领导对建设及将来的发展进行了指导,提出了指导建议和意见,并鼓励他一定要把这个民营企业建设成为保德的品牌项目,忻州的拳头企业,山西省的明星产业,走出山西,冲向全国,飞往世界。

观摩团像一股春风,领导的话像一股暖流,让高树林信心倍增,雄心勃勃,他当即表示,将观摩指导化成前进动力,死战司马懿,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酒厂建设好,争取早日投产,让红枣养生酒早日问世。

观摩团的到来,无疑是给厂地建设打了一支激素药,吃了一颗定心丸,输了一支白蛋白,建设工地更像是充足了电,加足了油,开大了马力,日夜奋战。

然而,项目的建设,资金是关键,没有充足资金作保障,再大的雄心壮志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纸上英雄,干不出惊心动地的业绩来。

资金的来源让高树林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每天买料、买东西,什么都得用钱,天天花钱,天天花大钱,这成了横在高树林面前的一道天堑,如何才能度过这个天堑呢?高树林在寻求解决的办法。


6  新的“草船借箭”


夜深了,只有黄河水在发出经久不息的涛声,像似在呼唤着什么,宁静的屋里,高树林和杨爱珍久久不能入睡。高树林一支接着一支抽烟。他说:“建设工地又没钱了,一没钱连料也买不成,买不成料就要停工,你说这咋办?”

杨爱珍想了想说:“把我这三金全卖了吧,我不想戴了,建厂征地到投产需要五千多万元,咱家哪有那么多钱?还是卖了吧。”

高树林问:“为什么要卖?”

“卖了这三金,用在建设上吧。”杨爱珍不免流露出几分忧虑和痛苦。

她的话一出口,就勾起了高树林的记忆。

那年夏天,高树林挣了两个钱,他首先想到了妻子,自从嫁给自己别说戴三金,连套像样的衣服也没买过,他的心里很歉疚。

妻子为了自己的事业吃尽了苦,从早年画画,到自己去县电影公司上班,再到当了乡镇文化员,二十多年的酸甜苦辣,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多年的辛辛苦苦,一个人操持家务,还要拖儿带女,培养孩子上学读书,让他永远感激不尽。

儿子高子杰从小留给她一人,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从河曲巡镇文昌中学毕了业,后又积极报名参了军,回到村里入了党,连续二次高票选为村委委员,经过半年的复读,最后又考上了西安汽车科技学院,三年后毕了业,再次被选为村委委员。

2012年冬天,以大学生村干部的名义,参加了山西省党群系统公务员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乡镇事业编制,2013年4月份正式上了班,被分配到林遮峪乡政府上班。

女儿高子苑,从小一直跟着妈妈在马家滩上学,后考上太原市财经学校,毕业后又考上了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学了财会专业,毕业后留在恒胜农副产品开发公司当了实习会计和出纳。

妻子在培养两个大学生上,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住在配件门市,除了给家人做饭,有时还要自己开“小灶”,因为她有糖尿病,和家人吃不在一起。

想到这里,高树林觉得自己欠妻子的太多了,立刻决定给妻子买三金,圆她一生的三金梦,虽然不能买特别昂贵的三金,但普普通通的三金也得一万多元,他掏出钱来,第二次给杨爱珍买下了三金,他想了却自己多少年对妻子的感激心愿,馈赠给妻子,也让妻子的心别在埋怨,别在羡慕。当然他知道妻子不会接纳,会责备他又破费了钱。

果然,他把这金灿灿的东西放在妻子面前时,妻子一时没有高兴起来,因为下一步发展企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

妻子当然心里很爱这东西,每当走在大街上看到别的女人,戴上这些金品时,她的心里有过动摇,有过渴望,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戴上这东西,在人面前,在亲戚面前风光一下,也没枉活这辈子,也没枉寻男人。可眼下高树林真给他买回了这东西,她却又成了“叶公好龙”。

”你也不跟我打个招呼,就买下这么贵的东西,”杨爱珍责备道:“咱还要办企业,这汽配汽修公司刚刚才好转了,不该给我买这才对哩,用钱处可多哩。”

高树林本来看在妻子还有那糖尿病,既可怜又心疼,买上这东西,让她的心情好些,病也好的快些。想不到这杨爱珍也许是从小穷惯了,老是不让给买这些东西,但高树林非常理解她的心情,他说:“这是我多少年的愿望,你就让它实现了吧。别怪我买的迟了。”

“你不要说这些,”杨爱珍说:“下一步又要买配件,又得几十万元,我不是不爱这东西,我是考虑你没钱咋办?”

“别担心,什么时候没钱了,咱把它卖了,你先戴上,等我办企业资金转不开咱就卖了。”

高树林便给杨爱珍这么一说,意在让她高兴接纳,真到了需要花大钱时,这点东西也不说卖不了,真的能卖了又能起什么作用?“

……

这不,眼前妻子真还提出来了,还没有忘记先前自己那句开玩笑的话,他说:“卖了这三金,对于建厂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你放心戴着,我这大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

打消杨爱珍的顾虑后,她说:“要不把咱的房产证抵押上,去信用社贷款吧,还有厂地,反正能抵押的都抵上,只要能贷下款,抵什么都行。”

这话让高树林一下茅塞顿开,他说:“好主意,我也是这么想哩,明天我带上这一套手续文件,去找信用社,决不能把咱难住。”

车到山前必有路,天无绝人之路。次日高树林找到了信用社的领导,说明情况后,信用社领导决定对他的酒厂调查了解评估,然后再作结论。

几天之后,信用社对他的建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估,做出决定,同意给他贷款500万元,让他用到建厂上。

高树林用了当年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真的很管用,500万元让他的建厂,能够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古城壕里斩蔡阳”,黄河畔上摆战场,千军万马战犹酣。

仅靠这500万元贷款,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项目,只能是雨过地皮湿,根本不解渴,下一步还得继续想办法筹集资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高树林猛然觉醒,他想高利接贷,虽然利率高,但总能缓解眼下的困难,当他真要接款时,问题就又出现了。

这两年保德县大部分有钱人,被高利贷款,骗了几个亿,人们在高利息的诱惑下,被冲昏了头脑,贷给一些开煤矿办企业搞房地产的人,最终连本带利全亏了,贷款人不是赔了,便是逃了,有的甚至死了,这高利息贷款的“空城计”,闹的人心慌慌,鸡犬不宁,有的人家破人亡,有的人妻离子散,有的人把看病钱买房钱和上学钱拿出来放了高利贷,有的人贷上款接上贷,放高利贷,因而债台高筑走上了不归路。

面对这种复杂因素和不利形势,自然给他的民间借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让他无法起步,那么筹资的路又在何方?

几天之后,高树林又推出了一套新的融资入股方案,不用贷款,不用高利息接款,直接融资入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吸收民间资本,盘活闲教资金,降低风险,让社会人人参与,人人都是股东,人人当家作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展股份制企业,这样该不会有更多的后顾之忧了吧。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高树林又深入到一些资金大户,动员他们融资入股。

几天后,果然有一部分人找上门来,要求融资入股,缓解了建设资金的暂时紧张,腾出了较多的时间,让高树林去筹集资金。


7  大曲做酒国内首创


高树林的红枣养生酒厂建设在全县掀起轩然大波,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县里有些部门领导电话或专门要酒,想品尝他这酒的味道。

由于目前处于试验阶段,红枣养生酒一没商标,二没包装,尽管不断地试验生产,但只是散装,派人来要,高树林就给装在塑料桶子里面,让人去品尝。

红枣养生酒不断地走进保德县一些大酒店。

这一天县领导在飞龙山接待客人,酒店领导将本地特产酒拿来,让领导品偿,县领导喝过之后,感觉这个红枣养生酒与自己以前喝过的酒大不相同,以前这方面的酒他喝过很多,但给人的感觉是烧塑料味,而这种酒口感细腻、柔软、清秀,比汾酒的感觉还好,越喝越甜,百喝不厌,喝后令人回味无穷。

领导问:“这酒是哪来的?我怎么没有喝过?”

“是咱县的特产?”

“为什么我没有听说过?”

“这个厂子还没有投入生产,正在扩建中。”

“谁是厂长?”

“这个酒厂的总经理叫高树林,是一个农民,在林遮峪建厂,规模特别大,年产2000吨。”

“把这个人给我叫来,我要看看他这酒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县委主要领导对这种酒很感兴趣“没想到保德人还能产出这种酒来,我觉得有茅台酒的味道。”

随同的办公室其他领导通过打问,终于联系上了高树林。

“你是高树林?”

高树林的电话突然响了,他忙接起电话:“我就是,什么事?”

“县领导让你现在到飞龙山大酒店,他要面见你。”电话里传来了急促的声音。

“好,那我马上就到。”

高树林迅速赶到飞龙山大酒店,此时县主要领导正在接待市里的客人,一进门县领导就问:“你是高树林?”

“我就是,”高树林不知是什么事,不免有点紧张。

县领导问:“你这个酒是从哪来的?不是自己生产的吧?”

高树林一听,原来县领导是问这,他的心放松了许多,他便一五一十原原本本给领导汇报了,自己是如何想起酿酒来,经过多少次试验,将来解决的红枣出路问题,以及养生酒的药食两用价值。还把今后的生产规模,以及目前基建情况,全部作了简短的汇报。

听了高树林的汇报后,县领导很高兴,但又问:“你这酒是不是勾兑的?”

“肯定不是,我敢让领导去实地观看,我这是用大曲酿出来的。”高树林对自己的酿酒成竹在胸信心百倍。

“好,这才是真正的保德品牌,”领导兴奋地说:“我来保德工作几年了,我发现保德这么大个县,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多少年红枣是这儿的品牌产品,然而红枣永远没有跳出红枣、什么糖枣、熏枣、贡枣,说白了还是个枣字,你这养生酒由一个物质,转化成另一个物质,而且由固体变为液体,这个不简单,提升了红枣的价值,是质的飞跃。”

领导又品尝了一口红枣养生酒,接着说道:“你作为一个农民,为了红枣的出路,能够站在红枣忧患意识的高度,提升战略品牌,为保德的民营企业开了个好头,标志着保德县终于有了自主创新的品牌,县委和政府大力支持你,你一定要尽快把这个厂建起来,争取早日投产,有什么困难,政府会帮助你解决的。”

高树林心情更加激动,多少年来自己的自主创新成果,今天终于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他喜出望外。又把通过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检验情况都说了。

县领导很认可他这种酒,对随同的县委办公室领导说:“把这个酒拿到县接待办,让客人们品尝,大力宣传推广这个酒。”

没过几天,县接待办的饭桌上就摆上了高树林的养生酒,只不过是没有包装,在一个白塑料桶里装着,这是否有点不太雅观,于是接待办的领导建议高树林,很快上包装,这样既好看又不浪费酒。

这倒也是,高树林很快到了省里和北京注册了商标,“高树林”牌红枣养生酒,以自己的名字注册命名的品牌有两种,一种是为52度的高浓度白酒,一种为36度的红酒,白酒晶莹剔透,红酒为红宝石色。饮后枣香浓郁,酒香怡人,其性温和甘绵,醇香悠长。具有除百病、益元气,滋五脏六腑,润经络活血,清明耳目,强壮不衰老,延年益寿之功效。

红枣养生酒有了包装后,知名度越来越高,县领导曾多次下到他的酒厂视察工作,书记和县长单独也多次到他的酒厂视察指导工作。

县委主要领导带着他这个红枣养生酒,专门跑到北京国家红枣酒业协会检验,通过各种手段检验,最后认定红枣养生酒的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红枣酒业协会的领导说,用大曲做酒,这在全国是个首例,这是保德县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让这个酒走向北京,走向世界。

县领导从北京回来,如获至宝,他在各种会议上多次提到自主创新,发展民营企业。并一在强调:“高树林的自主创新品牌,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完全达标,县委县政府各机关各行各业一定要给这个民营企业大开绿灯,全力支持,争取早日投产,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国际酒业中,有我们保德的品牌。”

不多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来保德视察工作,市长郑连生喝过这个酒,大加赞赏,并亲临现场视察指导工作,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并寄予厚望,期盼早日走出国门,占领国内国际市场。

高树林的红枣养生酒厂,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把它列为忻州市乃至山西省的明星民营企业,让它找到了自己的准确定位。

高树林终于可以昂着胸,扬眉吐气了。市领导视察走后,他站在建厂的工地上,面对母亲河,他便情不自禁 地咏出了当年壮志难酬时,宋朝大词人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通过对一连串的历史人物,如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的追怀褒贬,抒发了作者坚持复国的雄心壮志和年纪老大却壮志难酬的悲愤。

而现在高树林虽然成功了,可他不免想起了当年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含恨而下海经商,如果没有当年的逆境,以及各种磨难和打击,自己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他非常欣赏王维国先生的求学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自己的前半生就是从这三种境界中走过来的,没有这三种境界,自己不会成为今天的高树林,感谢命运给他的不幸,同时更应该感谢命运最后给他带来的有幸。自己如同这黄河里的一滴水,从起步到入海,经过多少弯弯曲曲,跌跌打打,最终溶入大海,他冷静的面孔上,流露出了几分自信,人生就该是这样,不经几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8  妈妈的牵挂


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今天高树林要回家看母亲,母亲今年七十七岁了,每次见了母亲他总是不由得想起了著名歌唱家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

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

噢妈妈,相信我,

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

一想起这首歌,他总想流泪,母亲这些年来,在父亲走后的十八年时间里,母亲作为儿女的阳光雨露,每时每刻都在照耀和滋润着儿女,支撑着这个残缺的家,让她老人家吃尽了苦,特别是在怀着自己时,那个肚疼病整整疼了十七年。

高树林早就听母亲说过,小时候有一次大姐高彩梅肚子疼痛,父亲背着进白家沟公社医院看病,由于疼的厉害,作母亲的已经不敢操好心了,父亲在前面走,母亲偷偷的跟在后面。

一路上母亲就是看父亲背着女儿会不会掉转头回来,如果掉头回来,那绝对姐姐没命了。

走啊走,一直走了几个大弯,母亲还没有看到父女俩掉转头回来,母亲心想难道孩子真的没事了?如果出了意外,父女俩肯定掉转头折回来了。

然而,当他们走到医院时,姐姐的肚结果不疼了,这就怪了,先前还疼的那么厉害,现在为什么就不疼了?经医生检查是虫症。

原来,虫子在肚子里结成了蛋,背在背上挤压开了,所以不疼。

妈妈的心操的实在太多了,这当妈妈的常常是这样,往往要往坏处想。

高树林清晰地记得,那次学校给两个妹妹发打虫药,母亲向医生要了八片打虫药,医生嘱咐每次四片。第一天母亲吃了八片,第二天又吃了八片,把妹妹的药也吃了,结果见了效,一下把虫子全部打下来了,原来是虫症,多少年都没有治了的病,一下给治好了。

过了几天,高树林见到医生,医生开口就问:“你妈妈吃了打虫药没有?”

高树林回答说:“吃了,两次吃了十六片。”

医生一听,吓得冒了一身冷汗,这可咋办呀,要是吃上有个三长两短的,谁负这责任呀。他说:“我让你妈每顿吃四片,她却吃了那么多,吃坏了我可不负责任。”

高树林说:“你别怕,我妈才吃好了,虫子全部打了,一下也不肚疼了,那打虫药真管用。”

医生这才放下心来,“啊呀,太怕人了,治不住虫子会往死咬人的。”

从那以后妈妈才彻底治了肚疼,十七年了,与虫子整整搏斗了十七年,吃尽了多少常人不可想像的苦头,虫子这是个有生命的东西,它每时每刻都吞噬着你。

这两年高树林每次回到家,妈妈总要问他:“你那个厂子建起了没有?需要那么多的钱从哪儿来?”

高树林很淡定地说:“正在建着哩,钱不够慢慢解决吧。”

妈妈很担心:“你欠下那么多饥荒,啥时才能还了?五千来万,挖黄土也一下挖不下那么多。”

“妈,你不要担心,”高树林镇定地说:“你不要担心,我自有办法,一定想办法把厂子建起,只要建起来就能生产了。”

“什么时候能挣回本钱来?”妈妈总是在担心,她怕还不了那么多债。

高树林满不在乎道:“这不怕,慢慢挣,我要那钱干什么,有吃有喝就行了,钱多了有什么用,还不是金钱的奴隶。你也是个有文化的人,你听说过晚清大臣林则徐对钱是这样说的:‘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至于儿孙,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要为他们多想,建起这个厂子,主要是为了解决红枣的出路问题,再不要臭在家里、树上,或者倒在河里喂了牛和羊,其次是为了解决部分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打造保德品牌,实现我的自身价值,圆我的梦想。”

高树林说的妈妈也感到浑身轻松了许多,身上的担子一下放下了,“好的,就要你这肚量,那么多的债务,要是我早就愁死了,妈知道你又缺下钱了,折子上还有两千元,你取上用去吧,虽说不多,但积少成多嘛。”

高树林被妈妈的心打动了,他握住妈妈的手说:“再缺钱也不能花您这养老钱,我不给您就够不孝顺了,反而还要再花你的钱,我还有没有点良心和孝心了?”

“不要这么说,等你有了钱再给我”妈妈还是让他拿上。

眼下高树林虽然缺钱,资金特别紧张,但他还是没有拿妈妈那点养老钱,那么老的人了,还在为自己、为儿女操心,让他想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那首歌: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投进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

尽管自己现在50来岁的人了,但在妈妈的眼里,只要妈妈在世,八十岁的人也是妈妈的孩子,妈妈还在为自己牵挂。

这一次杨爱珍也一同回家看望母亲,这个家,还有这个年迈的母亲让她太难忘掉了,每一次看到母亲,就想起了自己那过世30多年的母亲,如果母亲能活到现在那该有多好,可惜母亲天命已到命不由人,父亲和老公公也早早地离开人间,四个老人仅仅留下这一个人,这可是全家的宝贝了。

杨爱珍说:“咱什么时候再去上坟看看已故的三位老人?”

高树林想了想说:“等到清明时节,咱一便都去,给老人们烧上个钱挂上个纸,到那时咱的酒厂也许就要建成投产了。你看如何?”

杨爱珍点了点头说:“行,那咱就等到过清明时再去,我听你的。”

高树林询问了母亲的情况,有没有米面?水泥池里有没有水?衣服破了有没有新衣服?问这问那,直到老人说什么都有,他才放心了。可他总觉得老人一人住在这么大一个院里,生活不太方便,有个头昏脑热儿女们又一下子去不了,会耽误时间的。

他说:“妈,等我明年酒厂正式生产上,你到我酒厂住,那么多家,你想住几间住几间,我那儿还有地,你想种地,可少种一点,那儿离县城又近,闺女们又都在县城,见你一下很方便,明年我接你去。”

母亲说:“你先别想这些,建厂子生产最重要,到了明年再说,你要忙着就先回去,等有空了再来看妈。”

高树林准备第二天回厂里去,他想和妈妈住上一晚上,一年也难得住几次,有时上午回来,下午就走了。晚上和老妈多说些话,聊聊天。

这天晚上娘们三人聊到深夜才入睡,可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第二天早晨,天还不亮,杨爱珍就早早起来,到井上去担水。

每次回来临走时,她总要给妈妈把水挑满,别让妈妈自己去弄,这山村里就是不方便,没有自来水。

一连挑了三次,总算给母亲挑满了水,杨爱珍这才放下桶,50来岁的人了,也是当婆婆的人,还是以一个小媳妇的身份出现,这叫老人很受感动,总是不让她担了。

带着母亲的嘱咐,装着母亲的牵挂和思念,两人回到厂里。


9  黄河骄子


历史进入2014年,这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高树林的红枣养生酒厂进入了紧张的建设阶段,按照计划,6月份厂区建设全部完工,年底即可投入生产。

时间紧任务重资金难,特别是资金紧缺成了他的最大难关,如何才能度过这个难关,只要资金上误不下事,建设就能如期完成。

正在高树林陷入资金困难的时候,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又一次亲临建设现场视察调研工作,了解到建厂资金特别困难时,当场拍板让金融部门大力支持。

后来高树林找到县委领导,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汇报了,领导立即与有关方面协商,让金融部门扶持民营企业,解决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如同船得顺风,很快让高树林的融资有了转机。

高树林立即找到信用社,通过各种途径,没费多大劲,就又贷了500万元,解决了建厂的困难,厂子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有序进行。

清明时节到了,按照这里的老规矩,人人都要上坟。高树林也不例外,加之去年就说下清明节去看望老人。他开着车先到禅房自己家老人的坟地,老远处就能看到坟地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柏树包围了,在荒漠凄凉的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一片亮丽的绿色景点,每当人们看到这座坟时,心里总要问,这是谁家的坟了,那么有生气。

今天的上坟,对于高树林和杨爱珍来说,不仅仅是要祭祀祖先,更重要的是向先人们诉说一下自己的工作,告慰先人。

小车行进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从这座山上下去,又从那座山上上去,一路颠簸着。

此刻看到人们不约而同地奔走在上坟的山路上,高树林不由的想起了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与自己目前的上坟和建设酒厂紧紧地联系起来,如果有一天,也许是或许不是清明这一天,路上的行人们被雨打湿了,想找个小酒店喝上二两酒,暖暖身子,用不着冒雨再跑那么远的路了,也不用着匆匆忙忙了,更用不着牧童遥指杏花村,我高树林的红枣养生酒厂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就在林遮峪,这里不是杏花村,而是贡枣村。

美好的联想被颠簸的小车给颠碎了,眼前不远处就是坟地。

车子停在路边,高树林和杨爱珍来到坟地摆上贡品,点上香烧了冥币,还有其它东西,包括纸做的小车,衣服,手机等等之类的东西,烧完这些之后,高树林知道父亲生前爱喝酒,况且自己是个做酒的,他特意带了白酒和红酒,打开瓶盖,倒在准备好的纸杯里,双手敬到父亲坟上,两人跪在地上,高树林口中念道:“父亲先人们,我不孝的子孙高树林敬你们喝酒了,这是我自己研制酿造出来的,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认可,咱高家今天终于会自己酿酒了,如果先人们在天有灵的话,那就请你们好好喝上一顿,咱高家的酒厂很快就要大量生产了。”

高树林停了停,让杨爱珍把烟点上,他说:“我一定要早日投产,继承先人的一贯道德,在做人的品德上,我敢和最高的比,在金钱上,我只能和最低的比,这些年无论干什么事,我都是向先人们一样,以德为本,先做人后做事,你们是我的榜样,无论有钱没钱,首先要有德,请先人们放心,我高树林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请老祖宗们放心,我高树林始终要把这个酒厂建好,产出世界品牌酒,不会让你们丢脸的。”

一股轻风拂来,像似一只温柔的小手,在坟头上抚摸了一下,又从酒杯前飞走,让两人的脸上有丝丝的滚动。

告别了祖坟,高树林和杨爱珍又来到了杨爱珍父母的坟前,还是刚才那种做法,一一做过之后,两人跪在地上,叩了三个头,高树林说完刚才那段话后,又补充了几句:

“岳父岳母大人,感谢你们给我生了这么个好媳妇,我酒厂的成功,事业的成功,有杨爱珍的一半,没有她我也不会走到今天,我多谢你们了,请你喝我和爱珍酿出来的红枣养生酒吧,同时请你们放心,我会好好善待爱珍的,有福同享,有难共当,让酒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的明天更加幸福。”

杨爱珍的眼眶早已湿透了,她口中默默念叨着,末了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二老的坟头,像似在抚摸两位老人,更像是在和老人们握手告别。

……

高树林的红枣养生酒很快就飞向了忻州、太原、北京,一些省部级领导喝了他这酒后,感觉特别好,连连称赞。

这段时间保德籍在外工作人员纷纷给他打电话,向他要酒,有人要出钱买酒,每天总能接到好多电话。酒出了名,酒厂出了名,高树林也成了名人,各级报刊杂志、电视台、电台的记者,采编人员纷纷而至,要求采访报道他,让他成了“老虎不吃人,山外有恶名”了,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的养生酒厂迎来了美好的春天。

高树林要将红枣资源优势转换成养生酒养生醋的高端产品,打造出具有独特地理核心的山西品牌,走出国门飞向世界,让红枣养生酒在海内外飘香。

他对自己的酒厂绘出了一幅宏伟的蓝图,计划总投资6870万,建设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建设主体包括红枣养生酒生产车间4410平方米,地下酒窑1750平方米,包装车间1400平方米,原料房770平方米;醋房生产车间1750平方米,原料和产品库房2450平方米;优质有机肥生产车间1750平方米,原料处理厂7000平方米。

这些计划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即将迎来投产。

2014年11月10日,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带领县各有关部门的领导一行,三十多人专程来到红枣养生酒厂视察工作,看了高树林的酒厂,非常高兴,并对他的成绩给予了肯定。

面对红枣养生酒厂的顺利建成,面对县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高度关注,高树林却信心百倍,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都从容面对,表现出了黄河骄子的宽阔胸怀和黄土地的厚重。

从他清俊的面孔上,可以看出沧桑岁月磨炼出的刚劲,艰难困苦铸成的顽强性格,世态炎凉造就的崇高品格。

目前,他的酒厂仅有一个“高树林”商标,现在他准备再注册两个商标,一个是“贡枣玉液”,一个是“贡枣琼浆”,让琼浆玉液飘香世界,愿红枣养生酒红遍天下。

多么伟大的愿望,多么崇高的理想,多少宏伟的蓝图。纵观高树林三十多年的奋斗拼搏,此刻,我却心潮澎湃,波浪翻滚,浮想联翩,想起了东方的红太阳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高树林的曲折经历,以及对前途对命运、对未来的苦苦寻梦、追梦、圆梦,让我肃然起敬,眺望奔腾的黄河,眼前飞过多少英雄豪杰,但在黄河的巨浪中,又走出了一位红枣“酒星”。高树林,黄河骄子你当之无愧。

黄河期待着你奔流到海,

黄土期待着你耕耘播种;

红枣期待着你走向世界;

人民期待着你自强不息。


尾  声



2014年11月12日,作者特别采访了保德县恒胜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山西省民营明星企业高树林,在林遮峪酒厂的建设土地上,占地六十多亩的厂房、宿舍、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黄河岸畔,难怪让黄河注目观看。

站在高树林的办公室里,万里黄河的波浪尽收眼底,我的心情和黄河水一样,激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日夜与黄河为伴的民营企业家,头上虽然没有更多的光环,但他有黄河一样的豪迈和情怀,黄河的性格和魂魄,黄河的精神和志向;黄河的情操和伟大,黄河的自强不息和勇往直前,这就是黄河骄子的辉煌和荣耀,这就是贡枣“酒星”的中国梦。

黄河永远在奔腾,

高树林永远在前进;

红枣酒厂永远在创新;

……

本书作者,报告文学作家张荣恒被深深震撼了,衷心的写下这副对联,赠给黄河骄子——高树林:

上联:三十余年执着追求发愤自学画山绘水酿出贡枣玉液

下联:万言难叙痴心钻探逆水行舟流血挥汗终成黄河天骄

横批:还看今朝


                   2014年12月3日——12月31日于忻州恒星斋



后   记




当我的长篇报告文学《黄河骄子高树林》写完最后一个字时,有一种疲惫之后的轻松感,虽然作品已经大功告成,但内心深处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和高树林有着非常相同的生活经历,我们俩个都是文化员,都是半生享受着不公平的待遇,至今仍然还是享受着这种待遇。高树林高考落榜后,由于家庭的贫穷,没有补习,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沉沦下去,而是坚持刻苦自学,丹青泼墨用心血绘出万紫千红的世界,身处逆境发愤苦学,用三年的时间拿下了大学中文和美术的本科毕业证书,然而在经历了两次“黑暗”的考试之后,让他的心彻底失望了,但他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继续在描绘美好的世界,显露出了卓越的艺术天才,被有关部门招聘,成为难得的美术人才。

然而命运像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即使是画的再好,仅靠每月四五十元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最终把这位艺术天才给陨落了,为什么古往今来有才的人不能重用?

纵观中国历史上,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人不知有多少,写出千古绝唱的屈原、司马迁、李白、陈子昂、苏轼、阮籍、嵇康等等,自古文人有几人得志?固守清贫而又不郁愤又有几人?这难道不是民族的悲哀吗?我和高树林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同样是逆境自学,只不过我学的是文学,他学的是美术,一想到我们的共同处境,我感到特别的悲哀,一种深深的、发自内心的、绝对无法排遣的悲哀,我看透了官场上哪一张张虚伪的面孔,和狰狞的笑脸,尽管全是虚伪和狰狞,然而,我们俩个却避免不了,因为我们不是“竹林七贤”的阮籍和嵇康,更不是康宋八大家的苏轼,因为我们驱散不了部分角落的“政治雾霾”,我们的头顶上面不会有青天白日。那么多的贪官,那么多的“老虎苍蝇”,只顾往死里贪,贪的死了,谁会给你红日蓝天?

此刻让我想起了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正的《寒窑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窑,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我和高树林的处境难道不是这样吗?有一年,正月二十五日古会,他参加了县里的美术比赛,以一幅亲密战友的中堂画,居然获得了第一名,后来画得毛泽东巨幅宣传画,一举轰动保德,在人们的眼里,毛泽东主席又回来了,真的回到了保德,一连四幅画令保德各界老前辈及各界领导和美术鼻祖刮目相看,卓越的美术才华在保德一展风彩,成了首屈一指的画坛新秀。

然而,尽管这样的才华,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找不到自己真正的用武之地,怀才难遇,终成悲剧。这正是大智若愚,大成若缺。

在历史上,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知道如何隐藏自己的智慧,“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智慧是处理事务的方略,,并不是显示卖弄的工具,卖弄智慧的人,必定为智慧所累,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智慧不宜在人面前显露,否则容易招致祸患。

我和高树林难道不是这样吗?当我们充分显露了自己的非凡才华时,岂不知招来的是羡慕嫉妒恨。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体制里,都是武大郎开店,比他高的不要。说到一个部门,副职要比正职太有本事,这绝对不是好事,反而会惹来诸多麻烦,不会有你的好果子吃。《资治通鉴》里面早就讲到用人之术,宁可选择用愚人,也不用才胜于德的小人,其实封建社会把有才人文人视为是小人,所以屡屡不敢重用,使文人有才人每每不得志。就连秦始皇这样的大帝还要“焚书坑儒”,可想而知有才华,特别是才华横溢的人谁敢重用?在当今一些单位里只念“经”不作为的工作人员,不足为奇,司空见惯。

在封建社会里,什么叫小人,小人就是有才华不听话,敢提反对意见的人,便认为是小人,所以把敢讲真话的人也视为小人,文人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自然也被列入其中,难怪好多文人一生都不得志。

在穷途末路,壮志难酬,无人赏识的窘境中,为了养家糊口,高树林被“逼上梁山”,逼着鸭子上了树,忍痛放弃了十几年来的美术创作,被迫下海经商,做起了小本生意,残酷的现实不仅伤害了他的艺术才华,反而又把他推向了沉入深海的发展企业里面,无拘无束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虽然他能走到今天,成为一代企业家,但作为文人,站在艺术的角度来说,我为他失去艺术而惋惜,又为他成为企业家而庆幸,而我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固守创作,成了纸上谈兵的“英雄”,至今碌碌无为。让我想起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

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这首词作者在渲染悲凉气氛,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时,抒写了自己立志用世,但却不能建功立业而虚度光阴的悲愤。全篇意境雄豪,沉郁悲壮。读来让人感慨万千,而又泪流满面。历史上许多大文人大学士都是这样,就连辛弃疾本人也不能例外,何况于自己。

我和高树林一样,有过同样的坎坷经历,当我们处于困难的时候,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人穷了,鬼都不上门”何况于人。我们俩人当时的处境并没有多少人会同情,如果你没有成就,你就会因平庸而没有朋友;如果你有了成就,你就会因卓越而失去朋友。真的,我们现在的现状还不是这样吗?我们不为没有更多的朋友而遗憾,我们为有卓越的成就而自豪。虽然我们不会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也不会像当今打了的老虎苍蝇一样,遗臭万年。

我虽然身贫,不会像某些老虎苍蝇,拼命地挣钱,挣下钱而又在拼命地花钱买平安。正如《红楼梦》里曹雪芹大师所说的那样,“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太可悲了。

家贫出贵子,家贫还屈贵子哩。作为一个布衣出身的农民,高树林把对黄河的追求,黄土的回报,红枣的思索和出路,保德人的脱贫;中国新一代农民的思考,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站在这个出发点上去研发红枣酒,走出一条中国农民转型创新发展之路,从而实现了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中国农民无疑是一个启示,中国农民再也不能单单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耕种二亩薄地梁田,应该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这才是我写本书的意义所在,在他几多艰辛寒伧,几多喜怒哀乐的背后,始终蕴藏着一种敢于自主创新精神,敢于从农民中来,而又走出农民的新型农民,这才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

所以,我被他深深打动了,所以,他激起了我要写这本书的激情,然而当我们面对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众多成千上万的农民,用自主创新改变着生存和生活时,你完全可以相信他们正在用辛勤和智慧创造和改变着社会。

本书是我为平凡人树碑立传写的第三部书,至此我的平凡人三部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们平凡而又不平凡,平凡中蕴藏着伟大,伟大在平凡中产生。高树林常说,人质上和最高的比,金钱上和最低的比,所以我写了他的人质。

已出版的全国劳模三部曲和平凡人三部曲,作为我向黄河、黄土、黄皮肤人献上的一份厚礼,同时也作为向大地黄河母亲的回报,我感谢脚下的土地和眼前的黄河,是它们给了我足够的营养,让我写出了两个三部曲,我永远刻骨铭心。

报告文学是“行走的文学”,永远在路上,既然在路上,那我要向黄河一样,执着地走下去。

这部书我采用了目前的最新写法,文字、诗词、图片集于一身,在读文字时,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渲染了意境和气氛,从而能够唤起与主人翁感情上的共鸣,既然是文学创作,自然要不断地创新,希望读者能够喜欢。



                                        作者:张荣恒

                                   2015年1月2日于忻州恒星斋


   作者简介: 张荣恒,笔名张大作,当代作家、诗人,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签约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八部长篇作品。先后出版全国劳模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全国造林英雄张候拉》,《黄河魂》,《沙海绿魂牛玉琴》等,其处女作、代表作《张候拉》荣获首届梁希林业图书一等奖,首届梁希林业文学艺术奖,另一报告文学《绿龙腾飞偏头关》同时获得首届梁希林业文学艺奖。平凡人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当代保尔张茂成》,《热血医魂》,《黄河骄子》,《张荣恒文选,民族魂》,三十六集长篇电视连续剧《疯狂树圣》及各类作品二百多万字。各类体裁诗歌一百余首。其代表作《沁园春  雨》,《沁园春 黄河》,《沁园春 虎》,《沁园春 汨罗江》,《沁园春 长征颂》,《沁园春 韶山毛泽东故居》,《沁园春 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北京,你这座古城》,《东方之星组诗》,《回家吧,过年!》,《人生三部曲》,《故乡情三部曲》,《黄土地三曲》,《神奇陕北三部曲》,《永远的黄土魂》,《月亮最圆韶山神土最灵》,长篇抒情诗《梁家河颂歌》等。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