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荣恒的头像

张荣恒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807/10
分享

热血医魂(长篇报告文学)连载

张荣恒 著


第四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这是一个似哭似笑的年代,一

夜间不知有多少人云里雾里飞黄腾

达,多少人失去辉煌怀才不遇。然

而政治饭吃不成的你,绝不会向命

运低头,重新燃起生命之火,把自

己定格在医学上,在灯火阑珊处寻

求人生的价值。

1  穷是富的根

转眼间白华宝在病床上度过了七十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回到了睡思梦想的教室里,重新坐下来学习文化知识,尽管当时刮起一股“读书无用论”的不正之风,可他仍然没有放松学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迎头赶上来了,充分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把误下的课程全部做了。

其实在病床上的这两个多月,他自学了好多课本,而且还兼学别样。所以每次考试都在前几名。学校的会议记录,毕业生评语,标语常常是他执笔,特别受到群众欢迎的当数县城街上的大横幅标语,赚下了数以万计的目光和口碑。

这期间本家哥哥白建海对白华宝特别好,有空就去学校看他,给他买点吃的放点钱,白华宝没有褥子过不了寒冬这一关,他让七妈给白华宝缝了个褥子送去,每次星期天回来,他总要和华宝促膝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嘘寒问暖,探讨学习,引道他如何做人。白建海成了他的第二个老师,没有钱给他拿上,吃不饭把他叫到家中,无微不至的关怀令他感激涕零。白华宝常常对人说:“没有白建海别说上高中了,恐怕完小就失学了,也就没有今天的白华宝,关键时刻白建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终生不会忘记。”

然而,好人为什么总是命短?

1972年5月的一天,黑云像铅一样沉重,压在了苏家里的上空,年仅27岁的白建海因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离开了所有的亲人;离开了他一手栽培的白华宝小弟。

白华宝闻讯后立即赶回苏家里,一路上泪如雨下,哭过哥哥之后,他把酝酿好的一副挽哥哥的对联飞快地写好后敬献在棂堂前:

上联:难中接济二元钱大爱无限

下联平日睛天一声雷泪雨滂沱

横批:恩德永存

然后,白华宝又哭着朗诵一遍,整个棂前一片哭声,惊天动地,人们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石人眼里也垂泪,枯树心头在滴血。

过了几个星期,保德中学放假了,白华宝回到家里,父亲还在地里干活。中午他自己生火做饭。

当父亲头顶烈日炎炎进了门时,热喷喷白生生的馍头放在他面前,就等他端起来吃。

父亲大吃一惊,问:”你哪来的这些馍馍?是不是拿钱买的?”

白华宝不想让父亲知道,转过话题:“你别问这了,吃吧能吃就行了,还多管这些闲事干吗?”

“我想知道个究竟,咱家从来也吃不上个白面,你怎么给爹弄来的?”父亲不吃,只是拿着筷子不动。

白华宝连连说道:“别管这些小事,别问了别问了,能吃就好。”

“不,我问清楚吃也不迟,”父亲顿生怀疑“如果你不说,我看这馍馍不是好来的,你说不说?”

这下白华宝没说的了,只能如实讲来,他说:“爹,看来我不说你不吃,你在家天天只能吃的凉水拌炒面,喝的是苦菜红面汤,这几年咱保德连年大旱,多少年了你吃不上个馍馍,我把学校领下的馍馍拿回来给你吃,改善改善你的生活。”

父亲这才端起碗来,泪水打在馍馍上说:“社办高中在咱村修坝时,你的同学李引祥领饭专节剩点给我吃,我很感激也不好意思吃,人家孩子也吃不饱,是在可怜我呀,你以后别这样,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饿坏了你咋办呀?父亲一巴掌年纪了,吃不吃无所谓。”

“不能这样说,”白华宝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还给你吃,何况您是我的父亲,我念书能吃上白面馍馍,你连个玉米面窝窝也吃不上,我怎么能咽下肚里,你快吃吧。”

打这以后,白华宝每次回家总要给父亲带两个馍馍回来,而他只能吃一点别的粗茶淡饭来充饥。

一天上体育课,同学们都站了队,肖扬老师突然发现一个新大陆。白华宝把裤子挽到大腿上赤脚板子,于是便问:“白华宝,你怎么搞的,把裤子放下来别挽那么高穿鞋去。”

白华宝一时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其实他是不好意思说。

“听见了没有?叫你放下来吗!穿鞋去。”肖扬不知内情。  “我……我……我这裤子不能放,鞋更没有。”白华宝满脸涨红,低下了头。

“为什么?你快说。”

白华宝迟疑了一会儿,“我这两条裤腿全烂了,放下来比不放更难看。”

肖扬走到白华宝跟前,白华宝说:“不信你看,都烂的快掉了。”

老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唉,怎么会是这样,我没想到你家穷成这个样子,实在不可思议。”

老师只是看见了白华宝的裤子是这样,可赤脚板更难看,真像解放前的要饭的。肖老师忙说:“你回去让你母亲缝缝做双鞋,这样可不行。”白华宝摇了摇头低声说:“我母亲不在跟前。”伤心的泪水夺眶而出。一时间操场上鸦雀无声,老师和同学们都露出了同情的目光。

中午同学们都在午休,白华宝却又出了校门。

他哪去了呢?只有他自己知道。

二十岁以外的人也许没有忘记过去的保德县城是个什么样子,梅花沟从县城中心穿过,两面两条窄窄的小街,中间有两个小桥可以跨过。中间的河里一年四季流水,这不仅是个排水沟,同时也是一个扔垃圾的臭水渠,所有的垃圾臭水全部进入这个渠中,一到夏天臭气冲天,冬天却是垃圾堆山。

只见白华宝又下到河里,鹰一样的眼睛又在寻找适合自己能穿的鞋。每次这样他都是趁人不防时拾到,洗干净自己缝补一下穿上,总比脚下这鞋要好的多。

久而久之同学们由少见多怪到见怪不怪,直到后来不足为奇了。而白华宝也就不以为然了,从不把这当回事,因为穷是那个时期的通病,贫穷吞噬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吞噬着七亿中国人,穷并不丢人。

难怪古人说:“穷是富的根。”

白华宝是版报组的组长,当天夜里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在贫穷中学习成长》。

文章用议论文的体裁,深入浅出的阐述了贫穷的根源,以及如何战胜贫穷,改变贫穷的落后面貌,指出了要想消灭贫穷,必须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贫困。

文章见报后,在全校师生中立刻引起轰动。师生们纷纷评头论足说长道短,支持的人占百分之七十,反对的人占百分之三十。

人们指责说:“文章的观点明明在说要走又红又专的白专道路吗?这是不符合当今的教育方针和路线的。”

“这不是在鼓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吗?很明显白华宝是让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学习还有什么用?”

“这是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根本要不的,无产阶级的教育方针是要做社会主义新人。”

有的学生站出来攻击他说:“白华宝穷怕了,他想当地主富农……”

“……”

一时间白华宝成了众矢之的。

校领导把他叫去和他谈话,白华宝亮明自己的观点,他说:“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学好文化知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怎么能说成是要学地主、富农?”

校领导一听在理,又看了他写的那篇文章,感到同学们说的言过其实了,除没有批评白华宝,反而还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宣读了那篇文章,并且表扬了白华宝。

白华宝不是黑典型,反而成了香饽饽。

2  挑灯自学

1973年1月1日,白华宝完成了2年的高中学业,顺利毕了业,然而等待他的将是更加艰难的生命历程,他将面对一个全新的生活,可以说人生的起步才真正开始。虽然穿的破烂,吃了上顿无下顿,可他和好友白喜存、白根存等组织青年办夜校、文艺宣传,使多少年死气沉沉的苏家里从此活跃起来。

1976年,桥头公社党委书记杜玉林发现了白华宝这个人才,破格将白华宝调到公社农牧场当医生兼会计兼团支书。

其实此前,白华宝在村自编自导演了好多小剧目,同时还是拉二胡的高手,参加了县、公社调演,受到了县委的一致好评。

那天在桥头上演,公社党委书记杜玉林看后非常高兴,亲自点名让白华宝到公社来,他要亲自接见。

白华宝接到通知后,及时赶到公社,见了杜玉林书记。

杜玉林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看了你编的四大娘小剧目,编的很好,生活气息浓厚,人物形象生动显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主题思想深刻。你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才,我们决定大胆起用你,让你到公社农牧场当医生兼会计。”

如果说油路指挥部领导是他遇到的第一位伯乐,那么杜玉林书记却是他遇到的第二位伯乐。

白华宝非常高兴,农民的儿子能得到公社书记的赏识,令他心情激动,他紧紧握住杜玉林书记的手说:“我一定要好好干,争取干出个名堂来,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同时感谢领导的知遇之恩。”    公社干部王成保接着把白华宝的家庭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杜玉林点了点头说:“我们是相信你能干好的,明天就去报到,除了本职工作外,继续当好文艺宣传队的编导。”

从此,白华宝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从此,白华宝成了农牧场的多面手,既是医生,又是会计,还是老师,身兼数职。由于形势的不断变化,不久农牧场变成农大,一批又一批的工农兵学生到这里深造,虽说他的才华不能尽致地发挥出来,比起在村里面要好的多。

白天他在忙工作,夜深人静才是他学习的最佳环境。此时他从桥头老中医那里借来了好多医书,《医宗金剑》、《针灸大全》,又从其他医生那里借来西医书,攻克中西医难关。同时还从邮局订阅了《中医杂志》、《赤脚医生》等杂志。

每天这样的刻苦精读医书,时间长了他却在桥头镇乃至保德县出了名,好多医生专程来农大找他,和他共同研究病倒,切磋医技。

有位医生从南乡的山沟里翻山越岭来找他,同时还给他带来了两本古代医书,白华宝像得到了天书,业余时间什么事也不干,把看书当成饭吃,此刻他才真正体会到如饥似渴的含义了。

农大的同行们业余时间,不是下棋就是打扑克,或者是海阔天空闲聊。白华宝却最讨厌这样碌碌无为虚度年华。他说:“你们为什么不趁机多学一点知识呢?”

那些青年个个怨声载道:“我们这一代人生不逢时,都是被耽误和抛弃了的,成了牺牲品。”

白华宝给他们耐心解释说:“其实,你们细想一下,现在活着的中国人,有哪一个没被耽误过?连我们这个国家也被耽误了,被耽误了的中国,只能靠被耽误了的中国人来建设。因为我们最了解自己的国家,不能去火星上借人才,不能从春秋战国去借人才,即使借来了,也不能用,因为他们不了解现代中国。三十年代,日本入侵中华,耽误了多少人的学业,然而恰恰是伟大的抗战造就成功了整整一代风流,成为至今中国各界的栋梁人物。他们就是被耽误了的中国人成功地改造了中国的一个有力佐证。”

“你别讲些这死人大道理了,你想怎么样,高谈阔论夸夸其谈,有什么用?”白华宝的观点和理论遭到了同行的一致反对。

“你们不要这样看待问题,路多歧而树多枝,有所弃才有所取,有所不为才能大有作为,必须精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像我始终集中在医学上,水滴石穿,这是以柔克刚的名谚,其成功的要旨,无非两点:目标始终如一,长期坚持不懈。也就是目标一惯,精力集中,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白华宝的这套成才理论根本不会引起这些人的重视,反而还说他是书呆子,甚至有人还抛出“臭老九”说法。

“书呆子,你别在那儿呱呱叫了,来跟我们下棋吧,要不打两把牌,那看医书有什么用?”几个青年人又在叫他。

白华宝说:“不去,不去,我不会下棋,不爱打扑克,干不了那活,还是你们玩耍吧,你们要不学习,那咱们就井水不犯河水,谁也不要犯着谁,谁也不要干涉谁。”

其实作为大才子的白华宝什么都会,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儿时买不起象棋,自己用红胶泥拌纸精自捏自刻象琪,不仅他们孩子们玩,大人们也与他玩却根本不是对手,何况于扑克,那还不是一看就会的营生,还需要学吗?所以他坚决放弃,从不下棋打扑克,有时甚至是大戏也不去看,只是发疯般地看书。

人们看见白华宝成了个书迷,想戏一下他。一些爱开玩笑的青年人有意给他把医书藏起来,看他有什么反响。

吃罢晚饭,白华宝要看书,却到处找不到,他知道是这些人给他藏起来捉迷藏,他反复问了好几次,就是没人答应,最后他干脆翻开被褥找,像小孩般找东西那样细心认真,更像小孩那样天真,反复找了几次没找到,他却大发脾气,居然到了骂娘的地步。

可以看出他那颗急切的心,对于他来说丢了书比什么都重要,他可以什么东西不要,唯有书一本也不能少。他常对同室青年人说:“你们也可以自学吗,不论哪一门,只选一门,抓住一门就行了。”

白华宝就这样做了,一看书就是一晚上;一看书就看到天亮,不知多少次太阳偷偷地爬在他憔悴的脸上,撵跑了疲惫的月亮,让他不知道白昼。

不知多少次,当他端起碗来时,就掉在地上,人们以为他病了,围住他问这问那。

他说:“没事,你们不要担心,我本来就是半个医生,我知道自己不病,别看我瘦成这样,我这是看书劳瘦了。”

是的,人们总以为他有病,其实他一点毛病也没有,因为他的思想一刻也不停步,只要睁开眼,他总在想医学,可以说满脑子医学,除了医学还是医学。

3  学医术为人民

1979年,十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醒了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吹醒了沉睡千年的农村。把白华宝从农大吹回了苏家里。

那一天父亲病了,躺在炕上没有人伺候,只有他来承担这个义务了。当他回到家时,还是三年之后,面貌已旧。一孔破烂的砖窑洞,顶上的泥皮全掉光了,周围的墙比自己走时还要烂,破烂的门窗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好一派凄凉的景象,再加上父亲重病在炕,这个家里倍觉萧瑟,院里的小草已经发黄,如果不是老父亲年轻时过度劳动和中年的艰苦生活患哮喘症在炕上躺着,从外面根本看不出还有一个活着的生命。

这下可好了,父亲病了不用请医问药了,更不用求神弄鬼看病了,自己便给输药打针,自己开方自己抓药。

父亲说:“你请个医生来给我好好看看吧,成天躺在炕上不能劳动可害苦你了。”

白华宝自信道:“爹,你这病不用请医生了,就我这土医生也能给你治了,今后咱家再也不用请神婆驱邪了,其实本来就没邪,是人心里有邪有鬼,你要不信,这次我就用针和药给你治病,你看治了治不了?”

父亲一乐:“你真能治了?”一双昏花的老眼里充满了希冀的神色。

白华宝悠然自得道:“那还用治,多少年了,打从李家焉起,我自学医生就是为了这一天,就是为了治病救人,不仅仅是为了你,为了自家的亲友,而是为了良民百姓啊。”

父亲笑了,愁苦的脸上顿时开了花,让人觉得一下年轻了许多。

“我还真想不到你能学成个医生,还能给我治病,还能治好我的病,当年在李家焉村,如果有你这医生,我可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至少能把小腿接住。”

说到这里父亲又被那一幕幕痛苦的往事缠绕住了,疲惫的面容上又爬满了辛酸。

白华宝安慰道:“别难过,我让你今天就见效,明天就能起床,后天就能下地。”

“不会吧,真是这样?那你不成神医了?”父亲总免不了要怀疑。

“神医我不是,你可以看疗效,效果最有说服力。”

几天过去,父亲的病终于好了,还没费多少劲,就能下地干活了。

从此,白华宝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一来父亲年龄大了,经常有病需要人伺候,二来自己那飞黄腾达的翅膀被折断,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夜深了,漫漫的秋雨象沙子一样,击打在枯黄的树叶上,发出“啪啪啪”的声音,像似树叶忍受不住疼痛在呻吟。

夜好凉啊,白华宝披了一件上衣,坐在炕上,小桌上堆满了各种书籍,他爬在桌子上还在看医书。

窗外的雨声时大时小,秋雨打得他心上一阵凄凉。面对如此萧瑟的秋风凄冷的苦雨,他的心情更加惆怅、苦闷、气愤、失望,种种复杂的感情搅碎了那颗出人头地报效国家的雄心。

此刻,儿时就特别喜欢李商隐的那首《风雨》诗,又袭上他的心头,他便用低沉委婉的声音背诵出来: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又几千

这首诗是李商隐借风雨比喻自己境遇的抒情诗,诗描写了作者羁泊穷年,一生如风雨中的黄叶,孤独无依。全诗伤感凄凉,抒写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不知为什么,白华宝总是对好多诗人失意时写下的诗特别感兴趣,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这不李商隐的《落花》诗,他也能背出来,马戴的《楚江怀古》让他声泪俱下。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不知不觉中,白华宝早已泪流满面了,这些感伤的诗篇让他情不自禁,全诗借景抒怀,渲染深秋月夜迷离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忧郁,含蓄深沉,苍凉雄浑。

特别是“诗仙”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是他百读不厌的抒发怀才不遇而忧闷的诗,他的心和古代的这些大诗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然而可惜的是“古来材大难为用”,这是“诗圣”杜甫老先生的诗却千真万确地道出了他的心境,也道出了千百年来多少怀才不遇的大才子们的境况,真是英雄遭遇略同。

苦苦思索的白华宝,虽然他不是诗人,不会用含蓄委婉的诗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奋斗目标,人生追求和远大理想,他不能沉沦下去,他相信古人云:“不是在沉默中死亡,便是在沉默中爆发”,自己是属于后者。于是他奋笔写下了这样的诗篇:

上大学没后门,

当工人成美梦;

过五关无六将,

胸良谋难为用;

政治饭吃不成,

学医术为人民。

直抒胸意直白志向的诗,虽不能与“诗仙”“诗圣”诗人们的诗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然而它却表达了一位贫困潦倒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青年,在无用武之地穷途末路时,立志学医普救苍生的宏图大志和远大理想。他深深懂得一个民族要复兴,文化是灵魂,精神是动力,身体是本钱,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再大的理想再高的文化也只能付之东流。纵观中国古代到现代,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中国新文化革命的先驱者鲁迅,都是从拯救病体出发,而后投入伟大的革命运动中去的,他们都是医生出身,所以白华宝把自己同样定格在医学上,这既是他从小立下的大志,又是他一筹莫展时的光明之路。

此刻,秋风仍然在驱赶着可怜的秋叶,哗啦啦响个不停,那是叶子受到摧残之后的痛苦哀鸣。

白华宝的背诵声不正是这种声音吗?

父亲被惊动了,他睁开双目看着白华宝,还以为儿子神经了。问:“那么大的人了,你哭什么?”

“我没哭,我不会哭。”

“明明你流泪了,还说你没哭。”

“我是没哭,流泪是感情的闸门开了,流的不是泪而是血,是感情的血。”

父亲听不懂白华宝一语双关的意思,似懂非懂地睡了。

此刻外面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风声雨声背诵声融为一体,打破了沉闷的气氛。

家庭风云变幻

    1977年国家制定了“抓纲治国” 的战略决策,这对有志青年白华宝来说是如虎添翼,并且极大地启发了他,他和几个大龄青年好友说:“中央抓纲治国,咱们抓钱治家呀,从今更要好好劳动,挣钱修窑找对象成家。

这年冬天,也就是1979年冬天,25岁的白华宝到了找对象的时候了,其实他早就该找对象了,在保德县这一带男人到二十二岁就必须找对象,一过二十五岁就不太好找,好一些的姑娘二十岁左右就被人抢跑了,根本不会等到二十三四岁让你去找,所以白华宝虚岁已到了二十六岁的年龄,这成家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不知白华宝愁不愁,反正他的父亲急的坐不住,他便四处张罗要给儿子结婚,再拖下去更不好找。

于是他便托起人,四处打问,逢人便说见人就问。

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动静,一天王家里村村民来求他给治病,说他们村有一个姑娘让他去给打听。父亲便请起了媒人给介绍。

媒人带着白华宝去了王家里,亲自相亲,虽然女方才十八岁,然而没想到却是一见钟情,两人对上了相。可家庭穷的什么也没有。

由于穷,这些年来白华宝连找对象都不敢想,所以一直拖到今天,原本他早已死了这条心,就这也是在父亲和众亲友的打劝下才去了王家里。

其实,此前他早就给自己定下了标准,“娶媳妇没要求,只要不臭就收留。”(不臭就是没有狐臭)可想而知条件什么也没有,把要求放到最低。

一来二去没用费多大劲,就把这门婚事定了,只要人家来,白华宝是求之不得了。

这对象有了,结婚可把父子俩愁坏了,连个像样的家也没有,钱和东西就更谈不上,难怪那时留下一句话“一说结婚愁断筋”。

虽说要的彩礼不多,可怎么也交不起,媒人催了三四次,说对方已催了两次,让他们去探话,过了年就完婚。

这无疑给父子俩出了一道难题。只好再向亲朋好友们借。

经过四处筹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要下的彩礼借下了。

一切全部交结后,就可以往回娶。

1980年春天,白华宝家借用朋友的自行车将王家里村的王板菜娶回了自己家中,穷家薄业的光棍堂引来了金凤凰。这让父子俩着实高兴了好长时间。

然而家里却什么也没有,除了一床新被子,两个枕头外,其它家具一无所有,洞房家是借的七妈家的二间房,住了七天就搬到了自己那孔掉了泥皮露出大石头小窟窿的石窑。这窑也是白华宝父子俩几年来下磨脚上磨肩,天阴下雨没明没黑苦力劳动省吃俭用,节省了点钱,好不容易有一家走了岢岚,花了600元钱才买的,好歹总算有了个家。现在儿子娶回媳妇,父亲就的抱个烂毡破被和一个光棍汉去睡,不用说家里新式家具,就连放个盘子什么的,还的磴一块旧门扇板使用,最令妻子伤心而又哭笑不的是新婚之喜,除白华宝里外没穿装新衣裳外,可妻子的装新衣服也很简单,秋衣秋裤是通过售货员外甥从供销社赊来的,几天后让大姐原把这些内衣全退了。

妻子越看越气,越想越发火,穷成这个样子今后的日子该怎过?最可恨的是再穷也不能把装新衣服卖了,俗话说“结婚的装新衣服是一辈子翻一次身”, 这样我还能翻身过好日子吗?看现想后伤心的泪珠脱眶而出,本来新婚燕尔是个大喜日子,然而这忧伤的气氛给良辰美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白华宝呀你骗人,我原来还把你家当成好人家,没想到你年龄比我大的多,比世上的人穷的苦,你让我如何见人?”

 “你别说这些了,只要咱们两人一条心,黄土也会变成金,古话不是说,夫妻恩爱苦也甜吗。”白华宝知道自己骗了人家,他并不想这样做,这是那个特定时期逼出来的。

在那个年代找对象,不知多少人欺骗了自己的良心,特别是像白华宝这种情况,一家两条光棍,用当时的话说,不怕一棍,就怕两棍,那确实不好找,除非你有个工作。

尽管白华宝给说这说那,甜言蜜语说了好多,然而对于求真务实的农家妇女来说,根本听不进去,她一下也高兴不起来。

甜蜜的新婚之夜,却掺进了几分苦涩的味道。这不能怪怨白华宝,也不能怪怨王板菜,更不能怪怨父亲,要怪只能怪怨社会,因为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

一家三口人只有这么个家,王板菜老是感到不自在,她问白华宝:“娶回我来老人在哪住呀,总不以能让老人串房檐吧。”

白华宝说:“这事以后再说吧,有了钱咱就盖新房修新窑,咱住新窑把这让给老人住,你看行不?”

“行,一切听你的还不行?”

婚后的日子越来越紧张,捉襟见肘的现实生活让新娘子感到无法从容,没家没东西就别说了,连一顿好饭都吃不上,这叫他怎么生活?

古话讲:穷生饥饿生吵。家贫难管妻,管妻要东西。没有东西你怎么能管住妻子,不和你争吵?

人,当物质生活满足了,然后才是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往往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而绝不是二人台里唱的“灯瓜瓜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挖米不嫌哥哥穷”,这只能作为情场上一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的山盟海誓罢了,一旦进入实质性的现实生活,立即被击的粉碎。

由于两人啾啾唧唧生活了几个月,由于生活窘迫经济拮据,小小的家庭突然祸起萧墙,一气之下王板菜住娘家要走,本来刚过门住娘家按理说两口子相跟着去才对,然而为了挣点钱,白华宝只好下煤窑给人家推车,每天两元钱不能误,所以他只好让王板菜自己回娘家。

当王板菜独自一人回了王家里,父母亲一见便问你女婿为什么不来的理由时,已经深深的感到不抬举女儿了,再加上王板菜诉说了白华宝的家庭情况,卖了她的装新衣服,丈母娘当场大骂,这事让邻居和王板菜的几妈们听了,不免气愤地说:“再穷也不该卖装新衣服,难道再穷了没有钱还要卖老婆不成?”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说的王板菜更加伤心,丈母娘更是火上浇油,立即决定不再回去了。

清明时节来了,按照这里的乡俗嫁出去的姑娘不在娘家过,丈母娘只好让女儿回苏家里,但这样的人家真不该回去,没有办法只好让老丈人送女儿回去,过了清明第二天相跟上来,以后再另行安排。

白华宝下班后正准备去寻王板菜,可妻子和老丈人回来了,按理该是好事,不用他再去,谁知第二天妻子跟着丈人原住娘家去了,这样一来白华宝父子俩更看出了问题。

白华宝和父亲没有想到,王板菜一走几个月不回来,这下可把父子俩给难住了,真是“老婆是怪,不娶也爱;娶过成了害”。

白华宝知道老婆回娘家不回来的总根子还在一个穷字上,当然他要有钱,还怕老婆走了?父子俩急得团团转,好不容易费了那么大的劲娶过这么个当家的,就像一只鸟一样,还没有喂成家的,就飞跑了,好不气人,不回来事小,可影响到再找一个。

保德县有个乡俗,二婚女人还可以找对象,只不过找不下好对象,二婚男人可就惨了,一般女人不爱见二婚,这就叫找二婚有二心,所以不论男女,人们都忌讳二婚。

白华宝心想既然媳妇回了娘家,那就让她多住上几天吧,十天不行,半个月一个月总可以了吧,于是一个月后他便亲自去找媳妇。

王家里与苏家里亲戚很多,来回的人对华宝父子说,板菜很可能不回来了,你们早点想办法去寻,白华宝听后马上买了些水果饼干去寻,原来一进门问长问短热情的一家人都一言不发,丈母娘更是见面就骂,穷的养活不了婆姨不要娶,算了。白华宝再三解释却根本无济于事,为了不给拉炭的误班,只好独自回了苏家里。

一连三次却令他失望,媳妇除不回来,丈母娘还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你为什么打她,我女儿是准亲不准打,长这么大我还没有打他一巴掌,到了你家你才给我打,这不行,你的给我说下个一二三,说不下个一二三就不能回去。”

白华宝知道情况不妙,秀才遇见兵,有理也说不清,尽管这样他还是耐心解释说:“妈,”在这儿女婿到了老丈人家里跟自己家一样称呼“你不能听她一面之词,‘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谁家锅碗能不碰打一下?一个锅里了搅清稠,谁也免不了有个磕磕碰碰,说是打架根本谈不上,夫妻俩个谁能打上个谁?还不是相互推拉一顿?”

“你不要嘴硬,”没等白华宝把话说完,丈母娘黑乎着脸气势汹汹道:“明明打了人你还不承认,一个大男人家,厉害你去打美国人去,打老婆那算你厉害?那是你的本事?打了老婆显不出你是个英雄来。”

“话要这么说,我打下她的伤痕在哪里,让她指出来,本来就没打下什么伤痕,你却偏要说成我打她,即使是我有十八张嘴也说不清楚。”

白华宝仍然不能发火,现在走到这步田地,有理也是没理,人家说你什么你只能忍着,千万不敢发火,不发火也不让回来,发了火就更坏了大事。没想到媳妇竟然和娘一个鼻孔出气。

“你说你没打,是谁打了我?来到我们家你还死不承认,把你厉害的,你想怎么样?”王板菜态度生硬,怒目圆睁,直想在娘面前痛打白华宝一顿,回到娘家就像放虎归山了。

白华宝气青了脸,肺快要炸了,丈母娘不分青红皂白,可媳妇怎么能这样?他跟妻子在辩理:“我打你痕迹在哪里?说话要说理,不能想说什么说什么。”

两个人又吵起来了,一个据理力争,一个胡搅蛮缠,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丈母娘破口大骂:“你滚出去,别再来祖娘娘门上欺捣了,祖娘娘看够你了,滚,快滚。”

这明显是下了逐客令,白华宝还能说什么呢?用现代移动公司的一句广告词来概括丈母娘的权威,那就是“我的地盘听我的”,你还有什么办法呢?,这让他不免心如刀绞,三请诸葛亮落了空,如何面见苏家里村人?

父亲见他又是独自一个人回来,心里一片空白,六十来岁的人了,好不容易给娶过这么一个媳妇,这下要鸡飞蛋打了,那可咋办呀?保德人有这么个说法,老子欠儿一个媳妇,儿欠老子一口棺材。真要是让这儿子打了光棍,自己又怎么活呀?

白华宝把这次到老丈人家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父亲气的浑身发抖,半天说不出话来,再这样僵持下去,要到何年何月?新媳妇打了架回娘家住的时间长了不是个好事,往往是东风大了需东风,西风大了需西风,村子里的人说山的也有,说水的也有,夜长梦多啊。人们说女婿这不好那不好,她一下就记在了心上,说好她倒听不进去。

躺在炕上的白华宝头朝下脚朝上,大睁着眼望着窑顶出神,心如死灰。父亲经过苦苦思索后,决定改日他与白华宝亲自去找一回,给人家多说些好话,多承认个不是,看能不能把媳妇给找回来。

5  放长线钓大鱼

一年一度的农历7月15日到了,这可是个好日呀,白华宝请了假带上礼物踏上到王家里的路,去寻找媳妇,可这次更遭。这次去了王板菜不在,白华宝问一家人都说不知道,丈母娘大骂道,算我们瞎了眼嫁给两个穷光棍立的人家,还对我女儿不好。连东西也不要,你滚出去别再来祖娘娘门上。这次连饭都没给他吃,白华宝无奈只好到本家姐姐家吃了饭,趁太阳没落山返回苏家里。

这一回看来没指望了,这让他心如刀绞,二十大几娶媳妇,几次来寻连面都见不上,这让他如何见世人?

此刻,残阳的余辉已消逝,阴霾的暮色笼罩着大地,更笼罩着白华宝的心,他趁着黑夜回到家里。

白华宝空手而回,村里人坐山观虎斗,这下他们可有好戏看了。

一时间风言风语四起,而多数人认为白华宝的老婆是在老虎尾巴上拴着,十有八九会泡汤的。有的人还说白华宝原本就不该娶这个女人,穷成那样子还要娶媳妇,娶过也住不住。白华宝成了村里的头号新闻,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人干脆说,别去找了这种女人找回来也住不住,迟不如早早不如快,还不如早打锣鼓早起身,早离白华宝的火焰门。

面对如此巨大的琐言碎语,白华宝到底该怎样?自己这情况与人不同,一旦让这个女人飞了,下一个找过找不过?不敢肯定,所以他准备过上一段时间再去找一回,他知道王板菜心还没有变了,两人的感情还没有破裂,还有个争取的余地,不信春风唤不回。

转眼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按照这里的乡俗,八月十五送月饼,这可是老规矩啦,不能破了规矩。

今天的夜空特别的明净,明月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天上,向大地投来了洁白的光芒,天地如明镜一般,偶尔有几朵轻云飘过,给圆月蒙上了一层阴影。

西瓜月饼献给老天后,白华宝的心和天上的月儿一样,似乎被一种阴影遮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他望着奔月的嫦娥长叹道:“今天是月圆的时候,月月月圆逢月半,月月月半有月圆,上帝啊,我的圆月,你圆了为什么不让我圆,万家团圆唯独我白华宝不圆,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难道我受的苦和累还不够吗?”

清风习习蝉声不断,蛐蛐也在使劲地高歌,宁静而又美好的中秋节,让白华宝倍觉凄凉。

他想起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于是便又放声背诵出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可以说是寄内的名篇,诗人在巴山夜雨深情怀念妻子,并盼望早日归去共剪烛花,在西窗下向妻子诉说今夜情景。

第二天他背着月饼又朝王家里走去。

然而,这次更让他失望。当他一进门,丈母娘就没好眼看他,他把月饼放下时,丈母娘不接收。

白华宝说:“每年一个八月十五,人人都过节,我还没有忘了二位老人,更没有忘记板菜,专来看你们。”

丈母娘一脸苦色:“我们不用你看,以后别老跑这里,你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月饼我们不要,我们没吃过个月饼,也见别人吃过,不稀罕你这些东西,你拿走。”

坐了半天,白华宝没有看到王板菜,她哪去了?他不知道,想问丈母娘,但又不好意思开口,直到最后他还是问了:“妈,咱板菜哪去了?我怎么没看见。”

“你问我,我问谁?她是个人有腿有胳膊,我能知道她哪去了?”丈母娘没好口给他说,其实闺女到什么地方她最清楚,她已经算见过八月十五白华宝会来的,所以她有意把闺女打发出去,到亲友家去了。让他来了扑了个空。

白华宝还以为板菜在邻居家,他出去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向邻居们打问,才知道昨天还在,今天没有看见,这让他无法猜透。

他只好住下来等着,可等了一天还不见人影,怎么办只好打鼓退堂,改日再来。

吃了闭门糕的白华宝并不会善罢甘休,他总是在寻找着机会,不见黄河心不死,碰到南墙不回头。只要王板菜不说不回来的话,他要找到底。不信她在娘家能住一辈子,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俗话讲,“老婆不在,吃饭没菜”,自打板菜走了,白华宝觉得特别孤独,他哼起了二人台《打樱桃》:

第一回你你不在,

你爸爸打了我两烟袋;

第二回你你不在,

你妈妈打了我两锅盖;

第三回你你不在,

你哥哥手拿火柱追出来……

凄凉婉转的歌声回荡在小窑洞里,父子俩西西惶惶,凄凄切切。晴天蓝天蓝格盈盈的天,什么人留下个人想人?……

父亲也忍不住了,唱起了《光棍哭妻》:

四月里来四月八,

奶奶庙上把香插;

人家有妻求儿女呀,

没老婆的光棍呀;

吃了一碗霉烂饭,

咽下肚里好麻烦

……

窑洞里弥漫着萧条冷落的气氛,白华宝干脆拿起二胡拉起来。《走西口》罢了便是《水刮西包头》。

邻居的几个光棍青年听到二胡声不断,一齐集中到这儿来,光棍堂里老少光棍你唱一句,我唱一句,为白华宝父子俩消愁解闷,有个青年人拿来一瓶高粱白酒,边饮边唱边唱边饮,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6  “三请诸葛亮”

又过了一个月,白华宝又要去找王板菜,这次他已做好了多住几天的准备,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按照乡下人的习惯,每次到老丈人家白华宝总要带点东西,带点稀罕吃的,这次来他还没有空手,特意买了点水果之类的东西。久而久之他把找媳妇当成一种职业了,不到长城非好汉。

王板菜见到白华宝当然是高兴的,那天去了马蹄罕村,有个算命的,说她找了个帅小子,眼下虽然穷但有厚福,是个文人或医生,千万不敢离婚。说得王板菜二二或或,好像还很准。再加上还拿来那么多好吃的,但却碍于母亲那面子,几经踌躇,实在不敢轻举妄动,她曾几次跟娘要求回去,老这样住下去,自己也老大不小了,这娘家也不是个好住的,上有老人下有弟妹,住下多不自然哩,古话不是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吗,自己还凑这热闹干啥?

白华宝从眉来眼去中看出了王板菜的心思,知道这板菜并没有铁了心,于是他便抓住这个机会见缝插针趁虚而入,毕竟是有才华的高中生,他便跟丈母娘打开了心理战。

两天来他勤勤恳恳,家里家外的活全干,像个小孩一样,跑的可快哩。真正扮演了个“女婿顶半子”的角色。

这样一来不仅老丈人喜欢他,连一向反对的丈母娘也心软了,于是他得寸进尺,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跟王板菜一块儿干活劳动,这样可以拉近距离,相互交流思想感情。话是开心的钥匙。

果然这一招还管用,白华宝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直说的王板菜心猿意马,对白华宝并不黑眼。而白华宝尽拣一些好听话说给她:“你回去之后,明年咱就修窑洞,在苏家里开个门诊,我坐堂你抓药,用不了几年小日子过的比蜜甜,还有我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用不了几天就入了党,组织上跟我谈过话,等我入了党,咱就要好看。”

王板菜文化不多,听了白华宝这么一说,自然眉开眼笑。

白华宝便说:“走,我跟你担水去,你没看见没水了。”

王家里的水井在山沟里,村子住在山顶上,相距一公里,正常情况正常人担一回水也得用半个多小时。

白华宝同媳妇坐在山沟里,给媳妇讲开了大道理,主题始终不变,句句话离不开“发财”和“好看”, 我已考上了乡村医生,听说给补工资不低于教员,说什么入了党当了支书,说不定用不了多长时间还能当国家干部,凭自己这才华肯定没问题,到时候,王板菜也能跟上自己享两天清福,上火车下汽车,忻州太原北京上海,坐飞机坐轮船,跑出跑进,说不定还会出国哩,如此等等,直说得王板菜心也跟着白华宝走了。

两人整整侃了一下午,急得丈母娘在家里团团转,几次到村口眺望,仍不见个人影,到后来她干脆扯破嗓门大叫道:“板菜,板菜,你赶紧往回走,一担水挑了一后晌。”

两人这才挑着水回来了,一进门丈母娘不免勃然大怒:“你个枪打鬼女子,担一回水走了一后晌,到苏家里也担回来了,家里那么多营生,脱死卖活,早点让狼啃了你吧。”

白华宝听出话中的弦外之音,为了打破这僵局,他赶忙挑起桶走了。他知道媳妇已经成了瓮中之鳖,上了自己的圈套,时机到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第二天上午,趁丈母娘和丈人不在,他把板菜煽动起来,带着板菜走了,临走时给小舅子和小姨子说了,让他们和二位老人说一下,他和板菜回了苏家里。

然而白华宝有点高兴的太早了,两人有说有笑来到深沟村,他想这下肯定会回去的,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王板菜突然不走了,不知是哪根筋抽住了。

这突然间的举动出乎白华宝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白华宝急中生计:“你饿了,我给你到深沟供销社买点吃的吧,吃了再说。”

“买什么也不吃,你回去我不回去,说成个啥也不回去了。”王板菜突然来了个南辕北辙,白华宝却是措手不及。

事实上王板菜先前跟着白华宝走了,但她心里就像有一只小兔子在跳,没有跟娘说通,气也不吭一声就走了,这让娘回来如何面对?自己又怎么能说得过去,女儿是娘的连心肉,自己怎么能对得起娘?娘一直是为自己好,自己偷偷地背叛了娘,谈不上私奔,至少也是偷跑了,这怎么有脸再去见娘?再说回到苏家里又怎么进村?怎么见人?几个月了又回来,不感到害羞?

复杂的心理,各种矛盾的缠绕,以及种种压力,立即把王板菜那颗忧柔寡断的心给击碎了,只见她的眼里闪着泪花,终于做出了果断的决择。

尽管白华宝说千到万说山说水,多次阻拦拉扯,可对于王板菜来说根本无济于事,一旦产生了这种反省的心理,她是不会轻易回心转意的,所以她直直地朝王家里走了。

白华宝实在没办法,搓着手捶胸顿足顿足捶胸,“无可奈何花落去”,“可怜门已掩黄昏”。这一回他又失算了,抓得个鸟也让飞了。

他突然灵机一动,紧跑几步追上去对王板菜说:“强扭的瓜不甜,你要确实不回去,我也不能硬拉你回去,人不比动物,即使是强拉回去,心回不去还会跑,这样吧既然我带你走出来,现在你又要回去,那我送你回去。”

此时王板菜已是泪流成河,用沙哑的声音说:“不用了,让我妈看见不仅要骂我,连你也要骂……”说着说着,她就哽咽的说不下去了。

“我不难为你,”白华宝也心碎了,“把你送到村口,我就不回去了,别让村里人知道,也别让你妈知道。”

白华宝把王板菜送到村口,一直目送到很远很远,直到看不见为止。

他这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双腿无力软的抬不动了,他坐在沙土丘上,望着王板菜远去的方向,呆呆出神久久不愿离去。

此刻已近中午,白华宝又饿又渴迈着疲惫的双腿向苏家里走去。

人常说:“没老婆的日子比不娶老婆还难过”,此话不假,白华宝的心也让王板菜给偷走了。

一冬天是农闲时节,白华宝的光棍堂里传出了歌声笑语,老少光棍们济济一堂,独乐不如与众乐,每到深夜这里的琴声歌声飘向村里,给寂寞的苏家里平添了几分欢乐。

过了腊八数过年。过年又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人们要从千万里赶回来团圆,只为了这一夜。

这段日子里,白华宝的心又一次被提起,掐指算来王板菜回了娘家八九个月了,事实上哪有这样住娘家的人?他要选个合适的时间,再去找一回,眼看年关将至。

这里有个乡俗,嫁出去的闺女不能在娘家过年,不知谁给留下这么个说法,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是在遵循这条规律。

1980年12月是个大月子,30日才过大年。

白华宝买了酒和肉等东西又去找媳妇看二位老人,他不管二老对他有什么看法,一直一如既往,何况这过大年,礼物更重,自己没钱借上钱也得买。

腊月二十九日上午,他来到了老丈人家,他想下午就让媳妇回去,眼看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下午回去准备准备,也好过个年。

然而丈母娘还是不让,白华宝给说了一下午好话,总算起了点作用,丈母娘答应了,让第二天回去。

晚上丈母娘趁白华宝不在一个家里睡,便悄悄地对女儿说:“你听娘说,明天回去过了年初一就赶快回来,这也是过年,女子没留下个在娘家过年,不是这样,我才不让你回去。”

王板菜对娘并不是有恃无恐,因为娘在这个家中是绝对权威,一切都是她说了算,所以她说话一家人都怕,几个闺女更怕,她哪敢不听。

尽管她心里不这么想,可嘴上却不敢说,她怕惹娘生气,又怕不尊重娘,还怕得罪了娘。

腊月三十上午,王板菜正准备走时,却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这下又引起了丈母娘的反感,火一下升起来,没好口对白华宝说“你来找媳妇,为什么不拿棉衣服,这让她穿什么呀?”

白华宝略思片刻说;“我们家衣服可多哩,我总不能把衣服和铺盖全背上,这样王家里人不笑话说,你家穷的连衣服也给女子穿不上,丢了你家的人了,哪怕到了深沟供销社买也不能给你家拿来。”

话虽然不多,却非常有力,让丈母娘听了哑口无言,实在不好回答。事实上闺女住娘家差不多一年了,连衣服也不回来取,这能怨谁?

直到丈母娘理屈词穷时,她才打点女子女婿上路。回到苏家里过年了,村里人给留下一个“佳话”,“丈母娘打发闺女走,戏不好还威台哩”。

总算把王板菜给请回来了,父亲高高兴兴地接待了他们,连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总是咱家的一口子人,过去的事就不用提了,咱从今天起,明年开始重打锣鼓重唱戏,好好过咱的日子吧。”

父子俩辛辛苦苦累死累活忙碌了一下午,加上前十个月就准备上了,过年一切准备好了。

今天是除夕,全家人喜喜乐乐钻在这个小窑洞里熬年。这几个月来被岁月遗忘的家,今天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年的喜气悄悄地爬上了父子俩的脸庞。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也就是1981年正月初一,这是新媳妇和他们父子俩过的第一个年,多少年了,这个家庭从来是两人过年,今年破例三个人过年,本应该是幸福的,说明添人进口人丁兴旺。

然而,这大年初一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少欢乐,反而又陷入了深深的忧患之中。

刚吃罢早饭,按乡俗老人给儿媳妇压岁钱,父亲还没来及给媳妇五十元压岁钱,板菜就又要回娘家了。

白华宝看到她在收拾东西,大睁了眼,问:“你要干什么?”

“我回娘家去。”

“昨天才回来今天就又要走了?”

“这你管不着,我想几时住娘家就几时住,难道你还能不让我住娘家?”

“今天你别走了,大新正月咱这儿不出门,过了初三我送你回去不行吗?”白华宝尽力给妻子做思想工作。

妻子不听,执意要走,十人九马也拉不住。

邻居们急忙赶来,都想把王板菜给留住,可王板菜谁的话也不听,铁了心要回娘家,还是固执地走了。当她走到村口时,不知哪位幽默的青年人扯破嗓子唱起了《走西口》,只是用词给变了一下:

妹妹你走西口,

哥哥我泪长流;

早知道妹妹你走西口,

哪如哥哥我不娶奴

……

婉转凄苦撕心裂肺的歌声,在山谷中回荡,直到王板菜走出老远还能听到那余音绕耳的歌声。昔日的走西口是玉莲眺望太春哥,今日的回娘家是华宝眺望板菜妹,尽管时代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出新编的《走西口》唱出了情,唱出了爱,唱出了恨,不仅如此,那韵味中确实含有几分含沙射影的成分。

回到茅房里,白华宝看了一眼已是泪流满面的父亲,心彻底凉了,比外面的天气还要冷。他说:“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老婆要回娘家,由她去吧。你我左右不了,顺其自然走到哪步说哪一步吧。”

春天来到三月的晋西北,桃花初放寒意未消,雨丝如絮,在这麦苗返青的时刻,白华宝望着桃红柳绿的无限春光,不免又想起了人面桃花的妻子,于是他再次来到老丈人家,然而却成了梦里见花花不在,他从小妹妹小弟弟口中得知姐姐早就不在家,出了门几个月了,不知干什么去了。

难道丈母娘又把媳妇给卖了?难道还想再吃一次喜糕吗?他在村里转了一圈,没等他开口,村民就对他说,你又来找板菜,板菜不回去了,人家到了韩家川糖枣厂当了工人,你干脆死了这条心吧,像这情况找回去也住不成。

还有人说,板菜已有了对象,人家不是说和你离了婚,你还老跑干什么?你也老大不小的人了,闭了姑姑家门还有姨姨家门,那女子生来不是你的媳妇。

经过一段时间,二叔和他出主意想办法,两人终于达成共识,决定亲自去找韩家川公社副书记兼糖枣厂厂长郭巨才,向他要人。自己的老婆,婚都没离,为什么不回自己家去?这次他们要来个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迟痛不如早痛。

白华宝主意已决,这一回我要让你活着回人,死了回尸,再也不能这样姑息迁就下去了,住娘家走了一年半了,还要住到猴年马月不成?

第二天,本家二叔独自去了韩家川公社,直接找到副书记郭巨才问:“王板菜在糖枣厂上班?”

“是在我们公社糠枣厂上班。”

“谁用进去的?”

“我用进去的”郭巨才愣了,“你们问这干啥?”

“你知不知道她是我们的媳妇?”二叔瞅着郭巨才说:“她还没有离了婚,住娘家住了一年半了,我们是来找人的,你怎么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给用进去?”

“这我不知道,你们想怎么样?”

“不想怎么样,我们只想立即带人回去,一年多了三番五次找总不是个事,你快打发她跟我们回去。”

郭巨才这下完全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便叫来王板菜:“板菜,这是你二叔来找你,我的意思是你回去,要不回去那你去离婚,离不了婚我这儿是不会要的。”

王板菜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会儿郭巨才又问:“你打主意,如果没些大的不是,你就跟人家回去,叔这儿不能留你了,你是有夫之妇,是人家的一口子人,回去好好过日子。”

板菜点点头。她回到厂里收拾了一下行李。

王板菜回到娘家,又是一个腊月二十几,白华宝和哥哥去了王家里找回了妻子。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场旷日已久的回娘家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回来了,从此王板菜结束了她住娘家的历史,心身真正回到了苏家里,回到了白华宝的家里。

若干年后白华宝为妻子做出了以下总结:

风风雨雨三十年,贫穷交加心未变;

挖屎擦尿育儿女,担水掏柴磨脚肩;

待到今日衣食足,儿女满堂福自然;

夫妻相爱乐幸福,齐心协力开药店



作者简介: 张荣恒,笔名张大作,当代作家、诗人,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签约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八部长篇作品。先后出版全国劳模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全国造林英雄张候拉》,《黄河魂》,《沙海绿魂牛玉琴》等,其处女作、代表作《张候拉》荣获首届梁希林业图书一等奖,首届梁希林业文学艺术奖,另一报告文学《绿龙腾飞偏头关》同时获得首届梁希林业文学艺奖。平凡人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当代保尔张茂成》,《热血医魂》,《黄河骄子》,《张荣恒文选,民族魂》,三十六集长篇电视连续剧《疯狂树圣》及各类作品二百多万字。各类体裁诗歌一百余首。其代表作《沁园春  雨》,《沁园春 黄河》,《沁园春 虎》,《沁园春 汨罗江》,《沁园春 长征颂》,《沁园春 韶山毛泽东故居》,《沁园春 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北京,你这座古城》,《东方之星组诗》,《回家吧,过年!》,《人生三部曲》,《故乡情三部曲》,《黄土地三曲》,《神奇陕北三部曲》,《永远的黄土魂》,《月亮最圆韶山神土最灵》,长篇抒情诗《梁家河颂歌》等。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