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文报告文学集《出彩》序
大庆首届“岁月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刘希文交给我一个任务,为他即将出版的新书《出彩》作序。
这些天来,一直感觉有些惊恐。惊的是,希文是省内外很有名气的作家和书法家,怎么做梦想到我毫无建树,名不见经传的人来作序。恐的是,给别人的书作序,非技高一筹不可,恐难胜此任。
希文诚托几次,不好再推辞,作为欣赏者,先睹为快,谈谈感受,对自己也是收获。
我和刘希文先生相识在新浪博客上,一晃儿,已有几年的光景,现在仍没有谋面。出于尊重我,他称我为老师,我感觉称他希文更亲切,因为在年龄上他比我小。
过去的几年里,每天有时间,我就去新浪博客里面转转,选择一些喜欢的文章来读,也时不常地贴上自己的小文。有一天,一位“水墨松江”博主的文章吸引住我的目光,他博客里面的文章,把东北民俗文化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我是农村里长大的,对农村的生活非常熟悉,读每一篇文章都感觉非常亲切,看见每一个物件就会想起来一个故事。我用了几天的时间把他博客里的文章全部读完。他笔下的《喇叭匠子》、《冰糖葫芦》、《哭七关》、《东北大车店》、《老北方的挂钱》、《二月二剃龙头》、《乡村媒婆》……等描写民俗的文章,语言朴实,提炼有度,充满着农民式的幽默,又包含了文艺作品应有的精、气、神,让我感叹,佩服。从那时候起,读刘希文的文章成为茶余饭后的一个习惯,几天看不见就好像缺点啥似的,有“犯瘾”的感觉。
后来,逐渐了解到,希文是黑龙江省肇源县人。笔名沈流、柯粒,号水墨松江,是世界华文作家联合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大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大庆市龙凤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大庆石化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庆邂逅湖读书会副会长。
希文迄今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计200余万字。2013年5月出版报告文学集《风采》。他创作的“关东风俗三部曲”之一《关东这疙瘩》,于2014年1月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发行;之二《关东往事》,于2015年2月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发行;之三《关东十二月》,于2015年10月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希文不但文好,笔也棒,他的书法洋洋洒洒,有气贯长虹之势,他赠我的书法作品《天道酬勤》已挂在我的书房里。
无巧不成书,希文的人生经历和我非常相似。他三岁时,跟随父亲到农村生活,直到考上大学才离开农村。小的时候,他常捏父亲的酒壶、拉姥姥家的风匣、看母亲做的袼褙鞋、站在板櫈上钩房檐下红辣椒、捡破烂换糖球吃……。我是农村土生土长的,挖过野菜,捡过柴火,帮父亲放过猪,干过“半拉子”活的农村人,也是后来上大学才离开农村。
更为巧合是,上大学,他学的是铸造专业,我也是这个专业,学的是同门“武功”,并且,毕业后,都被分配到工厂铸造车间当技术员。铸造就是工厂里的翻砂,是机械制造行业最苦最累的工种,每天和砂子、铁水打交道。上学的时候,学生们就有这样顺口溜:“车钳铣没个比,要翻砂就回家”。说的是学习车工、钳工,铣工不但干净,还轻闲,学习翻砂,太苦,太累,就不学习,回家了。可以说,在铸造车间滚爬过的人,世界上所有苦和累都可以承受。后来,我们不约而同地都改了行,干上了“上辈子没正事,这辈子搞文字”的活。我到地方党委机关和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希文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物业管理中心任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科科长。
希文给我发来的20多万字电子稿《出彩》,接到后,不敢怠慢,利用两天多时间,认认真真地把书稿读完。说实在的,这些年来,能够把一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一遍,还是第一次。
读这本书稿,开始是为了完成作序的任务。可是,当读过几篇之后,却是放不下,有“好吃不撂筷”的感觉。万万没有想到,希文的散文作品如珠落玉盘,记实性的文章更是行云流水,真的好喜欢!
感动,书中的灵魂。《出彩》是一部记实性文学作品,也可以说,是一部充满春雨阳光,暖暖的报告文学集。读起来,舒筋活血,心旷神怡。全书共二十八篇文章,每一篇有的是写一个人物,或是一个集体,或是一个事件。这里有“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默默无闻的下水班班长,长年累月工作在臭气熏天的环境中,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交口称赞,被誉为大庆石化的“时传祥”的物业工人王现芳;有“马路天使”,因工作劳累,曾经两次流产的青年环卫工人马红娟;有愧对患糖尿病的女儿,地下管网“活流程”王玉荣;有曾经在军队大熔炉熔炼过思想和意志,身残志坚的老共产党员,“创新之星”魏永贞;还有大庆石化的“清道夫”杨志磊;用人格魅力彰显“铁军”风采的带头人何铁军;铁骨铮铮的蓝天救援队.....。可以说,到了我这个年纪人,是轻易不会被感动的,可是,希文的很多文章,我读的时候眼睛湿润多次。文章中的人和事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震撼着我,我好像回到了那过去激情燃烧的岁月,好像又一次看见了“铁人”王进喜,看见了新时代的“活雷锋”,看见了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在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很多人唯利是图,道德水准下滑,诚信缺失,能够读到这样歌颂正能量的文章,是一次价值观上的再教育,是灵魂上的一次升华。感动之花在哪里,文明之树在哪里,在中国的大庆,在大庆石化,在《出彩》里。
语言美,蕴藏的浪漫。记实性的文章,需要事实真事,不能胡编乱造,随心所欲,一般很难用浪漫色彩的语言来表现,弄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华而不实。在书中,《为石化城增添绿色的人们》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大段描写: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在大庆,在大庆市龙凤地区,在‘冷冷清清雪,茫茫杳杳风’的荒原上,矗立起了一座座巍峨的塔林。 老百姓都知道,当时的大庆石化很多地方是盐碱地,每到旱季,白花花一片,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干旱天、盐碱地,‘天老爷’不争气,‘地奶奶’不帮忙,种棵树,比养活孩子还难。但就是从那时起,大庆石化的园林工人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栽下了一棵棵幼苗,精心地呵护着,倾注着他们无限的情感,现已变成了一片片绿荫。
我曾经看到,春天来临的时候,园林工人在辖区精心地侍弄着连翘,为了能让连翘盛开美丽的花朵,他们的双手被冻得通红,但他们从没有任何怨言,而是干劲倍增,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同时也种下了一片希冀;夏天来临的时候,园林工人顶着毒毒的太阳,在烈日下为连翘浇水、施肥;秋天来临的时候,园林工人顶着瑟瑟的秋风,修剪着连翘的枝丫,清理着树丛中的烂叶和垃圾;冬天来临的时候,园林工人顶着刺骨的寒风,及时的把连翘树枝上的残雪清理干净,并把白白的雪倾洒在树根下,让连翘能有充足的水分,待来年春暖花开的季节能及时的绽放。
一簇黄花,一张笑脸;一缕清香,一份辛劳;一片金黄,一份责任;一缕馨香,一颗爱心。
这就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园林工人。”
在《王金鹏和大庆蓝天救援队》结尾有这样的话:“因为在每一个蓝天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圣洁的蓝天,所以我们能张开双臂,向他人热情伸出援助之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蓝天人用自己的力量为受难者擎起一片生命的蓝天,我们为需要帮助的人默默地奉献。蓝天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生活在蓝天之下,用爱共筑美好的家园,用情共筑我们的中国梦。”
一部记实性的文学作品,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恰到好处,可谓高手,这与希文的思想境界,深厚的文字功底,娴熟的创作经验分不开的。相信,读者读后,一定和我一样,不但可以学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还可以学习作者到运用语言的技巧,这就是一本书的浪漫之美。
出彩,这本书的名片。自古以来,一个地方出名,有的是因为出现特殊人物,有的是因为山水甲天下。最早让这些地方出名的传播者,大多都是通过一部书。
大庆,共和国的骄傲,工业战线学习的样板,时至今日,“铁人精神”仍然是鼓舞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居大推动力。中国工业是学习大庆发展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人是学习“铁人精神”长大的,我从小就被铁人王进喜感动着。现在我还记得电影《创业》的主题歌:“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石油工人心向党,满怀深情望北京,要让大草原石油如喷泉,勇敢去实践,哪怕流血汗.......”。多年来,我每次去大庆,不管绕多少路,不管有多疲劳,都要到铁人广场走一圈,要进铁人纪念馆参观一下,感受一下当年的气氛,受一次教育。希文这本书,通过他千辛万苦的采访,提炼精华,升华思想,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新时期的大庆精神风貌,记录了新时期大庆人的风采。写出来了改革开放后的新大庆,在新常态下,更新观念,奋发向上的追求。这部书就是一张名片,名片上是彩色的图,是出彩的大庆。
小人物,彰显时代伟大精神。中国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浮躁现象,很多人道德废弛、信仰缺失、拜金主义盛行,形成了堕落风气,这样下去,将会把中国拖入动荡与毁灭的社会危机之中。
《出彩》这本书,很多文章,以小见大,在普通人的身上,写出来新时期大庆人的精神,大庆石化公司物业系统普通的小人物,小事件成为了百花园的花朵,大海里的璀璨浪花。从环卫工人,到管道清洗工,以及幼儿园的老师,企业管理者,易拉罐工艺创作者,长跑运动员和太极拳的传授者。一个小人物,作者都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他们是最普通的人,甚至可以是被可以忽略掉的人,却是这些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来,为新时期的大庆作贡献。他们是新时代的铁人,是大庆建设者,是大庆未来的希望。我想,每个人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唱起《咱老百姓》这首歌,为今天的大庆石化人感到自豪。
出彩,宝贵的历史资料。在这部书里,通过《李富:亲历大庆区成立的见证人》,记述了当年大庆的发展史,解密了大庆名字的由来,看到了当年大庆人“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英雄们的身影,体会到了我们那个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为党的事业殚精竭虑不辞辛苦的精神风貌。《后记:一路走来》,这是现在的大庆人,著书者——希文的自述文章。多年在大庆石化这个大熔炉锤炼刘希文,以敏锐眼光和隽秀的文笔,在本职工作中,用敏锐的视觉,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用典型推动工作。他是一名优秀政工干部,又是一名德艺双馨文学工作者。可以说,他做的每一件工作,就像我们搞铸造人说的炉前工,每天在为大庆石化这列车浇铸着每一个零件,然后将这些零部件组装大马力的机器,让大庆在时代的轨道上迅跑。
读一本书,实际上也是在读一个人。 希文先生是“粗布无俗韵,素净生余香”的一个人。几十年的努力,书香百花园,墨韵石化城。今又大作出版,谨以此文为贺。
望希文多出书,多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