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个季节天空最蓝,云彩最白,农民的心情最高兴。
丰收在望的庄稼在田野里晒米,摇铃,篱笆墙围起的小院里,晾衣绳上挂满了茄子、辣椒、黄瓜、豆角各色各样正在凉晒的干菜,琳琅满目。三三两两妇女房前房后忙火着,鸡鸭鹅狗身前身后围着主人要食吃,这是镶嵌在乡村中一幅动感的晒干菜图画。
东北气候条件的限制,一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冬天天气寒冷,早些年,没有塑料大棚,到了冬天农民吃菜除了窖储的土豆,白菜,萝卜外,要想吃其它蔬菜,只能吃秋天晒的干菜。所以,立秋过后,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凉晒干菜。
据农业专家考证,干菜营养价值不如新鲜蔬菜。但是,干菜的独特风味却是任何一种新鲜蔬菜无法比拟的。由于,农家晒干莱菜品多出自家的菜园,在吃不了的情况下晒成干菜,不用花钱,还经济实惠。干菜烹调出来的菜肴,不仅干香浓郁,而且口感也好。因此,晒干菜成为乡村里一种传统风俗习惯,展现出家庭主妇们勤俭持家的淳朴民俗、民风。
晒西葫芦干是最普遍的菜品。西葫芦,老百姓都叫它角瓜。晒角瓜干工序有些复杂,它需要一种特殊专用工具,专用工具是土办法做的,在一块木板中间打个长方形的孔,在上边装上刀片。使用的时候,把角瓜切成两半掏去籽后,拿起角瓜在刀片上旋转,刀孔下边就旋转出长长的薄薄的角瓜条来,可以一根到头,也可以切成几段,把角瓜条子搭在绳子上晾上八分干,再编成辨子再次晾晒,真到干透为止。
晒豆角要选鲜嫩的,最好不要像怀孕那样鼓豆的。在晾晒前把豆角放入开水里焯一下,时间不宜过长,捞出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待豆角晒至八成干时翻动一次,直至晾干即可。也可将豆角用剪子或菜刀剪切成丝状,散放在盖帘上,太阳毒的时候,一天就可以晒干。豆角干或者豆角丝炖猪肉或者烩莱,味道嘎嘎地香。
晒土豆片最好吃。秋天起土豆时候,各家都把较大的土豆挑选储存起来,留作冬天里的主菜肴,稍小一点的用来换粉条、粉面子。剩余的小土豆放入锅中煮熟,再放入冷水中浸泡十多分钟后,待冷却后揭去表皮,然后切成薄片,均匀地放在帘子上晾晒,待一面稍干时,再晾另一面,直至晾干。冬天用来改善伙食的时候,提前泡一会,炒一盘猪肉片土豆干,或者炖老母鸡,肉透透地,很筋道,百吃不厌。
晒黄瓜干,晒茄子,萝卜干等等,凡此种种,每家都有自己的独特晒法,大家互相交流,乐此不疲。
晒的干菜好吃,也能够登上农村办宴席的大雅之堂。
“呜哇镗,呜哇镗,娶个媳妇尿裤裆”,这个在乡下常常听见的儿歌,是谁家有喜事办席,小孩子们在前后院凑热闹唱的。过去,农村办喜事人家办席是很讲究的。“六对六、八对八,新媳妇娶到家”,“八对八、六对六,干菜上席炖猪肉。”这是六、七十年代农村办席不成文的规矩,“六对六”、“八对八”是说席上的菜是六个凉菜,六个热菜,或者是八个凉的配八个热的,后者是富裕一些人家办的席,有的时候新鲜菜不够,于是,就用干菜来凑菜。
过去困难时期,农村是为了解决冬天吃菜难,弥补副食品的不足。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室大棚把季节搞乱了,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随时随地吃上新鲜蔬菜,但是,乡下人还保留晒干莱的习惯,实际上是为了调剂生活富足情感释放,是为了改善胃口的一种快感,是一种生活上的乐趣,一种美化生活的装饰,一种典雅、清新、恬淡的东北风情再度延续。
晒干菜,是通过阳光把蔬菜中的水分挤出去,这样蔬菜的味道才更醇,更甜美;同样,人的情感,也要挤出去那些不该存在的水分,心情才更轻松,更甜畅;在生活中更需要挤出去那些自寻烦恼的水分,这样才能感觉到幸福和甜蜜,天高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