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旭东的头像

郑旭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03
分享

歌谣里的故事

东北农村里有很多流传很广的歌谣,一般都是妇女们哄孩子时候随口自编自唱的,朗朗上口,好记易背。这些歌谣是妇女们的口头创作,最贴近生活,直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及当地的风土人情,每一首歌谣都有一个时代的背景和故事。

“扯大锯,拉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娶媳妇,小外孙子还要去………”

这是农村妇女在哄孩子时候唱的歌谣。意思是孩子你别老闹人,过些日子,姥姥家办喜事,咱们去看热闹,坐席。

坐席,是过去农村宴会的俗称。婚丧嫁娶是居家过日子中最大的事,特别在农村重视的程度远远大于城市。

每年快过年的时候,也是农村结婚最旺盛的时期,随礼坐席次数也就越多。一般婚事的酒席在头半个月前就开始张罗。办酒席首先要请的是“大支客”人,然后,由大支客安排所有“捞忙”的人:有杀猪的、宰羊的,有负责借碗筷桌凳的,有做饭、洗菜的,有沏茶倒水的,有收礼记账的,有上灶烧火的,有端盘子跑堂的。主人家最大的房子是三间,摆不下那么多桌子,左右邻舍屋里都成了临时摆席的餐厅。有的人家基本是一两悠,也有三悠的,看主人的地位和人缘。

宴席除有“支客”人外,就是大厨,大厨也基本是本屯自学成才的人,主人要头一天把他请来喝一顿,边喝边研究菜谱。第二天就开始做菜,帮忙的各负其责,谁也不偷懒,一家办事,全屯里人都知道,屋里是人,院里是人,来来往往,热热闹闹,跟唱小戏一样。

过去农村坐席用的都是左邻右舍凑的炕桌,一铺炕放两张桌子,大家脱鞋上炕,盘腿而坐。后来,生活好了一点,开始在地上用八仙桌或者圆桌子。随礼的人随完礼,就自己找位子,边抽烟,边等待开席。“支客”人耳朵上夹一支烟跑东屋,串西屋,不断大声吵吵,叫大家合桌。人基本坐齐,就开席了。方盘手穿梭于房前屋后端盘子,二十几个盘子的菜,层层叠叠地摆在一个大黑方木盘中,他们一手撑着大木盘,一手扶着托盘边,笑盈盈地高喊着“上菜了……上菜了……油着……油着……”一路小跑,热气腾腾。开始上的菜是凉菜拼盘之类的,后来依次而上的,是一些鱼、肉和香气扑鼻肉质滑嫩的溜炒等热菜。

一碗碗浓烈的散白酒,散发着馨香,在农家小院里流淌,浓浓的肉菜的香味儿弥漫了全村。那个时候的人,肚子里没有啥油水,大锅炖出的鱼、鸡、肘子四喜丸子什么的,吃到嘴里特别香。几杯酒下肚,坐席的人都打开话匣子。年纪大的老人喝一口酒,吃一口菜,然后把筷子放在桌上,过了一会儿,又拿起筷子喝一口酒吃一口菜,慢悠悠地吃着、喝着、聊着,津津有味。他们说今年的收成,谈论着家长里短和奇闻异事,谈论着盖房、买车,谁谁家发财了,赚了多少钱,谁谁孩子订婚了,是谁家的姑娘,谁家老母猪下羔子了。

老实巴脚的农村人的思维模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变化,他们时时都在向往着生活的美好。酒过三巡,兴致高昂的年轻人,却有着一番热闹的风景。有的人频频地给别人倒酒,有的人红头涨脸磨磨唧唧地劝别人喝酒。嗓门大的开始吹牛皮,没有不认识的人,没有不能办的事,可以给埃及金字塔刷油,给万里长城贴瓷砖……也有的人在酒精作用下,打起架来,让媳妇弄到家睡上一觉,醒来后,刚才的一切事全忘九霄云外。

坐席,最高兴的是村里那些孩子。农村人的习惯就是随一份礼,全家来坐席。一些中年妇女都是拖儿带女来的,菜上来,孩子们举起了筷子开始抢。够不着菜盘子时候,妈妈把那盘好吃的溜肉段端在自己孩子的眼前,大家都大口地吃着、喝着。谁也不怪罪谁,就是图个混合,图个喜庆!席散时,中年妇女和一些老年人,过去是用碗,现在塑料袋,开始把桌子上的残羹剩菜装起来,然后,打着饱嗝一摇一摆地拎回家去。

“张大妈,李二嫂,园田地里摘豆角,三把两把没摘到,拎着裤子往家跑,挂上幔子,生个大胖小儿…….”

这是以前,妇女们坐在窗台上。一边纳鞋底边,一边唱的歌谣。

妇女们唱的 “园田地”当时是生产队分给社员各家各户的自留地儿上的故事。

当地人管生产队分给的自留地都叫做园田地,意思是同种房前屋后园子差不多一样的地块。

自留地里除了种土豆。还种几垄玉米。烀玉米,烤玉米是人们最喜欢吃的。玉米地大多间种上豆角,豆角是攀藤爬蔓的作物,种在玉米地里,不用搭架就可以爬在玉米杆棵上。但是,玉米棵高,挡阳光,不通风,豆角结角不是很多,豆角秧常常被太阳烤死。

妇女们经常去摘豆角,所以就编出来这个歌谣。一方面说出来了农村有自留地当年农村生产生活的时代背景,也道出来农村当时没有计划生育,随随便便生孩子的情景,非常形象。

当年的自留地是农民的百花园,种的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特别是自己家房基地比较小,房前屋后没有小菜园的人家,自留地上都种些应季蔬菜,白菜、生菜、香菜、葱、蒜等一应俱全。也有的人家还种植了一些稀奇作物,如甜高粱,葵花籽等。

“孩子她爹,你去园田地看看,那个闫歪脖子她家,昨天可能偷咱们家豆角了……..”刚从自留地回来的妇女向男人告状。

男人正在收拾矮墙头,拎着二齿子奔出了大门。

女人一看男人这架势,弄不好要出人命,马上连拉带扯去阻挡。

其实,都冤枉了,兔子不吃窝边草,还可能让外屯人顺手牵羊了呢。

乡下人骂骂吵吵,从不记仇,今天骂完,明天在自留地地见面,又互相送地里熟了的蔬菜。

当年,自留地是农民可以自主支配一块乐园。所以,每家都精心地伺弄。为了自留地多收成,每年都捡很多的粪撒在地里。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谁家也不愿意让自己家的地里撂荒。无论生产队的活计多忙,干活有多累,一定要把自留地伺弄干干净净,否则,睡觉都还掂心。在忙铲忙割的季节,男人在生产队地里干一天活,中午或者晚上,必须去自留地里把没有干完的活做完。女人爱护自留地如自己的孩子,从春到秋,几乎天天往自留地跑,撒籽、拔草、收菜,家里来了客人,看见门锁着,不用问邻居,到自留地一定能够找到。

自留地也是孩子们的一方天地。很多孩子像个小尾巴一样,拽着母亲的衣裳角儿,颠颠儿地跟在母亲的屁股后,去那一亩三分自留地儿,学着母亲的样子,帮母亲干活,却总是帮倒忙,其实。孩子们最大的心思,就是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谁家地里种了香瓜、胡萝卜、绿萝卜、甜高粱、葵花籽、黄菇娘等,那是最招引孩子的。还没有等自己吃,就让孩子们给“罢园”了。有啥办法啊,穷啊,一年到头,孩子们连一个水果都吃不到,这是最好的口福。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杀年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是早些年,农村里大人哄小孩子经常说的一句话。 农村进入腊月门以后,除了婚丧嫁娶外,置办最大的事就是各家各户杀年猪。

杀年猪的头天晚上,主人家的妇女是最忙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切酸菜,酸菜要切得多,留明天烀猪肉烩菜用。乡下人家人口多,做饭都是用大铁锅,切一锅酸菜,基本都忙活到后半夜。男人干的活是搓麻绳,准备抓猪的时候绑腿猪用,孩子们则去通知来吃猪肉人。通知的范围很广,七大姑八大姨,烂眼边她二舅妈等等,村干部绝对不能少。再有,就是“屯不错”,也就是“屯大爷”,这些人大事小情都少不了他们。一般人家,也要放上七八桌。招待七八十人,桌子放少了,左邻右舍会说这人家太抠,放多了,也是实在心疼……

天刚懵懵亮,杀猪的“手艺人”就来了。

不一会儿,几声猪叫,厨房里热气腾腾地开始煺猪了。煺猪这可是个技术活,一般讲究利落,干净。退猪之前,要在猪退处割一个口子,然后,用铁钎子从开口处往里面捅,拽出铁钎子后,杀住的人用嘴往里面吹起,这样,随着吹起,猪身体就鼓起来,溜圆溜圆的。这个时候,开始用热水浇,用铁铲子往下挎毛。到了猪开膛破肚的时候,全家人都围着看,看看是几指膘。

以前,农村生活困难,一年也见不到荤腥,所以猪的膘越厚越好,肥的多,好烤荤油,留以后过日子吃。热气腾腾的外屋地,烧火烀肉的,灌血肠的,烫烧酒的,大家忙的不亦乐乎。很快,大块肥肉片子端上桌了,血肠也出锅了,颤颤巍巍的,还有那热气腾腾的酸菜,蘸上蒜泥,馋得人直流口水,啥叫杀猪菜?这才是正宗。

三杯酒下肚,满屋子全是吹牛皮的了,全世界的能人全在这里呢,没有不敢唠的嗑,没有办不成的事。

告诉你,千万别信啊,酒醒了以后,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熊。农村人难得这样乐呵呀,一头猪能吃掉大半头,图的就是这个喜兴劲,乐呵!

客人的脸喝得如盛开的桃花,晃晃悠悠渐渐地散去,男主人扛着刨粪的镐到井沿开始刨冰。以前的年月没有冰箱,猪肉要留到过年吃,就在院子里刨个坑,把肉放在里面,上面和周围放上冰,用水一浇,老结实了,既保鲜,又不浪费能源,又气死狗,馋死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