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旭东的头像

郑旭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04
分享

“拉合辫”房子

“拉合辫”房子是东北地区的建筑特色,是劳动人民争取生存,从盖窝棚、马架子逐步向更高级住房过渡的产物,是东北人聪明智慧的结晶。

拉合辫房子,就是现在说的农村里的茅草屋,其历史相当久远。黑龙江流域有人居住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是茅草屋,当时的茅草屋处在原始阶段,人们用几根木头搭起三角架子,然后用树皮绑上横梁,再铺上细小的灌木,上面抹上泥巴,泥巴上面再铺上大叶樟和小叶樟等草,小茅屋就搭建起来了,这样的原始茅草屋当时的人们称为为马架子。以后,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改建,为了保暖,结实,发明了一种用草加泥拧成辩子垒起来的茅草房,一直延续到前几年国家出资改造泥草房,才渐渐地淡化出农村的画面里。

盖拉合辫房子,顾名思义是用拉合辫编织起来的房子。一般拧盖拉合辫的原材料是用草甸上生长的大叶樟和小叶樟等草。我们村离漂河有六节地远,打这种草很方便,绝大部分房子是这种草拧成拉合辫盖的。也有用谷草的,谷草棵粗壮,吃泥水,不容易腐烂,拧出来的拉合辫盖起来的房子结实。但是,当年的谷草是宝贝疙瘩,生产队养马,谷草是喂马的主要饲料,是不分给社员的,盖拉合辫房子只有用当地的草作为原材料。

盖拉合辫房子首先要挖地基,在挖好地基上放几块从少大块石头,然后开始立房柱脚,竖房架子,当一块红布挂在房梁上,拧拉合辫就开始。

拧拉合辫要在离房架子不远处的空地上进行,先挖了一个很大很深的圆坑。同时,在这个大坑的一圈,根据参加拧拧拉合辫人多少,按人头挖半人深的小坑。大坑用来和泥,需要几个人一起来和泥。大坑里的泥和好以后,拧拉合辫人跳进齐腰的小坑里,双手刚好可以放进大坑里,他们拿过身边准备好的草,挽起袖子,抓一大把草放进大泥坑里,把草分成均匀的一把一把,然后顺势拉开拉长,用双手不停的在泥里卷着,让草棵卷上粘糊糊的泥,卷得越瓷实越好用,放在小坑旁边备用,这个时候,有人拿起二齿叉子拖走,交给码墙的师傅。

码墙的师傅都是有经验手艺人,他们两个人站在一面墙的里外,一个人把一端,把“辫子”铺到地基上,按墙的一定宽度,向上一折,向前一辫,依次一层层地编,编完一层中间填一层土。整个房子的四面墙壁,就这样轻轻松松地编织起来了,一眼看去,俨然是一道道绘制的花边图案,很是好看。

墙码完以后,要“晾”上几天,让墙体自然下沉夯实。最后一道工序是抹大泥,这活不用泥板,就是把大泥团用双手使劲噼里啪啦摔到墙面上,像投掷手榴弹一样。然后用手掌把粘在墙上的泥团抹平溜光,墙面也不开裂,还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墙垒完了以后,开始钉橼子,用高梁杆铺房笆,抹苫背泥,披苫房草,一座房子就这样盖成了。住进房子里面,满屋子散发着一股泥土味和野草香,仿佛睡在大草甸的怀抱里。

“新苫的房,雪白的墙,屋里屋外亮堂堂.....”那阵子,人们追求的幸福,就是住上这拉合辫盖的房子。

历史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合辫房子发展到用红砖盖房,后来,普及到水泥浇注的房子,现在一个个小洋楼也在乡村里兴起。

“铁皮盖的房,红砖的墙.......”。这是现代农村人们的生活写照。

未来的农村房子是什么样子,正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