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旭东的头像

郑旭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22
分享

散文: 趣谈“小名”和“外号”

  以前,农村的孩子,出生后都要起一个小名,一直叫到上小学,或者落户口的时候,才起一个大名。

“小名”一般只在家庭和亲朋好友之间使用。但“小名”却是“尊姓大名”的前身。

父母给孩子起小名表达了对孩子的一种特殊的爱,农村民间有“孩子没有小名养不活儿”的说法。认为人的生和死由阎王爷来决定,阎王爷是通过勾画生死簿上的姓名来判人的生死。由于生死簿上只记载人的大名 ,所以给小孩起一个小名,这样就避免了阎王爷的监管,从而保住小孩的性命,使其好养活。

解放初期,农村文盲的人多,特别是家庭妇女,没有几个人认识字。所以,给孩子起的小名也千奇百怪,有的小名甚至让人苦笑不得。孩子生下来后,母亲看见周围的可见之物,顺口就给孩子起一个小名。如孩子呱呱坠地后,外面传来几声狗叫,孩子马上有了小名:二狗儿或者三狗儿,既有亲昵怜爱之意,又感觉特别亲切,好记,叫起来顺口。有的孩子小名起的很怪,怪就怪在名字里面还有故事。比如:有孩子叫“毛驴儿”,说的就是母亲怀要分娩的时候难产,急坏了一家人,烧香磕头,跳大神等都起作用,这个功劲儿,外面突然一头毛驴大叫,孩子分娩了。大家异口同声就给这个孩子起这么一个小名。

过去农村重男轻女现象很严重,老一辈人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所以给孩子起小名的时候表现更为明显。

我们邻居有个小姑娘的小名叫“满桌子”,这个名字不是农村人,根本不解其中之含义。原来这户人家接连生了三个女孩子,到“满桌子”这个孩子正好是第四个。不知道谁总结一个没有科学的说法,意思是妇女生孩子有个规律,生第一个是女孩子,第二个又是女孩子,那么生第三、第四个肯定还是女孩子,一直生到够一桌才能够改变性别。这桌子指农村吃饭的炕桌,坐四个人就满桌了。所以,母亲叫她“满桌子”。明白人听这孩子叫“满桌子”,不用问,她肯定有三个姐姐。与此同时,农村叫“带弟的”、“招弟的”和领弟的特别多,都是为了生男孩子才起这样的小名,寄托父母盼子心切的一种情感。

再有就是为了讨个吉利的口彩,孩子降生后,希望给家庭带来幸福,改变一下命运等,如:家宝、来福、喜儿等,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起名者的美好愿望。

更有特殊者,起的小名让人苦笑不得。我们队有一个小伙子叫“约翰逊”,在现在这个年代,听这个名字还感觉挺时髦,可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感觉有些可笑。当时,美国有个总统叫“约翰逊”,当年,中美关系很紧张,群众集会的时候,经常喊“打到约翰逊”的口号,这个人家生了个男孩子,正好,外面游行队伍路过门口喊口号,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这孩子就叫约翰逊吧”,一锤定音,孩子一直叫到上小学,才有了大名。孩子叫这个名字引起了不少麻烦,小孩子玩耍,他经常当靶子挨打,有些孩子见面就喊:“打到约翰逊”,气得孩子找父母讨个说法。

农村里叫“狗剩子儿”孩子的最多,这是一个时期历史的产物。以前,农村医疗条件特别差,缺医少药,特别是婴幼儿死亡率非常高,在农村的黄土坑、荒地格子、壕沟里、坟圈子周围等地方,经常能够看见野狗在寻找死孩子的尸体。有些孩子得了重病,救治过来了,就给孩子起了一个小名叫“狗剩子儿”,意思是狗吃剩下的,好养活了,一辈子会平平安安。

农村孩子没有小名的很少,长大以后,小名逐渐地被淡忘,只有自己或者父亲兄弟姐妹才能够回忆起来。

童无“小名”不贵,大无"外号“不富,农村孩子小时候有小名,成年人都有“外号”是普遍现象。

“外号”在书面语言上称之为绰号。古已有之,并非新生事物。古代的绰号中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绰号有自己起的,有的是外人给起。一般而言,自己起的,蕴涵丰富而含蓄。他人所起,包含着嬉笑怒骂、诙谐幽默成分俱多。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一个有趣的绰号,绰号也使历史名人更富个性化特征。《水浒传》的人物李逵的绰号就叫黑旋风,樊瑞绰号叫混世魔王等

农村人起的绰号没有蕴涵,也不含蓄,但非常形象,每一个绰号后面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个性非常明显,文学家的妙笔都不可能描绘得那么形象。

从形貌起的绰号,有叫“二跩儿”的,“三晃头儿”的,“大扁头儿”的。听这个绰号,头脑中就会对这个人有了轮廓的印象。这个人在肢体了有缺欠,或者长的奇形怪状。

从兴趣爱好方面起的绰号,有人经常给某个妇女冠以“大喇叭”或者“小喇叭”的绰号。这里面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说这个人说话声音大或者嘴好说,再一种就是喜欢传假话。有人喜欢推“天九”或者看小牌的赌博活动,绰号就叫“王二耍儿”等。有人赌博老输,送它一个外号叫“大白给”,“大白给”是说这个人赌博,没有赢的时候,兜里有多少钱,都白给人家。还有叫“小烟袋”的或者“大烟袋”的,不用解释,眼前马上出现一位小脸抽焦黄,眼皮搭拉,烟袋不离嘴的人。

从行为方面起的绰号,有叫“屯大爷”的,这个人在屯里现在或者以前肯定是调皮捣蛋,谁也管不了,谁也不怕的人物。一般人听见有人叫这个外号,肯定是敬而远之,不敢跟他有任何来往,躲之最好。假如,有人绰号叫“村不错”,则当另眼相看了,“村不错”一般是尊称,有仗义之举,是村里和谐的使者。家有个大事小情”,生活上遇见了困难,找他肯定好使。左右邻居因为生活琐事打架,他往那一站,两句话,两家马上息事。这个绰号不是自己封的,是群众送的,也很公认的。

从举止方面看,有叫“马猴子”的,这个人肯定形如猴子,身轻如燕。男人有叫“老太太”的,这个男人肯定一切活动都如老太太,走路慢慢腾腾,整天忙忙叨叨没完没了的一个人。

从学识方面看,有叫“小秀才”,肯定识文断字,当年,在那个文化程度都很低的年代,可以读报,或者代人写信等。

小名和绰号都是产生于农村落后时期年代。如今,农村的物质生活丰富,文化程度也大幅度提高,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起小名的已经非常少,“尊姓大名”起的越来越时髦,绰号也越来越赋有时代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新农村的一种文化现象,令人欢欣鼓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