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细典的头像

朱细典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07
分享

故乡的山泉

 我的故乡沙店,山多泉水也多,山垅田角一股股泉水使劲往外冒,如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山里人。山上人家有的将竹节打通成竹筒,有的将竹剖开,一分为二做成竹笕,用竹筒、竹笕将水引到家,成了名符其实的自来水。山下人家则在房前屋后冒泉水的地方掘井,吃井里的水。

  沙店街在群山脚下,如一只巨大的盆底。一条小河由南至北如蛇一般从街中穿过,将小街分为东街和西街,一座古桥屋是连接两街的纽带。东西二街各有一口古井,东街的水井叫罗坪井,西街的水井叫天屋井。

   我的家在离天屋井约一里远的山坡上,是独屋,附近没有泉水,吃水、用水全来自天屋井。一条如肠似的小道将我家和古井紧紧连在一起,只见一个八、九岁的瘦小男孩用小扁担挑着两只装满水的一尺多高,一尺多粗的竹筒,时而上蹬,时而下坡,像醉汉踉跄地行走在窄小的回家路上,水常常跃出竹筒口,跳到路上,在地上画出无数个颜色各异,形状不一的点,那小孩就是五十多年前的我。

  古井在一棵老樟树下,大树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一年四季给古井遮阴挡雨。古井方方正正,长七、八尺,宽、深五、六尺,井壁全部用花岗岩条石砌成。井台高出地面一尺多高,出水一尺有余,清一色用打磨过的花岗石条石铺成的。水是从井底冒出来的,好似小孩子吹泡泡。每天来井担水的人络绎不绝,站着取水的青石板竟磨出了两个脚窝,可见古井的年纪已老,岁月的已长。古井的水冬暖夏凉,每天井台上摆满了水盆和水桶,年轻、俊美的姑娘、媳妇,年长、慈祥的大娘、奶奶,总爱蹲在井旁洗衣,捣衣声、欢笑声如音乐会在井台举行。古井水清澈见底,可见井壁水草里的小虾缩手缩脚像在捉谜藏,我有一次提水时,无意舀到了两只小虾。井底水藻中小鱼钻进钻出像在过家家,好一幅活的鱼虾图啊!住队干部扬主任,在我家住一年,他不喝开水,专喝我家水缸装的井水,他说井水甜且止渴。乡人赋诗赞曰:

井口四方方,幽幽麻石墙。

喷泉从底涌,兰草自花香。

夏品如甘露,冬尝似暖汤。

村民长饮用,福满寿无疆。

  我奶奶住在沙店东街,我常常帮奶奶到河东的罗坪水井挑水。天屋井如是哥哥,罗坪井就是弟弟。它长两米,宽、深各三尺,也是用花岗岩条石砌成。水却是从井壁高处的花岗岩石缝里流出来,后来有人将一根酒瓶盖粗五寸长的竹筒从泉眼塞进去,就成了一管永不关闭的自来水。叮叮当当的流水声如锐耳的音乐日日夜夜在古井的上空回荡。井右旁立一块青石板碑,上刻着历次捐款修井人的姓名。奶奶在世时,每天将水缸挑满水,将茶桶烧满茶,招待来往的行人,上下的过客。

  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家乡人纷纷用塑料管将山上的泉水引下山,引进前家后院,楼上楼下。从那时起,古井如现在的空巢老人,很少有人光顾,孤独地守在自己的老家里。不过罗坪井命运似乎要好些,它处在沙店通往山外的路旁,常有过路人用矿泉水瓶接水喝,因为罗坪井的水质太好了。后来人们在这口井的不远处的花岗岩大石壁上发现了一个流量更大的泉眼,经检验这里的泉水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于是外地的一个大老板与本村联合在沙店建了一座矿泉水厂,每天的矿泉水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走进千家万户。

   我爱故乡的山泉!故乡的山泉不但养育了家乡人,还给家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