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项(hàng)顼的头像

项(hàng)顼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4/14
分享

蒜泥白肉留忆

蒜泥白肉是川菜中一道非常有名的凉菜,是川菜的历代名菜精华之一。关于这道菜,我在八十年代中吃过一些,做法大致差不多,只是每次吃都觉得味道不一样,究其原因这和中国的烹调技法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度,无论是名门富豪还是普通百姓,总是会将能得到的饮食材料,做来合乎自己口味,从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白肉这道菜,南北皆有。既能入名餐大馆,又能入寻常百姓之家。当是一道家常好菜。说白了,白肉其实就是白水煮猪肉,则蒜泥白肉只是在做时所用佐料有别,猪肉还是系白水所煮。

小时候在家里也吃过白肉,但很少。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正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时代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困难的缘由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由,也有现实的天灾人祸。只是只想在此,专谈吃,不过问其它。那时,很多生活物质都靠供应。家里有很多票证,诸如粮票、布票等,肉票是其中之一。这些票证很重要,即使您有钱,没有这些票证,明明东西放在那里,您也休想买到。母亲是家庭妇女,要操持所有的家务,她把这些票证收藏得很好,总是要合理安排。县城居民那时肉票每月每人约有半斤。六十年代,我们家有五口人,折合每月2斤半;七十年代,有了四弟,折合每月有3斤。为体现人民政府爱民之心,逢年过节会给每个居民多供应半斤到一斤不等。

做白肉。要讲究使用猪肉的部位,通常最好是用猪肉臀尖的那一块肉。一头猪也就那么四、五斤左右。所以要能吃上白肉,也非易事。白肉是夏季的食物,大约总是要在五月的劳动节,抑或十月的国庆节。不知别处的白肉怎么做,儿时母亲做这道菜,先是将猪肉带皮一起做,肉皮用火烧焦糊,然后用刀刮洗干净,直到没有那股糊味。放入沸水中煮,水中照例放入葱、姜和少许的花椒仔,以避其腥味。不知何故,未及做完上桌,仗自己年纪且是长子之势,拣了刚切成薄片的白肉,撒上盐沫吃。其味极香,得肉的本味,这本味和盐搅和出来的那种肉的浓香,确实相得益彰。

蒜泥白肉,除讲究肉质外,火候、刀功及佐料也有讲究。肉不宜煮烂熟,一般是断生熟透,以不见血丝为度,可用筷子戳刺,完全凭经验。切时要刀锋利,切下来的肉片,尽可能的又薄又大片,只能横切,不得顺切,重要之处就是讲究刀功。用猪臀尖肉做,切出来瘦多肥少,大约是四六或三七开;白肉如用五花肉或是其它部位的肉来做,就不对味,要差许多。甚至于很难找到白肉的味儿。

北方吃的白肉和川味的蒜泥白肉,在佐料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北方的白肉用酱油和多加蒜末蘸吃。川味蒜泥白肉先用蒜加盐捣成泥,然后加葱、姜、特制的酱油、红油辣辣椒,撒上芫荽即可。当然也可蘸食,在川菜中又称“过江”。川味蒜泥白肉的灵魂一是肉质,二是蘸水,肉质可以挑选,但蘸水则全靠厨师的功底。

白肉是一味民间菜,流传甚广。八十年代,我在四川泸州的饭馆里吃过蒜泥白肉,可惜没有自己在家做的鲜嫩。只是佐料味道浓厚,麻辣味重加之天气闷热,吃时一通大汗淋漓,之后到也爽快。二十多年前,在家乡一个农村小镇的小饭馆里吃到过一次。想必皆是农家之出,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香冽。那做饭的师傅是四川人,如果还健在,应该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只记得那小饭馆卫生干净,切肉的案板刷洗得白净,所有的碗筷摆放整齐有序,且皆用洁白的纱布遮盖起来;那手艺是传统地道的民间川味,架势更显古朴。去年在昆明的德哥饭庄吃过蒜泥白肉,味道也还不错。究其缘由,德哥饭庄乃是四川人在昆明开的川菜馆之故。还是走川味那一路。

最后,介绍川味蒜泥白肉特制酱油的做法:“取酱油加入冰糖、花椒、桂皮、甘草等浸泡一个月以上,备用。”这是我从一个老川味厨师哪里学来的,关键是酱油,如果能买到真正黄豆酿造的酱油,才能做出传统的蒜泥白肉最好吃的味道。

后来有两次去过四川宜宾的李庄,这是个非常著名的川南小镇,也是宜宾长江边上的主要码头和重镇,在抗战时期李庄作为大后方汇聚很多文化名人和演艺明星,尤其是成为同济大学抗战期间的办学地,为国家培养许多优秀人才。著名文化学者、文物专家王世襄抗战时期曾住李庄,写有《李庄琐忆》,文中提到李庄留芬饭馆,其中几道菜如夹沙肉、爆炒猪肝和鱼香肉丝等,都是很有名的川菜,其中的这几道菜我也会做,而且是我拿手菜。

现在的李庄有很多地方特产名小吃如白糕、橘红和各种咸菜,但最出名莫过于李庄白肉,选川南当地土猪肉后臀尖部位,用各种调料煮至断生,大刀片切成相当薄片,只刀工一技也非同小可。切制好的肉片呈整刀面大且透明,佐以各种香料调制的醮料汁被川人称为“醮水”,当为天下美食之一。可惜,两次都匆匆忙忙的去和离开,没有机会品尝到真正的李庄白肉,实为终生憾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