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读书圈也晚,虽然早在2005年前后就写点书评,进而做读书媒体,也只是做点与读书有关的事。等我接触读书圈,已经是几近五年之后的事,早先办的读书刊物虽风起云涌,见到的却已少了许多,且变成了“正规”刊物,失掉了读书的“野气”和趣味。
这才渐渐地在这样那样的书话作品里看到“范笑我”的名字,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读过《笑我贩书》一两种,很是羡慕他在图书馆办秀州书局,自个儿印《秀州书局简讯》,每期只有数页纸,却内容丰富,多与嘉兴地方文史有关,南来北往的读书人物故事,一一记录在案。谁谁去过书店,买了什么书,发现什么史料,凡此等等,短者一条数百字,长者也不过千字。这样的刊物让人喜欢。
接触范老师时,就更晚了,让人有“相识恨晚”之感。因秀州书局已停办,《秀州书局简讯》也未印行。前不久偶然跟吴茂华、龚明德等餐聚,说起十多年前,跟随沙河老师江南行,南京、海宁、嘉兴等地一路行走,与书人交往,特意说起范老师,可见他们交往颇深。
这等雅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在遗憾时,发现范老师开有博客,如在纸上记录书人书事一般,逐日而记,内容与从前并无两样。每天追着看,因他更新内容奇快,有时一天数条,洋洋洒洒,让人目不暇接,让人读了大感兴趣,也仅是如此,并没有想到有一日会见到笑我本尊。这也是后话了。
偶然知道他已出版的《笑我贩书》实乃“洁本”,一些“不合时宜”的文字被删除了。范老师是真正的读书人,故乐意记录下接触中的只言片语,有时我会感叹他记忆力惊人,那些诗词、掌故如何记下来的?这个奥秘我未曾问过他,对我来说,能读一读这些文字就够好。
有一年在诸暨举行读书年会,参加的人多为江浙爱书人,像范老师这样的书虫自然不可错过。那一次见,也只是远远地看着,皆因读其博客和见作者到底是两回事。他和许多参会的人都很熟悉,谈笑风生,颇有读书人的韵味。
初见之中的范老师给我这样的印象。不过,臭味相投的人总能有机会聚在一起。再次见面在天津。按道理说这时候应该表达滔滔的敬仰之情,可我居然没有有所表示,倒像老朋友一样地交流。此时可谓是范老师的“铁粉”了。因为已连续跟着阅读过他好几个博客。
彼时,《笑我贩书》系列已是一纸难求,尤其是自印本,更是奇货可居,旧书网上也价高。后来才讨一册打印本,这才算是弥补遗憾。
可见范老师的记录价值极大。如果将这些记录看成嘉兴文化史也是恰当的,因其内容太过丰富,在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来。范老师虽身在嘉兴,很少到处游走,但许多事却知根知底,因此其记录就讲求个性化,常常是不引人注意的材料,一经他发现,就填补某些空白,可见其记录的意义不同。一座城有这样的文化人也是幸福的事。
在写这篇文字时我在孔网上看到一套《秀州书局简讯》140期,要价几近两万元(且是孔网孤本),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也曾看到范老师签名时署“嘉兴笑我”,也许是“笑他书痴”的缘故吧。说了那么多,范老师的本名却非这个,而是“范晓华”,这又出乎我的意料。也许在范老师的身上还有许多谜,需要时常阅读,且是常读常新,这也是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