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到郫都区去,访望丛祠,看乡村街景,都有不一样的况味。那以后就陆续走进郫都,不只是在城区闲逛,友爱、安德、唐昌、团结、三道堰等乡镇都留下脚迹,感受到郫都新时代的变化。偶然看到一册张浴新、孙宗烈的《崇宁梦华卷民俗解读》介绍唐昌的民风民俗,甚为有味。这几年我偏爱诗词里记述的内容,既有风物又见风景,只因这样的记录很小众,常常不被引起关注。故而,值得将这些诗词所描述的风景呈现出来。
郫都作为古蜀国的都城,现在留下的遗迹也还有望丛祠,其见证了川西历史风云。在诗人的笔下,望丛祠是其中的代表,我曾数次来到这里吃茶,虽未遇到望丛赛歌会,却能体验古蜀历史的沧桑。
何绍基《谒望丛祠》:“蜀王坟上草青青,翠柏苍松护鳖灵。一代勋名高禹绩,千秋揖让近虞廷。荆尸浮处人争异,蜀魄啼时梦乍醒。无限荒丘环寝殿,丹枫老树作人形。”其生态环境真的是没话说。后来也多有诗人到望丛祠去,也留下相似的诗行。但对我来说,这望丛祠虽然很熟悉,却还是有一种“熟悉的陌生”,那是因我们以今天的视角去洞察古蜀历史,也可能只是一种“猜想”。
再来看看子云亭,清代游幕入川,后寓郫县的金城说:“江汉汤汤独炳灵,郫筒千载尚名亭。花迎问字人来径,车满新醅客到庭。修竹犹堂上凤,童乌已识案中经。至今投阁遗余痕,寒夜空来腐草萤。”这间名亭让人向往。在郫县亦有子云阁,杨升庵在诗里说它“落景登临县郭西,坐来结构与云齐,平郊远讶行人小,高阁回看去鸟低。”此阁在明末清初被毁,清代建为岷阳书院,现则为郫筒镇第一小学。从这里路过,不免遥想当年的胜景了。郫都不只有亭。阁,还有名园,清代阎霞九在一年三月三和同事登观稼亭:“情钟林下客,景触宦游人,却爱莺求友,翻欣燕作邻。一樽沱水酿,千里曲江春。谈笑风尘里,而今尽涤尘。”只是不止这观稼亭在何处了。
在诗人的笔下,郫都的风景却是值得记取,这里以平原为主,间有丘陵。堰水环绕,烟苍竹翠,田园景色最为可观。至今,在绿道或乡间漫游,也可体味旧时风采。范成大宋淳熙四年(1177)路过崇宁时,写下《入崇宁界》:“桑间三宿尚回头,何况三年濯锦游。草草郫筒中酒处,不知身已在彭州。”这等感觉想来也十分的美妙。曾任郫县知县的李馨写有《郫县道中巡礼》,让我们跟着他的脚步去看一看:“行行桤木引春程,望里平田到眼明。水逼云回子云宅,春随人入杜鹃城。漫愁发白身行健,较喜灯红梦易成。县酒连筒湮古制,市醪味薄亦堪倾。”看着竹林盘环绕的居所,以及遍野的风和景象,让人不免想起岁月静好之类的词句来。
犀浦最初置县是中唐时期,北宋时改为镇,清代为犀浦场。顾复初也到过犀浦,在《同叶雪荪郎中至犀浦》里说:“西山隐隐在郊扉,野店溪桥入翠微。春草马蹄兼蝶举,夕阳牛背带鸦归。清渠激溜村舂急,古木寒花市火稀。赖有故人留我宿,一樽绿酒卸尘衣。”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西山”,顾复初当年在犀浦就可以望见了。在犀浦市外有小茶园,“小聚茶园坐似春”,如此风景在郫都可是随处可见。
这是旧时郫都风光。龙树准曾走访友爱乡农科村的农家乐,也有题句:“盆栽雨林木,壁画岁寒松。一桌家常菜,满盘乡土风。”这真是写出了农家乐的特色。张汉民曾到访宋代诗人张俞在郫都的故居:“桃花滩水泛桃花,凭吊重临告士家。蚕妇再吟犹堕泪,千年碑碣付虫沙。”
郫都这边风光好,而郫筒酒乃一大特色,吃过此酒的诗人也会留下诗行。如李调元在《题郫筒池酒泉亭》里说:“止知地下有,谁意在人间?李白诗空好,刘伶去不还。乱鸦啼柏树,老隶守柴关。可似廉泉否?知君不赧颜。”这酒与江西赣州的廉泉可媲美了。
如今行脚郫都,再对照这些诗歌就欣喜地发现,郫都变得更加靓丽,也许我们该留下更多有故事的诗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