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土话就是洗澡。开浴,就是开始洗澡。然而,洗澡在今昔语境当中,含意相差很大。当下语境中的洗澡,几乎专指在淋浴房、盥洗室、卫生间里用喷水管的水龙头淋浴,或用洗澡盆、澡塘泡澡,是一种纯粹的小立方的室内活动。而在过去语境中,洗澡一定是指跑到江河湖海港汊溪沟涧潭泉塘堰库里充足的水体中去,将身体浸没,尽情享受水给肌肤骨骼乃至五脏六腑带来的那种清凉刺激的享受。这时候,不仅可以在水中静止不动地感受水的滋润,还可以手脚并用地划动水体浮游或潜行。总之,过去的洗澡包括了游泳。可当今语境乃至现实却把洗澡与游泳给生生地割裂了,剥离了,使之成了两个互不相关的动态。
人是天生喜水的。在母体里诞生之初,就倚水而生,羊水的滋养由胚胎而为人。出生之后脱离了羊水,却从此对水有了天生的眷恋,总是向往在温度合适的日子里,投身于水的怀抱,去尽情地畅游、享受。于是,便有了每年节气到来之际的开浴仪式。
这个节,便是端午节。俗话说:过了端午节,放胆水中歇。土话又说:过了五月初五,大胆水里跳舞。这个开浴仪式,便在每年端午节里。而在端午之前,长辈是严厉禁止孩子们下水洗澡的,谁敢违反,一定竹竿侍候,狠狠地抽打在小腿肚上,一竹竿下去,两条紫痕肿胀起来。这个时候,父母一定狠得起心肠。据说,冬春之水,含阴寒之气,浸泡全身易使邪秽之气侵入膏盲,导致一年乃至终生病痛不息。而端午之水就大不相同,含有阳热之气,具有金刚护体的作用。但即便如此,父母也不允许孩子在端午这天一大早就去水里浸泡,得完成这一天里的诸多仪式,方能下水洗澡游泳。
人们都知道,每逢端午要吃“五子”,就是粽子、包子、蒜子、油果子、鸡婆子(鸡蛋),寓意“五子登科”,要在门口、窗台插上艾条、菖蒲,祈求祛邪避祸。其实,这些习俗几乎都与孩子下水洗澡的仪式密切相关。往昔习俗中,还有“早喝雄黄烧酒,晚擦蒜梗水澡”的做法,这一做法今已被大多数人所遗忘或摒弃。
如今,每到端午,我家都会虔诚地履行着吃“五子”、插菖艾等节日习俗,一清早完成这些仪式后,胸中顿有心旷神怡、豪情激荡的感觉。我家还坚持着早餐时喝雄黄烧酒的习俗,不仅每人喝一点点,还会每人都沾着雄黄烧酒涂满脸额脖颈,小孩子还给他们涂在肚脐眼、腋肢窝、后腰眼等处,以期禳病祛疾、消瘟除疠。过去,早上煮蒜子时,连同蒜梗一起扔铁锅里大火烧开(鸡蛋可以一同囫囵煮),煮熟后,这蒜梗水必须蓄起来,到晚间用来给家人大小擦洗身体。
小时候,一顿端午早餐,肚子里是装不下“五子”的,父母便让我们随身带着粽子和鸡婆子,待肚食消化之后随时可以吃。粽子本身是用棕叶条捆扎煮熟的,用手提着就行。鸡蛋是楕圆体,一直用手握着肯定不行,也做不到。于是,母亲便用红色丝线结个网兜,让我们将鸡蛋装在网兜里,连同棕叶条绑着的粽子,提在手上,或者挂在胸前的扣子上,或者干脆加一根长点的衔绳,挂在脖子上。脖子上挂着网兜鸡蛋的我们,便跑到村巷里去,与小伙伴们比拼鸡蛋的大小,而当鸡蛋比人家小的时候,便是比拼鸡蛋的硬度,于是双方拿着煮鸡蛋,隔着网兜互相撞击,谁的先碎就先分着吃了……
近百年前,吃过端午节美食后,人们会涌往江边去看划龙船比赛,这是成人的游戏。孩子们看完这场盛大的成人游戏之后,便开始自己的水中生活,一个个光着身子跳入水中。没有龙舟赛的时代,父母给我们限定的入水时间为上午十点。那时候,为了准时投入水中洗澡游泳,专门安排体弱的伙伴去有挂钟的人家守着,到时间了就来岸边报时。此时,不待他报时,只要看到他的脑袋或身影出现,早就光着身子的伙伴们纷纷把自己砸进水中,一片欢声笑语,顿时随着波浪四散荡漾开来……
如今,谁能把这个仪式再拣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