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小萍的头像

张小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03
分享

站在孙叔敖墓前所思

站在孙叔敖墓前所思

一 叶 小 荆

初夏时节,清风徐徐,艳阳高照。大地在勃勃生机中尽显绿意盎然。踏着浓郁的花香,我来到孙叔敖墓前。

孙叔敖陵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山公园内江津湖畔。其墓碑为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7)修建。虽历经沧桑,墓碑上“楚令尹孙叔敖之墓”八个苍劲厚重的大字仍清晰可辨。碑高两米,碑身用汉白玉雕刻而成。据史载,此碑系1986年陵墓修缮后重建。

墓地绿树成荫,环境优雅。西连蜈蚣岭,东濒便河,南望园林,北临江津湖。据史料,两千多年前,沙市乃楚国郢都的外港,直至20世纪50年代,便河仍为繁华的内陆码头。此地商贾云集,商贸活跃。明代仕子王启茂有诗为证:“繁华竟说比苏杭,谁见西湖多屧廊。近日便河桥下水,也绕画舫泛秋光。”今观陵墓之地势地貌,空旷通达,建制恢宏,足见当年楚庄王对逝者的厚爱。

伫立墓前,浮想联翩。我的思绪也被牵引到春秋战国时代……

于是,一道无形之门被开启。若影若幻中,一位秃顶少发,左手稍短,右手持剑,身长不及战车凭栏之高的古代男子款款而出。尽管此人其貌不扬,但在我心里,他是那么伟岸,正是他,辅佐楚庄王成就了春秋霸业,续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他是古之忠臣的典范;他被司马迁誉为“千古循吏第一人”。他就是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楚之令尹孙叔敖。两千多年来,人们对他的景仰,膜拜,赞美,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励精图治,令楚国强盛

孙叔敖初为令尹时,年方29岁。他忠于职守,勤政善政,集睿智,开明,勇毅,善谋于一身。在政治上恩威并用,既严明法度,又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法令。在军事上精心辅佐庄王,于邲之战中大败晋军,此战的胜利,一举奠定了楚国“春秋五霸”之一的历史地位。在经济上他体恤民情,悉心国事。鼓励民众掘山采矿,使楚国的青铜冶炼和铸铁工艺在诸侯国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孙叔敖的德政思想和经济谋略,深得历代政要和名家赏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淮河时,曾多次提及孙叔敖,并称赞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治水专家。”

回眸历史,是期思工程让孙叔敖脱颖而出。该工程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内,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该工程是中国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大型灌溉工程。其遗址今成为梅山、鲇鱼山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是芍陂工程令孙叔敖享誉海内外。该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孙叔敖担任令尹期间主持修建的芍陂工程,现今蓄灌溉面积达4.2万公顷。该工程成功入选2015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此工程还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世界塘中之冠。”千百年来,但凡到过芍陂的文人墨客,无不感怀孙叔敖造陂之功绩。1986年5月,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在考察芍陂之非凡历史时赞道:“楚相千秋业,芍陂富万家。丰功同大禹,伟业冠中华。”

除此,他还在楚都纪南城东北,修建了大型平原水库,即现今荆州文旅区内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的海子湖。

在孙叔敖的悉心治理下,楚国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期,成为春秋时期名副其实的富庶强国。

德行高尚,名垂青史

人们每提及孙叔敖,常忆起一段佳话,使其美名传天下。据传,孙叔敖年幼之时便仁义、勇敢。一次,他到野外玩耍,看见一条长有两个头的蛇,凶猛异常。他早年听闻乡间传说,但凡见过两头蛇的人都会死去。因担心他人看见这个不祥之物,他当机立断,果敢地将其杀掉埋好,为乡亲们除去了心头之患。孙叔敖做到楚之国相,还未开始施展治国方略,国人就已深信他是一个仁义之官了。唐代诗人周昙有诗云:“童稚逢蛇叹不祥,虑悲来者为埋藏。是知阳报由阴施,天爵昭然契日彰。”

孙叔敖不仅是一位治国的能臣,更是一位清正廉洁的清官。孙叔敖在任令尹期间,三上三下,升迁和恢复职位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权势时不悔恨悲观。作为令尹,孙叔敖的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长期轻车简从,生活简朴,妻儿家眷从不谋锦衣玉食,连马都不食粟。尤其是在修造芍陂工程时,他竭尽全力,甚至耗尽了自己的家业。使其成为《吕氏春秋》《荀子·非相》中记载的圣人。公元前593年,孙叔敖患疽病去世,时年仅三十八岁。作为堂堂一国令尹,家里竟穷得叮当响,连一樽棺木也未准备。据史载,他去世后,儿子穷得穿粗布破衣,靠打柴度日,过的是寻常百姓的生活。打破了官场千百年来世俗的封妻荫子的旧有传统。

而智慧破解三怨,则是孙叔敖智慧人生的又一生动写照。《列子·说符》记载:一位名叫狐丘丈人的隐士曾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问他何谓“三怨”,这位隐士回答说:“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告诉他:“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孙叔敖作为一代名相,他向狐丘丈人阐明了自己居高位而避三怨的基本方法。孙叔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打破了狐丘丈人关于高位三怨的绝决断言,表现了一位楚之名相的入世之道和非同寻常的处世之道。赢得了天下人的尊重与赞赏。

远见卓识,福荫后代

孙叔敖在临终前,告诫其子孙安说,王多次封赏土地给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王必定要封赏土地于你,你一定不要接受。王还会封你做官,你也要推辞,因为你不是做官的料。如果王封地于你,你实在推辞不掉,那就请王封你寝丘那块贫瘠、恶名之地。这块地在楚、越之间,楚人、越人都视这块地为不吉利之地。

孙安谨记父亲的遗言,一直没有做官,也没有接受楚庄王封给他的肥美之地,而是请求封给在别人眼中的不利之地,过着俭朴的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普通人看来,孙叔敖一代名相,应该为子孙后人留一块风水宝地才是,他偏偏选中了这块谁都不要,还十分不吉利的地方。到底是为什么?其实这正是孙叔敖的过人之处。在之后的历史动荡中,好的封地频频易主,很多人为此争得丢了性命,唯有孙安被封的寝丘之地安然无恙。孙叔敖的后人一直平静地在寝丘生活繁衍,后十世不绝。有这么一位英明睿智的先祖,果然是后人的福气啊。

忆古观今,感慨无限

《贞观政要》中有一句名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笔者常想,楚国后期如果多一些像孙叔敖一样的贤臣、能臣、智臣、谋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局势定会延续下去。那么,历史有可能被改写,统一六国的未必是秦国,而很有可能是楚国。可历史就是历史,一旦形成,无法改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叔敖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景仰、膜拜,是我国古代勤政廉政的典范,更是我们今人学习的好榜样。

令人欣慰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的培养、选拔与任用,始终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具的优秀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党需要千千万万个忠于职守,勤政廉政的好干部。孙叔敖虽然与我们相距两千六百多年,但是他的为官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永远值得我们效仿。

站在孙叔敖墓碑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这块墓碑,仿佛一面镜子,立在历史的长河中,立在时空的隧道里。映照日月,熠熠生辉。它是一座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不朽丰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