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山/文
题记:宛,河南省南阳市的简称,全市现辖宛城、卧龙2个行政区、10个县市,为豫陕鄂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神农氏曰:“此地真乃灵气宛潜,富民宝地”,司马迁《史记》将宛作为地名记载,使之历史化,定型化,
01
伏牛山的脚下,一行碧水迤逦而来。两岸是密密如织的绿意,芦苇、蒿草、刺槐和一丛丛灌木交错生长,在这古老的静默中,匆匆向西南而去。沿途所有的色彩、气息和万物,都被它赋予了诗情画意。粼粼清波跌宕不息,最终形成一条精神抖擞的白龙,奔向汉水,汇入长江,把生命的热情和原始的创造力写在远行的波峰浪谷里。
经过古城南阳的时候,水面突然变得浩瀚,刹那间,风也浩荡,水也苍茫,那气势不象湖泊,竟像是大海。当晨曦从滨河路的垂柳缝隙渗进来时,星星从水底悄悄隐去,阳光点亮古城的黎明。流过南阳市区后,河流也变得清瘦了许多,那是水流加快节凑的缘故,它带着古老的中原文明,向同样古老的长江文明奔去,仿若期盼着更加激情的牵手,更加壮丽的融合。
这就是白河,一个在我心中滚烫的名字。
七十年代,我曾经在南阳的白河边生活过。多少次,当我站在白河大桥上凝望着河滩,看一辆辆驴车从河床里拉走河沙,看汽车在河边的浅水里冲洗车轮的黄泥。水边结着薄冰,是脆弱的苍白,水很小,又不时被沙渚割据开来,更有些荒凉的意味,无论自然界的四季怎样转换,它裸露的河床都落满衰飒的秋风。但两岸的河堤却很伟岸,器宇轩昂有如仪仗一般,虽显得有点过分隆重,却以其宽大的河床证明了往昔的浩阔。河滩上长满了无名的蒿草,一蓬一蓬的,一直铺展到与薄冰的交接处。还有几棵孤零零的柳树,年头太久,更令人怀想那曾有过的柳丝拂地是如何轻盈,以及春风拂面时是如何快意。每当我生出这样的感慨时,总有夕阳的余辉从树梢上漫过来,像是母亲的目光,带着几分安慰,几分无奈。
抚摸着桥的栏杆,我常常异想天开:如果这白河的水也像长江汉水一样的浩大,南阳就是一座真正的依山傍水的城市,她的灵气和底蕴也一定不比邻居襄阳逊色。
02
许多年后,再次回到南阳时,我惊诧当初的异想天开忽然就变成了现实,比我当初想象的还要壮观。这哪里是昔日的白河?烟波浩淼的水面,时有轻舟划过,白鹭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起。站在青砖铺就的大堤上,垂柳依依,水波潋滟,倒映着两岸高大的建筑群和蓝天白云,它让人想到了江南水乡,但却少了几分缠绵,多了几分中原地区特有的清朗开阔。
白河的巨大变化,得力于历届南阳城市管理者的高效投入和独具匠心的运作。随着南阳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南阳市政府在白河游览区投巨资建成了四座橡胶坝,实现了“荒滩出平湖,两岸飞彩虹”的动人美景。青山映日月,碧水绕名城,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从此楚楚动人,实至名归。
南阳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三省交汇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它既有南方城市的风韵,又具北方城市的底气,更有三秦文化的恢宏,是温婉细腻和阳刚美学完美融合的典范。婉约柔情的白河水,静静地穿城而过,微风傍着柳枝在水面飘曳,泛舟水面,一只只帆船剪影似的映在水面,一派田园风光,茂林修竹间掩映着一座座粉墙红瓦的民居,时有炊烟飘散出来。及至晴日,登上巍峨的独山,看孤峰峭立,听松涛阵阵,纳八面来风,极目日新月异的城市和豫西南大平原,大有“登高壮观天地间,白河茫茫去不还”的雄阔情怀。
巧合的是,除了奔腾南下的白河注入汉水,还有一条南水北调的长渠由南阳的丹江枢纽向北穿过黄河流入华北四省区,它的长度约等于京杭运河。南方带着生命的绿色滋润北方,北方带着多情的眼波眷顾南方,一个是大气磅礴的北方母亲河,带着生命的温柔和灵性汇聚汉水长江流域,一个是富饶灵韵的南方引水渠,以它纯美而富于关爱的脚步走进北方的视野,心相印,情相牵,从此南方有了北国的气概,北国有了南方的心灵,南北交融,相得益彰,这就是南阳的精神内涵。
南阳曾经是荆州的治所,其文化和荆楚文化经络血脉是息息相通的,北方的粗犷与南方的柔媚在南阳人的血脉里碰撞、融合,最终铸成一个成熟的生命性格,进入到南阳人的生命精神。经过世世代代的沉淀,形成南阳人在骨子里豪爽、侠义、睿智和精明,饮酒划拳是男人们最常见的生命表达风格。
南阳的女性,肤色极好,是一种南北结合的大方之美,在管理老公的水平上,一点不逊于武汉、上海的女性。南阳女性不喜欢外出打工,农业文明形成的民族性格中,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的坚守和耕耘,而不是漂泊天涯的狂放和浪漫;南阳女性也不喜欢在家打麻将,家务的嘈杂之事洒脱地交给老公,业余时间最喜欢穿着艳丽的衣衫,迈出撩人的步姿,走进剧院看悲情苦戏,陪着流下一场场眼泪。《秦雪梅吊孝》、《大祭桩》、《卷席筒》、《秦香莲》等,几乎每个人都能上梨园春去攻擂挑战。有一年回南阳,接待我们的是一个“70后”的房地产公司的美女老板,亲戚说她的生意做得很大,开封、南阳、海南、新疆都有楼盘,是业内的成功人士,席间,有人提议餐后去卡拉OK唱歌,一行人走进包厢,打开音响,那位美女老总率先开唱,一段河南曲剧《秦雪梅吊孝》下来,瞬间满场泪崩,功底远超一般的专业人士,南阳女性的文化积淀和哭戏功夫令人感叹。
03
从民主街往西的北端,就是南阳知府衙门的所在地,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共历199任知府在这里主持公务,其中亦不乏廉洁爱民的良吏。
走出南阳府衙,气势恢宏的街道建筑鳞次栉比,漫步大街,就好像走进了历史的隧道,灿烂文化的八面来风扑面而至:光武大道、孔明路、张衡路、仲景路、范蠡路,仿佛随手打开历史的画卷,同古之贤达进行着面对面的晤谈。在这里,历史显示了它无与伦比的幽深和浩瀚,即使是一座发展中的中小城市,那平静朴直的外表之下,也潜藏着动人心魄的诗情。
南阳简称宛,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东汉汉光武帝的发祥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东汉的开国二十八个元勋也多出自这里。东汉的建立,开启了一个星空灿烂,人才云集的时代,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西汉时期的水平,这样的发展不亚于华夏的又一次文艺复兴。诸葛亮的“亮躬耕于南阳”,刘禹锡的“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都是对南阳历史文化最好的广告词,张衡呕心沥血,历时十载,始得千秋文章;张仲景承前启后,医圣名至实归,南阳人的自豪自信,充满在历史巻轶浩繁的典籍中,流淌在滔滔奔涌的历史长河中。
04
说到南阳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才俊,不能不提到本地妇孺皆知的南阳卧龙岗。位于南阳城西4公里处的卧龙岗景区,南濒白河,北障紫峰,遥连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时。这里岗峦起伏,曲折回旋,状如卧龙,其源发端于嵩山之南,绵延数百里,连接南阳古城西北紫山继续南下,至此岗峦隆起,截然而住,后人为了纪念南阳五圣之一的诸葛孔明,在此建了武侯祠,名闻海内外。
南阳武侯祠依岭就势坐落在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着1800多年历史,是历代官方祭祀诸葛亮的地方。是一座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文化古迹。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十分敬慕,行军过南阳时,雨夜宿武侯祠,睹物思人,感慨万千。挥毫书写了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并写有跋语:"绍兴戊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岳飞的书法被后人镌刻在21块石碑上,展示在走廊中,读之,令人陡生感慨,耳畔仿佛响起“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仰天长啸,一个大英雄的悲愤、彷徨、期盼和追求,借助这首千古传诵的《出师表》,化成一座不朽的精神巨碑。
明世宗朱厚熜曾钦定南阳卧龙岗为“诸葛亮躬耕地”,因此,卧龙岗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此外,南阳卧龙岗的还有一大景观就是排列有序的400余块碑碣石刻,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属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今天,当我们抚摸那些灵动的碑文,依然可以感到其中澎湃跃动的自信和想象力,以及那种生命精神的高远和灿烂,一如北方高远的晴空和灿烂的阳光。
05
“潜龙在渊,随云上天”,南阳以卧龙其间、气定神闲的超然气势,展示了它独特的文化积淀,挥洒着天地之间大开大合的伟岸智慧。我想,文化不仅是南阳历史文化名城最厚重的底色,也是南阳人精神生活的滋润,并最终成为南阳发展的力量和引擎,卧龙一旦腾飞,必将惊天动地,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