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湘山的头像

朱湘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06
分享

如歌高原的天籁


 

朱湘山/文

 

01

内蒙古高原的日出似乎特别早,凌晨六点不到,金碧辉煌的太阳就慷慨地露面了,它俯瞰众生,将轻纱薄缦的光彩泼洒在“东亚之窗”满洲里那一座座充满异国风情的建筑上。整个城市仿佛迎接众神降临般,披上了华美璀璨的金色梳妆。

顺着霞光,一路往南,有一块硕大如蓝宝石的湖泊--呼伦湖,那是我此行的终点。对于湖泊之类的景观,作为长期在海边生活的我们来说,总有着一种过尽千帆的淡然,但是当我真的站在呼伦湖边的时候,还是被这高原上水天一色的浩渺景观深深震撼。

呼伦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湖,位于扎赉诺尔区与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之间。呼伦湖水域与周边湿地总面积7680平方公里,自有准确记录以来湖泊面积最大时为2339平方公里。它是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构造湖,水质良好,适于发展渔业和水产品养殖业。

如果说新疆的赛里木湖是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那么呼伦湖就是内蒙古高原的母亲海。

随着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迁,呼伦湖的范围曾不止一次的扩大与缩小。当湖面扩大时,它就成为一个吞地的高原大海,蒙古国流入的克鲁伦河和从南面中蒙边境上贝尔湖流入的乌尔逊河奔腾而来,湖水最终泄入额尔古纳河。冬季,它是我国北方数千里之内唯一的最大水域,宛如镶嵌在高原的璀璨宝石。

早晨的湖边有些寒凉,阳光在湖面上鎏金泻银,沙鸥不时从眼前掠过,为湖面投下一片黛色,湖水卷起层层洁白的浪花向岸边涌来,仿若高原牧民绵绵不绝的牧歌旋律,这圣洁的高原湖水啊,一扫连日旅程的疲惫,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明快。

02

离呼伦湖不远,就是牧民的居住部落。汽车很快就把我们送到莫尔格勒河畔的牧民家里。此地是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这里是呼伦贝尔的天然牧场,每到水草丰美的季节,这里就会聚集很多游牧的牧民,形成一个自然的游牧部落。莫尔格勒河畔的金帐汗蒙古部落是依照当年成吉思汗的行帐建成的,再现了当年蒙古部落的风貌。

走进部落,几个姑娘送上了下马酒,随后就跳起了欢乐的舞蹈。一个年轻的歌手开始引吭高歌:“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

坦率地说,呼伦贝尔算不上是中国的富强之地,却一定是世界上的欢乐之乡,它是歌声、酒香以及笑脸最多的地方。走进这里的任何一扇家门,来人都是贵客。只要席地坐成一圈,大家就成了兄弟姐妹。只要端起一碗奶酒,优美而且不胜其唱的长调便会油然而起。

歌声里,游客们开始热闹起来,有的随着歌曲翩翩起舞,有的穿着牧民的民族服装拍照,有的到羊圈里喂小羊羔,有的抱着羊羔拍照,我和太太则向草原深处走去,感受草原苍茫浩阔的气势,拥抱和草原的心灵之

03

登上山坡,草原上清冽的空气顿时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在脚下流过,天是瓦蓝的,河水是湛蓝的,远处的呼伦湖水是蔚蓝的,丰满厚实的云朵,随风飘动,在草原上留下斑驳的阴影。莫日格勒河边,是牧人的蒙古包、勒勒车;草原深处,马背上的牧民穿行在羊群之中。一望无际的草原如绿色的海洋,花草摇曳仿佛连天碧涛拍向天边,一直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而羊群牛群则似海洋中的一群小舟,几个牧民打马从附近跃过,身后留下几声骏马的嘶鸣,好一片神奇旷远又奔腾着生命激情的大草原。此刻,只感觉喉腔热流涌动,忍不住就想高唱一首《蓝色的蒙古高原》。

据当地人说,在呼伦贝尔不同时节会看到不同的景色,有不同的玩法。我来的八月是夏天的尾声,也是秋天的序曲,是欣赏草原的最佳时节,加之今年雨水旺盛,草绿且高;而八九月之交是欣赏森林、湿地的好时候,眼前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面积占80%,这里地域辽阔,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市的面积相当于山东和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被称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呼伦贝尔是世界少有的绿色净土和人间的乐园四季风光无限。拥有太多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景致。但最让人难怀的还是草原的夜色,月光下草原虽然没有了五彩缤纷,却多了一片宁静和神秘,一直延伸在一望无际草原上的路似乎没有了尽头。

弯弯的月亮悬挂在高远的天空,云彩随着月光的柔曼光影变幻着她轻柔而缠绵的舞姿,夜空中缀满了繁星,苍茫的天穹上,星星显得非常明亮。徐徐清风拂面,月色下的河水静静流淌,依稀闪烁出点点波光。环顾四周,蒙古包闪着点点光亮,草原在夜色中舒展开她宽大的胸怀,以特有的幽静欢迎远方的客人,辽远而苍凉的牧歌在远处忧郁的吟唱。置身于草原的怀抱,整个人就融入朦胧的境之中。

我想,和最亲爱的人在篝火边激情相拥,那一定是极致忧伤的沉沦和极端幸福的眩晕。只可惜我们行程太紧,下次,一定要住在蒙古包里感受一番草原的曼妙夜色。

04

 

坐在草地上,中午的太阳软软地照着我们,微风吹动,草海翻动着波浪,近旁的河水泛着粼粼的波光,骑马的蒙古族汉子从远处越过,忽然,在莫尔格勒河河边,一位饮马的大叔放开歌喉唱起了蒙古长调,悠长舒缓的歌声在草原飘荡。草原、骏马、骆驼 、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如真如幻从眼前飘过,顿时,我们沉醉在天人合一的独特意境和神韵里。

云彩在轻轻飘荡,微风吹拂四野,歌声起伏着,在热气渐退的草原上流动。天地间只剩牧民的吟唱和绿色的草原。这孤独的声音,缓缓的,沉沉的,滔滔而来,也深深地震撼着我们。

其实,草原的歌声是不需要刻意聆听的。这里地广人稀,极目茫茫,游牧者寻居各自的草场,即使最近的邻居也可能在几十公里之外,因此歌唱永远是飘向虚空,是对高山、河流、草地、天穹的一种精神依偎,是对茫茫高原的深情拥抱,自然是不会期待他人的理解和产生共鸣。相比之下,中国江南民歌的清婉,西北民歌的倾诉,北方戏曲的诉说,以农耕社会的群居为背景,都是唱给人听的歌,多了些文字的属性和世俗气息,听众的评价和共鸣,对演唱者来说至为重要。

蒙古民族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唱歌,他们要用歌声来爱抚那遥远的高山、河流、天空和草原,用音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不论年纪大小,男性女性,一旦放开歌喉都是最好的歌手,卸下了一切社会身份,回归本真的蒙古人两眼中只有清澈的目光,生活中只有悠长的歌声。

这使蒙古族成了一个最擅长于歌唱的民族,并且把精神几乎全部溶解在歌声里,远古“乐”教传统比汉民族延绵得更为长久。人人都是天才的歌手,不论是酋长、僧侣或者牧人。以至于他们的善饮,似乎只是为了使他们有更多放歌的豪情。

历代马背上的民族总是沿着歌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记载生命的沧桑,寻找一种只能属于蒙古人的明天,他们是以歌立命,以歌托生的。当城市化的脚步日益走进蒙古人的生活之后,住在城市的蒙古族也只是把高楼当作新的毡包,把汽车当作新的骏马,把汽油和煤当作新的草料,血管里仍然奔流着牧人们火一样的乐章,生活中依然回荡着草原的旋律。

05

蒙古人善饮酒,酒和歌永远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点我们一路上已经多次领教,牧人们不太喜欢也不太信任没有醉倒的朋友,哪怕是对一个乞丐,也得让你醉成一团烂泥方才满意地罢手。醉酒之后的歌声,才是心路里程的完美展示。

蒙古族的歌声始终隐藏着一种飞向地平线那边的冲动,如同一种呼号,因此只能是慢板而不可能是快板,歌声悠长,才能随风飘送很远;音域自由而宽广,乐符才能腾升云端以便翻山越岭。在一个无需登高就可以望尽天涯的草原,在一个阔大得几乎没有真实感的空间,只能是长调而不可能是短调,只能是旋律的回肠荡气而不可能是节奏的复杂多变。一个人的灵魂不可能不喷发声流,不可能不用这种呼号来寻找遥不可及的听觉

离开草原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草原被染成了金黄。云朵像柔软的棉毯,笼罩在我们头顶。它们渐渐遮蔽了阳光,那伟岸的云影将草地变成了黝黑如墨的深色。远远望去,草原明暗交织,色彩斑驳,仿佛盛开的水墨画卷。一群群牛羊点缀其间,星星点点,给单调的水墨画卷涂抹上斑斓的色彩定格成永恒的画面。风吹过我的脸庞,卷起我的衣襟,我愿沉醉在这如歌的天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