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山
钟祥莫愁湖东北五公里的松林山上,生长着无数茂密的松柏,它们像一群忠贞的卫士,沉默地守护着这片风水宝地。一座高大的陵墓就坐落在它的怀抱里,环护四周的流水从它门前蜿蜒而过。那门、亭、望柱、石像、龙凤门、桥、享殿、宝城和宝顶,错落有致,尊卑有序,掩映于山水之间,形成建筑艺术和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这就是明显陵。
明显陵的原始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建筑规模宏大,陵寝结构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帝陵的璀璨明珠。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
这是一个秋天的下午,西斜的阳光照在松林山的苍松翠柏之间,山风阵阵,耳边微凉。我和友人一起来到了明显陵,沾了姓氏的光,得以免费参观。漫步在显陵陵园,欣赏那些精美的建筑、雕塑、碑刻,审视古建筑的遗迹,我的思绪回到了五百年前,仿佛看到无数历史“活剧”的精彩上演,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风云。在跌宕起伏的明史烟云中,嘉靖皇帝长达三年多的礼仪之争是格外浓墨重彩的一幕。
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这位正德皇帝除了喜欢给自己封官之外,还喜欢微服出巡——带几个亲信太监,到民间消遣找乐子,留下了很多的民间传说,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在江南梅龙镇,和卖酒姑娘李凤姐的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这个传奇就成了后来著名戏曲《游龙戏凤》的故事框架。
正德皇帝虽然风流倜傥,但是却没有子嗣,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正德皇帝驾崩后,世界第一帝国大明王朝竟然出现没有接班人的尴尬局面,对整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个悲剧。国不能一日无主,于是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翻来覆去,度德量才,认真地揣摩起大明王朝接班人来:正德皇帝的父亲孝宗皇帝朱佑樘(年号弘治),另有二位皇子,但是已经去世,正德皇帝祖父宪宗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长、次子也已经去世(三子是孝宗朱佑樘),四子兴王爷朱佑杬也已去世,但朱佑杬有二子,长子已去世、次子为朱厚熜——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隆重登场。
朱厚熜当时只有14岁,年纪虽小,却负有“神童”之名。许是钟祥的灵秀之气滋润孕育,神童的名气响彻大江南北。于是,内阁首辅杨廷和与群臣议定,拥立朱厚熜为新皇帝,随即,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
朱厚熜最爱读的书是《大学》和《孝经》,尤其是《孝经》中孔子所言: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身体,父母予之,不得毁之,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也。”对他影响极大,也正是因为一个孝字,才有了千古第一帝王孝子的故事。
正德十六年,朱厚熜被拥立为新皇帝后,由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三方组成的迎君使团前往湖北钟祥,朱厚熜接受太后的诏书之后,与使团一同前往大明王朝的首都北京。来到北京之后,14岁的朱厚熜登基继位,成为大明王朝新皇帝,并于第二年改元嘉靖。嘉靖皇帝登基后,准备追封自己的父亲兴王朱祐杬为皇帝,然后将父亲牌位从湖北移到京城的太庙中(供奉明朝历代皇帝牌位的地方),像祭祀其他先祖一样祭祀父亲。但是,嘉靖皇帝的行为却遭到了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反对,杨廷和认为:嘉靖登基称帝,那是要过继给孝宗皇帝朱佑樘(正德皇帝的父亲,嘉靖的伯父)做儿子,美其名曰“为人后者为之子”,就是继承了人家的皇位就应该给人家当儿子,同时还要与亲生身父母脱离关系。
在杨廷和的授意下,礼部尚书毛澄会同公卿台谏等60余名官员组团上奏章,奏章内容很简单:嘉靖皇帝要尊孝宗为皇考(父亲),称自己亲生父亲为皇叔,亲生母亲为叔母。刚刚登基就被大臣们强行摊派了一个爹,嘉靖皇帝勃然大怒:父母是能随便改的吗?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此时挺身而出,侃侃而谈。在杨氏父子的心里,一个说着满口钟祥话的14岁的小屁孩,不是遵祖上礼制,怎么会轮到你来当皇帝,现在屁股还没有坐稳,不去感谢先皇的恩德和杨家在这过程中的鼎力相助,却急着给自己的父母亲安排封号。杨慎的雄辩发言,再加上他权势滔天的父亲杨廷和的威望,满朝百官都统统倒向他们阵营,嘉靖孤掌难鸣,只能宣布:退朝,再议!这种斗争持续了三年半之久。
嘉靖皇帝辩不过百官,就直接下圣旨为父亲正名分,结果圣旨到了内阁,被首辅杨廷和用“封驳”的权利给退了回来。硬的行不通,嘉靖皇帝就来软的,重赏杨廷和,并请杨来偏殿喝茶谈判,大肆称赞杨的“丰功伟绩”,并表示只要给亲生父母一个名分,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但最后仍是不了了之。
嘉靖三年,名分之争的反对派成员一致认为,应该集体请愿给执迷不悟的嘉靖施压,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杨慎顺理成章地成了他们的精神领袖,一百多官员跪在紫禁城左顺门前,呐喊、痛哭、流涕,很多人比亲老子死了哭得还要卖力,霎那间,整座紫禁城声动震天!愤怒的嘉靖不再妥协退步,命令将闹事的官员名字全部记录,现场哭闹的官员有一百四十多人,但他们竟然签了一百九十多个人名,在当时,很多人认为对抗皇帝可以成全士大夫的美名,为世人所敬仰,于是,有些官员就把没在现场的家人、朋友的名字也给签上了。
名字才签完,大批的锦衣卫包围现场,将这些人全部抓紧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两天后,名单上的人全被拖到左顺门外,脱掉裤子,廷杖!嘉靖这次同时廷杖134人,其中16人当场死亡,很多人被打成残疾,杨党骨干,杨慎、何孟春、王元正等人几天后,被抓回来,再打一次!杨慎后来被贬往云南,再也没有被朝廷重用,其余杨党成员,多被贬往边疆。
嘉靖最终得以称父亲为皇考,去掉“本生”二字,称其母为皇太后,至此,这场长达三年半的大礼仪之争终于落下帷幕。
嘉靖皇帝的一生,褒贬不一,但是对父亲的纯真至孝,足以令天下人动容。最难得的是,一种纯粹的亲情可以超越封建政治秩序,最终实现父子之情的完美谢幕。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不侍朝,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而非影视剧情演绎的那样昏庸无能。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
嘉靖皇帝赢得了天下大孝的美名,却始终没有释怀和他捣乱的杨慎。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当他闲来无事的时候,经常会问大臣们:杨慎现在哪里,过得怎么样?幸好杨慎的人缘不错,每到这时,大臣们都会摆出一副苦瓜脸,说杨慎很后悔,终日以泪洗面,日子过得苦哈哈的。
杨慎过得很苦吗?公元1529年,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在四川新都老家去世,流放中的杨慎获准参加了葬礼,在父亲的墓碑前,留下一声叹息,飘然而去,他已然了无牵挂。他回到了自己的流放地,此后三十年间,专心著述,研习学问,写就多本著作流传后世,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有三人最强,后世学者大都认为,以杨慎学问最为渊博,足以排名第一。另外两个人,一个是编撰了《永乐大典》的解缙,一个是尚未出场的徐渭,通常人们叫徐文长。
杨慎活了七十二岁,著作等身,名扬天下,被称为明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和博学家,其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但,比他的著作和他本人更有名的,还是他那首冠居《三国演义》首章、人们耳熟能详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阙词应该是他一生的感悟和智慧的结晶吧。
是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只有思想的光辉和凝结着千万劳动人民血泪和汗水的艺术创造,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站在明显陵的圆形墓冢前,古松掩映下的人物早已灰飞烟灭,耳边回荡着松林的低语,这是天下黎民殷殷的呼号?五百多年过去了,那皇帝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他的恼羞成怒之下,带给了一个文人一生的颠沛流离,也成全了一个文学名家的恒久骄傲。
这,就是历史低语印下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