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邮缘之路好长好长。
我家是移民到东至的。小时候家里经常有老家怀宁寄过来的信件。“反右”运动时有江苏高邮的老顾师傅来我家乡改造,我家帮助他很多,落实政策后来的信件自然也就很多。再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上海知青来到我的家乡插队落户,与我家关系相处的非常好,她们回沪探亲或招工后就经常有信来……信封上邮票引起了我的兴趣,早早的映入我的心田。至今还记得引起我满世界地去找旧信封,把盖过戳的邮票剪下来是多么的兴奋,但更多的时候总是喜欢随手粗暴的撕下它揣入兜中留存起来,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喜欢上了它。
真正的喜欢上它的时候应该是上初中后吧,那时的中学在集镇上,有寄信的邮局,自然就有卖邮票的地方,那花花绿绿的邮票让我心生欢喜,总是节约下不多的伙食费也要买上几枚,既便是饿着肚子也躲在一旁欢喜,有时为了一枚想象中的邮票跟着同学跑很远的路来到其家中,得到了就像宝贝一样的珍藏在书内。有那么一次,我用父亲奖励我获得“三好学生”的崭新“英雄”牌钢笔换了一张邮票,讨得父亲一顿好打,硬是坚持着没退回去。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在意那张不平凡的邮票,闲暇时在家偶尔整理过去的书籍,比如在小说《敌后武工队》书页中就有很大的惊喜发现嘞。
那时的集镇中学,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家庭成份和职业也是各色各样的,也就学会了怎样文明的打理邮品,比如信封上的邮票可以放在清水时浸润点时间就可自动分离,保持品像;不能用带汗的手去拿邮票,得用专用镊子铗起放下等等,对过去粗暴撕下的邮票我都后悔死了。同学们对我都很好,知道我的爱好后,送给我不少带戳的邮品,让我在集邮路上不断的丰盈起来,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东流中学一要好的同学,将她父亲的邮品“偷”送给了我一些,虽然不是很多,但那都是我没出生年代的邮票,肯定是她父亲小时候的收藏,我很感激她的情谊,只可惜在张溪工作时遇到1995年的“5.25”大洪水,水冲进了单位的房子也进了我的宿舍,几本邮集浸泡在水中,那些珍贵的邮票随洪水冲走了,让我呆呆地望着退水后泥泞的场地好长时间。后来的年月里,单位好多同事惊骇于“5.25”洪水的可怕,但于我震惊的是那场大洪水冲走了美好的邮品和记忆。
参加工作后,手头也宽裕了,购买过大把的邮品,也在集邮市场交流过不少邮票。但终究是收藏不尽的,就改为专项收藏。随着工作的成熟和肩上担子的加重,主要精力就放在事业上,集邮就是业余和二线上的事了,只有在公休和闲暇时拿出邮品坐在阳台阳光下品赏了,品赏的过程中发现,收藏不在于藏品本身了,倒是不断的想起收藏的岁月和旧时光,仿佛看到了自已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也仿佛想起了那时的亲人、同学和朋友,这才发现,邮缘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梯次般的升华,我收藏的不仅是邮票,还有好多美好的岁月。
缘分的由来往往是不期而遇的,痴情汉子总是缠绵其一生。近段时日,邮缘情怀又上来了,常常捧着邮册凝思,尤其是那些还未成套的邮票,如同还未实现的童年梦想,千方百计在“百度”和“淘宝”里寻找,“淘”到了就满脸阳光,一时没找到的,虽然有些遗憾,但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终有希望,仍旧坚守着,眼里依旧闪闪发光。
想想和邮品结缘有四十多年了,家人不反对也不支持,这种暧昧的态度成就了我的坚守。我想,一定会有知音的,用以往坚守的精神在我的第三代、第四代中去发现,让邮缘之路山花烂熳、一路芳香;让邮缘团队接续壮大、浩浩荡荡;这是我的坚持,也是我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