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国彪的头像

汪国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0
分享

约会元四章

元四村归属于里山街道,里山两字换个位置不就是山里嘛,肯定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没想到,进了村子才发现,这里非但不穷,而且很美丽。

顺着山边曲曲弯弯的元四河,进村的道路正在重修,大型的修路机械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一条又宽又厚实的富裕路。沿途峰峦迭翠,山灵石奇,山下是典型的江南丘陵,间或点缀有逶迤连绵的畈畈稻田。清晨从徐园出发,不到半个小时,车停在一座石桥旁,元四村到了,这是个贵池区偏安一隅的大村落。

走进元四村,发现这里小河流水,古木石桥都在,那天天空蔚蓝纯净,老人们依偎在门口的暖阳里恬然安祥。村道旁少有的黄金土地被城里人分垄领养,工作繁忙的还委托脱贫户有偿种植,分享蔬菜瓜果时也带动了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两条小河源自太朴山谷南下分东、西两侧环抱村庄,跨过东边小石桥时,桥下是浣衣洗菜的媳妇。回望领养地里的智能稻草人还在舞动着手里的小旗,几只雀儿在一旁的树桠上干瞪眼叽叽喳喳的叫着,越发显出村子里人气十足。

听街道办杨主任介绍,元四村是池州历史上四大名姓名村之一。该村以章姓者众,有3000余口,除极少个别姓氏,几乎都姓章。据考证,最先迁居元四章的是章氏祖先“正一公”,大约生于元朝至元到大德年间,约公元1300年前,也就是说元四章有700多年历史了。民国以前,这里是原贵池县开元乡第四保,人们开始称这里的章氏为“元四章”,以区别其它地方的章氏,这大约是“元四章”名称的由来了。

当然你也可以沿着元四章的西河而上,走走古徽道,爬一爬梨树岭。历史上,这里是池州府通往徽州府和九华山的重要驿道和商道,是池州府城南的重要商镇,商贾云集。交通咽喉的地位,成就元四章历史上的富足和辉煌。

徜徉村中央,河道旁的石砌墙上,不时可发现一些出入水口,这是古村落里的排水系统。水道或明或暗,遍布整个村落,从北向南,再向东向西,穿村过院,密如蛛网。村中老人回忆,早年天降大雨,院无积水,路不湿鞋,令来村的外人,赞叹不已。

在汉语里,“村落”这个词,有一种生发的力量,像一粒种子落地生根,时光把元四村安顿在这里,逐渐繁衍出那么多的院落、房子和一代一代村民。

沿着一条乌黑的柏油路村道缓步向上,是一处处院落、房舍、村民文化广场,其间最难能可贵的还保留有古民居,风吹雨洗,饱经沧桑,眼前那旧年徽派马头墙、门楼、石板路,传递着古朴。“到了乡村振兴大讲堂了。”杨主任抬手一指,我们跟着拾级而上,原是个闲置的小学改建成的,三层大楼,面向全区培训,我们端坐在讲堂里,听党建引领元四村的新变化。

“我们村子有上万亩山场、山地,老辈村民不忘祖业,坚守农耕文化,成为元四村的活化石。近些年我们适应新形势实现了产业再转型,建设黄精芽茶基地,助力打造国药小镇。依托太朴农场实现生态种养示范引领,启动千亩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共同富裕。”等候在此转业回乡的章支书如是说。几年前,村子开发旅游,一些村民开始从事旅游接待,买卖土特产,这让他想起了元四章的祖传特产:米糖粑、冠心糖、煮米糖和冻米糖,曾经声名远扬。元四章的糖,甘脆、醇厚、爽口,其色泽和味道比其它同类的糖明显高出一筹。有制糖手艺高超的老人透漏原因:太朴山是麻石山,是龙池水,而其它地方是清石山、杂石山,水质远比不上麻石山的水质。这让章支书坚定了“元四章”的发展方向。

那么“元四章”的东河怎么走?沿着元四章的东河拾级而上,太朴山坡上的马岭自然村就呈现眼前。到竹林小憩,或者坐在溪流中巨大的鹅卵石上,听竹泉幽鸣,或摸巨形鹅卵石,一番畅想。继续前行,双岭村就到了。双岭村的东边是马岭,西边是梨树岭,这就是“双岭”的来由。

跟随村支书,我们来到了西边徽道梨树岭上的一处梨树园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只有踏进这个梨树园子,唐人诗句中的意境才能领会到十足。

岭上梨园很大,已不是千年前的梨树了,但一定是梨树的子子孙孙。

梨树园子的品种以黄花梨为主,翠冠梨次之。“三月春雪降,十里梨花香。”我隐约可见。一团团梨花,拥在枝头,初开的花瓣、花蕊,努力向外伸展,单瓣梨花,洁白素雅,但簇在一起,便让人体会到什么是花团锦簇,粲然怒放。

此刻仿佛看到了行走中的徽商,体会到他们和疲备和梦想。昨晚元四章的小酒肆热情加风情让他们想在岭上梨花乡里再睡上一觉。虽不舍,须前行,这是商人的宿命,经年后若能再来始终要与梨树岭上梨花融在一起。

千年“元四章”的昌盛肯定和古徽道的忙碌连在一起,还有那季季年年的梨花海的点缀,这在元四章“章氏宗祠”和章氏文化中得到体现,虽经岁月的侵蚀和“文革”的磨难,梨木雕刻器具所剩无几,现供俸出来的黄花梨真品都是“章氏宗祠”的魂灵。梨树岭就成了“元四章”人的精神故乡。

听友人说,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是“元四章”人祭祖之日,人山人海,天下章氏魂牵故里,齐聚一堂,所以有孝友、敦睦、秩叙之说,所以有乾隆皇帝誉之“江南第一祠”之说,综其教义就是当今的“法治”与“和谐”之义,是“元四章”千年不衰之魂,是成就元四美丽乡村的“河姆渡”种子。

今年天气偏暖,夕阳余晖中,与元四村交相辉映的,是盛开的小阳春的梨花,是关不住的满园秋色,是甜蜜的乡村生活。

离开村子前,杨主任和村支书要带我们去品尝村里的名点:米糖粑、冠心糖、煮米糖和冻米糖。正合我意,“三高”中就是血糖不高,没办法,投缘。这家小店正在高处,只见坡下层层叠叠分布散落着几百户人家。这几百户人家,在山里形成这美丽且富足的村落,不管你见与不见,都静静的生活了几百年,或许上千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