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戊戌年正月初四早晨,春寒料峭。侄儿汪诚诚一早驾车来到县城丽山秀水小区,在我家楼下揿下喇叭,接我回历山,一起迎接年届九旬的长辈返乡。
我是年后听帮根小爷在电话里和我说的,当时我就有点惊讶,徽州休宁的二爷汪帮长已年届九旬了,能经得起长途旅程的颠簸么?总感到这事有点悬。民间有句俗语叫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虽然现代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但必竟到了九十岁了。帮根小爷说,他想回乡再看看,他的儿孙成全了他的想法,决定用两辆小车早上出发,当天返回,全程护理照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想也是的,难得二爷一片爱家爱乡爱祖上的孝心。
记得上次二爷回乡是二十一世纪初的两千零几年,当时虽近八十了,但身体没话说的,回乡后和小爷一起住,对故乡小时候的发小都一一拜访,大名小名都能对号入座,山名地名也在他心中,家乡的父老乡亲都夸他好记性。二爷从小喜欢唱戏,到现在一高兴还就哼上一段黄梅调,所以他心态好,日子就在戏里过,记忆力好就不难理解了。
这次二爷组团返乡,让东边江家的帮根小爷激动的几夜难眠!我发现这也是一个契机,这次接待安排都是小爷一手操办的,他让他女儿(历山村妇联主任)操持午餐,堂妹汪淑芳二活没说,我想原因有二,一是女儿为父争光;二是新年里给家族兄弟姐妹一个在她家相聚的机会,共同畅谈过往,晒晒儿女们的幸福,展望美好的未来。妹婿李学武忙前忙后,开车采购,置办宴席上的一切,让我甚为感动。
十点左右,我到达东边江家,天下着小雨。徽州的大哥国赋已先期抵达,他告诉我,从东至的高速路路口下来后,他父亲和国祥的车一直找不到老家的准确位置还在家乡的路上徘徊,学武妹婿立即开车前去迎接。
大概十点半的样子,二爷乘坐的车子抵达东边江小爷家。从门前下车,一步步走上台阶,在家人的搀扶下,二爷接连和家人打招呼,一个个叫出名字从未出错,当然也包括我。
我牵着二爷的手扶他到木沙发上坐下,小辈们马上递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让二爷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但二爷却自顾自的述说自已的感受,因为他已耳背了。
休息了一会儿,国赋哥哥说要去看一下老家小堰哈,我想是应该的,肯定是代表二爷去看的,他老人家已经累了,坐车两个多小时。便和堂侄汪诚诚一道带路前往,都是水泥路,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国赋哥哥的梦中老家,哥哥指点当年他出身的老屋所在地,神情专注,泪眼婆娑,好像在缅怀着时光里的过往。我打断了国赋哥哥的思绪,指点老家的新变化,为的是让其心情喜悦些。
在回帮根小爷家的路上,没想到遇着徽州二爷乘着他孙子开的车也要去老家看看。我很震惊,这该是老人家回故里的中心思想了,他儿子已经来了,九十岁的他还是如此执着。下车后他环顾老家四周,不时点点头,满眼泪水,心中往事一定历历在目,他看见一草一木都动情,看见一山一水都感恩。后来坚持要到祖坟山上看一看,天还一直下着雨,不大也不小,大家簇拥着,二爷不顾脚上沾着泥水,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走到祖坟山上,看见父母的坟茔很是激动,眼观周围,嘴里在呼唤,心中在呐喊“老家我回来了,亲人们我来看望你了”……
为了不让高龄二爷过度思念,大家劝离了二爷去别去看看。二爷很是理解。他走后儿孙们虔诚的用准备好的香纸等祭品一一祭拜长眠于此的先人们。
回到帮根小爷家,堂妹委托我按排坐席,大家很自觉,专捡八仙桌传统小位子坐下,让我轻松不少,这就是“长在上,幼相拥”的儒家文化教化万方的结果。我们簇拥在二爷周围,举杯祝福,狗年旺旺,二爷长寿吉祥!
二爷九十高龄,身体倍棒,吃饭嘛香,喝了点滴白酒后还准备接一点被晚辈们制止了。二爷兴致很高,濒濒接受晚辈们的敬酒,满心的幸福。大家高兴的议论高寿的二爷是我们这些后代的福气,更是徽州一支后人照顾有方,成就了家族人瑞,俗话说“家有一老是个宝”,我们为拥有家族一宝而幸福,而喜悦!
午宴在兴奋中举行,也在不舍中结束。
徽州的兄弟们考虑到时间关系,当天必须返回,还准备到国安弟、腾芳姐家去望一望,提出着手返回的想法。我们想让客人留下来,但还是考虑实际,就顺意而为,一起为老人家而站起……
望着二爷背影,环顾一下我们这个大家族,我仿佛笃然醒悟,二爷此次回乡,是一种“无形”中的“有形”,是“无为”中的“有为”,是一种“随意”中的“有意”。他在教化我们什么?他在引导我们向何处去?我想,二爷耳朵虽背了,交流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他一举一动却无不诠释着一种思想和精神,包容、谅解、和谐共处、积极作为是二爷回乡希望家族兴旺的根本,只有豁达敞亮的胸怀才能修得像二爷一样的健康长寿的正果。
二爷是爱家爱乡的。爱乡之人才能爱国,才能尊重长辈爱护下辈,才能和谐一方造福桑梓,二爷是我辈的航向、榜样和楷模!
最后,要感谢汪淑芳、李学武的盛情接待,周到服务。你们一家端上来的不仅是热腾腾的酒菜,更是天地间浓浓的亲情,望这亲情绵延不淡,永远传承在汪氏家族!传承在中华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