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国彪的头像

汪国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26
分享

笔架山麓的变迁

时序三月,还有两天就是春分了。走近洋湖永济村笔架山麓,阴濛的天气有些开朗,这时节没有小雨的飘洒已是够幸运。放眼望去,广袤的田野,绿色黄色粉红色诸多色调相间铺陈,宛如色彩斑斓的地毯。正好路过,你正盛开,摇曳着金黄色的是盈盈地油菜花,将满畈拥怀,流露出丰收在即的消息。镶嵌在对面山麓田野间的后秋浦河,河面如镜,河流纤瘦,汛期还远,河堤上有三三二二的垂柳已着绿裙,随风摆动,婀娜多姿,风情可人,送来缕缕清香。站在笔架山家庭农场的院落,若是举目向南远眺,几支虬枝在院外淡影横斜,举出数朵艳艳红花向你招展,那是传说中的笔架山桃园。不由你不迈步走近,随及豁然开朗,就如《桃花源记》一样,别有洞天,中无杂树、芳草鲜美,一百余亩的粉红灿灿的桃园铺陈在面前,远与近,天与地,俯仰之间尽揽眼底,山峦、田野、村落,成行的桃树,夭夭桃花间嗡嗡的蜜峰,翩翩的花蝶,啾啾的麻雀,大自然的繁衍生息和人类的劳作智慧,风格迥异却又和谐相生成趣。隐隐中,让人似乎感觉到了,笔架山麓农场主人范仁龙书写的华章一定气势恢宏而又跌宕起伏,如这桃花盛开的地方一样震憾人心而又赏心悦目。

笔架山麓所在地旧称建德尧封,是明代官拜浙江按察使、云南按察使、嘉议大夫的柯东冈老先生的故乡。柯老祖籍洛阳,后随其祖迁徙至此,十七岁(明永乐三年)乡试入国子监,预修永乐大典。次年登会试副榜,赐进士,入翰林。十八岁召赴京师,预修释道藏典。十九岁拜户部户科给事中。是当年的神童加学霸式的人物,一时间,笔架山因其名声鹤起。笔架山下这方水土曾养育过柯老的童年和少年,也养育了柯老的后裔子孙。尤其是笔架山下的尧封畈,田地肥美,流金淌银,笔架山是老辈们心中真正的金山银山。400多年来,一代代笔架山人崇拜先贤柯东冈,热爱自己的家乡,寻找求变富致的良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世代在尧封畈生活的笔架山民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尝试着在一派老旧荒芜的田地里种出幸福的光景。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有摸着后秋浦河的石头前行,跌倒过,呛过河水,陈旧的观念与改革精神不断搏弈,新生的生命在摇曳中不屈的成长,实践是最好的导师,一代代尧封畈人的奋斗,一点点引导着笔架山麓的变迁。茅草屋被砖瓦房所取代,沙石路代替了坎坷不平乡村土路。他们没有止步,就是这些看起来衣着质朴灰头灰脸的农民身上,一种蛰伏已久的不屈精神,在改革春风大潮中被激发被唤醒,从被唤醒中走向自觉探求,从自觉探求中迈向务实前瞻……

当时光的年轮进入到了2015年,生于斯长于斯的笔架山家庭农场负责人范仁龙开始了尝试土地流转。当过村主任的他,思想活跃而跳跃,土地流转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一如春回大地的解冻复苏,笔架山麓的热土孕育出勃勃的生机,草木葳蕤。然而,相较物质上的收获而言,他的创举震撼了乡亲们心灵,靠祖祖辈辈代代相袭的传统农业运作方式被突破。

笔架山麓,开始了划时代的变迁。

在这里,打破了千万年土地的沉寂,主动求变让土地一下子喷涌出万千活力,而土地的活力又再经营者经营过程中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更有无限的想象和憧憬。于是,有了多元市场的借力和营造,让这只神奇的无形之手来成全范仁龙带领尧封畈人追逐幸福的梦想,尧封畈人在笔架山麓果敢地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又充满希望之路。

时代风雨的沐浴催生,以范仁龙的笔架山家庭农场为龙头,笔架山麓种上了桃树、特色果蔬等,尧封畈上种上了野香优油丝富硒生态大米,范仁龙带来了现代农业人的理念、思想、智慧。从党员“创富领富”的示范农场,大白桃、黄桃、红桃的种植茬口安排,到“千亩桃园,万株桃花”、“三月赏花、七月品桃”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这一系列的充满现代意蕴的累累硕果,使尧封畈人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终于让笔架山麓破蛹化蝶,丑小鸭羽翼渐丰,化身为翱翔于时代的白天鹅。

草蛇灰线,萍海寻踪。俯视人类文明前行的泱泱长河,还是能够寻察到或隐或显的那些杰出开拓者的足迹,岁月的尘埃,终究遮掩不住他们倔强的身影。他们的挚爱情怀,赤子之意,总会被后人聚焦、承接、弘扬、传递。一个地方的发展蜕变,离不开一群生于斯长于斯心恒志笃的执着追求者。领飞的头雁,从一个到几个,从他到他们,凝聚成团队,在无数个无法历数的日日夜夜,不忘初心,奋力拼搏,从而抒写出笔架山麓时代变迁万千气象中最不可或缺的乐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