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夕,骄阳似火,我们来到燕泥书屋,准确的讲叫新燕泥书屋。
当时我突发奇想,和马克思的夫人燕妮有关系不。
听屋之主人章灵红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新燕泥书屋,承章氏先祖读书、养亲之志。今年过半百,欲为吾邑文史尽绵薄之力。故拋一切俗务,庚子巧月于尧乡徵园桃花深处重建"燕泥",以为抱膝长吟之所。亦因手之拮据,施筒木,不用柱础,不加丹雘,橫五丈不足,直丈余,幸得众友相助,叔父勖勉,历近半年时日才得以艰成。东厢为予读书之室西厢供文朋诗侣挥毫之所,中则陈先祖遗风之用。新燕泥,依山傍水,鸡犬相闻。亦春有鸟声,夏有蝉声,秋有脱叶声,冬有读书声,花草四季更替,果品随时熟荐。兰亭所未有之景,予得而景之…竹楼所未有之声,予得而声之。虽徘徊窟室,但远离嚣尘,且四时之景物足以润笔、润声。奚记屋之泥屋之木、屋之金哉?
由此可知,章灵红老师的祖上就建有燕泥书屋。经查考,清末,当时东流县出了一位有名的文化人——章树桢。光绪十年,章树桢回家乡创建私塾“燕泥书屋”(1884-1949),培养家族和本土人才。章树桢自幼师从在桐城官塾施教的舅父陈种之,其外祖父陈斌曾任芜湖、繁昌、当涂等县训导,桐城县教谕。由于外祖家文风昌盛,母亲陈氏戒子严厉,章树桢学业早成,二十岁就入吟绿轩(今张溪土桥)施教。章树桢常上京与各地文豪雅集,光绪十六年(1890年),得已登进士二甲的王安澜赠“书香门第”匾额一枚。章树桢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不愿做官,一生喜诗嗜吟,对前人的曲调进行改进创新,形成独特的东至章氏吟诵,因其在京城吟咏《渭城曲》而名扬,后燕泥书屋弟子也以吟咏《渭城曲》来衡量诵读水平之高低。遗著有《燕泥书屋文集》等。
我就想燕泥是什么呢?问“度娘”:燕子筑巢所衔的泥,又曰燕子衔泥筑巢。我倾向燕子筑巢所衔的泥。这应该也是燕泥书屋创建人章树桢老先生的意思吧, 老先生的一生不就像燕子一样一点点的教授知识给家族子弟和同乡后人吗。所以从燕泥书屋飞出了像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研习生物。经10年努力钻研,获法国巴黎大学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平研究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武汉大学生物系教授。成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学家、历史学家及诗人的章韫胎。还有章子昇、章心绰、章燕生、章昌裕、章耕依、章煦东、章琼玖乃至章灵红等这群知名且高贵的“燕子”。他们或成为国学大家、经济学家、医学专家、书法家,或成为爱国军人、省参议员、国大代表等,皆是一方人杰世代楷模,受乡人称道,国人及至世界友人称赞。
俗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应是颠朴不破的真理良言。考取功名,不愿做官,一生喜诗嗜吟燕泥书屋创建人章树桢老先生的吟咏真传被其后人章灵红老师一脉传承,其传承功夫被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诗歌教育与传播工作部部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者檀作文将章氏吟诵调的特点概括为:“依义行腔,以声传情”。也是奇缘加奇迹,当年“章树桢常上京与各地文豪雅集唱诗吟咏”,而在110年后,季节轮回,斗转星移,2019年夏天,章灵红应邀登上了首都师范大学讲台,章氏吟诵再度进京,艳惊四座。章树桢老先生形成了独特的东至章氏吟诵,被章家子弟习诵传承着。章燕生、章耕依、章琼玖就是从燕泥书屋里得到了吟咏真传,优美的吟哦声韵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也飘荡在一个刚刚出生的女婴耳畔,她就是现在的章氏吟诵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章灵红。
在考究燕泥书屋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兴盛家族的密码:章树桢曾改号筱陆,母亲陈氏教子读书用心良苦,常常晓知于读书养亲、读书孝亲之理,以“读书不断,功夫自见”勉励以恒。陈氏还以“一日不闻子之书声,一日为之不食”而督促其子读书。树桢惧而勤学焉。白笏章氏家族“章母教子”的故事,名扬乡里,留下了千古佳话。
时光荏苒,江河不息。燕泥书屋早已掩没在历史的一隅里,新燕泥书屋飘移在眼前,我们还真的寻找到了此屋与马克思夫人燕妮的关连,那就是章树桢老先生的次子章韫胎,191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与周恩来总理同渡赴法留学。而马克思的父亲是法国人,马克思起码在思想归属上,同样也是一个法国人,在整个青少年时代,马克思都是认同革命的法兰西而拒斥专制保守的普鲁士的。这样算来,章氏家族的燕泥书屋还真跟马克思夫人燕妮有过时代眼缘吧。
时代呼唤精神,时代也唤醒骨子里的灵魂,藏匿在章氏吟诵里的诗歌之魂正在被时代的春风抚醒,也正在为伟大的时代之文化振兴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