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国彪的头像

汪国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05
分享

相约康桥

听闻元旦假期去康桥采风,我有些惊喜这个诗意的地方,又约在汇谷园见面,好神秘哦。

说实话我也算是升金湖周边的人,后又在张溪镇上工作多年,来往安庆等地多走升金湖大桥的,路过章村不知多少回了,但也仅是路过,从未深入探究。这次说是来康桥而且大致方位就在章村左右,我就想,康桥在哪里?

2023年最后一天的早晨9:00大地还是一片雾蒙蒙的,朋友来小区接我一起应约前行,出县城的时候也是奇妙,车上的朋友嚷嚷着,太阳出来了,浓雾就一下子散了,前方一片光明。

一路有2023年的光景伴随,似有不舍,但导航还是送我们到达康桥村的汇谷园。人未落地,就是一脸的惊喜,这像蓬莱仙境一样的农庄是何时飘移到这里,我熟悉这里过往的境况,这个叫汇谷园的地方依丘陵山岗而建,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园外池塘田田,荷满鱼肥,此时落入眼帘虽是寒冬里的残荷,但分明看到水里膘肥的鱼儿在嗫食胖藕新露的绿芽,一朵朵水花拱起,像是告诉大家,春天不远了。

是不远了。村里章文书热情的带着我们进入对面的山岗地,成片的约300亩地吧,横卧着720个黑呦呦的大棚,路边竖有“康桥村羊肚菌示范种植基地”巨幅标牌,远远望去像极了720头江南特有的乌黑绵羊正在山坡上吃草,阳光照耀下,黑“羊”背上泛起点点金光,神奇而又神秘。有文友迫切的想钻进“羊”肚里看个究竟,值守在岗位上的技术员过来了,谦和的告诉大家,这个时节风大还有消毒程序不好开门的,如果作家写作需要可以找个背风的方向去“羊”肚一探的。满足了部分文友的愿望,技术人员还告诉大家基地达产后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0万元,带动农户就业160余人。大家对康桥人大手笔创业,敢闯敢干的精神震撼了,康桥人引进资金和技术,实行大棚网格化管理,定岗定责到人,市场对接到位,风险窥避最小,让人感到总是那么踏实,抱起那头头黑绵羊般乌金的日子还会远吗?

回村的路上我好奇的问起村干部,这里不是章村么。村干部和缓的回答,过去叫章村,现更名康桥。在康桥村里我们走访章氏宗祠、周氏宗祠,了解了村子里是以章姓和周姓居多的,而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钟灵毓秀。尤其听到村里周姓实业家捐资数百万为村里办公益事业,比如常年为村庄路灯付费、为长者食堂买单等,令人尊敬,但让我深刻的还是该村的先贤章大光先生(1893-1936),这不但是东流中学的创始人,本人就是东中的毕业生,更让我敬仰的是先生终身致力于教育且乐善好施,意义深远。大光先生毕业于安庆法政专门学校,面对时局他在文章中曾发感慨,“无数生灵毙于洋枪洋炮者,惨也,彼强我弱何為?民无知者,因乃弱矣!”他深知知识能强大一个民族,他兴办实业都是为创办学堂做准备,曾经池州六邑同乡会介绍到北平转由许世英推荐到实业部工作,在部一年,熟悉一些开办实业的知识,又经许介绍到上海南通张季直创办的纱厂和农坊参观。民国十四年(1925年),先生在八都湖等地垦荒圈圩计划办农事实验场,同年在大渡口镇盖起40多间楼房,平房打算办小型棉纺厂。民国十八年(1929年),先生倡议捐资于章家村创办“东流县六保共立大同小学”,翌年下半年开学上课入学儿童150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学生增至240人、先生自捐银洋200元,并捐出圩田100首,作大同小学基金。省督学桂丹华来校视察评大同小学校舍及各科成绩为全省各小学之冠。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先生利用大同小学宽敞校舍,创办“东流县立大光中学”,两校共捐田产800余亩,房屋数十间获南京政府嘉奖,许世英、于右任题字勉励,奖“为国育才”等匾额。先生热爱学生,济贫疾苦,为使家境贫寒的学生安心读书常解决他们的衣服鞋袜等。我想大光先生毕生的所做所为不正是克服“民无知者”吗。

大光先生的思想光辉一直照耀到现在,兴办教育,为国育才,才能培养更多的人才。有了人才,“国不弱也”,也才有乡邻们在外创业发大财,新时代康桥村的周清华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致富不忘家乡,反哺家乡公益事业,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周清华的举动引领了康桥村的整个风气,人心向善,互敬互爱,互尊互学,蔚然成风,村里功德榜上442户捐款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饮水思源,康桥村现在的发展路子及成就都是重视教育的成果,都是践行大光先生思想的必然,用“泽被后世”送给大光先生一点都不为过。

站在汇谷园内的金水桥上,冬日暖阳下鱼儿还在成群的游来游去,自在消遥,我望着脚下,渐渐领悟了这块土地为啥叫康桥了,我不想学着徐志摩吟唱“再别康桥”,我想说的是再约康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