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国彪的头像

汪国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9
分享

驻村三年即故乡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我60年的人生历程中,不管是十三年寒窗求学,还是十八载为国聚财效力财政,抑或是五年改行政府工作,又调任司法行政战线十八年,我早已习惯了“又离别”“再出发”,但这一次的“离别”与“出发”,对于我来说,有着更深沉的离情别绪、更难舍的牵肠挂肚。

驻村三年即故乡,离开红叶村尽是不舍、尽是眷恋。时光如流、岁月情深。1095个日夜,在历史长河中恰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一笔难得而又丰厚的人生履历、社会阅历、政治经历。三年的驻村帮扶,在我的生命早已深深烙下了红叶烙印、早已深深缔结了故土情缘。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离开红叶的草草木木,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除了不舍还是眷恋。衷心感谢上级领导的关心关爱,感谢乡亲们尽心配合,感谢同事战友的支持帮助,感谢家人亲朋的包容奉献。

人生中最难以把握的是命运,最难以留住的是时光,最难以割舍的是情感。但缘再深终有离散、情再浓终会别离,此刻虽有万千不舍、无尽眷恋,但也只能和大家说一句感谢、道一声珍重、送一个祝福。

三年同行风雨路,回首红叶村几多收获、几多遗憾。踏上热土常忧患,唯恐蹉跎误苍生。来到红叶村帮扶,我深感重任在肩。回首驻村工作,有太多的苦与乐、泪与笑,可以说有付出也有收获、有艰辛也有喜悦、有历练也有提高、有成就也有遗憾。

三年来,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和大家一起团结一心、和衷共济,打赢了包括疫情在内的一场又一场硬仗、争取到了一个又一个项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和37户脱贫户7户监测户在走访中形同亲戚,村三委和18位组长及村民代表们如同革命战友,85个党员是我们工作队工作中的靠山,忘不了初建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拆迁工作的日日夜夜,忘不了一季一次的上户现场评比文明户、清洁户打分的小分歧,忘不了在畈上在工棚里和湖北客商聂和冬、浙江台州屠老板、本土能人程结银、吴安、姬斌、操三九、曹李根等的执手长谈,更忘不了申报和美乡村项目和钱书记王书记在三九严冬季节一起走遍村里周全的规划设计,舜风公司郑总育和公司郑总等既是红叶的客商又是红叶稻虾产业的宣传大使,魂牵梦绕群众翘首期盼的环村柏油路顺风嘴段就要变成现实,小七里湖通往红叶村的桥梁已列入县里东篱康养项目规划中等等,一桩桩一件件如同昨日影像重现眼前……再次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派友以及红叶村父老乡亲,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乘风破浪终有时,展望红叶村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项目正在红叶村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春风正劲好扬帆,明日花开别样红。红叶村厚重治水文化底蕴滋养了淳朴善良、勤劳苦干的村民。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今天的红叶村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

热土留深情,明月寄相思。红叶村是一个令人神往、又令人思念的地方。牵挂若在,守望就在。回到我的派出单位县司法局我就到龄退休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我都会情系红叶村、关注红叶村、守望红叶、祝福红叶村,我永远做红叶村的啦啦队员;红叶村的每一点变化,我都会发自内心地充满高兴、充满喜悦;红叶村的每一个进步,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到自豪、感到振奋。

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最后,我用徐志摩《再别康桥》两段精美诗句来表达我与红叶村的惜别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加一句,红叶村的明天更精彩。

谢谢大家,乡亲们,再见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