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小舟的头像

周小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10
分享

胡铨家风誉华夏

胡铨家风誉华夏

●周小舟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隆重推荐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其中就有芗城胡铨家族。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谥忠简。为了能让子孙后代遵家规传家风,一向注重言传身教的胡铨,感念“祖宗创门户之艰难,唯恐不肖子孙破之”。1180年5月胡铨在去世之前亲撰家训,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但愿后世贤,努力勤撑持。清朝乾隆皇帝为他重修陵墓,御笔题词“与日月争光”,刻于他的墓碑。

少年时,胡铨常与哥哥胡铸去山林中玩。一天,他们从山林归来时,胡铸怀里抱了一大堆又大又甜的果子。胡铨的父亲胡载看见了,以为是他们捡回来的“野果”。后面得知果农在山里精心种植的果子,“你们进山前我已提醒过请不要采摘了”。 胡载把他们叫来询问,胡铸承认确实是自己嘴馋偷摘了果子,但胡铨没有动手。胡载给果农道歉并按价赔偿,然后便要依照家规严罚胡铸和胡铨。胡铨大惊失色,忙问:“您为何要惩罚我?我什么都没有做呀!”“是的,你是什么都没做,但这正是你受罚的原因。”胡载严肃地说,“明知兄长将要犯错而不加劝阻,有纵容之嫌,此为一错;兄长犯错却不揭发,又形成了包庇,此为二错;在你的沉默下,兄长可能会在错误中越陷越深此为三错。你说,该不该罚?"胡铨惭愧地低下了头。为了胡铨兄弟守家规、胡铨父亲大人也是煞费苦心,点滴都不容有错。

绍兴九年(1139年)秋,胡铨命运不济由广州监管盐仓,改谪为签书威武判官。到任这天,胡铨两手空空健步朝县衙大门走来,县官大人王禄惊讶的看着胡铨,暗自思忖难不成这呆子礼数都不懂?难怪他被贬流放!碍于面子还是提示胡铨说,你可是第一次来绍兴见本县令哟,我都通知了相关的乡绅到场带礼迎接你。胡铨暗自想赤裸裸的贪污、变相收费!怎么能容忍这等厚颜无耻人了继续,胡铨顿时满脸的愤怒,恨不得一脚把他踹开。王禄是何等人也,八面玲珑的变色龙一条,满脸堆笑的说,不收就不收,小意思,小意思,又是点头又是哈腰的谄媚,心里却一肚子坏水。原本王禄想杀杀这位新监管的锐气,故意要乡绅送礼,如果胡铨收下礼罪加一等,不收正好我捡了个便宜一箭双雕,他软硬居然都不吃,他不给我发财的机会,我也让他难堪。于是王禄卯足了老姜的辣劲想给胡铨下马威,大会欢迎词后出了一个上联: 上元不见月,点几盏灯为乾坤生色。请胡铨回答,得意的神色大手一挥,你来!胡铨不露声色,你居然明目张胆贪财敛财,我偏不助长你这恶风劣习,让你难堪! 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下联和上联一样暗藏双关抨击王禄,如此这般,一而再,再而三,王禄输得无地自容,咬牙切齿想:好你个胡铨简直就是胡(虎)犬!

胡铨巧用对联威镇贪官王禄腐败、敛财、一时传为佳话,倡导清明廉洁风在绍兴兴起。为官懿德,并以此警示世代,“满世庾尘遮不得,聊将醉墨洗乾坤”。

胡铨虽命运不济,颠沛流离23年。半生岭海,但其后裔繁昌令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家规的威慑力和约束力,族谱记载:忠简长子泳淮西总干;次子澥,江东运判;三子浃,承务郎;四子洊,惠州佥判;而且他们都是成长在胡铨遭编管时期。在逆境中,胡铨夫妇仍不忘教育孩子:再是逆境“水天静秋光,不受世所醺”.为官就应该为朝廷出力出谋“资殿尊职隆,授官非由私”。

胡铨家族不仅承载着忠孝门第的历史,更承载着胡氏清白传家家风的美名。胡铨的孙子有12余人,胡槻、、胡榘、胡杙、胡桯、胡杋、胡木普、胡梴 、胡枅、胡机、胡构、胡桦、胡椅等犹如一颗颗璨若珠贝的新星,名振当时朝野。他们在朝为官府,在教于乡间,在耕于自给,或以诗文自娱,无论哪行,均未见一纨绔,亦没有白丁, 明代大学士解缙誉胡铨“继之故与天壤而同体,日月而同明,山川而同流。”

胡铨的堂兄,胡汾(1082-1151)字兼美。胡汾3岁丧母,继母进门第一件事将胡氏家族的家训一针一针的绣在织布上,高悬正厅的神龛前,整整600字,胡汾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正厅读一遍家训,围观的兄弟姐妹也跟着读着,近朱者赤,慢慢的,道院村的小家风守护者队伍越来越大,一早起来就到胡汾家,也学着念起来,潜移默化,胡氏家训已渗透这些幼小的心灵,有些家长一早要干农活,没工夫照看 说,去汾妈妈家,家风形成于不动声色中,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

宋宣和三年(1121),胡汾考取进士,宋徽宗早有耳闻胡汾对继母孝顺有加,并且村里的孩子们都受胡汾继母执行家规的影响,在继母的教育下,胡汾做事公正清明廉明,宋徽宗信任胡汾所受家教规的熏陶,委以重任。重和元年(1118)授临江军刑曹,后任澧州教授,改任靖州通判。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正六品。为官期间,从不往家里多拿一粒米,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给自家修筑水利灌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家风涵养与家族的兴盛紧密联系在一起、清白廉洁家风与、子孙的福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胡家“清白传家”的家风,正如文丞相宋咸淳九年(1273)八月为庐陵芗城胡氏写的谱序中,盛赞胡铨后曰:“胡氏之子孙,亦当仰慕兴起,以宗先人之德,聿(yu)修厥德,毋忝尔祖。”

胡铨的七世孙胡延平(1332--1377),吉水县大洲上人,洪武三年(1370),升任延平知府,他对老百姓的恩惠、爱抚和在彭州时一样。他审查州里原有的制度,凡是给老百姓带来困苦的,全都废除务必做到用礼教感化老百姓。老百姓都崇敬、信赖他。一天胡延平正生病,一连几天滴水未沾,左右的同僚说:“您应该稍微休息一下。”延平说:“一天没有断气,怎么可以怠慢皇帝安排的事情一天呢!”这天过了一年,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兴旺起来了,延平是在岗位上去世,他完全是累死的,时年四十五岁。州里的人自发为他停止集市贸易,停止一切商业、农业劳动跑来哭泣吊谒,就像自己的亲属去世了一样。

胡氏家训传承、左邻右舍效仿,远近村子榜样、胡氏薪火相传,子孙不断迁播,散居四方,胡氏家族走到哪《芗城胡氏家训》传到哪里,感动到哪。

千百年过去了,当翻看这些沉淀在历史烟云中胡铨家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直抵人心的震撼。正是这种震撼,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了礼让、士习、官箴、表率等训言,不仅是胡氏家族的训言,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正是这些准则约束着华夏民族一代又一代“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更是激励华夏子子孙孙“但愿后世贤,努力勤撑持”。华夏民族无不以家训为立身做人之本,华夏民族也是以“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但愿后世贤,努力勤撑持”好家风传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