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青年节来临之际,笔者一直在思考,五四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而爱国,又是五四精神的最基本核心。
那么,什么是鲁迅精神呢?
毛泽东推崇鲁迅,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微,看得远";二是"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三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还说:"鲁迅的骨头很硬,半殖民地的国家有像鲁迅这样硬的骨头是很可贵的。"毛泽东将这三点概括为"鲁迅精神"。
鲁迅精神和五四精神是同流共源的。鲁迅作为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知识分子,当之无愧是五四精神的开拓者、更是践行者。
鲁迅爱国吗?鲁迅当然是爱国的。他年少时由于家庭败落。很早就懂得必须主宰自己的命运。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清代官宦,但是中翰林的他在官场失意,后来因科场贿赂案发革职,他的儿子,即鲁迅父亲周伯宜受到牵连,被革去秀才身份下狱。从此周家一蹶不振。周伯宜回家后郁郁终日,得了肝硬化和肺结核,咯血不止。鲁迅13岁(1893年)时经历了这一场飞来横祸,家道日艰。18岁时,他听说南京有免费的学堂可以去读书。无疑给鲁迅这样的既不愿走传统科举之路,又无力交学费的没落、穷苦人家子弟提供了一个新的出路。鲁迅考取了江南水师学堂。
在南京读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鲁迅通过课外的自由阅读,结识了清末思想、文学界的严复、林纾与谭嗣同、梁启超这样的大家重镇,从而与中国近代思想大潮流建立了思想、精神上的联系,并由此与西方启蒙主义文化传统相联接。
鲁迅以一等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从江南矿路学堂毕业,考取了公费留学生,于1902年3月同张邦华等6人赴日本留学。先生以为想要疗治像他父亲一样的贫弱中国人的病,必先学医。身怀报国理想的鲁迅开启了在日本学医的求学旅程。
在日本学医的经历证明,鲁迅既是科学、进步思想的践行者,又是民主科学思想的受益者。他在日本求学期间,面临着彷徨与重新思考,这也正是他改变初衷决定学文救国的发端。鲁迅目睹了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而被杀的新闻。又因考试通过饱受同级学生的怀疑,他终于觉醒了。
鲁迅思想的革故鼎新是很好的发轫,他从此走上文艺救国之路,成为作家的鲁迅先生用一篇篇檄文发起对反封建、反人伦灭人欲的旧思想的讨伐。开启了文学意义上的五四新文艺创作之旅。
鲁迅与陈独秀、胡适等,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的参与者开创者,投身其中勉力为之。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为陈独秀的主办的《新青年》撰稿。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刊登了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在《狂人日记》中,周树人第一次使用“鲁迅”的笔名,“鲁迅”由此成为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在五四运动爆发前,1919年3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小说《孔乙己》。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当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短篇小说《药》。1920年,发表了短篇小说小说《风波》。
鲁迅以亲身实践开创和承袭的五四精神,一直勉励后人,他既是科学教育的先行者,又是开明激进的革命者和思想家。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他以自己的方式在激励青年,“横眉冷对千夫指”——反对封建腐朽的愚昧思想,追求民主与科学,并将革命的批判精神发扬光大!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如果说五四精神是一支燃烧的火炬,将这支火炬点燃的,就是用鲁迅思想武装起来的一代代文艺青年。鲁迅,是中华民族之魂,伟大的先导者。
在今天,我们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举起鲁迅思想这面旗帜,爱护我们的国家,走一条不断实践的开拓创新之路,并且走坚持科学、民主道路,力求发展和强国,自主创造,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