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的风景
一路上的风景
周勇
走在路上,夏日喧阗,蝉鸣声长,甚至有些聒噪。
当我在初中时,每天都要上学,于是和父亲一起追赶星光和清晨。那是一段怎样的时光啊,我父亲曾经和我说,他选择回家,是因为可以看看一路上的风景。其实父亲的风景不在路上,他有时顺手拿一把刀,走着走着就在山边砍柴,并把柴火带回了家,一家人的温暖就在路上找到了。父亲教给我的并不是看风景的办法,他不是诗人,也不是散文家,但是父亲走路是为了随心,他的社会阅历里没有那么多的经验与学问,有的只是一样的感一一随心。
当我经历人生的风雨,我渐渐明白,走路的动机其实不仅仅在于要留意什么。刻意地去做一件事,往往会适得其反。你不经意去看看,路上你会碰上许多人,有着不一样的山石,树木,小溪,流云,那又有什么要紧呢。风景在你的心里罢了。
还有一种人,他特别在意路上的景致,他准备一架相机,沿途没有放过任何可以留下的风景,他都收录其中了。而后他回去精挑细选,把其中最美的风景冲洗成照片,做在画框里展出,你一定在想,说不定他就是一个摄影家。这一类人,是有心的,他们往往抓住了风景的核心,没有过多在乎别的庸常事物。
这是两样的人生态度。你赞成哪一种,欣赏哪一种。不必现在就告诉我答案。这是一道开放题。答一或者二,言之成理就行
也或者,你是两种情况都有的一类。有的人,也愿意自己做一个自由人,看风景是为了什么,走路就是为了看风景吗?不,也许什么都不是,他只是随便走走,为什么非要做出选择呢。有些人,干脆会说,那这样还有什么意义呢?
陶渊明不是为了种豆才去南山的。我想起那些至今在终南山隐居的人,我佩服他们的胆识,我却不欣赏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人是随心的,他必然也就随大流。大隐隐于市,在饭不能食,衣穿不好的终南山有什么好。看飞雪,赏田园吗。还是为了平息一下市井喧嚣的心灵。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闹市的人来说,他并不认为陶渊明的选择是对的。
我的观点是,不要错过一路上的风景,因为风景很美,碰上了不去欣赏,未免太可惜。也不要过于欣赏风景,因为你的内心是随意的,所以任随心灵游走。人在哪儿,风景就在那里,每一个在假期里的同学,其实就是去赴一场旅行。你需要驻足,你要刻意去完成你的摄影照,那是必须的。因为这些“照片”就是你在老师要求留下要做的作业。同样,你定又是自由的,你可以不看风景,只在意随心的事物,你可以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当务之急的事,比如看书,观影,抹琴,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