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勇的头像

周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30
分享

燕南寄庐访盖叫天

文/周勇

雨后的花圃外围,沿金沙溪往东,我来到燕南寄庐。盖叫天故居座落于此。盖叫天原名张英杰,1888年生于河北高阳县,家中兄弟5人,其排名第5。大约在8岁左右,盖叫天同四兄张英甫流落到天津,边学戏边卖艺。13岁左右,演出《打金枝》成名,改艺名盖叫天。意在想超越谭鑫培,谭曾取艺名为“小叫天”。据其回忆说:“在座的有一个人瞧不起我,在一旁冷笑说,‘哼,你也配叫这名儿!’这一下把我说火了,我年少气盛,和他当场顶起嘴来。为什么我不能用这名字呢?能把人看死了吗?不光是继承前辈的艺术,我还要自成一家,“盖”过叫天,独树一帜。就这样,我用上了盖叫天这三个字。”

后来,在杭州演出,到九里松游玩看到一块碑,写“学到老”三字,盖叫天一直颇为欣赏,引为座右铭,并制成匾额挂于堂上自励。

盖叫天继承了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又广泛吸取京剧与昆曲、地方戏中各流派武生和其他行当表演艺术的长处,并借鉴武术。以丰富的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他擅演全部《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等)。有“江南活武松”之誉。

他的儿辈张翼鹏,张二鹏,张剑鸣均受其影响,发扬光大其京剧表演艺术精髓。甚至是在唱念做打方面,将“武松”系列刷演绎得惟妙惟肖。

盖叫天三代人均有从艺者。可以说是戏曲世家。他演绎的武松戏曲可谓形神毕肖。《十字坡》就是盖氏戏曲经典之作。武松的弓步,脱手铐时的动作与神情,武松的焦急神态,紧闭嘴唇,以及手部的悄悄动作,脱枷时如伞打开的威武,真正是演活了武松。

技艺的获得需要历练。盖叫天是非常勤勉的,“若非一番寒砌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今天我们要向张老学习的就是这种成功路上的勤学苦练。惟此,方有长进,方能成功。

盖叫天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表演艺术,又广泛吸取其他表演艺术的长处并结合个人的条件加以发展,形成南派短打武生又一个重要流派,世称“盖派”,擅长短打武生,曾经获得“第一勇猛武生”的称誉。

盖叫天在剧目革新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早年曾创演一批戏目,如《乾坤圈》、《劈山救母》、《伏虎罗汉》《乌江渡》《普陀山》《四大金刚战悟空》等。对剧目的兵刃、武打技巧、服装甚至舞台美术也有所创新,如《乾坤圈》中的哪吒的耍圈,《四大金刚战悟空》中的弹琵琶、耍青龙、耍宝伞,《劈山救母》中沉香耍斧先变斧杆再变红绸,《普陀山》中黄龙真人转瞬间由人变龙等表演。在《乌江渡》中还改革了项羽的服装与扮相,都很火炽、新颖。盖叫天在北方学艺,南方成名,南方武生戏大都宗法盖派。

盖氏戏曲独立天下,武戏一枝独秀。可见开宗立派,将戏曲发扬光大亦是必由之路。艺无止境,创新则活。艺德为先,人品重要。盖叫天教给后人的,也许还不止这些。

文革中,盖叫天遭到迫害,但他始终坚信将来戏曲艺术必能发扬光大。1971年1月15日早晨,因身体欠佳,于杭州去世。粉碎“四人帮”后,盖叫天的十载沉冤平反昭雪。1978年9月16日,中共浙江省委、省革委会在杭州龙驹坞为盖叫天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当我走到燕南寄庐门口,盖叫天练功的铜塑是那么生动逼真,仿佛将我带入一个离乱年代,他的挣扎与突破,他的不屈与坚毅。这些,给予我们的启示,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燕南寄庐,一个寂静却受益无穷的地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