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节到了,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快乐,学校放了假,学生回家过中秋节。我坐在自家屋里阳台上,想自己的亲人朋友,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合家快乐。突然手机短信提示音接连响起,一看是学生发来的祝福与问候,不由地想起十多年前,我在一所镇中学过的一个中秋节(那时中秋节还不是法定假日)。
那夜,学校停电了。
天空的云淡淡的,月亮还看不到,星星也很少。附近街上灯火通明,霓虹灯的各色光在夜空里跳跃。不知何处传来的歌声在校园里隐隐约约地飘荡,钻进了我的耳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略带感伤的旋律把我的思绪引向了那个中秋之夜,词人苏轼对月抒怀,将对家人的无限思念和自己身居异乡的惆怅化为一曲壮歌,在道不尽的离愁别绪里将思念化为祝福……
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我轻轻踏着从树叶间滤过的旋律,嘴里也不时哼出一两句歌词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向教室走去。晚自习的教室,有的同学把早已准备好的蜡烛点亮了(镇上经常停电),闪烁的烛光里同学们静静地、静静地,一如往常地划、算着面前的作业。
我的思维穿越在烛光摇曳的时空里。
台下那几十只蜡烛把黑板也照得有了些亮,讲台上也有同学点了两只蜡烛粘在了讲桌两端,教室里已听不到那隐约飘荡着的“水调歌头”了。
与学生一起过中秋节,这还是我人生的第一次。以前的中秋节总是在匆忙和无意间就错过了。
下午放学后,班里的许多学生都在议论今天怎么过节,我问一个小个子学生,他一本正经地告知我:今天是中秋节,是要吃月饼的!还加重了“月饼”两个字的语气,就像我不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事一样。
我知道他们中大部分的家长都在外打工,有的就自己一个人在家,而我也是一个人在外,似乎我们都是“天涯沦落人”了。像这样的节日,像我一样,自然可能会引起他们内心某处的柔软。
走进教室,走向讲台,同学们整齐划一的声音突然响起:“赵老师,中秋快乐!”
我心里一股热血直冲天庭,激动与感动的我也冲着同学们大喊:“中秋快乐!谢谢同学们!我请你们吃月饼!”
掌声轰然响起。
“月饼!”有学生喊了出来。顿时,沉静被打破了,更多的同学提议全班一起来过一个中秋节。
“没电,刷不了卡,买不到。”“记帐呗!”“谁能担保呀?”
“我来!”我说,“我开个条吧!一人一个!”。
“但钱我们自己付!”“对。”……
说办就办,有几个同学主动去给同学们服务,不一会儿,同学们的手上都拿了月饼,当然我也不例外。
此时,第一束月光从窗里射进来了。
“今晚的月真圆啊!”不知是谁轻轻地说。
随着月光瞧去,那月光透过那片片白云,月亮如银盘般悬挂在天空。
有些同学已撕开了月饼的包装纸,借着烛光端详着那月饼上的花纹,有的同学用手摩挲着月饼,都没有动口吃,似乎在等待。
我把手里的月饼放在了讲桌上。
同学们看到我放下了月饼,也停了下来,拿眼看着我。
“同学们!”我说,“在吃月饼之前,我突然想起了在我们这学期的语文课本里有一首有关中秋的词,我想借此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可以吗?”
“我知道,老师,那首词是《水调歌头》,苏轼写的。”“还有人会唱那首歌呢!”……
一时间,同学们都兴奋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
我做了个停的姿势,同学们很快停了下来,喊同学们翻到这首词,然后请一位同学来朗诵,一位男同学站了起来,“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次,虽然不及名家字正腔圆,感情充沛,技艺到位,但在那时那地,那情却也符合他的心境,也符合所有在场的同学们的心境,掌声响起的同时,我觉得我的眼里似乎也有了一些东西,或许在烛光下闪着一些光,我悄然地把那种莫名的伤感掩饰住。然后又请会唱这首词的同学来演唱了一次,没有伴奏的清唱,带着童音的歌声仍然轩动起同学们的感情,随着旋律有轻轻地跟着哼唱的同学,也有悄悄抹眼睛的同学。在这中秋月圆之际,那词那景那歌,那情那思那感,顿时一齐涌上心头,我的心也随着歌声飞向遥远的地方,我的亲人此时也水天相隔,我在心里遥祝他们平安快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学们,我们在此遥祝我们的亲朋好友平安快乐,共享今晚明月,中秋快乐!”我领着同学们一起喊道,“中秋快乐!”
窗外月光更加明亮。
我拿起月饼……
“老师,您吃月饼啊!”同学们看着我手里拿着月饼却并不吃。
“我……”“您不吃,我们也不吃。”“我们大家一起吃,我们是一家人嘛!”“一家人,说得好!”“一二三——”
我口一张,手中的月饼便缺了一角。同学们看着我咬下月饼,也开始吃起来。在烛光下,我手中的月饼成了同学们注意的焦点。
“月有阴晴圆缺。”“月饼也有阴晴圆缺!”“老师手里的月饼像什么?”“天上的月亮缺了。”……
我咬着月饼,听着同学们边吃边说的话,泪水朦朦地挡住了我的视线,讲桌上的烛光由二变四,由四变八,最后一片模糊……
至那以后,我再没有过过那样的中秋节了,在这个中秋节,我怀念并祝福那些跟我一起过那个特别的中秋节的同学们,中秋快乐!
曾选入散文集《时光摇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