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永利的头像

查永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14
分享

生命中的春潮 回忆我的父亲

(一)

人生海海,不惧沉浮;山山而川,随性而行。面对着无数地绽放,散发着清香,我的心中充满着豪情万丈。人生的天平,从来就毫不掩饰地承载着耕耘与收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珍惜当下,珍惜幸福,才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我一直瞭望着,曾经生活的大凹庄,在稀疏的脚步里,我默默地把浸泡如水的岁月品尝。生活在滚滚红尘,唯有修好本性,努力地付出与行动,才能有所回报。我透过横塘柳梢,看着怦然心动的流水木桥。近处的石镜古道,让我情不自禁而流连忘返。

随风起伏的暖浪里,我仿佛又听见了,飘逸的传说,还有真挚的友情和纯贞的爱情。石镜山巍峨,半山悬古月,绵延舞苍龙,依稀可以听到遥远历史的回声。

在清风明月中,走来的是家国的兴盛,历史的红袖添香,但是凭窗眺望,亦或也有些许的惆怅。万家灯火里,曾经憧憬过晶莹的梦,也曾经点燃过黎明的希望。

每一个跳动的心愿,驶入我心海里的变化,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时间也总是在悄无声息中流淌,还有眼角珠珠的泪滴。我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又看见了,英姿飒爽中走来的韶华与理想,那里面有疼我、爱我的爹娘。我看着父母坟前的碎瓶,正流动着鲜血一样的酒,殷红着大地,兴奋而自由地追逐着灼人的阳光。

最敬爱的亲人,留给了我们谆谆地教导和无尽地思念。记忆中的音容笑貌,身姿背影,点滴往事,仿佛就在我们潮湿的眼前,依然诉说着现实的无奈。我们不要辜负了每一场花开,要善待每一次花落,收藏好每一寸清风朗月,要用一颗素然的心,爱着每个清晨的今天,也憧憬着每一个想要的明天。

唯有不忘初心,我们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而一往无前。回望历史的征程,正是无数的父母,撑起了中华民族的铮铮脊梁,铺就了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无数父母亲的故事,在劳动人民的历史长河中,也终将奔腾不息。

一九三二年九月,国民党将安徽划分为十个行政督察区。怀宁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同年十一月,军统安庆分站成立。翌年春,国民党实行征兵制。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安徽县级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又施行了保甲制度,严密控制。四月,父亲出生以后,在苦难中一步步走来,水深火热中的滋味,实在难以言表。

父亲出身农村,生性耿直,劳累坎坷,含辛茹苦,几许心酸。但是,他心灵手巧,在勤俭中安于淡泊,心地善良而自强不息。他是无数劳动人民中的一员,诚实真诚,待人尚德,和蔼而平凡。父亲的一生,没有什么辉煌的功名和事业。他把人生的伟大蕴涵在了生活琐事的点滴之中。

父亲姓查,名振华,字轩轾,生于解放前动荡的四十年代,素以字行世。爷爷奶奶生养了,他与二姊三弟一妹,共七人。父亲与姊弟妹一起,跟随爷爷奶奶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在农村渐渐长大。父亲稍长,便是跟随着卖黄烟的爷爷,风餐露宿,飘泊于长江南北。父亲常常会带回点零食,便是带给了弟妹们无尽地期盼和快乐。

父亲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家境甚至贫寒。他五岁时,就开始跟族兄读家塾蒙馆。他长七岁时,便到离家四、五里远的龙凤桥小学校读书,好在学习成绩一直优异。他闲时,更是努力地帮大人干活,因为年幼,累得有时在梦中喊娘,这令奶奶常常心酸不已。 

小学校未毕业,爸爸便报考了初中,并被端三中学录取。当时全县实行新学制,将小学堂改称小学校,分初高两极。初级为义务教育制四年,高级为二年制。中学分初高两级,学制各为三年。创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端三私立中学,也就是历史悠久,文韵绵长的怀宁高河中学的前身。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生活不得温饱,父亲为家庭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地半工半读着,直至毕业。因为爷爷身体不好,所以父亲尽管还未成家,却早早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也许只是匆匆而逝的过客,每一个生命都很平凡而不卑微。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生,入世无悔,只希望在黑暗降临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是无比澄澈光明的。

生命是一朵花,就应该自然地开放,散发缕缕芬芳。生命是一棵草,就应该自然地生长,欣欣向荣。生命是一只蝶,就应该翩翩飞舞。

芸芸众生皆有一份怡然自得和超然的洒脱。尽管我们也曾在苦海里颠簸,在丛林中避险,平凡得像大海中的一滴水,茂林中的一片叶。

春日暖阳下,姹紫嫣红。我望着故乡父亲凄凉的坟茔。我不知不觉就走了神,脸上凉凉的,一摸都是泪。跪在父亲坟前的时候,我深深地感悟到了,生与死真得是恍然如梦。

在泪水模糊中,我仿佛又看见了和蔼至亲的父亲。我想再一次聆听教诲,亲吻温馨的笑容。父亲的背影依然是那么坚韧,仿佛诉说着岁月的艰辛。我再拭泪眼,唯余桑梓林花,回首已是烟雾缈缈。

(二)

在因缘离散中,我们充满着生命的期待与希望。我们有无数个愿望,无数个渴求。一路上,我们步履匆匆,总是在争取,总是想要得到,将命运所馈赠的一切都想收入囊中,于是肩上的行囊也就越来越重,前行的脚步也就越来越沉。

我们披荆斩棘,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向前,从不言弃。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并不是我们努力就可以得到的。有些事物精致的灵魂,往往就像天空中美丽的流星,留下片刻的璀璨之后,便会烟消云散,并不为我们真正所拥有。

假如我们愿意品尝,就不会为情感的离别而过度苦痛,而倾诉哀怨的气息。如果没有离别,人们就不能真正地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也就没有了重逢的喜悦。

我们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不免有些哀伤。但是,所有的幸福都是比较而来的,设若没有哀伤的衬托,那幸福的滋味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能使他们相思的泪,都慢慢地化成记忆中甜美的水晶。

父亲天资聪颖,文笔坚卓,文采丰盈。父亲的专业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专精,都必须克服许多的困难。他坚信只要有浓厚的兴趣与成功的理想,一切辛苦都会甘之如饴的。

父亲的书法,用笔沉凝浑厚,笔势遒健,肥中有骨,富有篆籀气。他结字注重夸张,纵伸横逸,揖让有序,欹侧险峻而不失稳重。他在章法上注意字距茂密,字形长短互补,收放合度,张扬而不失内敛与和谐。父亲的书法,端庄宽博,古意盎然,深得民间知情故旧的喜爱。

书香门第,幼承庭训,父亲早年即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用自己玲珑的文笔,不断地在繁华中自律, 在落魄中自愈, 在谋生的路上而不抛弃良知, 在谋爱的路上而不丧失尊严。他宽阔的学术视野与严谨求实的学风,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 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父亲离开我们二十余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还有一些珍贵的东西。也慢慢地沉淀下来了,随着时光的推移,菁存芜去,轮廓愈见分明。也许时空的距离,更有助于我们认真地去观察事物、认识那些过往的人和事。

现在仔细地想来,也许沉淀下来的东西,更能彰显出父亲本真的人性。我们追思父亲,觉得最值得珍视的,是他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既往的治学之路;而言及于此,又不能不佩服当年他治学严谨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虽然,这些都已经体现抑或记载在<

父亲的青春岁月,是在坎坷之中度过的。早年在龙凤桥小学任教,悉心请教于方耕山和查德生两位先生。后来,我们家又都成为了世交。尤其是方先生之子方长河先生,诲语谆谆,又一步步指引着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自不赘言。

那时,想当个好教师,是父亲的职业向往。相传那时的他,热情开新课,勤于带学生,讲课有深度,举例很生动,并且解题思如潮涌。

父亲在小学校中安守,以淡泊之心,浅笑花开,随缘自适。职业感情的冷暖,也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也许,是他已经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却还没有变成更好自己的缘故吧。

养家糊口很重要,父亲背负的责任,逼着他强大、宽阔、勇往直前。父亲穷其一生所追求的,是爱的港湾。他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温暖着。他带着沉稳与天真,平凡与淳朴,勇敢地面对世界,在乡村的烟火中追寻着教育的艺术人生。

父亲用自己辛酸的眼泪酝酿着最甜的琼浆,用自强的意志追求着完美的自己。他逐渐成为一个有修为的人,并不是不争,只是懂得了谦逊,不想显山露水而已。

父亲视野开阔,博学多识,又注重实际,惜时过境迁,未尽实例详闻。但是,父亲风尘一路,笔耕不辍,老当益壮,我却耳濡目染。

燕来新社,梨花清明,我每年与兄齐道,祭祀先祖,以示缅怀。“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诚如斯言,但是我们都已经不是当初的少年。

我们远看祥云垂敬意,轻拂微风寄哀思。爸妈和奶奶合葬在一起,坡下还安葬有早逝的二叔和三娘,坟冢就在自家的自留山上。坟向背靠西南羁马山,面朝东北,其下是一层层的梯田,再无杂端。

旭日东升时,朝阳便是会洒满前川沃土,我们仿佛能感觉到万物笑迎晨光,茁壮成长。我们在风中呢喃,来不及仔细地去品读,眼睛便已迷离,任风翩摆飘逸,若即若离,尘色相许。

每一场含笑的绽放,向我们宣示的都是时间的泽临,而时间里也承载着我们生命的密码。万物都在筑梦,都在诵经祈祷。她们都可以从自己的身体中,发出动听的鸣曲。

美丽是花朵的亲戚,花朵是人间循环往复的火焰。每当我们身边的蝴蝶才蹁跹时,离离的青草就早已把春光,算在了她们的头上。春天,让我们在听雨中宣泄,在看雨中解压。是山林竹海惹了聚雨,浓墨翠绿又惊扰了我们的追思,怦然而心动,泣涕而涟涟。

(三)

窗外温暖含蓄,静静聆听花朵的心事。红尘多花语,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而且巧妙生盼姿。云卷云舒下,我们品茗论儒,听落英诉说芬芳。我们心窗里的世界,也能找到花开的感觉。我们心若菩提,赏心窗花开,盼世世安好。

岁月在匆匆流逝,我们在劳碌中往往忘记了这些。花开是一种提醒,春来是一个契机。春暖花开,提醒着生命的急促与短暂,启示着我们去思量急促而短暂的生命,应该何去何从。

在面对春花的思量中祈祷,我们也就暂时放却了眼前的事物而直面着自己的灵魂。回忆起逝世的亲人,遥远的寒冬和既往的爱情,还记起那些事件曾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还记起我们曾经的狂热纯真,以及悲哀和愚蠢。

爷爷以前是跑码头卖黄烟做买卖的,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爷爷常和大爷爷、二爷爷一起,从怀宁石镜山出发上至九江武汉,下至铜陵芜湖、南京上海。家族式经营的买卖,家长式的粗放管理,爷爷们经常一出门就是几个月。

在外面走南闯北久了,爷爷知道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所以他让四爷爷、五爷爷带着父亲从小就读私塾,稍长即上学堂。

爷爷姊妹各一,还有弟兄四人。大爷爷、二爷爷一起做生意,有一次路遇暴雨,两人趟水而意外身故。后来,大爷奶奶在金门山前死于日寇枪下,二爷爷奶奶也改嫁了。相传二爷爷奶奶嫁了一位打铁匠,并且育有二子,惜至今与老家再无联系。

四爷爷、五爷爷和爸爸三人读书时,就参加了革命组织。五爷爷在芦稷街(月山),遭遇阻击战,终不力敌,死于日寇枪下。时处乱世,无人去清扫落花。真是祸不单行,五爷奶奶随后也抑郁而终。

至此家道中落,每况愈下,爷爷奶奶带着大家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

晴岚看山河,心香祭英烈。在历史悠悠的天空下,曾经有这样的一批人,在苦苦地寻路,他们向死而生,唱响了信仰之歌,铸就着生命的辉煌。我们在弥漫的云烟里凝眸,醉人的春景,一定不会辜负每一颗用心期待的心灵。

春阳里渐渐暖香,我们看新绿也染上了光芒,将红紫点上了薄妆,人生并无过多选择的人们,生活中也必将会出现一片绿洲。飘落如水的红尘,轻捻断肠的柔情,我思痛不已,念念不忘。挥挥衣袖掸落尘埃,将苦涩甜蜜丝丝叠起,思念是匆匆凝眸时不愿错过的缘分,是相遇时演绎的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只愿繁花烟雨,重逢期期。

父亲在艰苦的处境中,自理时艰,披荆斩棘,实现着人生应有的价值。父亲像一棵松,深深地扎根于岩缝之中,努力地舒展着自己的躯干,任凭阳光暴晒,风吹雨打,依旧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生命积极的姿态。

后来大姑奶奶、小姑奶奶出嫁了。大姑爹爹在县公安局里当局长,小姑爹爹是有名的郎中。四爷爷大学毕业后,在省高级人民法院任法医。父亲虽然兄弟姊妹多,但是生活还是比以前改善了许多。

爷爷卖黄烟,自己也喜欢抽点烟丝。他有把黄烟筒,长长的杆子,用黄桐油油得油光锃亮的,烟筒嘴又大又深。他先把黄烟丝放进烟嘴里面,接着用燃着的火香在烟筒嘴里点点,马上对着烟嘴连续地深吸几口,然后缓缓地将烟雾吐出来。他享受和陶醉的样子,犹如云中雾里,仿佛又回到了往昔的岁月。

当然偶尔哪个孩子不听话,或者学习不用心时,爷爷的黄烟筒便是成了随手惩戒的工具。也许是爷爷偏爱的缘故吧,爸爸偶有触犯,那杆厚重的烟杆子,也只是高高地举起而轻轻地落下而已。直到爷爷去世后,他那杆黄烟筒杆子,也不知所踪了,我常憾之是未得亲见。

每到夜色降临,奶奶就颤巍巍地用洋火点上松节油灯,放在桌子上。爸爸便是领着兄弟姊妹们,在油灯下学习做功课。松节油灯是没有灯罩的,点过后墙壁上也会蒙上黑黑的烟灰。每个人的鼻子里,自然也是黑黑的。奶奶白天忙于种植和采摘桐子,晚上大多用于针线修补衣物。至于桐子树油与制作黄烟丝之间的传闻,我是不便言说的。

那时居住简陋,破旧的芦柴屋。被条和衣服等物件,直接卷起放在脚头床里边。说是床,实际上就是几块板搭的通铺。再撒上些六六粉农药,不时就能闻到刺鼻的农药味道。

听说床里冬天有大量的虱子,夏天还有跳蚤,甚至有令人痛恨不已的臭虫。那时的虱子跳蚤,似乎每家都有,司空见惯。就是大姑娘的头上,有时也还生虱子,那时确实不足为怪。

在墙边放着一个抽屉条台桌子,还有几把椅子。桌子上方黑灰色的墙上,端端正正地贴着一张毛主席的肖像。

松节油是父亲姊姊们,也就是我的大姑二姑,白天从很远的黄梅山上割来的。屋外丘陵山坡松涛声声,屋内油灯火苗随风微微摇曳,一家人也算得上是其乐融融。

生活其实也很简单,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绽放光彩的刹那。哪怕是一朵残败的花,一片熬过旱季的叶子,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们都会在自我的生命驿旅中,将智慧的种子播撒人间。

我们喜欢的就要争取,得到的就要珍惜。我们都在追寻心底渴望的东西,却忽略了很多已经得到的。那一场场夏阳冬雪中的往事,缠绵如过往烟云,再也没有机会重来,我只能隐藏在自己的心底,任岁月流淌,随梦依然。有父爱陪伴的日子,那最美好的时光是多么的短暂,我已经来不及回味,甚至来不及回眸。

疏疏绿叶向路人,俯首仰眸皆是春。芳草青青的墓旁,如坠落的蝶儿,如我若烟似雾的忧伤。梨花胜雪,长云花影下,依然充满着我的不舍与彷徨。

在铺阶的草色里,看春野怀抱,看清风新叶,我怀念父母,怀念飞鸿驮香,紫霞罩窗。山巅眺望,看柳亸莺娇,风糯草香,这都是父母亲留给我们的人间慰藉与理想。

(四)

岁月凝聚的泪,会化作漫天的风雨而飘落,不断地淋湿着满怀思念的心。我多么想再看一看那熟悉的脸庞,多么渴望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可是频频地呼唤,却唤不回远去的身影,伸出处的手再也挡不住时光的脚步。

我找不到时空的隧道,抹不去生命的创伤。可是我却沉浸在岁月的河流中,听见那穿越时空的声音,一遍遍地回响。我看着朝起暮落的时光,打开了心灵的窗,让阳光照进来,觉得从此不会再孤单寒凉。

我们携着思念与阳光前行,在心中种下期望的人间美好。我们都在前行的路上,风情晴朗,心怀感恩,感激善良。我们温暖着心灵,幸福就在身旁。

我们在心中修篱种菊,也澎湃着岁月的洪波,期待着父爱的烟火,化作星辰,灼灼闪烁。我们一定要坚强地走自己的路,忘却所有的失落和寂寞。

新中国成立以后,生活苦尽甘来,父亲的姊弟妹们逐渐长大,也能够帮衬着分担些家务。后来,大姑与孙家畈的孙氏人家联姻。大姑爷忠厚老实,吃苦耐劳,搞生产干农活都是一把好手。继后,他们育有三子三女。二姑与后冲吴氏人家联姻。二姑爷勤奋好学,工作积极,是农村合作社的领导。继后,他们育有五子一女。由于距离很近,有事都可以过来帮忙的。

父亲和母亲是一九五一年结婚成家的。母亲是小姑爹爹大哥的女儿。母亲在娘家的具体情况及社会关系,在我写的<

母亲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在陪嫁的嫁妆中,最珍贵的有唐寅真迹丝绵卷轴春、夏、秋、冬各一幅,唐官窑景德瓷器黄瓷鼓二樽、青花瓷瓶二樽。

补注一[唐寅真迹丝绵卷轴]。唐寅以擅长写意花卉、竹石著称,其墨韵明净,笔法洒脱。唐寅传世的花卉、竹石作品不多,画面多以没骨写意描绘折枝花竹,呈现如特写镜头下的近距离形态,经营自然之势,饶有韵味。唐寅卷轴清雅润厚,以花卉的季节性隐喻时事,气韵酣畅,比兴寄托,言志抒情,将胸中郁结之气,转化为图像,旨趣尽在点画之中。

补注二[唐官窑景德瓷器]。在唐朝以前,瓷器一般都是单色调的青色,而到了唐代这个以色彩为美的朝代,瓷器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唐朝烧制出的官窑瓷器的品种非常多,外观美丽精致。并且,它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而是上面开始加了一些颜色比较鲜艳的美丽彩色花纹。它们也不仅仅只是摆件,实用性也非常强。

爱染青花,釉里垂烧,总是会惹人心醉。丹青水墨,融于熊熊的燃烧之中,这正如世间的情爱,在明眸中守望,又轻笼于千年的等待。底色如一纸纸素韵,画中伊人,依然醇香,惹醉了无数的人间过客,注目凝芳。

阡陌层层,静水微澜,我们无须明了是劫是缘,设若内心皈依,又何惧芳华落英。人生在世,我们只有经历过,才会让人刻骨铭心。只有经历过悲欢离合,我们才会更加珍惜当下。我们只有感受到人间的冷暖,才会珍惜真情的可贵,才能真正地明了世事沧桑的人生。

相传父母结婚的那天晚上,我的小姑姑也是睡在床里边的。小姑姑那时候还小,还不到十岁。因为小姑姑年幼,又是爸爸一手把她带大的,所以她总是离不了。甚至还有人在母亲面前开玩笑说,她是爸爸的女儿。

许多年以后,我着意询问旅居宿松许岭的小姑姑,她却总是笑而不答。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他们兄妹之间一段最美丽的传说。

路虽然很难走,走得很是艰辛,但是我们要坚持。我们心甘情愿地为其付出,就要勇敢地去面对,无畏路上的苦与累。

我们爱一些人,过一种人生,并不容易。真正的爱,需要我们全心全意地付出时间和精力,乃至全部的恒心和毅力。请善待那些拼尽全力生活的人们,他们和我们一样,热爱生活带来的感触,无论是苦难还是欢欣。

我们热爱所有的家人和朋友,因为是他们,给予了我们人生非凡的意义和无数的希望。错过的风景,我们不要傻傻地去等待,路过的风景,可一定要好好地去珍惜。在实现美好愿望行色匆匆的过往中,也渗透着生活的苦涩,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我们真正地去拥抱生活,热爱生活。

路边的草,挺拔的树,他们的出身各不相同,却同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地接受着阳光雨露,奋力生长。人生尽管苦短,但是欣欣然来一趟,就应该开满蔷薇,遮盖荆棘,迎接春华与朝露。

青山黛,红尘望穿,在斑驳记忆的老巷里,隐隐约约显现着父亲的悟道禅缘。秀美的山川,留影于岁月繁衍。父亲在远方的归途中,风也好,雨也罢,抚平过人间多少的遗憾。

(五)

岁月蹉跎,欲望太多,甚至会迷失了自我。我们不为虚荣而孜孜以求,不为华贵而声名远播,在平淡和从容的生活中,就不会遗憾财富与感慨命运的厚薄。

父亲坚守着岁月中的恬淡,释然而执着。他不断的追求着,铮铮傲骨,超凡脱俗。生活中与谁相伴相知,又与谁分享苦乐悲喜,所有的爱与被爱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父亲接受过苦难但不埋怨,享受过喜悦而不沉迷,放松自己的同时从不放纵。

一九五零年九月,父亲和振荣堂兄一起,报考了西南军政大学并被录取。但是,他们最终因家境贫寒,弟兄姊妹羁绊太多,而未能入学。

到军队工作,曾经是父亲多年的梦想。他心存向往,长大以后,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穿上军服,守卫边防,为祖国站岗。

父亲的理想,和那时无数的年轻人一样,客观而真实。他是多么地渴望,像华东军政大学的四叔一样,参军入伍,穿上了军装,成为家族的榜样。 

父亲为爱而生,宛若一盏青花,明净而素雅。他经历过难以驾驭的烈火,在人生的长河中留下了惊鸿一瞥。那决心改变命运,追求人生价值的爱恋之花,在他希望和梦想的心里永开不败。

他带着军校的眷恋,在自我调整身心之后,很快就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洪流中。

一个人的灵魂,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和蓬勃。父亲走过人世的沧桑,逐渐懂得了有些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尽管实现不了,但是它仍然是理想。

三年以后,他参加了民兵集训活动。在训练结束的实弹射击上,听说他每一发都打中了靶心。他又回想起了红尘中,流落于芬芳的花间,荒芜而忧伤的往事,情到深处,难掩泪泣苦思量。

大姐出世,给整个家庭带来蓬勃无尽地希望。不久,爸爸作为先进工作者,进修于安徽大学红楼,精研学术,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乡居的外公,把安庆城口街五十八号的房舍,赠与了父亲。母亲携大姐二姐,也到安庆城里定居。缱绻的年华中,春秋美景,至美至纯,在父母心里,甘甜的爱情,沉香于记忆深深。

在父亲求学期间,母亲在安庆市棉麻厂和安庆市皮鞋长参加革命工作,并且历任车间主任和安庆市人大代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春雨呢喃,春花有梦,赋予着蕊心馨香。一份浓郁的革命工作热情,刻下了父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们把彼此写进了生活的诗章里,在默契中相知相爱,与阳光相约,次第芬芳。

父亲大学毕业后,相继分配到县五人小组决案组和江镇中心学校任会计工作。父亲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坚信命运在自己的手中,一路上披荆斩棘,实现着自身价值,并且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始料未及的是,接下来的残酷的现实,开起了玩笑,改变了命运的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冷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择手段。

父亲被冤,是任会计时有三十五元二角八分钱,在学校的办公桌里被盗。因为找不到小偷,父亲当时只好用自己工资垫赔了。但是,父亲仍然被迫脱岗了。

随后,爷爷和被冤下放到六安的四爷爷相继生病去世。

这样,无论是职场,还是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父亲处处都充满着困难与挑战。他凝视着吹落的红叶,随时随刻都将面对着生与死的考验。

面对生与死考验的人,往往最懂得自己的欲望,善待减法,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依然如此地美好。在一个眼花缭乱的社会中,真正地没有什么欲望时,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命运中的遭遇,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但是所拥有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就会直接决定着生活和工作的方向。

父亲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地传播着善意、传递着温情。他曾经在漆黑的路上为别人点亮火把,处处与人为善,播撒着善意与福泽。而这份善意与福泽,定然能在某一个自己遇到黑暗的时刻,成为照亮自己的光,庇佑着自己。

积善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清除尘埃,不昧世俗的因果,福祸的回声,也将择善而从。心向往之,素履以往,有爱的磁场,将会更大。观史有云,积善成德,积德养福,助人者,天必助之。

走在生命的道路上,光阴承载了悲喜,也沉淀了浮躁。父亲用内心的丰盈和平静,抵制着外在的风波。他站在时光的彼岸,珍惜着自己的拥有,一切的疼痛茫然、成败得失,都会在季节的叶生叶落中转化。

落叶不是无情物,她在春泥中融化,又顽强地滋润生长着。父亲积极生活的心态,产生着意想不到的力量,更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动力。

父亲主动到安庆市胡玉美厂应聘,并且凭借自己的优秀能力,成为了子弟学校的教师。在黯淡的日子里,父亲在安庆市里的这一份工作,美了眼,也醉了心,并且留美心间,甘甜无限。

尘世喧嚣,皆因人心,心有纯良,反哺世界,何其美妙。天道有德,人心有恩,境由心生,自救育人,何其壮哉。时光匆然,如白驹过隙,但是父亲不舍的追求与奋斗,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六)

生命中蓬勃的青春,热切的希望,依然浪漫,不一定都需要浓抹艳妆。日月精华所赋予的灵性,会在不经意间绽放,如同盛开的望春花,长久地散发出令人回味的馨香。

父亲曾经的求学经历,曾经四世同堂的家庭院落,都是回响在我们心中的一首首歌。思悠悠,念悠悠,缘分可遇不可求,幸福有时就是优雅地放手。没有过不去的坎,父亲坦然地接受着坎坷,逐步把逆境也变成了人生的机遇。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反复地咀嚼,往往不过是自我的折磨。放下过往,醒来便是新生。满路的海棠花,浓郁深浅的花枝,无论人们沮丧还是狂喜,失落还是得意,都会匆匆逝去,回首无踪迹。

在哀思的日子里,父亲的谆谆教诲,让我们懂得了,美好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让我们深刻地懂得了,生活的勇气需要长期地积淀,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尤其是在经历了生活的风雨之后。

父亲到安庆市胡玉美厂子弟学校任教后不久,一个偶然的机遇,抗美援朝为国立功的振荣大伯伯,在铜陵与他取得了联系。秋去春来,我的三叔振凡和堂兄显中都已经长大光荣参军。

后来,振荣大伯伯在铜陵新村任书记等职务。堂兄显中退伍后,任安庆市五纺厂书记等职务,直至退休。三叔振凡退伍后,任安庆市五纺厂职工,后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下海经商。他们都曾经在父亲的决策和努力下,成为了那个时代高飞的雄鹰,看到的是更广阔的天空。

爷爷去世以后,全家十多口人,都指望父亲带着过日子。父亲的性情也变得更加得温和,成熟而稳重。他静下心来刻苦地学习,睿智地思考着生活。奶奶带着二叔和小姑姑,还有先天哑巴的小叔,在乡下依然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

二叔振坤,读过私塾,终未入新学堂,稍长,即学木工。父亲在市里,很快就听说了怀宁县统筹安排,马上要组建一个木器社,而且人员就从各个公社比武抽调。父亲把这个好消息,连夜带回了乡下家中。

二叔的木匠手艺,远近闻名。他以木本为自然,顺应自然,描绘自然。他在设计的过程中,以保持原木原始的造型与肌理为根本,进行再现自然的创作。每一组曲木,只要在他的手下,便能创作出一系列的精美雕塑。每一段简单的木头,他都会用心地去对待,也能赋予其精致的灵魂,显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二叔的木艺作品,因势像形,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贴近日常生活。他制作的建筑、生活用品、家具、砧板花碟等等,各具形态,不一而足。他听说比武抽调的消息以后,便是不动声色地积极准备着,心里盼望着自己能顺利考上。

二叔渴望自己飞得更高,虽然没有凌云之志,但是内心极其丰盈。他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思想,对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做人,一定要有点真本事,否则,谁都有可能瞧不起你。二叔是务实而有真本事的人,所以才会不断的攀登人生的新高峰。不久,他在怀宁县统筹安排的比武抽调进木器社大赛中,脱颖而出,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县木器社社员。

我的小叔叔先天是哑巴,世事不识,几番周折,终未成家。后来小姑姑出嫁杨氏,旅居宿松许岭,育有三子。小姑姑自小随我父亲长大,饱读诗书,医术精湛。她曾任许岭区医院院长,小姑爷曾任许岭区血防站站长,退休后随其子,定居合肥。

至此,父亲各兄弟姊妹都已收房嫁取入户,但是爸爸的生活压力,随着众多子女的出世,却并没有减轻。值得提及的是,当时在所有的亲戚中,我家也就是最贫困的了,几度徘徊在饥饿的边缘。

父亲身为长兄,有着太多的牵累与付出。好在母亲任劳任怨,从无怨言。虽然三姊和六姊因为饥饿而死,但是我们姊兄弟六人,仍在父母的爱泽中,日渐长大。

乡村有独特的魅力,在石头砌成的院子里,也留下了奶奶给我们的许多的爱。我依偎在奶奶身边,望着浩瀚而美丽的星空,聆听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我在蛙声,知了声中,看壁虎趴墙,蝙蝠飞檐。奶奶还说,蝙蝠是老鼠偷吃了盐才会飞的。后来我才知道,那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乡村的清晨,鸟语花香,奶奶很早就拿着粗布衣,去墩塘边清洗。她带上一根棒槌,用竹筐拎着脏衣服,来到塘边,在平滑的石板上捶衣,洗涤。那时草木灰和碱土是天然的洗涤剂。家人们换下的衣服,在她长满茧的双手里,洗涤得干干净净。她捶衣时,发出清脆的天籁之音,在寂静的村庄和山野里环绕飘渺,经久不息。

姑母们回娘家时,常常带些吃的食物给奶奶,也时常周济着我们家。奶奶有时也会悄悄地给我们家,留下一点。奶奶带着小叔叔生活,直至八十六岁高龄,无疾而终,留给我们的是无尽地思念。

爷爷奶奶生活的艰苦处境,几乎伴随着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生。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他们总能相濡以沫,持之以恒,实现着人生应有的价值。

父亲在家,敬重父母,谦让兄弟姊妹;在外,尊重长辈,谦让同学同事。谦让与尊重,既意味着自己对个人荣誉、利益、所得的放弃,也意味着自我人格的升华。虽然岁月无情,但是父亲追求不断,壮心不已。步入社会以后,我才真正地明白,父亲让我们从小就养成谦让的习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获益良多。

想起这些,发自内心的深情,又湿润着我的眼。心与心的距离,只要有爱,我们就不会太遥远。不忘初心,意远而情长,我们的万千泪水,也难报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养育之情。

逝者已矣,托体同山阿,生者追思,寄语已是薄然。想如今音容不再,我诉青山而泪眼婆娑,临故居而怅恨绵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痛心疾首,任悲泪长流,拥抱思念,永驻心间。

(七)

大地的慷慨悲歌,随着河水日夜流淌,都在我们的心里梦里。我们追忆亲人,传递哀思,在心间与逝者对话重逢。点一烛香,折几枝艾草,在缅怀中寄托希望。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但是爱永远不会消失。

故乡辽阔,山河雄壮。想起诸多的往事,历历在目。那些曾经岁月里的人,匆然已归去。天空高远而苍阔,田野色彩浓郁,质感粗粝,宛如颜料洒泼的画布。

丰美芬芳的新秋,饱含着汁液,不是那么热烈,却饱含着羞涩的柔情在里面。树叶高高下下,青翠宜人,亭亭仪态,在风中微微摇曳着。田野里的庄稼成熟了,等待着人们去收割。空气里流荡着秋天丰收的气息。枝头沉甸甸的欢喜,渗透着微微的幸福,召唤着勤劳而勇敢的人们。

一九六四年九月,父亲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到怀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父亲在农忙时,是耕田犁园的农夫,闲时又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父亲的勤劳与俭朴,在社里有口皆碑。他起早贪黑,肯吃苦,放下扁担扶犁梢,丢下犁梢捏铁锹,稍一有空又忙着看书教学,几乎看不到他休息。

父亲身高近一米八,身材魁梧,身体强壮。他深爱着脚下多情的土地,劳作不辍。他经常下塘捉虾摸蚌,上山采蕨掘葛等等,为我们添加了无数的美味佳肴。父亲还是个修瓦补箩,砌砖筑墙,雕镂板画的能手。

村头的老榆树上,挂着一个大铁钟,说是大铁钟,实际上就是一段钢管。生产队队长敲钟,往往就是催社员们上工干活,或者队里要开会通知等事情。

老榆树旁边有五间房,中间三间房是作为生产队的队部,做饭的厨房,和来人的办公用室用的。父亲常常在办公间里,做着帮忙记账算工分等事情。南北两侧对称的是两间牛羊圈,傍晚时分,牛羊在院子里撒得欢。

父亲不但有文化,而且农家活样样都拿手,于是大家推选他在队里记账算工分,都信任他。夏天的晚上,点起红蓼草驱散蚊虫,在院子里,他经常给大家讲故事。那时村民之间的感情,是非常淳朴的。

甚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村民们相互帮助,相互友爱,即使生活困难些,可是在人们的眼里,依然活的那么实在而洒脱。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因为母亲常年要带孩子,所以家中只有父亲一个劳力。挣的工分少,在生产队分得的口粮就严重短缺,我们家每到春三月,就青黄不接,再无粒米,只有野菜充饥。这些艰苦的生活境况,自然不只是我一家,只不过我家表现得更突出些罢了。

父母亲生了六个女儿,和二个儿子。因为前面六个都是女儿,经常被人笑话的缘故,所以母亲不服气似的一个挨一个地生。孩子们在家时,晚上也搞不清回来没有,只好数地上的鞋,鞋够数就算人是齐了。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如果先出生的是女儿,父母亲都会选择不停的生孩子,直到生出男孩。

农村家家孩子多,基本上是缺粮户。孩子们又不懂事,少吃一口就大呼小叫的。但是,生产队上分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口粮,都是一定的。父母亲有时候,只好在孩子们吃过后,看锅里剩多少吃多少。如果一点也不剩,父母亲只好端起刷锅水喝了,就算是顶上了一顿。

在我的印象当中,父亲在就有了依靠,偎在母亲的怀里,就拥有无比的温暖。我把童年的美好时光,都已经写进了<

大姊出嫁时,我还没有出生。听说大姊聪明伶俐,先后就读于安庆大观亭小学和德宽路小学,学习成绩优异。她是随父母亲一道下乡的,遂辍学就工。大姊出嫁白泽三义何氏,后育一女二子。大姊夫捕鱼为业,淳朴勇毅,水渚竞风流。

大姊回娘家时,带的烙了葱花的油饼和香油粉炸的小鱼,至今还回味香甜。

二姊出嫁时,我依然愚慧未启。二姊与大姊,经历仿佛。二姊因为修建石门湖时,工作表现突出,荣获“优秀生产者”荣誉称号,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二姊出嫁广村杨八房杨氏,后育一女二子。二姊夫简朴恬淡,深谙商贾,仗义而疏财。

在以后的日子里,哥哥每年都能从学校里带回几张“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奖状。父亲总会极其庄重地,而且有条不紊地贴好。那时,土墙上哥哥的奖状,就是我们家三间小瓦房里最美丽的风景。

儿女们的成功,就是父母终生梦寐以求的渴望。儿女们的每一点成绩,每一寸进步,都是贴在父母心头的奖状。大姊和二姊出嫁以后,父母又竭尽全力地背负起了,家庭生活的所有重担。

长夜冷冷也好,心思隐隐也罢,父亲期待着鲜活润泽,在磨砺中追寻着曼妙生华。生活不会亏待努力的人, 前方的路荆棘丛生,攀岩不断,父亲一直在淬火中打磨,追寻着岁月的成全与恩典。

忙碌的日子,随着四季轮回。流年似水,父亲走过了青春,走过了荒芜,也走过了曾经的歌谣。他蓦然回首,一切都变得坚定而不再茫然。岁月是雕刻家,雕刻着每个人的历程,也凿变着每个人化蛹成蝶的蜕变。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父亲依然有情怀、有期待,内外兼修,教学的童心未泯,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他不会放弃,悄悄地丰富着自己,散发着芬芳。

父亲依旧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精神追求的最美妙时光。他在横塘的王牌楼生产队,创办了自己的学校。学制一至三年级,他一人担任所有科目的老师,复式班教学。他亲自把学校命名为,牌楼小学,并题名制校牌。

这些现在看似简单,可是在那个年代,却需要天大的勇气,是面对生死考验的。从此,父亲更加坚定从容。他心之所向,所向披靡,眼中有光,盛开着教育之花。

很值得记下的是,父亲在创办学校时,得到了密友谢书生先生的大力支持。真正的朋友,能在最需要的时候走来。可能只是偶尔的见面,却在相遇的时刻,大力支持而默契。人在低谷时,有一种最令人刻骨铭心的情谊,那就是,“你需要时,有我在”。

谢先生为人师表,高风亮节,乐于助人,志向鸿远。他是父亲在江镇中心学校工作时的同事,因志趣相同,遂结为密友。后,我们家成为世交,来往长在。这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从来不是高处时的风光互捧,而是低处时的彼此扶持,同舟共济。

文革以后,父亲的私学牌楼小学得以正式收编,并入石镜梅塘学校,仍设牌楼小学教学点,父亲即任命为负责人。至此,父亲每个月可以拿到六元钱的工资了,贫寒的家境,也逐日好转。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教,往往就是育人的根本。家风,则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父亲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大多数劳动人民中平凡的一员。但是,他对家族来说,却在平凡中彰显着伟大。

父亲的一生,耕读为本,手不释卷,刻苦钻研,德及梓里,诚笃敦仁,重义而行善。虽然许多的美好,消逝在时光里,没有了踪迹,但是父亲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去缅怀。父亲优良的家教家风,永远值得我们去传承。

(八)

岁月如镜,静默不言。回首往昔,走着走着,亲人们就离开了,即使不舍,也只能心怀感激与思念。和父亲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我生命中最美的日子,也值得永远去怀念。

杏花疏影里,如今想起,也都变成了春山远路,烟树苍苍,浮云飞絮下,飘影皖江,无语对斜阳。在人生的旅程中,我真的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曾经丰盈过我的生命。

那时候的冬天,天气比现在要冷好多,大家基本上是穿棉袄棉裤的。因为布票紧缺,所以棉衣的外面是没有外罩衣的,里面也没有什么衬衣衬裤。大家光身穿棉衣,冷风直接往肚子里灌,穿开裆裤的孩子们,冷风更是直接从裤裆穿进去。衣服即使破了,父母亲缝缝补补,大家接着穿还穿不烂。

村里的大多数人,也就一套棉袄棉裤。春天父母亲把棉花掏出来,就成了夹衣。秋天他们把棉花絮塞铺进去,就成了棉衣。母亲洗的时候,就把棉袄棉裤全部拆开,洗完晾干,再把棉花的漏洞塞铺上,然后再重新缝起来。有的衣服是很少洗的,因为脱了衣服,就没有衣服可穿了。

四姊是一位落纸成花,自立自强、勤劳俭朴的农村姑娘。特别是父亲在牌楼小学工作的几年间,庄稼连年遭受灾害。她在生产队里为了挣工分,总是拣重活脏事干。兴修水利时,她与男劳力一起,到处平地改田,挖塘和挑水库,吃住都在工地上,日夜劳作不辍。

四姊是一位心地善良,锦心绣口,尊老爱幼的农村姑娘。她待人笑脸而迎,端茶盛饭,洗衣浆衫,多快有佳。她曾给我作俏皮的柳哨,带我去庭院河边,摘取充饥的槐花。

四姊出嫁时,我记忆犹新,当初泪眼朦胧,不舍她的远离。四姊出嫁白泽三义何氏,好在与大姊家若邻里相处,情同手足。四姊夫初以捕鱼为业,后专建筑,世事洞明。后,育一女二子,他们勤俭持家,天赐遂愿。

在我记忆的原野上,思念恣意地生长着。看雨滴窗楣上,那里有如许的暖意,是明媚的眼。盎然的花衣裙摆,洗衣时清澈的倒影,眼前轻灵的脚步,都深深地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一抹微云,一抹凉风,带走了我们行云流水的情绪。我无需过多地斟酌润色,也不必思考良久。花开的莞尔嫣然,絮语闲话,也都成为了我们永恒的留恋。

生活中有父爱的力量,有梦就有方向。接下来的时光里,我开始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歌谣。我仿佛携带着儿时梦中的月亮船,沙滩林夕,梦萦田园,升起了缕缕拥抱生活的炊烟。

五姊在父亲的辅导下,语文成绩显著上升。此后不久,她的一篇作文在学校作文大赛中获奖,并且荣获了一本《毛主席语录》和一尊毛主席石膏像,以资鼓励。

后来五姊辍学了,便带着我在田间山地,低谷坎坷中起伏生活着。父亲在学校,教学劳累,继日辛苦。家人们相处和睦,竹篱瓦舍,也心满意足。父亲是欢乐的源泉,再苦也是温暖的,父爱始终抚慰着大家的心。

父亲是我们晚归时,家门口的那盏明灯。父爱引领着我们,在艰难的时光中过往逡巡。无论我们多么坚强,内心深处的渴望,依然是父爱的温暖和慰藉。

哥哥能上学读书,是件非常值得珍惜的事情。因为在责任田刚分到户时,劳动力便成为家庭的第一需要,五姊和我,是万万不能有读书的奢望的。这样,虽然五姊聪慧异禀,终与考学无缘。

父亲常说,这将会改变五姊一生的命运。饱读诗书,身为教师的父亲,当时他心里成倍的悲伤和无奈,又有谁能够读得懂。当时的家庭生活里,阴影的面积有多大,我是不得而知的。只愿我们姊兄弟红尘一路,照亮别人,予人阳光,予己力量。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五姊和五姊夫,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结婚生子,众望所归。五姊出嫁范塘石门楼吴氏,系我大爷爷家大姑之子,秀才门楣,诗书礼仪,渊源至深。婚后,他们育有二子,均旅居云南保山。

我一直在五姊身边长大,她出嫁后,终是恋恋不舍。相对于其他姊姊来说,我们来往自然也就更多些。随后,家庭生活的重担,几乎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尽管我还是个孩子。

父亲在学校教书,哥哥在学校上课。母亲田地里的大事,又帮不上忙。四姊的大女儿,出生后不久,父母亲就把她带过来抚养了。这样,大凹庄分到户的,五个人田地山场,合十余亩,平时就全凭我一个人劳作。

没有如期上学读书,我用别人读书的时间,去种稻锄草,拖犁耘耙。人活着不是取悦他人,首先是要养活自己,养活家庭,活着真得很重要。我和父亲一起过着劳动人民该有的生活,不断地用辛苦地劳动增添着农村的景色。

父亲每天都教导我,要热爱学习,其实我天生就是一个喜欢不断学习的人,尽管还没有上过一天学校。我的心中,草木繁盛,稼穑如画。我丰盈的内心,永远离不开田园的灌溉和山川的种植。

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琴棋诗书画酒花,一个人的智慧里,珍藏着你的追求和选择。内心有追求的人,不会败给时间,不会败给世俗,他们一定会把生活过得真情生辉。

(九)

我们有善良、宽容、明朗的心性,能为他人映照出互相的光明。

一个善良的灵魂,照亮了他人,我们自己也能收获到不期而遇的温暖。因为温柔对待别人的人,也必将被别人的温暖相拥。

我们洒下沉睡的种子,在春天里孕育,充满着生机,也充满着新的希望。旭日升腾下,我们想着去拥抱这美丽的春天。故乡的春天里有我们最优美的缠绵,和纯洁而饱满的爱恋。

田野里充满着蒿草的气息,我整天劳作其中。我看着金黄色的小花朵,在土地上相互盘绕交织着,便光着脚丫走上去,软绵绵的,脚心痒痒的感觉特别得舒服。

我家到刘家马蒿子,有一条宽宽的大道。过了杉木林,那里就是孩子们嬉戏的天堂。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打起滚来,可就忘记了父母的叮嘱。

我家生活很是拮据,又没有劳力,想玩是不可能的事情。母亲长年养一头猪,准备长大了卖点钱,贴补家用。我平时起早摸晚地挖些中草药,拿到横塘合作社或者月山中药店里去卖。

我独坐庭下,小树在风中摇曳。河对岸的柳,又抹上了一层新绿。我正想着年龄又增长了一岁时,忽然一阵飓风起,烟尘早飞扬了起来。

我的心态,仿佛在突然中成熟了起来。

回不去的是曾经,留不住的是风景,想得到的是真情,悟不透的是人生。自小算命的先生就说,我命里是带文曲星的,将来应该是个文化人。可是,要成为文化人,我就得赶紧上学去读书。

生命有时是熔断的片段,而不是连续的飞逝。那些飞逝的事物,风景与日落,恰如深爱的一切,在静静的土地上会慢慢的苏醒过来。

那些嘲笑永恒与虚空的人,都显得有些无知而浮躁,自然也有人去点醒他们的愚蠢。

父亲几十年的冤错假案,得以平反昭雪。他终于所愿地转为了,正式公办的人民教师。因为父亲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工龄顺延计算。这样,父亲每个月就可以拿到八十多元工资了。至此,我们贫寒的家境,才得以改善。

欢乐转瞬即逝,虽然生命力极其旺盛,但是不会永恒。父亲的故事不是小说或者散文,也不必运用想象力,去添加任何真相的水分。现实中父亲已老,退休将至,年龄停顿了所有的矫情。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细节与自己生活相关,但又像蝉鸣蛙声,鱼跃鸥翔那样,真实而吵闹着。读书会明了喧哗水声,了解月亮撑云,灼热观点,启迪哲思,还可以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很快父亲就把我,送进了梅塘学校读书。记得上小学时,我非常地热爱数学。家中也有许多的旧数学书,我一边请教父亲辅导着解答,一边刻苦地自学着。我现在想起来,学习的趣味犹存,题目记忆犹新。 

后来,我在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一次考试中,居然考了满分。教我们数学的查鸿胜老师,夸奖我解题思路清晰,思维敏捷。

断断续续地读完初中班以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得以升学中专师范学校。其间因为父亲多年的教导,让我学也学得痛快,玩也玩得洒脱,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心明辉映,不染尘俗。

我热爱生活,有敢于挑战的勇气。我半工半读,深刻地影响着自己的人生。学习期间,我到横塘红砖厂,安庆市余良卿制药厂,安庆市麻油厂打工,不断地和有正能量的人交往,被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染,心情也变得更加阳光开朗,对生活充满着信心。

哥哥最终也不负众望,学有所成,先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警官大学等。毕业后,供职于怀宁县皖河高级中学、安庆市公安局等单位。兄、嫂系读安徽师范大学时同学,他们以独有的方式相亲相爱着,并且育有一子。

一九九三年四月,父亲虽然退休了,但是他的思想,与时俱进。他和母亲几经辗转,定居大塘小学。他和孙松青、丁云静老师一起,继续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下了美好的种子,生长向阳,充满着快乐和自信的光芒。

我回忆父母亲,往事如烟,思绪绵绵。父母亲的音容笑貌、亲切的话语、心灵的墨迹,我们都不会忘记。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们总是期盼着黎明的到来。他们节衣缩食,也要供我们上学读书。

有一盏明灯可以眺望,有一片热土可以还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缅怀父亲。我们生在新中国,是幸运的一代、幸福的一代。我们深情地感谢中国共产党,带来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就会淡忘许多的事情。纪念,是我们心中爱的唤醒。传承,是我们心中爱的缅怀。没有惊艳的回眸,每当轻柔的月光拂过时,我的心田里,总是涌动着父爱的暖流。

(十)

信仰,是人心的灯,人有怎样的信仰,就会怎样地去生活。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父亲看着纷扰喧嚣的世界,想放飞自己的心灵。他从现实的浮夸和虚伪中抽离出来,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父亲让自己时刻保持着最佳状态,创造着更多的智慧。他开始著书立说,诗词歌赋曲,精彩纷呈。当他听说合肥至九江的铁路动工时,又积极投身到合九铁路的建设中。

他带领着四姊夫和五姊夫一起,建筑涵洞,架设桥梁。三年如一日,他们吃住都近工地。他们所有承建的铁道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一次性验收通过。甚至工程部分款项,也是父亲拿自己的工资付的。

父亲以大局为重,严格要求自己,不顾个人得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江山如画,他投入的都是真情。

父亲走过了太长的路,遇见了太多的人,看过了太多的风景。他把该经历的经历过,把该收藏的收藏了。他在情情念念的亦然觉察中,彻悟着历练和成长的人生。

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终是走得太快,太匆忙。虽然我们忘却了生命中许多的情绪和心念,但是父亲的爱,总会在岁月里颠簸着。仿佛转瞬之间,所有的过往,都融成了我们五颜六色的生活。我们所有的心念,也都变成了恬淡忧思的岁月。

岁月在春夏秋冬中轮回,生命在冷暖相加间变换着。父亲带着我们走过了山川连绵,也指遍了繁华三千,看着世事的变迁,过着幸福的每一天。

有一天爸爸打电话给我,说他肚子有些胀,没有胃口,头又发晕。我赶忙建议爸爸,到安庆海军一一六医院去体检。那时哥哥在安庆市公安局、四姊的大女儿何芳就在安庆海军一一六医院工作,都在安庆,很方便的。不久,爸爸的体检报告,就拿到了。在医院工作的外甥女,把这个最痛心的消息告诉了大家。

这以后的好多天都是如此地漫长,晚上我总是睡不安稳,接二连三的做噩梦,情绪异常低落,失去了言笑。

我情不自禁地陷入了,往事的回忆中。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想起我的孩子出生后,父母亲为我们带孩子的情景。

我们与医生进行了多次地交流。医生们说,我父亲需要先控制关键部位的病情,然后再定手术治疗的方案。我们遵照医生的指示,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通过亲人朋友们的努力和帮助,我们很快办妥了父亲的住院手续,搬进了一间特殊的病房。我嫂子的三舅,又介绍了医院里最负盛名的主治医生。

没想到父亲的病情,却日渐恶化,弥留之际,我们的心里,都充满着无限的哀痛。他闭着眼躺在病床上,眉毛胡须全白了。我们都围在父亲身边。姊姊们拧着热毛巾,轻轻地给他擦干净。父亲饱经沧桑的脸上,仿佛又微微地露出了笑容。

我亲爱的父亲,已经离开了躺了十四天的病床。人们把他带走时,姊兄们的身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告别会那天,礼堂里布满着鲜花,我们按照长幼的顺序排队,追思吊唁。爸爸的骨灰到达山上,当墓地里都安置好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有人说那是吉祥,天降甘霖。

从此,我再也没有看见过亲爱的父亲了。在茫茫的人海中,曾经追寻过无数仿佛的背影,可是侧面而来的都不是我的父亲。

每一次清晨醒来,万物如浴,千姿各仪。坟前的山坡上有阳光普照,有鸟语众喧。每一次夜色来临,又惜千帆过尽了尘缘,听江水潺潺得悠远。若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无论繁华与落寂,都是过眼的烟云,留下的也只是看风景的心情。

我们的人生中有许多的驿站,只要内心是安静的,无论是站在红尘外,静赏繁华,还是在尘世烟火中,尝尽百味,都会多一份淡定与从容。我们心怀感恩,让父爱无量升腾。

每一个有父爱的日子,都是幸福的。

每一帧美丽的风景,也都是在路上。

(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