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皖江前浪,惠盈流霞。支流施乐土,鲜花绽放满坝下。
上溯潜水稍狭,飙疾狂泻;绝美名胜,憧憬万家。遂达浏河口,与皖江合流;温热明媚,广阔而澎湃。远观天柱山,山路崎岖,玄妙蜿蜒;近得“孔雀东南飞”遗址,小桥流水,绿影荷汊。
及至石牌,采撷风物,欢颜继昔,详尽于滔滔江水。我尝遐思快慰而欲迷,流连画趣而忘返;惊叹皖江,灿烂星水,一波万年。
石牌曾经渔村,浮屋飘荡;渔人流年,酸辣苛虐,绰约黯黯,迂缓踟蹰。在渔灯星光里,午夜寒气而侵晓,风声狂嘨而怒号。
河边岩石,日日夜夜,观水奔流,风波息息;勤劳的人们,在多情的土地上,生产繁衍;浪漫嫣媚的花草,相迎着光景的变迁。
流年阡陌,人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迈步,不知不觉中,引领顾盼,竟然发现小屋柳荫,枯杨生花,乃至生机勃发。
皖江中的小岛,脊背缓畅而不严峻;绿茸扰攘,引无数珠花频坠。夕阳远霓下,泊船数只。轻腾迷惑的波涛,依偎在棚栏的脚下;洲心的二块小岛,连接着三座石桥,洋溢着恬美的波光。
摩挲简朴的人们,在月影中宽怀而憩息着。激情燃烧的年轻人,则迷悟在恬美的波光柔情里,轻抚着路桥边的梧桐树,绵绵地回忆着,又似朦胧呓语。
垂涎欲滴的旅途,虽然只是浮光掠影,但是思绪会竞夜不息。遥望新村街衢,又赏余晖泛舟;至于江水,劫后毁余的伤感,早已荡然而无存矣。
在鳞波噌噌,光华耀眼中,我们回忆着风雨飘摇的历史和稻麦禾黍的目不暇接。络绎不绝的文人墨客,也继往开来地神秘着这里曾经的传说。
相传渡口,素有怪鲇,四足而人面,青背红毛且声厉。昼朝日啸,夜望月窜。其作雨兴风,洪水泛滥;水灾连年,方圆百里,荒芜一片。
大禹得闻之,放猫窥捕,安笼设网,筑塅放簰,搜寻魔鲇。亦开河引洪,封堵巨穴,终制伏恶鲇。河之南岸,岩群绵绵叠叠处,后称作鲇鱼头渡口。灵猫自然早已幻化,只留下猫山伏卧野莽。
在回忆的欢颜和精妙的传说里,自有隐喻的神秘。这些蒙昧的传奇,最终会如海市蜃楼般消散;但是这些郁热辗转的虚幻,却寄托着人们奢侈的江潮期望。人们柔靡颓唐的慰藉,仿佛是没有韵脚的长诗,辗转反复,缠绵不已。
茫茫岁月更替,人口变迁繁衍。山风飘洒远,樯帆闪浮江。公路蜿蜒而西去,水气弥漫而南笼。几度繁华,几度落英;我们今天,幸得赏鉴,两岸居民,欣欣向荣,兴旺发达。
作物新种,雨润百谷,万物生长,蒸蒸日上。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渔舟之上,笑谈人生如梦;观细细微风,数蝶舞于花前;听簌簌小雨,布谷鸣于林外。
皖江东岸,原有猫山学苑,其名怀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师范始建于皖江天津潭。四年后,迁至猫山,并且更名为怀宁师范,简称怀师。
少数民办教师和初中毕业的优等生,上怀师读书,那是一个时代的风潮和印记。选择很重要,努力是基础。中师生早早地走向社会,走向讲台,为教育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青春芳华,奏响着时代的最强音。
怀师历时五十三载,育师二万余名。至上世纪末,怀师屡经扩建后的楼阁丽景,犹历历在目。
校舍四周青砖石墙;参差各别,情味郁浓,如梦蜃楼。诗书如炬燃青春,灿烂千阳泽文理。澄碧晴空时,书生谈锋滔滔;阁窗飞檐下,师生信仰饱满。
北山松梨繁茂,兰叶葳蕤;山路蜿蜒,亭阁相望。其间,有人慕梁木荣名,也有人惜枉然痛楚;有人曾经在阴霾中期待,有人曾经在被动中信仰。穿枝拂叶的师生们,忠实着学习和生活,其间有静穆田园,也有疏泄的浪波;有顺流而泻的智慧,也有轻拂飞扬的心声。
东墙方塘,天然丽景;水质清纯,曲岸草茂。纯美绿波,娱目而怡神。天高气爽时,风光旖旎,令人端指叫绝;登楼远眺,诗情画意,邂逅明眸而缠绵。日落之际,霞光耀金,返影万丈;雾霭萦绕时,时光隐隐,陶醉而消散。
南坡音乐楼临池玉立,潜心亭拂柳观荷;皆依势布局,独具匠心。诸楼品列,稳重而高耸。学生常常在建筑旁,静静地凭吊着古老的诗魂;在烛光楼影中,悄悄地感悟着滚滚红尘。
西侧运动区,设施齐全,风景休闲,浑然一体。同学们欢笑飞扬,充满着力量。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离开起点,是一种勇气;驰骋赛场,更是一种胜利。运动区墙外,泡桐献翠,农田绿水;场边瓦舍水竹,玻璃映红;盈眸细品,清新亮丽,舒怀而心畅。
改革开放,波涛沉浮,怀师是歌舞摇曳里的精灵。她在嫩绿柔光的晨曦里,曾经升起淡蓝蓝的炊烟;在文明传薪的燃烧中,不断地创新着教育的理念;最后在悄然黯淡中,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怀师校址数易,又纳资建厂,终因效益甚微,乃至拆除,校园遂不复存焉。
怀师已矣!然而,留给我们的记忆,却淳厚绵长。
二
白驹过隙,往事匆然;岁月甘醇,愈久弥香。让我们一起,打开记忆的门窗瞭望,拾起散落的青春,清抚慰藉的心灵,把眷念的思绪仔细地丈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初中毕业上中师,一时成为时尚。层层预考筛选,名列前茅者才有希望。那时的中师,是初中学生梦想的家园,因为她代表着朝气蓬勃,更代表着勤恳与奉献。
中师生接受着素质教育启蒙思想的滋养,心态积极,充满朝气,独立意识又强。因为他们严谨治学,勤奋努力,积极向上,所以社会好评如潮,深受赞扬。
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我有幸于一九八八年九月考入了怀师。我直接就填写了怀师的志愿表,结果如愿以偿。读怀师,不但能够农转非,还有生活补助,而且毕业后就能分配工作,能够拿到不错的工资待遇。最令人我们羡慕的是,缴纳的学费非常少,别无其它乱七八糟的费用。
能够考入怀师,使很多新生高兴满怀,充满着对美好学习生活的向往。美中不足的是,待到我们报到时,却见校容平发,楼梯未建,宛如村房,心理落差的感触颇深的。至于前面说的怀师楼阁丽景,自然是我毕业以后,才重新扩建的。
质朴无华,其实也是一种永恒奥妙的声音,是留在内心深处的一种呼唤;母校在我们的心目中,永远是端庄秀丽的。
猫山街道,其实也就只有几家工厂和店铺,但是都开得极其有人性。酒厂旁边开饭店,饭店旁边开歌厅,歌厅旁边开旅店,旅店旁边竟然是药店。
怀师在猫山街道的东面,湾塘小巷的深处。塘埂右侧,杨柳依依;缘景东行,约百余米,透过小巷两边略显漫漶的数间青砖瓦房,便可以望见学校的大门。
学校大门口,有二块三尺见方的立柱,其高约二米;右侧立柱上写着:“怀宁师范学校”,六个大字。
校园主水泥道的左侧,座北朝南依次有三排六栋如麻将六条状的红砖、大青瓦平房;面积宽敞,历史斑驳,造型倒也有些考究。
前面一排二栋,是音乐室、教师宿舍、行政管理办公室、事务室和图书馆;中间一排二栋是教室,最外侧各设音乐室各一间;后面一排二栋,左侧是学生宿舍,右侧是教师宿舍和画室。
三排六栋房舍的中间,是水泥道。前一、二排四栋近水泥道的墙体上有六块宽大的黑板,上面有图画,有诗歌,校园文艺气息十分浓厚。
房舍一、二排的中间,顺着南北方向,紧贴着水泥道设有二个宣传栏,办得有声有色。房舍中间的空隙,有多个篮球场面积大小;有时候同学们做广播体操、学校里召集学生开会,也爱聚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排右栋最外侧,打横还置设有二间体育室,是用体育器材锻炼的最佳场所。
沿着中间的水泥道,向后山望去,左侧有一栋独立而带花格窗的青砖瓦房。如果有急事或者要方便的话,就可以随时去那里了;哪里唯一的标准,就是要分清男女哟!
校园主水泥道的右侧,由北往南依次是配电室、医务室、小店、礼堂和男、女生宿舍、餐饮区、教师宿舍等,装修寻常。
校园主水泥道往东,穿过一个红砖做的圆形拱门,可以看见左侧有二排水泥饰墙,盖着青色大瓦的教师宿舍;右侧是猫山小学,简称猫小;记得是猫小,可不是小猫哦!
开学季,校园的入口处,迎接新生的活动如火如荼。一块二尺见方的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写着几个大字:“热烈欢迎新同学!”黑板下方,贴着新生入学须知和报到流程,都是油墨印的,红底黑字。高年级学生提携忙碌,左右喧哗着。两侧水泥地面上,夹七杂八地摆放着新生报到带来的行李。
我和报名较早的江和平、陈雪林等同学,迅速听从班主任的安排,到汽车站迎接新生。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经过班主任统计,就差望江县莲州乡的杨向东同学没有报到了。
说好不巧的是,他正好是班主任内定的我们班班长,因为他中考成绩几乎满分,妥妥的学霸。刚入学时,班上有许多的工作要安排,我和胡善武、齐忠明、游正、刘环等同学,首先分工安排好了宿舍;其次在教室里排位好了座次,一直忙到下午五点钟左右。
班长杨向东和他老爸,晚上七点多钟的时候才到。这时已经错过了学校的餐点,好在他们带了点熟花生,就算是晚饭了,自然给我和陈康林也塞了些。那夜的花生米,其香无比,至今难忘。
就这样在曾经的青涩年华里,我们带着懵懂与新奇,成为了八八三一普师班的学员;其中,怀宁县三十五名,望江县十六名,宿松县一名,合计五十二人。这四十一名男生和十一名女生,都是当年中考成绩的佼佼者。都是将要成为教师的人, 我们极力地让自己,向着阳光生长,与大自然喜悦同路。
那时我们并不明了,全国有许多像我们一样的中师生,也是那个时代的新生力量。他们没有考试成绩的竞赛,大家参与各种兴趣活动;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真正地开课学习;写字课,实验课,都是脚踏实地进行。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饱饮知识的琼浆,恣意地学习成长;在风华正茂中,结合自己的兴趣而勤奋地学习着。
报到之余,我们望着猫山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秋意渐浓,猫山描摹着诗画,点缀着繁华靓影。我们内心的淡泊与简约,素朴与雅静,也在安暖释怀中滋润着纯真的初衷。
时随秋好,人与缘宜,秋情里深广着无数的呵护与滋养,延续着长久的美丽。每一只蝴蝶都是花朵的灵魂;每一朵花,都是在等待着懂得欣赏她的知己,你若懂得,她必欢颜。
我们身在繁华处,感受着蓬勃如许的美好,为自己能成为今夕愉悦眼眸的风景而庆幸。在素淡清静时,更有种种曼妙,我们为自己被感染出一念暖阳的诗韵而欣慰。
三
挥不去的是记忆,留不住的是年华,拎不起的是失落,放不下的是情感。孜孜以求,徜徉知识的殿堂,是我们的渴望。我们时而在阳光下盈润,时而在琴瑟里起荡;领悟着初心的方向,从容地感受着校园生活的趣味。
中师的办学特点是一专多能,能歌善舞;各学科齐头并进,并无主副科之分。业余时间,学校安排有各种活动和兴趣小组,不一而足。
人生在于感悟,生活在于领悟。中师三年,第一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就正式开始了。我们来到了新环境,生活有了新起点,从同学们精彩纷呈的自我介绍,到挥汗如雨的一周军训;从寝室兄弟的排行,到全班分组的确定,都留下了同学间配合的默契。
嘹亮而悠长的哨声,拉开了军训的序幕,烈日晒黑了我们的皮肤,汗水浸湿了我们的衣襟。我们感觉到了站在烈日下的艰辛与刚强。军训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铁的纪律。我门没有理由去逃避艰苦,享受自由和随意。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我们面对挑战,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在即将开始的中师生活中,我们要面对的,是更多的艰辛和磨练;学会坚强和独立,这是军训给我上的第一课。
把心尘搁浅在时光里,让艰难飘散在清风中,我们要留下水墨丹青的宜人风景。在生活里,我们要好好地去珍惜,生命总得有千回百转,陌上花开。
真正能够点亮我们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美好的希望。只要有美好的希望,无论我们多么得平凡,都会看见灿烂的风景。
早上,我们一般是五点半起床,洗漱、做操、晨跑,然后到教室里早读;七点下课,吃早饭;上午八点又开始上课,直到十二点放学。
中午是午休时间;冬天下午二点,夏天二点半,上下午课;直至下午四点半放学,然后就是课外活动时间了。当然,晚上三节自习课,还是要上的,不过是学生自主安排内容罢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珍惜时间,勤奋地学习着。我们必须从基础做起,因为一些细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看似不经意的,实则力量无穷,暗藏着一个人的未来。我们在迷茫时读书,焦虑时运动,独处时蓄力;静悄悄地做人,胸怀洁白而无瑕。
心中激扬着学习的情绪,我们相遇着各具特色的新教师。教师们和蔼可亲,很敬业,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淳朴。教师都是升华我们内心世界的良师益友;师者如兰,香远益清。
他们都希望我们的人生能有一番建树。平凡不一定平庸,是一种幸福,更是命运最好的馈赠。他们教给了我们很多的东西,而且受益终身。
我们的班主任是物理授课老师郑生赞先生兼任的,留着平头,四十上下年纪。他是位极其负责任,又具有耐心的人。我们从未见过他发脾气。
他是能把物理教出哲理的人,记得在教学声学课时,他曾经说:当你学会倾听情绪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内心传递给你的信号,情绪就会慢慢地归为平静,如此方能触及到幸福快乐,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还有一次,我们请教他,班上最后几名成绩单上的评语可以怎么写时,他却不假思索地说,就写该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吧!老班主任的经验之谈,着实令人钦佩。
数学方面,代数与初等函数、几何、数学教育学、数论等科目,由钱时怀和杨志宏两位先生教学。
钱老师上课,幽默感十足。记得有一次上课时,他告诉学生:三角形是很稳定的。为了强调这一点,他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最后突然补上一句,三角恋爱除外,令我们讶笑不止。
很值得提及的是,杨老师的课也讲得很好,他是个愤世嫉俗的人,除了讲课之外,他经常给我们说一些题外不公的现象。杨老师每节课都会找我提问问题,三年间从未间断。后来发展到上课不用提名,我也主动地站起来回答问题的程度。师生之间那种心灵上的坚持和默契,真是令我们终身不忘。
语文方面,文选与习作、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育学是王敬文、钱敏、江贻陆、戴宏兵、路昌樾五位先生先后教学的,其间李怀国和查显达先生,也曾给我们讲解过几节习作和书法知识课。
文学里有揽清风入怀,不惹情思;也有野处修篱种菊,把日子过成田园诗。作品中升腾的烟火气息,聚拢来的是浮华,散出去的是舍得,注入心灵的便成为了禅念;市井小巷,走进去的是随波逐流,走出来的是超凡脱俗,融进情的是声声道场。
生活中,桌椅灶旁的锅碗瓢盆,檐下座上的亲情友情,拐角寻常的家长里短,其实都是我们修心养性的内容。我们心念的清醒和顿悟,信仰的成长和成熟,都是来自生活细微处的感悟和启迪。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文学的一个高潮时期,也是一个黄金时代。那时候物质虽然匮乏,但是精神十分富足。教师严谨治学,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能爱护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强,师生的感情深厚。
我们拥有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绵延的文脉传承。我们热爱文学、思想先进、追求梦想;决心修养自身,提高素质,回报社会。当心胸宽广时,我们的天空才真正的辽阔,而且风光无限。
历史、地理是陈海林先生教学。相传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听他的课,真得是一种享受,我们感觉特别轻松。他在课堂时,我们就认真看书;一出教室门,我们就说悄悄话;看见他进来时,我们又装模作样地看书。他时常摇着头,又笑笑说,马上就是要当老师的人了,还像孩子一样,搞这一套!语气和缓,也着实令我们赧颜一时。
我们安暖自在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怀抱着一颗素心淡念,秉持着一份纯真的初衷,执守着一脉柔软的赤诚。我们要让心底的柔软温情,如期如花绽放;也让本能的纯真,简约如期地抵达。我们的身心,就是最好的归宿;我们的灵魂,就是最美的夙愿。
四
我们来自农村,勤劳朴素,勤奋好学,热情洋溢。我们说雷锋、讲保尔,向张海迪学习,满满的时代印记。季节是主题,红尘为秀场,我们仔细地端详,就会发现一帧帧的风景在悄然地变换着模样。
那时的怀师,有一些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学霸,也有热衷吹拉弹唱的文艺小青年,更有驰骋赛场的体育特长生;师生们也真正地实践着素质教育。我们经历着与日俱增的路途向远;心灵开始悟懂,情怀也趋于热烈,心性更得以释怀。
新学期到校后,首先,我们要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就是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如学洗衣服、缝被子等。其次,我们要学会安排饮食。因为上师范以后,国家供应的粮食和生活费一般不够用。当时年轻,正值长身体,每月三十斤饭票和十五元菜票,我们根本上就不够吃,时常感觉到饥饿。
有时难得回家一次,因为家境一般,也没多少零花钱,同学们也只是带一点炒面、米粉等熟食,以备解饥。
我刚到学校时,普师班的刘和武、余永锋、吴福贵、刘建武等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刘和武老师,还给了我许多的菜票、饭票和水票,淳厚的老乡之情,至今犹念心上。民师毕业班的夏晓年老师,也在书法和教育学方面,给予了我许多有益的指导,至今熟记在耳。
因为有缘相伴,我们感情的星空里,才有了更多的浪漫。他们丰富了我们多姿多彩的中师生活;虽然我们在生活中邂逅,又在生活中分别。
学校每个月补助的饭票、菜票,其实就相当于是钱。我们可以把钱换成饭票、菜票,在学校食堂使用;也可以用饭票、菜票在学校小卖部买东西,比钱还好使。
我们男生有时在晚自习之后,会到学校的小卖部用餐票、菜票买一小包辣条,或是一小袋花生米,到宿舍和同学们分着吃。那时我们的快乐很简单,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瓶橘子味的汽水。
饭票,女生往往吃不完,她们去食堂兑换菜票,或者卖给男同学,换成现金;也有下晚自习后,在小店买桃酥、麻花和其它点心的。听说她们比我们男生爱吃零食,那简直就是一定的!
每月领取饭票、菜票的日子,总是令人倍感欣慰的。我是生活班委,安排好时间,喊上李四平、陈干林、章毛头等同学,到学校会计科室去清点、领取。饭票面值有一两、二两、半斤、一斤的。菜票面值有一角、二角、五角、一元的。饭票、菜票都是厚纸质的,蓝色。另外,还有六元钱的水票,彩色塑料的,论张无面值。
不知怎地,领取的饭票、菜票、水票等,到班上分发时常常会少一点,我只好偷偷地自己补上。三年下来,饭票、菜票、水票我着实补了不少,以至于我爸爸常常开玩笑说我,生活班委的头衔是花票买来的。
陈康林同学是我的同桌,个子高高,长发飘飘,总是很冲动的样子,连笑也是很粗犷的。他家在皖江边上,却有着北方人的性格。
他最大的习惯,就是每天写毛笔字和日记,不长也不短,各是一张。日记内容给我看,都是些朦朦胧胧写景、抒情类的;毛笔字也给我讲解,与友若师。后来,我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写起了毛笔字和日记。
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参加学校书法比赛,要分年级评出一、二、三等奖;同学们都是第一次参加,觉得写的好的都要参加。每次书法比赛,学生会干部王刘杰、胡德元、陈雪林等同学都会提前两周通知,这就给同学们预留了练笔的时间。
路昌樾先生是我们的书法老师,四十岁左右年纪,体态偏瘦,步履矫健,脸上经常挂满着笑容,右侧脸上有个酒窝,动作、说话诙谐有趣。
他积极引导我们,在诵读中溶化诗心,于抒情里激活灵感。虽然他也喝茶,只为解渴;偶尔饮酒,只为应酬;虽也弹琴,只为奏曲;难得旅游,也是走马观花。从来不曾刻意地追求生活的情趣,以领略人生悠闲的愉悦。
先教学基本笔画的具体写法,然后他特别强调欧体、柳体字的笔法与技巧。要求我们必须拿起毛笔,亦步亦趋的慢慢练习。学校的书法大奖,常常和陈康林同学结缘,令我嫉妒万分,又无可奈何。我那时虽然也写得不错,但是从未获得过奖。好在我从不气馁,决不放弃,反而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师范时,学生后来坐的位置,我们班都是班长杨向东同学和学生会组织安排的,可是三年下来,他们从来就没给我调换过同桌,更别说梦中青春靓丽的女同桌了。
男生下象棋、围棋,女生唱流行歌曲、打线衣,成为业余时间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文艺演出自然必不可少,而吉他是最容易上手的时髦乐器。我们班里李翔、汪结红、王维祥等同学,就是小有名气的吉他手。长发配吉他,是那个时代艺术小青年的气质,卡式录音机里传来的迪斯科音乐,就是那个时代的节奏。《冬天里的一把火》,震撼着心灵;《我的中国心》,饱含着亲情;《我想有个家》,唱出了心灵的归依。
生活是一条河,舞蹈是河中最欢乐的浪花。我们那时练习跳的流行舞曲有《在希望的田野上》、《甜蜜蜜》、《让世界充满爱》、《我多想唱》、《难忘今宵》等,舞步有慢四、探戈、的士高,不胜枚举。
教练和伴舞,实际上就是高年级的洪嫦娥、曹满英、曹红霞等同学。跳舞时,服装不统一,夹克衫、运动服、健美裤、蝙蝠衫等,纷至沓来;男女同学追逐着、模仿着,新旧杂陈,花样百出。
音乐是宋桂林和李道明二位先生教学。我们很喜欢知识丰富,年轻漂亮的宋桂林老师。她主要训练我们听音识谱的基础知识。宋老师温文儒雅,亲切和蔼,当她坐在风琴前,灵活的手指在风琴上跳动的时候,秀发微微抖动,指尖流淌出的动人乐曲,真得能迷倒一大片。
后来却不知什么原因,换了态度严谨,教学方法多样的李道明老师教学音乐。李老师对我们也很好,他主要训练我们流行歌曲视唱的基础知识。李老师瘦高的身材,白净脸庞,自然卷曲的黑发随着节拍有节奏地颤动。他笑起来眼角有浅浅的皱纹,头发弯弯的,就像音乐书上的五线谱。
如果说宋老师给我们打下了坚实基础的话,那么李老师就是给了我们一双隐形的翅膀。我爱好音乐,是个比较投入的人。除了弹脚踏风琴,还学习口琴等,虽然宋桂林和李道明老师教学有方,但是我的成绩还是不太突出。
那时我们思想单纯,对丑陋现象,深恶痛绝,而不沉默纵容。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代,思想上的影响与波动,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吃饭用的是过时的搪瓷缸和饭钵,口中甚至唱着牢房中犯人唱的《愁啊愁》、《铁窗泪》等歌曲。
女生略显女工不慕,皆是素颜,也是十分节约的。她们美得自然不做作、极具辨识度,各有韵味,亦能娇俏动人。她们用的化妆品,一般是芳芳、蓓蕾、雪花膏、雅霜等,至于花露水、康肤露和香粉等,当时算是最高级别的了。但是,她们的婀娜身影和馨香的衣袂,总让我们遐思无限,仿佛看到了春的生机,听到了新绿中的交响曲。
班上的体育课,是陈义有先生教学,另外高年级的朱训柏、王兵二位同学辅助训练,亦师亦友。我们班里化学老师谢传节、数学老师杨志宏、文选老师江贻陆,他们是同一年从安庆师范学院毕业的,也非常喜欢踢球,常常跟班上詹华、汪结红等足球爱好者,在一起打比赛。
川流不息,生命不止。运动是不会让人后悔的,当你开始爱上运动,健康也会爱上你。穿行于风中,奔跑在阳光下,运动,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规律性的运动,不但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能够驱逐焦虑、改善我们的情绪,尤其在汗水的释放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
进行体育锻炼时,陈老师常常提醒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一次,我在训练一对十六公斤的哑铃扩臂时,一不小心碰伤了旁边观看的石华松同学的鼻子,当时流了许多血。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导致了他的鼻子后来时常流鼻血。游正同学陪他去了几次医院,也没治好;最后还是县中医院的医生,让石华松同学往眼睛里滴中药,才起到了明显的止血作用。
常运动、努力精进,悄悄拔尖后,往往能惊艳别人。我也是非常喜欢体育的,后来在县运动会上,竟然夺得了男子铅球和三千米跑项目的冠军。
美术与手工课是汪全平先生教学。汪老师师从著名画家韩美林、肖龙士、张建中等;忠孝悌忍善,五伦为魂;琴棋书画印,多艺集身。工作之余,他常常进行各种创作和研究,著作颇丰。
汪老师的足迹踏遍了名山大川,他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纸、砚,描绘着清丽秀润的山水。他尽可能地使作品的结体与线条,在精整的排叠中增加轻松的峭拔和野逸之趣,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和恬适。飞流的瀑布,深邃的蓝天,飘逸的白云,大海的浩瀚,原野的芬芳,都跃然在他那洁白的宣纸上。
在他的水墨中,遒劲的山峦蕴藏着灵秀,奔腾的江河尽显着洒脱;写意泼洒着豪迈,写实浸透着真诚。他将水墨丹青刻在了生命里,藏在心底化为了生命的彩虹。
书画能够承载我们的情绪,丰盈我们的灵魂。我们班上李训技、汪令义、李金运、彭永生等同学,书画成绩都十分突出。画一片落叶,留下我们的思恋,用淡薄悸动的柔情,泅渡成婉约水墨的诗句,轻轻地写进流年,不亦妙哉。
陈老师和汪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我们毕业以后走向职业化的体育与书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我那时也情有独钟,默默地刻苦练习着,多年以后,有幸成为了中国文联的书法志愿者和安徽省江淮诗书画研究院的研究员。
现在回想起来,过去的更像一场场优美的音乐剧,有钢琴的铿锵有力,有古筝的婉约缠绵,有唢呐的豪放奔泻;吹拉弹唱演奏出世间的万种神韵,喜怒哀乐演绎着人生的百味情缘。
生活永远比我们想像得更精彩,不要败给了自己。趁我们有精力和时间,就尽最大的努力,做成最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那种人,过自己最想过的那种生活。
天上的云在飘,是浮游的花和变化的景,放纵着闲逸恬淡的情调和从容洒脱的浪漫,呈现出诗意和梦韵的遥远;树上的花在开,是鲜活的媚和清新的笑,它娇艳温柔,浓郁清醇,铺展开着初衷和芳华的记忆。
在窗前读书,我们浓淡随兴致;栏前试球,安排随喜好。情缘不分深浅,诗书慰耕耘,我们养性明志,珍惜稍纵即逝的美好。朝阳晚霞皆是景,月圆月缺都是情,我们心明净,梦翩然。
五
冬去春来,大地解冻,万物复苏,第二学期就开始了。寂静了一个寒假期的校园,因为学生返校而活泼热闹了起来。校园就像从梦中醒来的孩子,活蹦乱跳地走向桃红柳绿,走向琼林溪水。
春耕在继续,牛套着轭头下田,把开成一片的花草翻耕过来,沤做早稻的底肥。地里的茄子、辣椒、豇豆等,才起秧架藤;南瓜藤却疯长着,连绵绵地开出一路的黄花。刚刚被雨水洗过后的苋菜,嫩叶尖下还缀着水珠,看上去总是那么爽心贴意。
我们还听见四野清新的田地里,一声声地传来,稻秧鸡响亮而悠远的啼鸣;看见无尽延伸的皖江圩堤,像是修长的手臂,将田野和村庄揽紧在自己的怀抱里。
天上的白云会牵出天空的一些心事,所以阴晴圆缺总有时;这像极了我们的心情,或喜或悲,或有万般滋味。我们喜爱春雨,更喜欢她的缠绵和飘逸。我们也喜爱天气晴好时,看柳枝摇曳,赏梧桐吐绿。
校园园内,景色点点,徘徊左右。我们由东向西远眺,尽是横贯的桥梁,溪流潺潺;林圃片片,舞蹈翩跹;歌声缭绕,云霞不断。近观礼堂的西面,黄色的小花点缀在葳蕤繁茂的绿叶丛中,飘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红砖青瓦的房舍,被苍松翠柏掩映着,静默而宜人。
王荣老师教学我们生物课,他声音很美,说话时总带着微笑,圆眼长脸,高鼻梁。他常常带着我们在园圃里清理杂草,又栽竹种花。
其实,只要我们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我们心若动,则风景嫣然;愿时光温暖我们彼此,把薄凉变换成铿锵;愿我们眼里心底都是明媚的阳光,爱得缠绵,笑得灿烂。
岁月太深,有多少繁华成烟;时光太浅,有多少守望,物是人非。雨润万物,是她追求一季的惊喜。在春天的回眸里,叶片上、田野里雪白的柳絮,踏风扬起;牡丹花开,艳若丹霞;杜鹃轻啼,笑声盈盈。这些终将谢幕的繁华春色,在内心里也一定珍藏鲜媚与可爱,向那明亮的日子继续进发。
在最美的季节里,我们遇见了最美的王老师。花开如画,花落如诗。在诗里,在梦中,淡淡的芬芳,我们一起共赏花开,聆听着花开的声音。
我们一起楚立湖岸,美梦湖水,眺望蓝天白云。悉数如实的蓓蕾,饱含多情;嫩枝牵手,花叶沾湿了衣襟。王老师把一卷卷芳华如锦的水墨,柔柔的藏进了我们的心里,轻拈缕缕,馨香氤然。在我们的青春梦幻里,几番憔悴着,几度娇艳着。
王老师虽然只教授了二个学期,但是对同学们一往情深。所有的聚散,都隔着岁月的阑珊;注定要让我们执着的心念,走过流年的蒹葭苍苍。
校园里除了松树,最常见的还有这四种树是:柏树,冬青,梨树,梧桐树。柏树苍劲,冬青翠绿,梨树高大,梧桐粗壮,树龄都在二十年以上。
柏树位于教学区的人行道旁,每行都有十几棵,每棵有碗口粗,丈把高,树身稍侧,枝叶如墨,令人肃然起敬。偶有喜鹊登枝,呼朋引伴;麻雀筑巢,嬉戏常在。柏树,常绿乔木,是优良的观赏树。木质优良,细致而有芳香,可供建筑、造船、家具等用材。
冬青植在教学区花圃南侧,盘根错节地填满着园形的水泥池。冬青,耐热耐寒,四季常青,既可观赏,又可供细木用,叶入药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可治内、外多种疾病,是一种药用树。民谚说,冬青浑身都是宝,消炎治病离不了。花圃外面,卵石铺径,赏鉴倘佯,令人心旷神怡。
后山梨树,苍虬卓毅,花开亮白,生机盎然。梨树喜温,扎根深厚,相融通达,适应性强。梨营养价值较高,又能清肺止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的梨花绽放,引来小蜜蜂,嘤嘤嗡嗡,上下左右,翻飞于花蕊之间,煞是好看。花瓣间透着清白,淡雅中带着纯真,芬芳中自有风骨。
梧桐树散见于校园内各处,树干有水桶般粗,枝叶特别繁茂,像几把硕大的遮阳伞。梧桐树是落叶乔木,适合空旷庭院栽植,木材可制乐器和家具。雨打树叶时,宛如翠玲声,袅袅不绝于耳。
意志坚毅的柏树,青春永驻的冬青,春华秋实的梨树,强壮奇崛的梧桐树,是我们心中的图腾。我们要像这四种树一样,性情温良,形象挺拔,素质致密,可以济世,可制器具,励志成为栋梁之材。
春寒料峭,春风吐故纳新,三四月份的时候,植树正当其时。学生们围着毛巾,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去参加植树活动。利用星期天,在当地村民的指导下,在雷埠乡周边的荒地上,栽种松树苗木。
师生们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洋溢着欢声笑语,积极参加义务植树、美化家园活动,营造文明新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用实际践行环保,用微笑诠释着心中的快乐。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师生一起挖坑扶苗、填土浇水。经过大家四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二百多株小树苗在路边迎风而立,含笑迎春。嗅着新翻泥土的气息,望着生命蓬勃的幼苗,我们嘴角上扬,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大家心植一棵树,成就一片绿,看着亲手为家园增添的新绿,每个人的脸上都笑逐颜开,灿若春花。
后来我们才知道,学校每年春季,都会安排师生共同植树的实践活动。我们先后还在猫山、平山等地种植过树木;大致情形仿佛,自不赘言。
绿色是不变的话题,和谐是永恒的追求,责任是毕生的信仰。我们把植树的愿望,化为绿色的参与,增强了环保和生态意识,锻炼了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品质,丰富了课外的实践活动,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让青春年华焕发出绿色的活力,用切身的行动谱写着责任,诠释着追求。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老师们正像一棵棵大树,将希望寄予蓝天,将祝福送给大地,深深地扎根,默默地奉献,把汗水洒向祖国大地,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让人有无限奋斗情怀的年代里,本能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充斥着我们的情感。我们省吃俭用攒下的零花钱,基本上购买了书籍。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修一颗浸染书香的灵魂,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更加美妙绝伦。书就是这么的独特,独特到会改变我们很多人的人生轨迹。经典的名著,更是诲人不倦。
我们如饥似渴地希望从书中获得营养。枕边书常常就有,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贾平凹的《浮躁》等;武侠小说自然少不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的著作。
学校图书馆里借书的同学,络绎不绝。每天下午的自习和周末,我们都在图书馆里,度过了许多清闲的时光。图书馆里面,有图书室,有阅览室;室内的长桌子上,还摆满了散着墨香的杂志。
借助文学,我们谈论和感受着生活的继续,无论遗憾的味和巷弄的俗,我们把浅淡简约的日子和安暖寻常的朝夕,都调配成了情趣和兴致的琼浆。我们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学会为灵魂沐浴,活成一株清雅的荷,在淡香袅袅的幽韵间,过得波澜不惊。我们轻抚清波,融一抹优雅的文字;风来听风,雨来赏雨,执一笔诗意。我们也要用生命的画笔,记下点滴的过往。
我们其实也是在不同的秀场,演绎着自己钟意的主题而已。现在回想起来,路昌樾和江贻陆二位先生,就是我后来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注册会员的引路人。
那时最令人想不到的是三十年后,金庸先生竟然能在查氏家族群里,亲自指导我写作和鉴赏文学作品。现在宗师已去,他惠泽于世,谆谆教导,音容长存。
校园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师生之间交流也日益增多。我们不断地学习,走向成功;最强大的力量,就是同学们齐心合力。我们报名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春季答辩赛。主要成员有汪范标、汪九才、李金运等七人,经过月余的答辩、竞争、评分,最终我们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虽然没有获得第一名,但是我们必须拼搏奋进。我们要积极地面对生活;把心放平,生活就是一泓平静的水;把心放轻,人生就是一朵自在的云;把心飞扬,事业就会充满着希望。
六
只是想送给你们,那朵紧握在我手里的思念花,想让她去完成一个童话;所以今天想看着你们,浅笑安然地走过我笔下的青春年华。
纪实性的散文言词,往往多有偏颇;三十余年的人情世故,更加难以权衡。“忆旧往往是衰老的象征”,刘桂荣同学欲言又止;但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
“质而无文,其行不远;文而无质,其行不久”。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高山可仰,揖其清芬,重视淳朴的风气,按照自然规律做人。我想设若下笔有痛处,实事求是,点到为止,心照不宣,自然就可以了。
春风化雨润桃李,只为春色满园时。怀师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建设成为一座园林式的学校,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汇聚了一大批德才兼备,专业造诣深厚,教学精湛,高修养、高素质的教师。
从第三学期开始,学校已经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风,树立了牢固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理念,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品德、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语数,政史地,理生化,音体美,教育学,心理学,三字一话,都是必修的内容。
学校开始实行积分制管理,班级有积分,学生个人也有积分。迟到、请假、不讲普通话等违犯纪律的行为,被学生会人员发现了,都是要扣分的。
因为可以积分,所以学校里各种兴趣小组,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学生会为每个人提供了发展特长的机会,为每个人搭建了进步的阶梯,学生会干部的选拔,竞争也更加激烈。学校也持续不断的获得了各级部门的嘉奖,成为了怀宁教育的先声,师表的摇篮。
化学课是谢传节先生教学,他大学刚毕业,年龄稍长我们二、三岁,清秀面容。听说谢老师是个实打实的直男。相传有一次在学校食堂排队打热水,他前面是一位刚分配的美女教师,好不容易轮到她,保温杯盖子却扭不开了,回头向他柔情地一笑说,我扭不开盖子了。没想到谢老师淡然地说,那你站边上先扭着,让我们先打。美女教师嘴里嘟囔着,活该单身!我们听了这些,真得忍俊不禁。
国庆节学校组织合唱团,为了排练大合唱,从各个年级选拔出了唱歌好的学生,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集中排练。我们班男生有江学兵、朱庆丰、张松涛等同学;女生有汪小辉、刘环,刘心青等同学,参加了合唱团的选拨。
因为是国庆节庆祝晚会,并且邀请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参加,所以学校里是非常重视的。提前安排、准备好节目,成了音乐老师的惯例。这学期,学校主要安排了集中排练《黄河大合唱》,需要组建近百人的合唱团。我们班报名参加合唱团选拨的同学,全部被选上了。
生活就是如此,心态阳光,我们就能拥有阳光;大家兴奋了好一阵子。是实现梦想的可能性,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在音乐老师精心地指导下,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经过三周的刻苦排练,无论是演唱,还是动作的配合,都已经十分娴熟。排练的老师们看了,也非常满意。
国庆节那天晚上,全校师生准时自带凳子,在学校大礼堂里按指定的位置坐好,静待节目开始。《黄河大合唱》演出时,如黄河波涛汹涌,激情澎湃,如勇士们站在高台上勇敢的怒吼。钢琴伴奏,连贯而有力;合唱整齐划一,激情而澎湃。合唱演员们声音高亢,富有磁性,极具感染力;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见微知著,格物致知。由于我们班文娱委员汪小辉和刘环,刘心青等同学,在排练合唱时一丝不苟,一个音阶,一个音符地过,反复地训练,力求声部的完美和谐,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可以容纳千人的演出大礼堂,是学校搞校庆、演讲等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同学们平常吃饭的大餐厅。里面没有桌子,同学们都是打了饭,随便在边上一站,就吃饭。
礼堂很高很大,我们吃饭时,常常看见燕子在里面翩然飞舞,可喜的是,从未发生过什么不洁的事情。因为同学们经常在此吃饭,所以地上踩上去粘粘的,但是同学们打扫及时,倒也显得十分干净。
闲时操场跑步的,打球的同学渐渐多了起来;礼堂前,花园旁,随处留下同学们读书、拉琴、美工的身影。在鸟语花香的不经意间,常常会遇见与我们心意相通、志趣相投的人。
每个同学的心目中,都有一株株含苞欲放的花朵,在等待着开放的时节;在偶尔的相遇中,心灵上的花朵就会一瓣瓣地绽放美丽与清香,使这个美丽的校园,变得更加五彩缤纷,充满着快乐。
生命因有执爱而精彩,让校园生活过得有张有驰,才是最佳的状态,才是最美的样子。生命的繁华像淙淙的小溪水,流过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一路途经的风景,有小桥流水,有红叶人家,若是走得太专注,走得太匆忙,往往会错过眼前最美的风景,更会错过让心灵得以休憩的最美驿站。
大礼堂的南边,操场的北侧就是学生宿舍。那是一个单独的院子,里面有三栋瓦房,围成一个院落。有一道总铁门,上课期间是不允许学生进出的。周末的晚上,有时会集中在院子里放电影,里面杂树依依,是个真正的大家园。
操场的北侧是锅炉房和澡堂。南边就是一个大操场。每天上体育课,练习做体操,就是在这里。有时夜里下了晚自习,我和汪东义、汪小龙、范建红、胡善武等同学,一起到操场上走一走,谈论白天里学校和班上的一些热门话题,倒也充满着别样的情趣;也为夜间的校园增添了一抹诗意,一抹灵动的色彩。
平时不但专注于自己的爱好,我们对学校的大事,班内的纷争,同学之间的矛盾等也很留意。至于男女之间,情窦初开的事,我长着这乱七八糟的长相,倒是不曾留意过;再说即使知道,我也不能指名道姓地写出来,实在怕那些小师妹们秋后找我算旧账,惹不起她们。
推开时光斑驳的门,我们走近过往的沉默,忽然发现在最好的时光里,我们早已记住了,她们青春的模样。我们班的女生,浪漫中透漏着淳朴,纯净中蕴含着温婉;她们是怀师最靓丽的风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们往返时的交通情况,也发生着深刻地变化。原来县城的汽车站,拥挤不堪。售票室和候车室在同一个大厅里。大厅旁边的一间小房子,就当作是售票室了,设有三四个小小的购票窗口。在长长的购票队伍中,常常有些不自觉的插队抢票,谩骂声、吵闹声等,哗然一片。
乘客好不容易购到一张票,还要进站排队,等着上车。快到发车的时候,抱小孩的,扶老人的,推攮吵闹着;有的用力往里拉,有的用力往里挤;婴儿啼哭声,大人喊叫声,纷然喧嚣着。
现在车站增加了数辆班车,平日里,安排了几名车站职员,穿着制服,带着红袖章,提着小喇叭,维护车站秩序,指挥乘客有秩序地购票乘车了。
到了上车时间,播音员就会用大喇叭声,提醒大家按时上车,关键是有座位坐了。同学们要想回家,就能提前购票;到车站,随时可以坐上舒适的客车了。提前购票的事宜,是不用操心的,因为我们班蒋龙友同学的姐夫,就在车站内上班。他乐于助人,都是会提前给我们预定好车票的。
车站外面同样还是拥挤。精明的生意人,在站外卖牛内面,炸油条,卖各种小炒,开小卖部等,把汽车站团团地围住了。商贩的叫卖声,汽车的喇叭声,找人的叫喊声,让人耳濡目染,眼花缭乱。
尽管汽车站拥挤,但它为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方便了乘客,把发展中的乡村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当年汽车站拥挤的情形,早已离我们而去;它经历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
秋天,总会变幻出迷人的色彩;沉稳安静的紫色,热情奔放的红色,充满阳光的金色,包容博大的蓝色。皖江前浪,滚滚红尘,山河谷渔,硕果累累;改革开放里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在收获的季节里,在淅沥的雨声中,我们倾听着皖江潮浪的声音。我们享受着花开的美丽,品读着落叶的深意,感悟着潮浪的韵律。当秋雨打湿脸庞时,我们张开了双臂,享受着这洗涤心灵的美丽时刻。
七
花在春盛开,人与春共情,第四学期在草木对光阴的钟情中姗姗而来。杨柳风轻轻,草长莺飞又一春。在执手的时光里,青苔阶绿着过往。
风轻抚着春潮,漫过了堤岸,轻轻地吻上了,我们的眉间心上。春姑娘眼眸里,蓄满了水意,随着小溪淙淙地流淌;从山麓到烟火村庄,与春光缠绵不尽。鲜花竞相绽放,她们是蝶的朋友,风的舞伴,春的宠儿。
春天只要辛勤地劳动,就会有所收获;人只要用心爱过,就会有结果;我们不负春光,默默地努力着,酝酿着希望。我们在爽朗的笑声里,春风拂面,远远地闻到了,季节的清香。
皖江悠悠千古流芳,迢迢一路欢唱。勤劳的人们筑河堤,制服咆哮洪浪;挖水渠,引来涓涓清流;修水库,灌溉千倾良田;建电站,送去万家灯火。
每年春汛之前,我们都要参加皖江大坝的兴修实践活动,重任在肩,勇往向前。我们挖大沟,挖大河,填堤坝,大约需要实践一、二天的时间。学校提前一周开动员会,让同学们安排好时间,回家拿修堤的劳动工具。
到了修堤开工的日子,我们很早就在学校里吃完早餐,整理好队伍,扛着校旗和各色彩旗,浩浩荡荡地向皖江坝堤出发。到了工地上,我们先安营扎寨,把同学们所带的衣、物等放在一起。
班主任迅速到施工队长那里,申领工地任务。我和陈国华、杨向东、卢本安等同学,马上按照班主任的指示,在工地四周插好彩旗,就开工修堤了。
挖河指挥部,有广播喇叭,放着当时流行的歌曲和工地战报。我们挖河,没有机械,整个河道人来往,热火朝天。那一面面迎风飘舞的彩旗,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一阵阵惊天动地的欢呼,是回响在耳边胜利的歌声。挖河修堤,拼的是干劲,显示的是力量;我们争先恐后地谱写着劳动的交响乐。
休息时,我们凝视着皖江前浪,圈圈点点,扩散开来;一种愉悦的体验,渐渐地充盈着身心。河堤上落红轻吻,万种风情,倩影含香,令人激情无限。
都是强壮的劳力,出的力大,饭量当然也大,我们有的能吃十几个大菜包子,有的能吃六、七个大馒头。
后来,在工地队里调度会上,总结了工程的进展,表扬了先进。我们班师生,克服困难,迎头敢上,不甘落后的精神,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皖江河堤,薰暖迤逦。河堤上遍植着杨柳树,像是守堤的卫士,整齐划一地站立着。它们舒展着枝叶,随风悠然地奏鸣着。羊群在河堤上吃草,不时还咩咩地叫唤着;耳畔间时而传来,喜鹊喳喳地叫声。
此情此景,让人刹那间想到了河堤的永恒、恬淡和隽永。透过茂密的树木,一条大江自北向南流淌着。在晴日的映照下,犹如白练横陈于天地之间。
这是个热烈而奔放的季节,是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树林里的沙土地上,零星地长出一些蒲公英,它们开出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在姹紫嫣红的时光里,让我们的内心倍觉温暖而激动。
我们忽然觉得,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的瘦弱,却拥有着无限的生命张力。它们虽然生长在旷野,却看着皖江奔腾不息,似乎也曾做过奔向大海的梦想。在靠近村庄的河堤旁,停泊着七、八只船;像静静地休憩一般,画面倒是极美的。
春姑娘正在成长,所有的美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容易感动我们。春天是行走踏青的季节,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一切都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新绿麦田,嫩芽杨柳,总会刷新我们胸中的澎湃。强烈的阳光,透过路旁的树叶,洒在地面上,斑驳着自己的美丽。她们用婀娜摇曳的姿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千里江堤,游人如织;华灯初上,天真可爱的孩子、相依相偎的情侣、两鬓斑白的老人,倘佯无限,或追逐嬉戏,或轻歌曼舞。阵阵馥郁芳香的江风拂过,撩得人们心醉神迷,留连忘返。
我们这学期的生理卫生是何小群先生授课,他对待学生,平易近人,说话幽默风趣,课又讲得生动,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记得他在讲到男女性别一课时说:大明的老婆要生产了,他在产房外焦急地等待着。突然,他听到“哇”的一声之后,接着一个护士抱着孩子出来了。他连忙上前问护士,是男的还是女的?护士说:“你猜?”“男的?”“不对。”“女的?”“你真聪明,两下就猜到了”。我们听后,想想都要笑。
那时我们班女生一般穿很紧的内衣,把胸勒得平平的,走路也低头含胸的,唯恐春色乍露,惹得同学们讥笑。可是,何老师却在课堂上讲这样着装的危害,讲健康成长,讲做母亲哺乳的需要;从心理和生理等方面,耐心地进行疏导式分析。他还强调说,平胸的结果就是:将来做了母亲,孩子睡觉醒来,左手一摸,哦,这是爸爸;右手一摸,哦,这还是爸爸。顿时惹得班上男生哄笑不已,女生却羞答而含嗔。
他还教导我们,要知道生命的起源,更要懂得青春期的变化,从容不迫地去拥抱青春和爱情。他常常强调,要懂得感恩,学会热爱父母和每一个爱我们的人。他说青春是一棵开花的树,长在每个人必经的路上,当你走近倾听时,那花开的声音就是生命成长的旋律。
石牌老街是繁华的商业街,假日里我们多会去逛逛。这条老街,青石板的路面,被磨得油光锃亮的。物质的老街,沧桑的建筑,斑驳的墙壁,古老的店铺里摆满着缆绳、渔网、鱼钩、渔灯、船钉等渔民用品,充满着怀旧的温馨和人文的情怀。
老街的出口,有百余米宽敞处,呈“丁”字形状,俗称丁字街。街道两边,布满了录像厅。我们时间许可时,也会花上一元钱,去录像厅里看看录像。大多播放的是爱国电视剧:《大侠霍元甲》打斗场面激烈,有豪迈的爱国情怀和曲折动人的儿女私情,激昂澎湃的主题曲更是感人。《大地恩情》颇具乡土气息,同样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陈真》可以说是《大侠霍元甲》的续集,主角从霍元甲换成了陈真,同时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延续,剧中以其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引起广泛共鸣。还有《再向虎山行》、《射雕英雄传》等等,每一部都是难以超越的经典。
老街的建筑,和电视剧里的背景十分接近。结实厚重的雕花木门,精巧华丽的各式格窗,拙朴凝重的横额牌匾,令人顿生沧桑之感,但是依稀还能看出曾经的繁华。看不懂的只当是普通的物件,而看得懂的却视若珍宝,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历史。石牌有这样一条保存完好的老街,是值得欣慰,值得珍惜的。
走完老街后出来,站在大桥头,皖江畔,流光溢彩的灯光包围着县城,现代文明的气息又扑面而来,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学期快结束时,我和毕业班的吴长苗、郑久娣、查正银三位老乡,互赠了留念物品。我们心有所托,情有所系;平静的日子里,心湖偶泛涟漪;相互牵挂、相互祝福,是件很幸福的事。
两年来,他们给予了我学习和生活上很大的帮助。尤其是郑久娣老师,我时常想起她冬天里给我洗衣服的情形,同学挚情,难以言表。
我留恋跟他们在一起时,在心灵的契合处,听校园钟音,赏松林皓月的日子。时光如水,往事如歌,昨日的思念,依然在今天的阳光下微笑闪烁着。
八
当微薰的暖阳,与轻漾的水波密接,最生动不过的,是两岸叠出的房舍,及倒影而成虹。阳光和煦,驱离了旧时的仓惶,也不将剩余的残景,投入花开荼靡。
皖江岸边的秋草,有的青翠婆娑,有的灿若晚霞,有的洁白如雪;她们都释放着十分的情热与美丽。
第五学期时,学校最大的改变,就是我们生活班委和学生会干部联合起来,整顿安排打饭秩序。严格要求同学们,三餐排班、排队,分窗口到人,与学生个人积分考评、考核挂钩。
原来打饭的时候,食堂大厅里挤的密不透风,里三层外三层的。同学们手里拿着形状各异的饭盒,瓷缸、大碗等都有。同学们左冲右突,挤来挤去。有的在前头占位置,后面在人群外面接应;有的把碗举过头顶,背对着攒动的人群退不出来。那场面,真得是着急呀!
在学校食堂里吃饭,吱吱喳喳的;我们没有攀比,没有虚荣,都捧着一样的搪瓷碗、铁饭盆,吃着一样的饭菜。
以前同学们常常说,打菜时一点点肉搲进瓢里,还是被打菜阿姨抖下去了。后来我和班里几位同学打赌,看谁能够打得到肉。于是,我去食堂打菜,对着打菜阿姨就大喊:“学校是我家,阿姨像我妈!”阿姨大笑,果断地给我加菜,肉自然是少不了的,真得把我们都笑抽了。其实那时条件不好,肉本来就少,并非真的如同学们说的那样。
学校会最大化地保护学生的利益,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补贴的饭票、菜票和食用油等,进行独立的核算。不足的部分,由学校从活动经费中补齐;多余的部分,就会安排分发给学生。
饭票多余的部分,以馒头票的形式,由各班生活委员领回;菜票、水票多余的部分,以学生加餐的形式,由食堂安排加餐;食用油多余的部分,安排学生自带油壶,到猫山粮站,凭油折子打取。
学校伙食科补发的馒头票,食堂安排的加餐等,在当时条件一般的情况下,对改善学生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余的食用油,由学生带回家,更是好评如潮。
怀师一直践行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学期哲学课是韩根莲先生教学,她三十五、六年纪,襟裙飘逸,婉风娇容。她上课时东拉西扯,指天道地,讲得天花纷然,倒是十分上心好懂的。
韩老师紧张起来,就会有点口吃。一次上课,李翔同学举手有问题要问她。她连忙说,你……你……你……你,站起来说!语毕,李翔、李训技、汪小辉、李四平四个同学都站了起来!引得我们后面几排的同学,整堂课都默默含笑不已。
大胆地学习生活着,我们无拘无束,心平气和地迈着脚步。窗外有风景,笔下有前途;低头是题海,抬头是前程。我们的生活里没有那么多观众,就算有,那些观众也不会对我们的人生负责。那时我们不但关心国家大事,还留心着周围的事物,关心着同学。
我常常和杨向东、汪百胜等同学一起,去韩老师那里借阅学习资料,时而侃谈政治,相处甚欢。蕴含着古典美的韩老师,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只是在她面前不好意思说而已。
集体生活,一开始我们也不太习惯。学校每天晚上十点熄灯,三十几位同学睡一个大寝室。一人打呼噜,全室难寐,好在年轻,现在我们已经适应了。可是天热的时候,大寝室里的蚊子太多了。有的同学身上被咬了许多小包,只好半夜里起来做有“痒”运动。
有天晚上,我误把闹钟时间设置到凌晨三点,然后就放在床头一个没有上锁的抽屉里。半夜里闹钟响了,我摸黑诧异地爬起来,准备关掉闹钟。可是抽屉门却是锁着的!没想到锁抽屉的郑雨田同学,当天晚上骑自行车回家去了!第二天早上,班里男同学见人就问,这是谁干的?直到现在,我都没敢说,那是我弄的!
人生的路,有坦途,也有坎坷;做过的事情,有欢笑,也有苦涩。泪水,告诉我们每一个跌倒的故事;汗水,使我们在故事中明了几分成熟。望着窗外,我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我们只有经历过,才能明白,每一次得失,都承载着各自的意义。我们保持一颗谦卑的平常心,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用心地去感悟,去学习,才能够更上一层楼。
我们的教育学、心理学由朱忠伦和殷楷明两位先生讲授。可能是由于年龄偏大的缘故,二位老先生课讲得很细致入微,但是不够机动。
朱老师是位喜欢记住学生名字的人。他只要上课,就点名。而且每次从第一名,有条不紊地点到最后一名;他把人与名字一一校对准确,然后宣布上课。毋庸置疑,朱老师教授的课,出勤率总是全校第一,谁也不敢请假、迟到、早退等。他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会处世的态度,生存的智慧;要学会生活,直面生活中的暴风骤雨;只有毅然地前行,生命之花才会绽放得更加绚丽!
殷楷明先生夫妇,已迈古稀,居住在东墙的大泡桐树下。他上课时,经常结合古典诗词,讲解作者所表达的心理活动;并且仔细地分析苏轼、李清照、岳飞等名家诗词的意境、心理活动等,讲得活灵活现,宛如亲见一般。他还经常强调:要让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灵魂保持一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情绪才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他的谆谆教导,我们至今记忆犹新。
受到中国女排在世界排球比赛中多次蝉联冠军的影响,我们班也很快就组织了男、女排球队。男排球队,人员机动很大。潘正友、丁金苗、方胜、李应华等同学是主力队员。女生因为人数少,所以毕圣霞、刘彩虹、汪婧、王刘琳、杨秀红等同学也积极参加了。
男女排球比赛的球网高度并不一样,男子网高二米四三,女子网高二米二四。我们班男生,人高马大的,占尽身高优势;女生却仅仅看好文化课成绩,忘记了长身高,娇滴玲珑的,吃了不少亏。
有的同学说,其实这么多年来,她们一直在吃亏。个子矮的女生都会恨个子高的男生。因为个子矮的女生,一直在默默地给个子高的男生看乳沟;而个子高的男生,却永远都在给个子矮的女生看鼻孔。这些自然都是茶余饭后,毫无根据的玩笑说法,止增笑耳。
其实在比赛中,队员们同心协力、奋力传球,良好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一位队员也都尽力发挥,团队配合默契,发球、接球、扣球等, 每个环节大家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互相打气加油。
在校际排球公开赛上,我们班竟然获得了男,女排球第三名的好成绩。后来,我班体育委员陈国华和吴长苗、洪茂林等同学一起,参加了安徽省中师排球联赛,并且获得了冠军。
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比赛,队员们的胳膊和手臂都留下了一处处伤痕,从队员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上可以得知,大家都是痛并且快乐着。
训练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如果真的努力了,目标明确了,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比想象的要更加优秀。我们的希望,只有与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人生的蓝图,才会更加绚丽夺目。
当我接到县委组织部的调训通知时,真是喜出望外。因为成绩突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和学校的汪敬文等五位老师,一起来了到中共怀宁县委党校学习。后来听党校的肖秉尧校长对我说,我是怀师校史上,第一个在籍被调训的学生;顿时我心中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党校人性化的建筑设计,浑然天成。教学楼、学术报告厅等设施齐全,为学员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我们来党校学习了三周有余,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安排的教学计划、研讨式的教学、拓展式的训练,形式灵活,方法多样,使我们充满着期待。感谢党校老师们孜孜不倦地教学,默默无闻地奉献。
我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自主地学习,严格遵守党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光辉历史,震撼了灵魂,激发了斗志,坚定了热爱党、拥护党、跟党走的信念。我们通过学习,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认识,为返回学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累了新的知识和能量。
窗外的阳光和天边的彩霞,给了我们时代的召唤与步伐,引领着我们去追逐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追求是永恒的微笑,使我们的心灵永远充满着激情,使我们的双眼永远澄澈明亮。一叶叶心舟,我们载着饱满的心念;前浪涟涟,荡起了情丝万缕。
九
伴随着娇俏的春天,最后一学期轻灵地来到了我们身畔,生怕扰乱了山光物态的宁静。任凭红尘浮华,我们怡然地观看着眼前缭绕的皖江前浪,氤氲而飘香。春天里的美,是对生命的一种从容、悠闲与豁达。
我们要学会感知生活中,深邃无边的智慧之美,沉厚极致的含蕴之美,包容万象的大气之美。阳光、雨露、风景,都是生活的美学所在。我们必须荡涤尘染,拥抱美丽的情怀;扬起理想的风帆,才能悦适艺术的华章。
军训是中师校园生活的必修课之一,强健了我们的身体,为生活增添了阳光。这学期,刚刚开学,就开始准备军训了。我们班有少数精力旺盛的同学,训练时不认真,每次的惩罚都是全排面对太阳光站军姿。军训结束,学校汇演时,新来的首长都夸奖我们班军姿站得好。
我们站军姿时,两队同学面对面,有时每队同学都想引对方发笑,因为这样对方就有可能被教官责罚。最后,往往是两队人马一起笑了起来,均被罚站两小时。
有一次,教官训练女生排,因为她们正步踢得不好,教官不好明着批评,只好说:“看着你们这样子,我真得好伤心!”没想到徐银梅同学立刻就在下面唱道:“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结果我们班整体发笑,因为罚不责众,才免去了惩戒。
我们被学校安排到猫山小学实习,实习期半年。我分任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上册的教学。没想到我的实习指导教师,竟然就是著名作家陶明国先生的妻子姚如男老师。
陶先生夫妇热爱教育,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他们热爱家庭和学校;喜爱读书和写作。陶先生是江苏镇江人,怀师教授,一九八六年,被选为安庆市文联文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姚如男老师,是安徽省特级教师,发表过许多数学论文,在教学大赛中也多次荣获一等奖,并且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
他们夫妇视我如子,宛如一家人,影响至深。实习期间,在他们夫妇的悉心指导下,我很快就有作品见刊。后来,他们夫妇进一步引导我,渐渐地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乃至成为作家。
姚老师耐心地指导我们,从严学术要求,实践教育方针,大力推行核心素质培养。实习时,我刚十九岁,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胸中充满着自豪与自信,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因为在我们的心里,住着童年最好的晚风,还有幸福青春里最美的心动。
实习期间,我们不是住在猫山学校的。每天早上,我们有意安排早点到教室等学生。我们与他们一起早读,跟着他们一起到操场做早操,下课后与他们一起玩游戏。
读书,让人明智,让心宁静致远;是拓展认知和视野的最佳途径。读诗,是欣赏美的最简捷的花路。我们常常和学生们共读诗书。尤其喜爱诵读诗歌,因为诗歌是文字析出的结晶。我们诵读诗歌,就是颂扬世间至纯至真的情感。诗歌更是一处精神的高地,登临时,我们既能低头俯视现实中的生活,又可以抬头望见远方微光闪烁中的理想。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没有物化的形式,没有量化的标准。备好晚间言语的奥妙,抚过清晨话语的气息,我们名副其实地就成了孩子王。我们最初的心念不曾迷失,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纯粹。我们和学生们一起爬山、栽花、抓蜻蜓等等;那时候,我们的玩具就是大自然。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老师爱学生,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心真意的,不求回报的;只盼学生早日学有所成,学而致用。老师是这个世界上与你没有血缘关系,却满怀期待你成才的人;为你进步而高兴,为你退步而伤心的人。如果说父母与孩子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那么老师与学生是一场感情渐行渐深的缘份。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学生对我的爱,是真心实意的,虽然他们有时调皮,有时惹我生气,但是他们相信我,崇拜我。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也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
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是我们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学生身心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精神的全方位展示。
学校将以本届运动会为契机,大力推进体育活动,努力增强学生体质,展示我们拼搏的本色,青春的风采,让我们在学习上有强健的体能保障,让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广阔的绿茵场上,跑道便是我们精彩的舞台;声声加油,将是我们最高的奖赏。年轻的心,也将为我们喝彩;我们心中充满着拼搏的信念和无限蓬勃的力量。
田径运动会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拉开了神秘的面纱。詹华、陈康林、陈国华等同学,分别参加了径赛男子一百米、三千米和田赛男子铅球、跳远、跳高等项目的角逐,并且夺得了相应项目的冠军。
领奖时,胡善武同学开玩笑着问大家,女生怎么没有获得好成绩呢?郑雨田同学抢着回答道:“好成绩要稳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怎么能获得好成绩呢?”同学之间,亲密无间,幽默到这份上,真是令人无语。
在运动中我们可以发现竞争的乐趣,可以使身心更加健康;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可以使明天变得更加灿烂。在匆匆的岁月里,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拥有一颗健康、善良、美丽的心,才是快乐的源泉。
我们毕业了,在夏天热情如火的日子里。大家在运动场旁边合影,学校美术老师曹中元先生业余爱好摄影,他有一架高清摄像头的照相机,在课余给师生拍照。我们这届毕业人数虽然较少,但是毕业照相还是持续了一个上午,因为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和大家纷纷合影留念。毕业照过后,大家的心便在不舍的忧伤里,开始起起落落;青春年少的光阴里,都有一段迷茫又惆怅的秘密。
这是中师生最为珍贵的礼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有多少人抚摸着这一张张旧照片,把青春仔细地品味,辨认着一个个熟悉又青涩的面孔。我们舍不得朝夕相处的手足兄弟,舍不得婀娜多姿的学姐学妹。我自然更是眷恋着这些小师妹,永远牵挂的心中女神;情不自禁地想着她们的婉转动人和抬头的温柔娇羞。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酥得掉渣的油馍,这一切的美好,都固定在了我们青春的记忆里。
毕业在即,我和吴三杰、郑雨田、蒋龙友、程劲松等同学一起,为大家及时订做了毕业留言册。纸质很硬的留言册,每一页的格式大致相同,内容为:姓名、年龄、爱好、人生信条、赠言等,还有贴照片的地方,内容完全由写的人自己设计。晚自习时,大家都忙于交换、填写。
每个人的留言,各不相同,既符合个人的性格气质,又富有哲理性和文学性。既能彰显读过的书,还能体现临过的帖,字如其人,一本留言册的文化内涵,实在太多太多。
中师二年级的吴尚劲、戴家文、王中余、舒翠萍四位同学,纷纷赠送毕业礼品并留言勉励;在花季的星空下,我们共同咀嚼着失败的苦涩,成功的甜美,迷茫的酸痛,收获的喜悦。
我和中师一年级的黄卫民、吴祚才、章玉美三位同学,也悉心地长谈着含苞待放的期待和花季的羞涩。我们回忆着一起走过的朝夕和连绵不绝的钟鸣。
分别留言时,试问情为何物,缘为何来?莫问因由,情字本无解。只道是:相诉,是一腔智慧的互补;相映,是一阙优美的断章;相惜,是一种情意的升华;相念,是一份别样的美丽。
秉烛夜读的自学者,是怀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中考成绩,都处在全县前五十名,学习中师课程,没有多大压力。学校老师们一直也暗地里支持着我们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每当中师统一考试与自学考试时间重合时,学校就及时地安排补考,决不会影响我们中师的学业。我们许多同学,在中师还没有毕业时,实际上自学大专毕业证书就已经拿到了。
忘我地学习,是一种精神的执着,是一种心灵的洒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保持激昂的心态,高扬达观的风帆,才能超越束缚,成绩斐然。
虽然我们曾经也想放弃,但是最终还是一路坚持。因为我们心里有一份纯粹而神圣的意念在支持着,那就是最初的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教育服务。
后来,部分同学们继续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取得了本科学历,获得了学士学位;还有刘桂荣、何江新等同学甚至读了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
生活中有好多的情节,好多的过往,都不是能交融相契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可能会在别处逢花聚香,所以我们学历提升的程度又各有不同。但是,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挑战的价值观,才是决定我们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若为林,便欣欣以向荣;我们若为草,便萋萋而摇绿。
亲爱的母校,我们就要离开了。我们留恋图书馆、运动场;留恋美丽的花园、音乐室里的琴声;留恋亲爱的老师、同学。我们唯一能带走的,只有那红艳艳的毕业证书。
怀宁师范学校,将永远伴随我们。我们的人生履历上,将永久地镌刻您的名字。静静地,我们感谢您;感谢您给了我们太阳和那一片芳菲的青草地。
十
岁月的温柔,早已在密密匝匝的花瓣中隐藏。夕阳下散步,时光总让这份温柔,在不经意间冒出。任眼前浮华,喧嚣万千,我们情怀若初,笑看着世事的变迁。我们像幽兰,处深谷而轻飘香味;像明月,照幽微而播撒光辉;像珠贝,埋沙砾而愈显珍贵。
我们喜悦心怀,归来仍是少年。我们能在寻常烟火中嗅出浓浓的清香,习惯于浅浅的日子里悟出深深的妙趣,在善待光阴,经营清欢时发现和成就着更好的自己。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虽然没有冠以素质教育的名称,但其整个教学体系,注重全面发展,在筑牢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对音、体、美进行强化训练。我们往往兼艺,琴棋书画;各种球类、舞蹈也略知一二;吹拉弹唱,自然也不在话下。
按照国家政策,我们毕业后,就统一分配工作。经过三年的学习,像蒲公英一样,我们撒向广大的乡村教育第一线,大家都没有辜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成为了光荣的中小学教师。
我被分配到梅塘学校任教,小学、初中都带课。我们是中师毕业生,中小学所有课程,一般分课就能教。学校按所缺的师资名额分课,统考时成绩,常常也能名列前茅。那时年轻,跟学生们年龄相差二、三岁,一起学习,形同手足,师生情深。
在平凡的工作中,我们脚踏实地地行走着。我们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注重遵循学生心理,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用心用情,而不是仅限于说教,与学生成为朋友,模糊了距离感,却又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我们把最美的芳华,奉献给了那个时代最需要的职业。当第一次领到七十九元工资时,我们激动地热泪盈眶。当时的农村,这些足以供给我们一家六口人的日常开销。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我们依旧纯真,依旧守护着许下的约定。平凡人在悠悠岁月里这么说,所有的人在感知里也会这么说,诸人如是。淡泊世事的虚浮,知足生活的平凡,我们接纳着自己的平庸,感恩着缘分的温柔。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让人生更加精彩,让自己享受愉悦。
我正式调任石镜第二中学担任教师,是在一九九五年;同年,我们许多同学,因为通过了自学、函授取得了专科、本科毕业证书,也调任到了中学。
如果人生是一次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这时,我便下定了决心,真正地开始文学和书画创作了。
我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在参加工作后,就意识到自己未能步入大学的大门而感到遗憾,于是一边工作,一边坚持着学习,自我突破,不甘于平凡。我们不容易、不简单、不甘平凡,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如同乡间的渡船,改变着很多乡村孩子的命运。我们用尽了青春和汗水,努力让三尺讲台上的自己不辱使命,在很多时候,是照亮了他人,却委屈了自己。
皖江流深,沧笙踏歌,皓齿丁香,轻语流年。爽朗与忧伤兼具,温暖和苍凉并存,我们从改革开放中走来,出入烟火乡村。我们用细腻温暖的笔触,把点点信念都存在心尖,于朴实的教学间,透出深深的震撼。
我们依靠着勤奋的底色,用智慧、用毅力,不断突破自己,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在每一个冰雪融化的声音里,都有我们坚定的脚步,记录着一段逝去的芳华。凡事都讲求客观公正,端庄大方,我们自带着一种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光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这些中师生仍然是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这份选择永远无悔。
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之后,逐渐定型为某个学科的老师。但是,只要有需要,任何一门课,中师生都能拿得出、顶得上。我们几乎都会在继续教育制度的要求下,自觉地不断学习完善,逐步提升着教学技能。
我们一直坚守岗位,默默地奉献着,但是骨子里却增添着教书育人的情怀。我们当年用最好的成绩,进了中师;又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讲台,成就了自己,也夯实了乡村教育的基石。
孩子们的世界,总是那样蓬勃向上,清纯美好。我们教授给孩子们的是知识、是做人的道理;这一路走来,始终心怀美好与感恩,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淡雅与从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追求,是中师给予的深刻烙印,也是一种精神褒奖。在拼搏与奋斗的路途上,我们不再轻言岁月沧桑,从未懈怠过,撑起了乡村教育的一片天空。
许多年以后,曾经的少男少女都步入了中年,双鬓染霜,坚守在最偏僻的乡村,默默无闻地奋战在教育第一线。怀师这所五十多年的学校,也如同一个步履矫健的长者,渐渐步入了暮年。在全国大学扩招的浪潮中,她艰难地挣扎着,生源越来越差,最后不得不在一九九九年停止招生。再后来,怀宁师范旧址又被企业辗转征用,乃至去年拆除。
时光斑驳了岁月,流年沧桑了回忆。往事如烟,只言温暖,不语悲伤,我们乐观地面对世味与偏颇,唯有牵挂与眷恋的心境如昨。我们不问落叶化蝶,不问飞花若雨,不问归雁流云,只愿流年静好。
岁月缝花,绚烂了如锦过往;时间煮雨,点晴着美好未来。弹指一挥间,我们已经从怀师毕业三十二年了。那些校园里的人和事,一直在我们的记忆里珍藏着。美好的一段青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怀宁师范”四个大字陨落的瞬间,标志着全新的教育模式,在祖国大地,已经生根开花。
我们着意青山,簇簇绵延;放眼湖上,清波浩淼。皖江气势磅礴,喷珠溅玉;在奔腾咆哮中,充满着潮浪的传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