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永利的头像

查永利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6/27
分享

我的故乡怀宁(17)

在永远镂刻的记忆中,我欣赏美景的欢娱。我在深忧时光的历史中,感触颇深而泪眼朦胧。在光阴荏苒中,我流连眷恋美丽的传奇。依稀如昔的甜美,如今仍掩映可见。我又在微波乘风中,听见如怨如诉,又似悲凉欲绝的声音。我还看见飘飘的竹叶,错落的农舍。晦冥的远景中的人影,我也隐若可辨。我边走边听,倦怠而寂寞着。我希望有艰辛而充实,美丽而璀璨的生活。

古韵石桥横渡,舟楫淙匆。绿荫满檐,枝桠纵横,水雾滋润,我偶尔又浮现脑海中的梦幻。伊人近在咫尺,转眼又恍若天涯。古树无语,风吹过,黄叶悄然落。我看见疲倦的蝴蝶,似乎传递着古老的不可言传的信息。或在古朴的木屋。或在宁静的小吏港口。我忐忑不安的留恋爱慕之情,渐渐融化成了泪。这也分解了我多年感触的诗趣,和心头缀满的清露。

小市乡位于怀宁县西部,皖江中游。东临白洋湖,南接杨林畈,西隔皖水与潜山县相邻,北与三祝乡相接壤。交通便捷,三一八国道、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乡以驻地小市港得名。小市港旧名“小吏港”,是东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因处古代官道,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兴盛,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的古老商埠、皖西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小吏港”遂演变为小市港。建国初属三桥区的小市、顺桥、茅庵、杨棋、四松、平坦、受泉等乡。一九五六年并为小市乡,一九五八年建小市人民公社,一九六零年并入三桥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恢复小市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乡。全乡除杨棋等五个村为丘陵外,余为皖水沿岸大片肥沃良田的圩畈区。以水稻为主。小市港原有“孔雀台”,系《孔雀东南飞》的纪念建筑,现已毁。后,有重建。花山墩,又名乌龟墩上的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已修葺一新。

小市乡有神奇的传说,可幻可化,扑朔迷离。小市是千年古镇,古称“小吏港”,又名“焦吏港”,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汉代就有其址,是东汉著名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的发生地。小市港古为水运港口,商贾云集,因年长日久,河道淤塞,渐不通航。周围农民多植园竹,织编竹席,远销全国各地。小市镇不大,镇内有一条逼窄的老街,街上是光滑的石板路,两旁房屋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古风稍存。我抚景畅观,泪点点,犹听回澜曲里烟雨茫,肆其残虐,倶成惘惆。婉丽罂铬,玉树已凄凉,旧颜渺难寻,我苦郁心头。在镇东不远处有个叫刘家山的地方,相传就是刘兰芝的故里。焦仲卿的家乡在今潜山县梅城镇焦家畈,与刘兰芝家乡隔皖水相望,相距只有十多里路程。相传小市乡另有相公庙、兰芝桥等古迹,也和焦仲卿、刘兰芝有关,但缺确切考证。佳期如梦转头空,隐恻炽情,踉跄落地而碎裂,我看见草木也悲壮地零落着。柔情似水,江流滚滚,劫灰余烟里,我满目怆痍。

在小市乡北侧下街,有一处著名古迹叫“孔雀台”,是后人纪念刘兰芝、焦仲卿而修建的。开始这里阗无人迹,含蓄隐忧而静谧异常。孔雀台始建于唐代,初为土台。元时在台上搭竹棚,明永乐年间改为砖木结构舞台,清末曾扩建。孔雀台作为《孔雀东南飞》的象征,千百年来成为文人墨客寻幽访胜之地。“到安庆必登塔,到小市必登台”。清末以来,许多名优都曾在此登台演出,其中有夏月润、齐之宝、汪玉珊等。因此,孔雀台在长江中下游名声远震。惜在“文革”期间被毁,仅存遗址和图片。孔雀台是当地人世世代代演唱刘焦爱情悲剧的戏台,据说每逢正月,都要在这里不分昼夜连唱三天大戏,热闹非凡。孔雀台原来呈“凸”字形,占地百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上为舞台,廊殿式屋顶,飞檐翘角,每层有斗拱,雕梁画栋,气宇轩昂。但这座珍贵的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了,已不复存在。现在只剩一座土台,犹自巍然屹立,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昔日的辉煌。也许是几堆破碎云,栖息了永久。我自愧短识,无意畅达文謇。我也不能痛快的倾诉,或是惊情的哭泣。我只在风风雨雨中,记下孔雀台离别时的美丽、疲倦与软弱。曾经苦难的旋律,最苦最累的岁月,以及罪孽风冲,都已随风而逝。

小市乡里传说,焦仲卿的母亲叫焦八叉,脾气凶悍。焦仲卿有个小妹叫焦月英,诗中曾提到过她,叫她“小姑”。这个小姑聪明能干,人称“能小姑”。刘兰芝、焦仲卿双双殉情。青春忙于生活,顾不得了解与抗争,他们挥手告别尘世时,肯定已心碎万瓣。焦母可能也会痛悔万分,无地自容。但是只有焦月英深明大义,出面主持丧事,将兄嫂合葬。后来,人们便将这座合葬墓称作“孔雀坟”。孔雀坟现在还在,位于小市乡老街东侧一座叫乌龟墩的小山岗上。这座小山岗叫花山,也就是“华山”,《孔雀东南飞》中说:“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永镇寺”,原名永镇庵,坐落于古镇小吏港栅子门外。据传建于汉建安年代,是刘兰芝、焦仲卿的定情地。一九五一年土地改革期间,佛像被毁,僧尼还俗,改建为小市小学。一九五三年大水,庙基被拆除,砖石用于建校。后,有重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孔雀坟”还保存得相当好,墓前有古青砖雕刻的墓碑,每年清明节和腊月都有大批群众到此焚香祭祀。但解放以后,这座坟被毁掉了。到了八十年代,对坟墓进行了修缮,面貌为之一新。墓基由块石砌成,墓前竖白色大理石墓碑,高约一米,上刻“汉焦仲卿、刘兰芝之墓”九字,古朴大方。碑的上方还雕刻着一对美丽的孔雀,象征着他们的忠贞爱情。几千年点亮的思维,在这里闪烁兴奋的光芒。只是尘埃污秽,随意践踏着渴望已久的梦幻。这里用生命打破幻想,用温慰翻波愁肠。历史用激情飞逸的教诲,敲打世代坟前缄默的人们。

小市是文化名镇。境内历史人文景观众多,孔雀东南飞文化园、焦刘合葬墓、孔雀台、王家山新石器遗址、广王庙、清乾隆年间纯种洛阳牡丹园等知名景点,使古老集镇大放异彩。竹编工艺素享盛名,小市“舒席”畅销全国。我觉得这些错乱的蹊跷事物,往往弥漫着人们很深的情愫。这里可能有善意的谎言,有时甚至是利益所驱使,或仅仅是为了掩饰人类自身的失态而已。如果是这样,端立的徒生,白圭之瑕,往往也有颇多的舛误,这使我感到非常痛惜。我只想在凌乱乖舛的人世中,辛意增文,自著自读而已。我不会去写推倒又重建的墙壁。我不想去写虚无缥缈的历史。我可以唯志行清纯,行解兼优。我可以宗说倶通,不滞文句。我可以直剖幽玄,开示悟入。我最终都以度生为本怀,固无以待言。我觉得人生如书,备力艰辛方成正果。我有时携卷快读,竟之,又掩卷太息。我耻于言利,这与世俗的见地有相悖的关系。林阴清脆的文字,忧思粲然,恣意燃烧着生命,我却毫无悔意。这可能使人对我的行为感到惋惜。我欲亲近自然的愿望,总是被大自然矜持地回避着。我在空虚的日夜,感到分外的寂寞,更不想凝结欢乐痛楚几何。我看群星无言,孤月沉默,流泉呜咽,夜莺哀泣等等。我坦陈的心愿,乐于成全他人。如果能用快乐感染他人,我觉得自己就是游曳的天使。

夏奎章、李硕成、夏天演与小市乡。夏奎章(1824-1893),原名大章,字奎章,以字行。京剧武生。小市乡良湖村大茅屋人。他是三庆班的头牌老生,有“活马超”的美称。他也是北方京剧演员第一批去上海落户者。其子在上海京剧界都享有盛名。二子夏月恒演武丑兼武生,三子夏月珊演武生,八子夏月润演武生,夏月华演武花脸。其中夏月珊,夏月润创办“新舞台”,从事戏曲改良,对京剧革新起了一定作用。他擅长剧目有《反西凉》、《战渭南》、《冀州城》、《赚历城》等。据说《冀州城》由“二黄”改“西皮”就是他的创造。他与谭鑫培为儿女亲家,谭之小女嫁月润为妻。李硕成(1889-1962),谱名庆哿,字焰春,小市乡莲湖村李家嘴人。幼读私塾,古典文学造诣颇深。十九岁毕业于安庆高级中学。一九三四年,在家乡设经馆两年。一九三八年,至解放先后任怀中分校、卓湖中学、文课中学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著有《老子疏证》、《庄子通义》、《杨子法言注》、《周易我见》及《诗词韵律学》,“文化大革命”中遭焚毁,现仅存《韵律学》一册。夏天演(1891-1960),字显相,小市乡莲湖村人。辛亥革命时,参加青年军。一九二一年,曾跟随孙中山。一九三一年,他与胡汉民一道反蒋,被迫辞职,旅居上海。一九三八年冬,因健康原因辞职家居。一九五九年,被选为第一届县政协常务委员。病逝于任中。

广王庙坐落在良湖村。背负山峦,面向皖水,古朴雅静,别具风韵。建筑年代不详,面积约三百平方米。中殿设有广王大帝神龛,广王神像居于正中,右为二广王,三广王,左为小广王。广王神像头戴皇冠,身着龙袍,足履朝靴,俨然一副帝王偶像。解放前庙内香火极盛,常住僧二至三人。每年农历二月间,广王大帝要到方圆百里内巡狩一次,农民称为广王会。足迹所至,涉及潜怀两县的小市、梅城、油坝、三祝等六个乡。广王所到之处,都要设台,陈列香几接驾,盛会三天,参加者数以万计。据传,广王乃是后梁皇帝朱全温之长兄朱全昱,原系安徽砀山午里沟人。朱全温参加镇压黄巢起义的部队,战功显赫,被唐朝封为魏王,任四镇节度使,一跃而为晚唐后期独揽朝政的新贵。朱全温准备篡唐时,接长兄全昱到京师,委以重任,朱全昱不接受,回到砀山隐住山林。朱全温即位太祖后,有一次生病,很想长兄全昱来看他,派人到砀山请全昱,错传皇帝派人来捉拿全昱。全昱于是只身向南逃亡,来到皖水东岸的岗峦地带,定居下来,为当地百姓看病植树,做了不少好事。以后,他回到砀山,被太祖封为广王,死后又加封为帝,称为广王大帝。后人知道了这段逸事,特在朱全昱的栖身之所立庙,岁时享祀。广王神龛两旁有副对联,可资为证。联曰:“身隐砀山,生耻封王死作帝;灵昭皖水,功名及物德嘉民。”当地文人谢鸿斌早在二十年代也曾为广王庙题写一副对联,亦可作证:“寄迹烟霞,砀山一角帝王贼;功垂民社,皖水千秋俎豆馨”。

珠流河由北而南,将小市乡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像斫刀,西部若斧钺。攀缘舒放的绿枝,依然繁茂,雨后更加清丽水秀,忘俗地捉弄着山川。野蕉木棉,苍松翠柏和山茶,痛快的享受着雨水的滋润,在无垠的旷野上。还有我心中无人问津的歌谣,只为那丰收的稻田。消沉闲适而慵倦的摩的,搔首弄姿,惊扰着忙碌的人们。村落拘谨寡言的风貌,趣味盎然,又似乳液般情热朦胧。这里没有闹市激情沸腾欲望燃烧,却是恍惚迷离如痴如梦。我眼前艳羡的景致,奔放飘逸而热烈。我原来只打算相扶风竹深浅路,看凉波可惜绕红楼。遂逐船催拍,无计欢影婆娑花里浪,我游冶处,只愁泪眼问花语。我知道往事随流水,但是不知江月待何人。

河的东南面,四松、莲湖、杨旗、禅师四村,遥相呼应。瓦房、茅屋在雾烟中,凄厉地疏落着。平缓的小山,宽广的原野,潺潺的小溪;在平淡中选择与放弃着,俊秀天成,而铺陈着潇洒。我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却也芬芳四溢。白鹭步履轩昂,点缀着蓊郁不俗的山林。心不在焉的枫林,暗哑稍矮,百无聊赖望着山风带走的云朵。它也许孤独,怨恨而焦躁,又有几分清冷的失望。我把泥沙倶下的激情拂裹,和赏心悦目的优雅疏落,早已遗弃在了风中。我轻闻着错落轻隐的花香。它洁净有致,轻飘而胀满柔情。它在余晖的渲染下,光怪陆离,似乎绝望和希望并存。我愿洗濯灵魂,撩拨漫漫云雾,渐显出山峰、幽泉与绿树。我愿朝霞染绿泥土,辛酸凄切,随风而起;愁楚惶惑,随风而散。我盼望月辉净化,浮云飘远。我希望彻悟神思,点燃征程。

河的西面,求雨、小市、受泉三村相连。这里傍山做屋,黄泥黑瓦,深翠细竹,平潭而寂静。这里有干涸的水塘,凋零的藤架,还有衰枯的小草;蘧然而神秘,浓郁而凄切苍凉。但是求雨村李家破屋,植有著名的“乾隆牡丹”,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与近在咫尺的“孔雀东南飞”园林并称为小吏港的“双璧” 。在这几百年的逝水年华中,看似芜杂而浅薄,实则底蕴深厚而清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名花,小市乡开始了建设“乾隆牡丹”的保护工程。现在在对原来的“牡丹园”进行修缮加固的基础上,仿照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建设有牡丹亭、外围亭廊和名人碑记等。我行走在街井巷陌,看风景如画。这里清爽的繁华,在夕晖薄暮里,远眺会

更加温馨而宁静。我虽冷静漫步,但是洗浴的幸福感,亦真亦幻。我在欣喜的担忧中,也摆谈着骄傲的苦涩。我热切地呼唤,赶快抛弃疑讶悲愁,分享兴奋。我那轻飘飘的灵动,也不再是悲伤亮丽,和绝望的云朵。现在小市乡契机繁华,却饱经沧桑,正欲展翅飞翔。小市镇的“乾隆牡丹”,具有寿奇、香奇、色奇三大特点。花具扁平形,呈白玉色,复瓣黄心,围绕花蕊有金黄、大红、水红、浅红、半白半红等五种颜色,享有“五彩珍珠”的美誉。这在牡丹花中较为罕见。每年清明前后,前来观赏的省内外游客是络绎不绝,文人墨客对其也多有吟咏。

“乾隆牡丹”的传说。求雨村李家破屋相传,这株牡丹的历史十分悠久。它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小市人李真宠托友人,从洛阳上林苑移植而来。据说为了运输这棵牡丹,李真宠的友人腾出专用的轿子,让轿夫抬着牡丹送了回来,自己则跟随轿子步行了一千多公里。这株牡丹购来后,当初栽于焦刘合葬墓的左侧,仅仅几年时间,牡丹便长得枝繁叶茂,可是每逢开花时节,花朵总被小孩攀折殆尽,李姓人家这才将它移栽到李家破屋堂轩大天井内;后由乾隆年间的李应文加以精心养护,长势日趋茂盛,享誉方圆百里,世称“乾隆牡丹”。

在河的西北面,良湖、平坦与茅庵、官桥四村遥相呼应。这里烟火缭绕,村落在流光中摇晃,魅影弥漫。我听见多情的黄梅曲调,在诉说着蚀骨销魂的情缘。我飘泊的心,却迥异其趣。我欲语繁花落,芳菲时节,青山缺,田畔寂寥孤寒月。雕栏湘帘,清幽静雅,我泪珠垂,孤灯对,琢磨反复难成寐。我只能在狭缝中,舔着伤痛;睡梦中,看碧日蓝天。蔼气氤氲,九衢澄静的天地,多么令我神往。我盼望碧草满地,柳梅争春。或一块石,或数株松,我欲看变化转于时命。但是我羡慕这里松柏岁寒,不改其操;梅花雪压,不减其香。我怀着一腔远梦,看楼阁清风。这里松香芬芳,绿萍遮水,花开深红。我远眺秋云倩影飘游,高邈苍穹。我虽身倦而情逸,神思湛明而绚烂。我听琤淙泉流,若琴声断续。这些美景脱落了许多的乡愁,我的心绪渐渐柔谐而婉转。

居中的珠流河,由北而南,静静地流淌。我望河风起金波渐转,碧影石桥头,津渡人独倚玉栏。我看古台芳榭,玉楼已闭,灯火渐远,疏烟里淡月照黄昏。陂塘,围墙,茅堂;我乘兴徜徉,隐隐约约已沙笼画烛,月影当窗。在夜里,我逾纯朴,弃凄绝,欲轻灵书写芭蕉叶。我欲写白鹭立移时,斜风约水忙,几滴溅落荷塘。我还想写红尘北道,碧波南浦,明月水渺送离杯,低问几时回?我咀嚼着分离苦,消磨着感慨,在碧纱窗影下,诚挚的感情意婉而迷离。夜来村落平林静,清雾敛,业已潮落波滟滟。我用红泪清歌惜憔悴,怨年华渐逝,偏偏又见清风吹散了晓霞。我悄悄接近山廓,扶起残败的荒草。可是寒侵临路,它们不知何时又攲斜了。

西边的皖水,似乎从虚空带来脆甜的一抹笑脸,恬然而轻快,婆娑多姿地寻求着河岸的亲吻。它秀眸含波,颇解风情。它轻薄的衣衫,在流露着青春娇媚。它使人亲近而不狎邪,颤栗着而娇憨绵绵。它用夜色般潺缓的语言,许下了旦旦信誓。它的心境就是水,有着美丽纯洁的内涵。它在反复流淌中有称奇的默契,面容灿烂而明媚着。 它带走了人们流离失所的苦难,哀嚎或呻吟,悲颤和凋谢,并祈盼着人

们灵魂都涂抹阳光。它把奚落的怨恨,早已深埋于心。它有时颠沛流离,但更多的时候是波涛凶涌。皖水,理智而狂迷,会一泻千里。它有张扬的生命,从不相信沉重的苦难。它知恩守信,以博大的胸怀清新着所有劳倦的人。它会给殚精竭虑,惨淡经营的人生,以动荡而起伏,丰富而美丽的启迪。

小市米粑的传说与小市乡。小市米粑是小市居民重大节日餐桌必备小吃。经常用它用来招待贵宾是当地的风俗习惯。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孔雀东南飞》这个故事,故事的源发地就在小市乡的小吏港。而“小市米粑”和这个唯美而又凄惨的爱情故事有着直接的关联。农历三月三和四月八是小吏港一带传统的粑节令,这是传说焦仲卿生于三月三,刘兰芝生于四月八。这一对本应白头到老的恩爱夫妻,终因焦母逼走兰芝、刘氏家兄迫令兰芝改嫁,导致双双殉情而逝。小吏港一带广大群众哀其不幸,村村户户用发粑的方式来吊唁他们,说发粑是为了“巴魂”,说是这两天吃粑能够“巴”住焦、刘的灵魂,灵魂被“巴”住了,他们便能世世代代做夫妻。小吏港地区至今还流传着,焦仲卿和刘兰芝爱吃米粑的故事,而且刘兰芝的母亲据说便是制做米粑的能手。每年逢上这两天,家家户户都要发米粑,粑蒸好了,你家送到我家,我家送到你家,一边吃着粑,一边评着粑,小吏港一带村村户户,简直成了粑的世界。一些人家没有条件发米粑,便带上几斤米到小吏港米粑店换来米粑应节令。那两天你去小吏港换米粑,一定要起得很早才行,如果去迟了,粑卖光了,你就有可能满怀遗憾地空手而回。如今,小吏港米粑已经成为风味独特的传统食品。

春潮会汹涌澎湃,崇拜也会莫名的狂热,有时会让你陶醉于无涯的幸福。我说习惯的抽屉,是一朵飘在窗外的云,看不到别人,也不了解自己。我每次看到它。我就像是笨重的小青年,眼光侍弄俊妇,心理却漂流着大学梦。人们都说商人重利轻离别。可我一次次又深情地凝望着它。它比《孔雀东南飞》更上口,甜润而细腻。瑕不掩瑜,讹传终弃,小市米粑,惟它是我心中的尽善尽美者。我每次拿到它,都会情绪不禁的吻它咬它。这时我儿时的渴望,和缥缈的心绪会充溢着心胸。人生豪迈,但不会从头再来。生活琐碎,时时会羁绊着我前进步伐。我舍清溪之幽,才得江海之博。我想播撒阳光雨露,让生活满溢波涛浮光。我想让心灵纯净澄碧,与浪花共舞。我不经历风雨,未必能见到彩虹。我要在岁月磨砺中,体会人生的真谛。所有这一切,等我吃饱了小市米粑再说,更切合实际。小市米粑白嫩细腻,拿在手上微微地颤动着,未入口就已经使人口角流涎;放入口中,酥酥的、软软的、甜甜的,没等细嚼,就想吞了。小市米粑选用优质的粳米,手工石磨,加上当地的井水浸泡,文火蒸制而成,放置三十分钟,口感最佳。小市米粑的最大特点是:手感柔软,口感细腻,回味甘甜而著称。

在疏风云影里,我读着《孔雀东南飞》,幻想与回忆缠绵着,交织在梦与现实的边缘。那里有我对他们深深的怀念,和对这场绝美的风景眷恋。我指尖滴落的不止是流年,还有数不尽的惆怅。我用拙笔,记下那些不愿遗忘的痕迹。我只能是寻寻觅觅,站在幸福的彼岸,遥望着凄惨的美丽,追忆着往事。一年又一年的风风雨雨,几许微笑,几丝忧伤,随着时间小河的流淌,许多人和事都随水而逝。我正处在空虚浮躁,按钱论价的年代,物欲冲激着人们的灵魂。人们崇尚潮流,语言灰暗

而情感苍白。我只盼望着生活中处处田野绿浪,超凡善意,和真情相处。我只是溪流对远海的向往,只要沉稳而持重,相信也会是一种欢乐的奔赴。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