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触景生情,我见摧残之景不禁流泪,而怆伤之怀无限,或者诚心忧盼,纷想而奢望着。我觉得跋涉荒芜的土地,会有浅浅的寂寞,但是每一寸疲惫,都是成人的洗礼。我且思且行,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我不拍在余晖涂抹里,或乌云笼罩,即使风雨兼程,也会去搏击人生。我会淡去努力的过程,铭记最终的感觉。我会安之若素,或挺胸昂首。我不希望辜负充满激情,热血沸腾的岁月。我许多欢笑日子的点点滴滴,都有磨难奋斗的泪水。岁月流逝,我依然如昨,是个饱经风雨的人。我眺望记忆,思绪迷茫。我不希望背离初衷,迷恋沿途的风景,而遗憾终身。我会坚持不懈,永不言弃,走遍想去的山山水水。
虽然我有充满辛酸苦辣的激情,但是只能用沉默来耐心的等待黎明。黎明有极端宁静的松散的完美,但在燃烧沸腾之后,也是微不足道的。我俯瞰苍林,喟叹清风。我想在黎明里引吭高歌,又怕多情惊扰了天空。我以为与人宽容,则与己厚仁。人海茫茫,时而后会有期。我努力做处世的智者,因为人生不再打折。我看人生轻贱的光景,有几多鲜活的喧嚣?我回首都是秋,昨日云烟里,几度欢乐几度忧。
山中的黎明,是温润饱满的。它不会污迹斑斑的清瘦,来时也浑然不觉。它会在凉月漫迟,情深梦艳的时候,悄然而至。除清河畈区外,温桥都是丘陵浅山区。我在这里凝望黎明,飘摇欲坠的心绪,荧然飞出了心田。我在私密怪诞的感觉里,赋闲又探究着,体验着黎明的尊严和欣慰。
温桥乡位于高河镇西南,清水河南。东隔硖石岭,南隔库岭与洪镇、江镇乡毗连,西与黄龙、西南与龙泉乡接壤,北与三桥、黄墩乡相邻。月北公路横穿西部。乡以驻地温家桥得名。有一座道教灵源观,有一口古洞白云洞。境内有明代所建龙池庵和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建国初即为温桥乡,一九五八年属龙泉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划为温桥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乡。地貌类型属大别山外围余脉形成的浅山区,土质为第四纪山地黄棕壤。少数村以种水稻为主。多数村以种旱粮、茶叶为主。有特色农产品板栗。主要为松杉用材林。各村均有农场,为全县林业基地之一。
温桥乡地理形状,似水瓢。这里环境蕴含充盈,情意优雅,温情而愉悦,脱俗地熏染着丘陵山地。西南地形稍曲,几屡摇光,艳明自远,恼破春恨斜阳。其余皆成多段直线而规整,意味甜美而鲜绿,笑靥和润而多情。西部狭长,愁听清鸣,西风下,月满西楼。东南和北部成三角地带,明朗疏星,爽气流萤,安静而低调。西北稍多水,晓莺送飞絮,萍飘付水流。东南则多峻山,云欺月色雾欺霞,绮疏掩映,暮烟凝合。这里云彩星霞,编缀憧憬乐章;世故尘土,遮掩时光流逝。这里人们忧郁参差,悲欢离合,劳倦而洒脱。他们在温暖的阳光背后,又泪眼朦胧。
清水河以西,狭长而稍规整。这里有涤荡的锐意,盘桓的绽放,也有哗众取宠,或萎顿的凄凉,但是皆无遮遮掩掩。清河村和县苗圃相望,且顺月北公路而通畅。景幽幽,水自流。清水河蜿蜿蜒蜒,从官山水库西流而至龙泉乡境内。四合皆小山,苍松蓊郁,稻田稀少。香樟癫癫飘落在小山周围,似是在寻找濡湿的一段真情。缓合窘态的松柏树,似是背离了初衷而紊乱地蹙着眉。蝉声聒耳,孤鸿又搅乱我心头, 我空留无那闲愁。我倏忽的追求中多焦愁。我因为如此美景,不学耕稼悔当初。
清水河以东,官山和硖石,隔官山水库而相望,旨田则稍远。这里是丘陵地,我在风雨中跋涉,但是洗净的是污垢,成就的是风流。我在微情中觅旧踪,人字雁回, 山路几重。我看村落,房舍俨然,山多邃径,花落重开犹如锦。是衰朽新颜,粉碎了我的羁绊。无奈寒蝉依然信口雌黄,还不肯自噤。我有质实而沉重的感慨,是因为有辛酸劳倦的经历。我才看萧萧叶飘落,又用竹篮装满花。我没着落的惆怅,也化作了落叶,任凭风吹雨打而飘零。相传官山、旨田和明朝兵科给事中宣国柱有关,但我无确考,存疑。
宣国柱、王来聘与温桥乡。宣国柱(1595-1645?),字若木,温桥乡(今名)人。明天启七年(一六二七年)中举,崇祯十三年(一六四零年)中进士,召见时奏对明爽,被选为兵科给事中。受官后连上十余疏,议论治国大事,不避嫌怨,得罪了一些权贵,遭馋入狱。崇祯帝下诏再审,始得昭雪。曾给皇帝上疏,陈述怀宁连年遭受水患的惨状,请求豁免赋税并予赈济。晚年,因母老辞归,隐居太平山中(今龙泉乡东)。著有《古文辞渊源》、《荀勖》等。王来聘(?-1633),怀宁人,明末武科状元。青年时家境贫寒,常受人奚落,因此愤慨出走,漂泊他乡,寄籍燕京(今北京),潜心习武。崇祯四年(一六三一年)中武科会试。皇帝亲定一甲三人,王来聘第一,即授山东副总兵职务。中国武科有状元自王来聘始。六年(一六三三年)二月,战时受伤而死。皇帝听到他阵亡的消息,深为惋惜,“赠荫有加”。清乾隆间修《胜朝殉节录》赐谥“忠愍”。
宣国柱和刘若宰,都是明天启七年中举,而且都是怀宁人。他们同在朝中与家乡的王来聘等的交往,不得而知。王来聘即授山东副总兵职务。刘若宰的父亲刘尚志,又曾任山东布政使。这中间又有无关系?这也无从查到。浩浩苍空,风卷残云,雪消春水。在命运的优劣中,君子从不轻诺,既有诺,则不悔。他们虽然处境卑微,也曾悲鸣呜咽,却在狂风暴雨中磨砺尊者风范。他们的真知灼见,或是偏颇澄明,解释着一诗一字一抔之诗韵,使人看清一人一事一方人品 。他们清寂的心底语言, 如皖江滔滔不绝, 镂骨而蚀魂,惠泽着人世。他们最温柔的灵魂,最辽阔的思念,博爱而磅礴,热心智慧着我的人生。
龙池古庵位于温桥乡南面的金山村。这里鲜花怒放,绿叶簇簇。池塘碧波里轻漾着几分酸楚寂寥,搅碎了水中的云影星光。龙池古庵因所在山顶有泉水称龙池得名。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一四六五至一四八七年间),人民祈福平安,故建此庵。正门上的“龙池庵”三个大字耀眼夺目。龙池庵建成后,方圆百里的香客络绎不绝。人们带着坚毅的轮廓,让心中无尽的苦难与期盼,伤感与怨恨,渐渐在这里处于释然。他们或是把生活的狎昵泯淡,碾压的暄软之心,用最笨拙的语言消解在这里。殿内的钟鼓声阵阵惊耳,木鱼声和诵经声悦耳动听,院内昼夜香火缭绕,烛光通明。清雍正时,民生生活有所好转,民众又有重建古庵的心愿,于是进行了重建。清雍正年间改建,民国时期因蚁害重建。因所在山顶有泉水称龙泉得名。寺庙主殿面积四百多平方米。原叫“龙池庵”,而这次重建时又将庵名加了一个“古”字,所以叫’龙池古庵”。大殿落成后,为备以后扩建,又在宝殿后面征用山场数十余亩。并且庵内建有厕所,食堂和宿舍等。人们用超凡而不绝对的善意,凑合着疑惑的真心,在这里散尽了生活的疲惫空虚。人们还可能想着不再有度日如年的捷径,或是不用再排遣着无聊的生命等等。现在龙池古庵总占地面积近三十万平方米,有房屋近三十间,建筑面积五百多平方米。供奉佛像近二十尊,专职教职人员五人。心众颇多。我远看大殿光辉灿烂,进殿后看神像金光夺目,威严无比,犹如仙境一般。这里峰峦叠嶂,古木参天,泉甘溪曲,藤古树珍,四时花木广布,珍禽异兽咸集。这里是天然氧吧,云海、奇石、杜鹃、竹海、山茶、枫香树等等,令人流连忘返。这里自然与人文合璧,必然璀璨而夺目。
梅花庵位于温桥乡清河村。这里冈峦错迕,四野暮静。苍松古柏怪柳,遥望着楚江天星。风景在远岫遥岑之间,描绘着天籁,风萧萧兮夜漫漫。梅花庵因修史纂德诸香酋追忆前史梅花娘娘,功加于民,迹追噍阳庙良千秋固等道也而闻名天下。始建于大唐年间,建筑重檐,斗拱交错,青瓦盖顶,颇为壮观。前面并排有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盘龙。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寥廓肆凉,烟霭哭啼,灵馨古朴的梅花庵也逐渐被废弃。梅花庵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仍在原址。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如来佛含笑坐在莲花台。佛像呈古铜色,浑身亮锃锃的,大佛两旁有弟子菩萨、力士、天王、罗汉等。他们慈眉善目,容貌安详。据说,这是清代仿唐建筑,殿高十多米,四个飞檐挂有铜铃:微风拂过,铃声就叮当响起来。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僧散寺荒;在文化大革命时,佛毁经烧,寺因国运而衰退,僧因动乱而远避。现在梅花庵有屋十间,建筑面积二百多平方米,常住僧人二名。庵堂建筑雄伟,佛像栩栩如生。殿内有巨型铸钟一口,钟声可传数里。庵坪有古松数株,苍劲挺拔,屹立庵旁。梅花庵为开放寺庙。境内四时入寺朝拜者颇众,他们在此煮茶品茗,谈经论道,所以香火比较鼎盛。
灵元观(天然溶洞白云洞)位于温桥村斗姆山下。这里有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也有清幽秀丽的池馆水廊,还有大假山、古戏台等都使我流连忘返。但是,尤其是白云洞令我感叹不已。洞内面积有二千平方米左右。洞内密布造形奇特的天然钟乳石,深不见底,远近罕见。在洞口的下面,一股又清又绿的小溪从洞内缓缓流出,清的可以看见水底金黄的细沙;绿的仿佛无暇的翡翠。走进岩洞里,一座座巨大的钟乳石形成的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石琴、石鼓、石柱,再配上五彩斑斓的灯光,组成了各种各样的景观。尤其是在洞顶上悬挂着的一条条大大小小圆锥形的石钟乳,在每一个石钟乳的下面都有一个石笋,在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当中年龄最长的石钟乳和石笋已经成为了石柱,最小的才刚刚长出不久,十分娇小。它们琳琅满目、形态万千,使我应接不暇。那里成片石柱和石笋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奇珍异兽。洞顶还不时有滴水落下,发出滴答之声,犹如美妙的乐曲。这些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的天然雕塑,真是使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高阔的白云洞洞天,雄伟的气势,密集的景物和绚丽的色彩,像一幅幅神奇绝伦的图画。这里真不愧是一个使人拥有无限美好遐想和令人神往的地方。
龙池庵、梅花庵和灵元观(白云洞)是温桥乡的宗教古迹和旅游景点。它们都曾在无奈的时空里,指点教诲着人们,铺垫着所谓的路。它们也曾漫迟凉月,情深梦艳,神清而智鉴着滚滚红尘。温桥乡还有受县级保护的泗洲庙;有受县级保护的古枫香。这些我都未暇顾及,因为走得慌张匆忙。我总琢磨着落笔的踪迹。可是身不由己的悲痛,却又使我感到美景平淡无奇。我把纯属偶然的人生,在移动的美景中哭泣,感叹着世事沧桑。温桥乡还有金山村的奶李基地,温桥村的板栗基地和硖石村冬枣基地等等。温桥乡是山区乡,山多林广、环境优美,全乡共有林地近三千公顷,生态树种有马尾松、枫香等,经济林木有板栗、雷竹、大枣、杜仲、茶叶等,还有天麻、茯苓等作物,是一个生态多样、环境优美的发展中乡镇。境内清水河东来西去,四时长流,汇入皖河。这里许多的风景情缘在我亲历中错过。我怨恨自己没见地视野,诧挲着双手,欲寻找一丝可能的救赎。我拥有一别多年的温桥追寻,满腔热情却一落千丈。我那飘飞的广阔而纯净的思绪,情不自禁地嘲弄着庄重而低级的激情。
龙池香尖茶产于温桥乡龙池村,生产茶园座落在植被繁茂、溪泉纵横,终年云雾笼罩,海拔三百多米的游览胜地龙池庵附近。这一带生态环境优越,茶叶洁净无污染,具有高山茶特有香气。据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怀宁县志》记载:“龙池尖所产品皆绝胜,清明前后采之制出如新蚕,泡似山泉,味不在蒙顶下”。 温桥乡茶产业现在有“龙池香尖”、 “谋水茶叶”、“龙眠春”等品牌。在凌乱的歧途,冲浪的人儿,会感恸酸惊。我在顺风飘过的日子里,也会触景伤情。我会面对美景搔首踟蹰,或温柔泪雨。唯有龙池香尖茶,使我在柔和羞涩中,领悟到神韵清扬。它纷纷掀动我记忆的风景。让我在微微惊悸中,不再竭力难耐,不再有无边的酸辛痛楚。我想着时光无限泼撒,烨烨霞光。我割断情思,祈福平坦。我边品茗边记下这里的馥郁鲜嫩,葱翠新绿地怀念。
陈朗照大四喜京剧班与温桥乡。陈朗照大四喜京剧班,创办于民国五年至十年间。首任班主丁仁恩,三祝乡人。约在民国十年由温桥乡陈朗照接办。至民国十四年时,已成为有伶工五六十人的大班;并招聘一批名角:张桂山、陈刘根、陈保鸿、王奎来、陈金奎、陈炳炎、黄远来、王奎应、吴湘云(女)、周和义、周鸿奎、“九头鸟”、“荣老”(人称活周瑜)、“短腿”等。除在县内演出外,还沿江上下在九江、安庆、大通、铜陵及江南各地巡回演出。民国十四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举行“国葬”,该班在三桥望花墩老戏台演出,为三桥区署抓散、斗殴,班主陈朗照被捕,班子解散。数年后,原班恢复,内班主易为杨秀章,陈朗照从江南归来,当“外班头”。民国二十七年随县政府迁至上石牌开“戏院”,但为时不久又复转望江新坝仍巡回演出。至一九四九年十月,陈病死,班社解散,班龄近三十年。
黄梅调在这里,几乎人人会唱。菜茶人,采茶调,舒逸的情怀,诉说着含忿慈心,款款风骨。温桥乡何祠中还设有戏楼。古戏台祠堂的基本平面布局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约十二米左右,进深三进两明堂(天井),戏台为门厅部分,中进享堂,后进为寝堂,天井两边为廊庑,部分前进廊庑建成观戏楼。楼两侧有对称的耳房,房门对戏楼开。楼顶有天花板、有桧画。 梁架为木结构,外围砖墙封护,内部基本为对称布局,天井作采光通风用,两侧有耳门通街巷。戏台做工讲究,有的台面挑檐,额枋间布满了装饰的斗拱或斜撑,尤其是额枋上雕刻着各种戏文、花鸟图案。两侧看台长廊是由石柱或木柱擎起的,观戏楼饰以精巧的木雕花板及花鸟虫鱼油漆彩画,整个戏台蕴意丰富,构架完美。戏楼一般能容站千人。戏楼只唱大戏,演出次数极少,优先供本族男丁观看。这里有温眩的灯光,欢欣而柔和,五彩幻化着人们惬意的人生。人们把疲惫后的无限典雅,陶醉在斜阳西坠的迟暮乃至深夜黎明。他们为了寻找灵魂的住所,注定要失眠。
五彩缤纷的鲜花,点缀着郁郁葱葱的森林,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它很稀很矮,却在嫩芽绿叶上绚丽而烂漫着。这里丛林深处,大都是松枫树,枝叶蔓披,鸟语花香,沁人肺腑。林中空地阴暗交映,暗的是苔藓地衣,明的是花草间闪烁流过的小溪。树与花交相辉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林生花,花生香,香悦人,生机勃
勃。它们携一缕山风, 舞姿轻盈。悠荡的山林中,微声远从山谷来,像一曲无字的歌谣,激荡梦的轻音。这里没有惊天的步履,却有绚丽的色彩。这里没有尘世的纷争 尽畅山林树木之清闲,幸得享于月夜的寂静。在凉风拂面里,无数次早起的鸡鸣呼唤着黎明。阵阵莺啼 打破着清晨的寂静。朝阳射出了积蓄的光芒。这时山村的千种缠绵,万般柔情的,都幻化成了天边的彩虹。接着,树林里朴实的农人,传出了淳厚的乡音。树林里响起的美妙的劳动声音,打破了树林的静谧。泥土的芬芳也飘漾着,弥散在整个乡村的空气中。
靑葱岁月里,水仙负冰,学子们寒窗苦读累,心中祈盼着屌丝变身白富美。蚁族商人又被尴尬岁月催,何时浸月紫薇飘香桂?拮据的宽容,数码也会累。勤劳的人们在睡梦中弄醒,又积极为生命准备。栖落的娇弱容颜,倾注的满腔思念,含笑流逝中的福指凝眉,都在迷离彷徨中慢慢蜕变成了晦暗的甜美。这里的生活微不足道,是必然,也是顺其自然。这里的生活庄谐杂陈,妙趣百出,沁心浪漫着。这里生活中残留着唤醒亲情的苦涩,也有幸福时光的解码,都无声的诠释着血性与宽容。这里世故的尘土,遮掩着时光的流逝;云彩星霞,却编缀着憧憬的乐章。
温桥人清新而犀利,但没有惊世骇俗。他们纯真与满足,质朴与圣洁,乖戾与傲气;目光聪悦,善于缄默不语。他们会放弃心绪不宁的初衷,在志满意得的狂气,盛气凌人的焦灼浮躁和淫邪而肆无忌惮中超脱。微露晨曦渐拂晓,他们犹如那晶莹蜿蜒的小溪。他们终究不能免俗,虽然不倦的探索。他们也有司空见惯的自负与困惑不解,还有几分局促不安。他们生动的韵致,和山村相符的矜持,都会飘逸着汗溲。尤其是小姑娘临近冰点的神情,不屑一顾,坦荡里又隐含着几分得意,在不明朗的青春里爱美至挚,婉转清丽着。
这里晓梦迷蒙,又幽渺难解,更不是一笑似为红颜。但是也不是痛彻心扉,落花使人感凄。这里隐隐有古老的惊恐,和失控的容颜。这里奢侈的皱纹里,书写着可憎的宿命。人生动荡不安,起伏不定,瑕瑜互见。做爱和孕育,是最古老而神秘的事情。她们空灵而神圣。母亲平坦的河床,古朴而年轻,漫不经心的养育着从容晴朗的生命。她们在滚滚红尘中起伏,在辛酸悲苦中超脱。母亲是永恒。母亲是回家的心境。母亲是每个人的前世今生。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