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永利的头像

查永利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7/03
分享

我的故乡怀宁(33)

我观赏江南景色,两岸群峰挺拔多姿,似人状物,百姿千态,而瞬息万变,更使人应接不暇。当霁雨初歇,如烟如霰的雨雾中,烟波迷万壑,雾海隐千峰,群山若隐若现。若晴日,蓝天白云,山光水色共徘徊,古树翠竹葱郁繁茂,石壁危峰色彩斑烂。从云环雾锁中,探出头来的山峰,洗刷得分外洁净;滋润得分外沁人心脾,那景色就象墨迹未干的水墨丹青。池州市的青山绿水,怪石险滩,深潭飞瀑,构成了长达百里的雄奇瑰丽景色。我荡舟其中,仿佛自己在画中。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奇妙景象,更醉我心魄。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东接黄山,南邻江西,西沿长江,北连铜陵,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的“两山两湖”。池州港是长江重点港口之一,可常年停泊五千吨级船舶。三一八国道、二零六国道、铜九铁路、沿江高速、沪渝高速贯境内而过。

夏、商王朝时期,池州属扬州之域。秦统一中国后,区境大部属扬州之鄣郡,西南境属九江郡之鄱阳县。西汉时,区境大部初属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一零九)改鄣郡为丹阳郡,今贵池市、青阳县、石埭县以及东至县的大部地区均属丹阳郡。区境西南部,今东至县部分,属豫鄣郡鄱阳县地。东汉至三国时,池州属吴国丹阳郡地。丹阳郡属扬州。西晋、东晋,池州属扬州宣城郡、豫鄣郡地。西晋惠帝元康元年(二九一年)豫鄣郡改属江州,池州属江州豫章郡地。南朝(宋),先属扬州宣城太守之域,后属宣城郡、淮南郡地。南齐,属南豫州宣城郡地。梁,属扬州宣城郡、南陵郡地。陈,属南豫州宣城郡、北江州之地。隋,隋开皇三年(五八三年)罢郡,以州统县;隋炀帝大业三年(六零七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隋代,池州先后属宣州、宣城郡。唐武德四年(六二一年)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贞观元年(六二七年)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唐天宝元年(七四二年)改州为郡,原池州地称秋浦郡。《通典》“秋浦郡”注:“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秋浦郡,实唐天宝年间之称”。唐永泰元年(七六五年)复立池州,隶属宣州观察使,州治从石城迁至鱼贵口(今池州专署驻地)。唐元和年间(八零六至八二零年),改池州为池阳郡。清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池阳郡,宋《舆地广记》、《太平寰宇记》皆言因唐之旧,不言始于唐何年”,“池阳郡名,必立于永泰、元和之间也”。五代十国,池州之地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南唐升元二年(九三八年),改池州为康化军。

宋,置池州池阳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阳郡,领县六”。宋至道三年(九九七年)池州池阳郡属江南东路,绍兴初年属江南路。元,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年)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淮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明,池州先后为九华府、华阳府、池州府,直隶南京。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属县划入芜湖道。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废芜湖道,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至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设立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贵池县,直隶安徽省。宋、元、明、清时期,池州地区境域,至明代基本定型。据明嘉靖二十四年(一五四五年)《池州府志·舆地志》,池州府的疆界,府东以青阳县荆山为界一百五十里接宁国府。西以东流县方家庄为界二百四十里接九江府。南以贵池县兴孝乡为界二百里接徽州府。北以贵池县清溪口江北干为界十五里接安庆府。东北以石埭县沓口铺为界二百里接宁国府。东南以建德县昭潭为界三百二十里接饶州府。东北以铜陵县荻港为界二百里接太平府。西北与北同。全区广三百九十里,袤四百里。自池州府城(贵池县城)至南京陆行五百里,水行五百五十里;到达京师(北京,一四二一年自南京迁)陆行二千八百里,水行四千零五十里。清代至民国时期,池州的境域与明代池州府大致相同。

池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一九四九年五月,池州专区成立,隶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署驻贵池县池州专署驻贵池县,辖七县。一九五零年撤销大通市;原芜当专区所属繁昌县划入池州专区。辖八县。一九五二年撤销池州专区。将贵池、铜陵、青阳、至德、东流五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埭二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县划归芜湖专区。一九五九年一月,怀宁县广圹区所辖马窝、老峰、柘山、圣埠、新洲五个公社分别划归安庆市和贵池县。一九六三年六月八日,广圩区全部及安庆市郊区的沈店、三义、叶祠等公社划回怀宁。一九五九年东流、至德二县合并成立东至县。至此,原属怀宁县的江心洲(解放前来字乡)划入贵池县,杨家套(解放前民治乡)、清洁洲、斈文洲(解放前属保婴乡)划入东至县。至此,江心洲、杨家套、清洁洲、斈文洲等地,彻底脱离了怀宁县行政区划图。怀宁县和江南陆地,至此无行政隶属关系。一九六五年七月由原石埭县(一九五九年与太平县合并)的部分县域并入贵池县西南划出的二区、八乡置石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池州地区两次撤销,三次重建,辖区和疆界也多有变化。自一九八八年八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池州地区至今,全区辖四个县级政区,即贵池市、东至县、石埭县、青阳县(包括九华山管理处),四个政区均位于长江以南,其中贵池市、东至县滨临长江。全区的疆界是:东连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以及铜陵市的铜陵县、芜湖市的南陵县、宣城地区的泾县,与青阳县、石埭县接壤;西邻江西省的景德镇市、鄱阳县、彭泽县,与东至县毗邻;北和西北,与安庆市区以及望江、怀宁、枞阳三县隔江相望,区界沿江而上,贵池区、东至县南接黄山市所辖祁门县、黟县、石埭县与之接壤。全区境域总面积八千二百平方公里。

池州自唐设州置府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历史。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俊才名流。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杜牧、苏东坡、岳飞、司马光、王安石等都曾驻足池州,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传世诗篇,吟唱出“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的不朽诗句。池州的九华山由此得名。杜牧的千古绝唱《清明》诗更使贵池杏花村名播青史,名扬中外。历代名家大作为池州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历经岁月磨砺更加灿烂。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为池州旅游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池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池州历史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九华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方圆百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一千四百三十二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九天仙寓”,风景区地处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最高峰海拔一千三百七十六米,座落在东至县境内。仙寓山主峰是皖南第四高峰,曾出现过“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仙寓山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仙人居住的地方”。“九华天池”,位于池州市马衙境内,景观奇特,被誉为江南的“阿里山”。“九子岩”,景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部位,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打景区。九子岩景区山岳风光优美,其雄可敌黄山、其险可比华山、其秀可望黄山。“怪潭”,景区以漂流、古钓台、三埭石、怪潭、水上乐园而得名,周边山清水秀,环境清幽,山水相依。怪潭漂流全程约四公里,有冲浪滑道两处,激流险滩五道,水绕山转,山贯水行。“莲峰云海”,景区坐落在九华山莲花峰。它位于九华山后山,是九华山脉第一峰,因其峰上下常年云雾缭绕,景色壮观而得名。又由于莲花峰山形酷似文房四宝中的笔架,所以又称“笔架山”。

这里春天桃红满江,绿草如茵;夏季江风送爽,澄江碧透;金秋枫林尽染,丹桂飘香;冬日银装素裹,江山妖娆。这里山水之奇妙,人文历史之幽深,早已被文人骚客阐发得清明透彻,挥发得淋漓尽致,神清韵丽,而引人入胜。我这颗心,也早已生根于山水之间。我欲游赏这里的绿色史脉,山水的天然画廊。或漫步在幽静的街道,任心徘徊,哼着一曲熟悉的旋律。或拥一湖碧色,坐于凝烟的河畔,许梵音静心,微雨悦目,依着沁满心扉的静好,不再去管岁月里晚来风急的凛寒。或晨间采撷一朵清新的野花,将锦绣轻描,与指尖处婉转成四季的风情。我已搁置莫名的月光洒落平静的湖面时,云水禅心已经点亮。

其它国家级风景区。“牯牛降”,是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素有“第二黄山”之称。“大王洞”,坐落在池州西南的牌楼镇,规模宏大,其洞内常年恒温,适宜夏季避暑。“鱼龙洞”,坐落于石台县东部六都乡鱼龙村境内,洞口如张开的鳄鱼嘴,一泓碧水淙淙而出,终年不涸。该洞全长五千余米,有清澈的地下河贯穿始终,初极窄,复开阔,气势磅礴,宏伟观。“南溪古寨”,位于安徽省东至县花园里乡南溪村境内的一个深山峡谷。大山深处生活着八百多户神秘的匈奴部落族后裔,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南溪古寨长期保持着相对封闭的与世隔绝状态,完好地保存了村落的原始状态。“秋浦河”,美丽的秋浦河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八载至上元二年(七四九至七六一年)间曾“五到秋浦”,留下了四十五首瑰丽的诗篇和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优美的《秋浦歌十七首》已成为秋浦仙境之魂。“蓬莱仙洞”,坐落于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全长三千余米,总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升金湖”,被誉为“中国鹤湖”,是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湖水清澈如镜。升金湖中水禽资源尤为突出,有禽鸟一百零三种,是中国主要的鹤类越冬地之一。“齐山至平天湖”,由齐山风景名胜区、平天湖景区、平天湖南部湿地公园三大景区组成,集山、水、湿地于一体,以“奇山奇水、奇崖奇石、奇洞奇侠”而著称。

“匈奴”一名,见诸我国史乘是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史记》)载:是年(公元前三一八年),“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卷一百一十)此时的匈奴,已经成为国北方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及至战国后期,以匈奴为代表的这些游牧部落、部族逐渐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共同体,为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的基础。据王国维考证,昆夷、猃狁、荤粥、鬼方等名称基本上是对匈奴先民们不同时代的不同称呼。说明匈奴正是由这些游牧部落为主干,不断吸收其他人口万分而形成的。匈奴民族的形成,结束了过去北方草原诸多游牧部落、部族独立发展的历史,此前散布地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文明也形成了百川归海、汇于一处的局面。因此,匈奴人自然而然地 成为了数千年来北方草原游牧文明的集大成者。至于匈奴部落,是何时在东至县南溪古寨定居,我已不得而知。

池州城从明朝起就有“七街三村”之说。“七街”是市心街、牌坊街、古舜街、郭西街、楼山街、九华街和孝肃街。“三村”是贵口村、翠微村、杏花村。“孝肃街”,史载千秋,源远流长。自唐永泰(公元七六五年)复立池州,由石城东迁到池阳,扼江据要,郡治雄伟。浸以秋浦,镇以齐山。郡县绵延一千余年,历天灾而不迁,经战乱而重生。三街六市财源茂盛通四海,孝肃街区生意兴隆达三江。宋朝名臣包拯,谥号“孝肃”。至和(公元一零五四至一零五五年)年间,知领池州。至今,古井仍在;井旁“孝肃遗规坊”,遗址尚存。睹物思情,浮想联翩:“泉之清兮公之洁,泉之芳兮公之烈”。郡县人众,井旁立碑、修亭、建坊,毁建相继,世代不息。他曾留下了丰富的碑记、诗章;传说、故事等。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据此更名孝肃街。孝肃街,历尽沧桑变故,久经风雨侵蚀,残亘断壁,街区凋敝。后,复建的孝肃街,上同杏村、九华、牌坊三街相连。下与和平、翠柏、东湖、翠微、齐山五路相通。街依旧制而建,一街两园,徽风池韵,鹅形椽、雀替、挂落、古式门窗,款款有致;石板道、亭台、水阁、青砖黛瓦,熠熠生辉;屋脊恰如天虹贯日,墙头好似马首高昂。鳞次栉比,魏蔚壮观,古街之风貌依然重现。孝肃街复建沿街的传统建筑,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和建筑高度都是保持原样,这是一条寂寞的老街,从池城和平路口往前,拐过一片繁华的商业区,眼前突兀地就有了一个静静的街巷。石板路铺展向前,两旁房子都是二层木楼结构,翘角飞檐,有徽派建筑风格,那些木板与墙壁,呈现一种古旧斑驳的颜色,两侧无高层楼宇,小青瓦、坡屋顶的民居遍布整个街区,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这里过去从南门进城出城,孝肃街是必经之路,到九华山进香的江北香客、到江西做生意的徽州商贩、放木排的排工、打鱼的渔人、运货的船家等等,都在孝肃街歇脚住宿,整条孝肃街大多是前店后坊格局。一九五四年以前,这条街上集中了银行、警署等诸多机构。孝肃街上还有一幢房子是方国华将军的故居,方国华将军是池州人,一九五五年授上将军衔。将军故居为明清时期建筑,占地二百平方米,整座房子古色古香,古朴而有神韵。七街由于战争和人为拆迁,仍保持着古城风貌的就剩孝肃街了。

包拯(999—1062),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一零六一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池州城“七街三村”之说,中指的“三村”。“贵口村”,贵口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距离镇二十七公里。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泡核桃、烤烟,主要销售往本县。风景优美,四季宜人。又传,贵池,因水而名。《舆地志》云:“梁昭明太子,以其水出鱼美,名为贵池”。“秋浦,亦以秋浦河而得名。”贵池作为水名,来源有二,一指贵长池,在县之西南乡,秀山脚下。一指池口河,其源有五,汇于秋浦河,绕城西过镇山,入池口河,注入大江。入江处为鱼贵口,有“贵口村”,今称池口。丁绍轼《荒政碑记》云:郡以池名,盖郭外即湖,湖外为江,郡治襟江带湖,城阙宫室,宛在池上。“州城宛如水中洲”,唐置池州,由来于此。今城西南七十里,有苍埠镇,东西两石山夹立如城,故名石城,是石城县故址。永泰元年(七六五年),在池口河(今称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条河流的入江口之间的贵口复建池州,并将县治原在石城(今贵池殷汇镇石城村)的秋浦县迁来附郭,池州隶属于宣州观察使,治贵口(今市城区),隶秋浦、青阳、石埭、至德四县。

“杏花村”,国家级风景区。杏花村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与杏花村:八四四年,杜牧自黄州迁任池州刺史,作有千古绝唱《清明》诗。杏花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它位于安徽池州西郊,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著《清明》诗使之扬名天下,邑人郎遂撰《杏花村志》。世人誉杏花村为“天下第一诗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吟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吟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池州,素以“千载诗人地”之美名饮誉江南。杏花村,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古迹,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因诗的艺术魅力,仅为一个村而立志的《杏花村志》,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一部文献《四库全书》。杏花村主要资源类型有遗址遗迹、水域风光、生态景观、旅游商品、建筑设施、人文活动等六大主类。村内风格朴素典雅,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与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淡淡的酒香不时迎面扑来,今日杏花村再现古村落意境,是现代游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杏花村主要景点有千年古井、杏花亭、六朝长廊、鱼龙桥、吟诗台、青莲馆、民俗村、杏花村古遗址、渔歌埠、望华亭、演武场、黄舍、昭明堂、窥园、石门群、寓思亭、怀杜轩蜡像等。村里有一千年古井,《贵池县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杏花村古井已被定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杏花村古有酒肆,产名酒,村中有一黄公酒垆,僻静优雅,浓酒飘香。杜牧当年所饮“杏花村酒”,如今仍为市场名酒,历经沧桑而不衰,盛名历久不减。各景点还收藏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千余首诗歌也有机散落在景区内,真正体现出了杏花村名人、名村、名酒、名诗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可以参观游览的六朝长廊、怀杜轩、郎遂故居、鱼龙桥、古戏台、青莲馆、民俗村、渔歌埠、望华亭、昭明堂、醉仙湖、窥园等著名景点。景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淡淡的酒香不时迎面扑来。

“翠微村”,人文、风景。齐山山腰平谷有翠微寨,山下有翠微村。晚唐会昌元年(八四三年),池州刺史李方元倡筑齐山湖翠微堤(今齐山埂),并在齐山浚洞剔岩,刻石勒碑。会昌五年(八四五年),刺史杜牧据李白“开帘当翠微”诗句,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成为千古胜迹。从此齐山遂成为游览之地。同年,池州刺史杜牧慕李白诗名,根据李白游秋浦的诗中“开帘当翠微”的名句,在齐山西北山巅造翠微亭以兹纪念。同年重阳节,他与诗友张祜(承吉)同游翠微亭,面对齐山迷人的秋色,赋诗和唱。 从此翠微亭成了齐山的象征。山北平天湖中有翠微堤直通府城,引得历代名人墨客纷纷踏踪而至。 南宋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年)十月,爱国名将岳飞自鄂州(今武昌)奉诏出师解庐州之围,途经池州,扎营齐山翠微 ,戎装未解,慕名登临翠微亭,写下了千古绝唱: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据《秀山志》载:金灯崖在“白面山麓,巨石横溪,溪水折而旋绕,澄泓可爱,每于月夜金波荡漾,不啻灯烛交辉”。故称金灯崖。相传,南宋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年),岳飞奉诏率军去庐州与金兵作战,路过这里,见到崖上刻着的“金灯”的“金”字,怒发冲冠,拨剑击之,崖峰削去其半。“名之累崖似乎不幸,然有此一击,留传不朽,又为兹崖添一佳话云 。”从此,金灯崖成为秋浦河上石城风景区的一处名胜古迹。岳飞被害后,他手下大将韩世忠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派人来池州描下齐山翠微亭的图祥,在杭州岳王庙前的山腰上,也造起了一座翠微亭,并亲书匾额。抗日战争时期齐山翠微亭毁于日寇炮火。后,

在齐山翠微亭故址上,有重建翠微亭。今在齐山上立有岳飞身着戎装、手牵坐骑、仰天长啸的塑像,并在崖壁上刻有岳飞“还我河山”的手书体。岳飞进军池州曾途径青阳。据青阳旧志记载,该县蓉城镇西有“清泉岭”,为通池州之要道,岭上石窟涌泉,芳冽可口。泉水有二十多股,饮马泉是其中之一。相传,岳飞率师抗击金兵,激战于泾县一带,金兵大败,宋军乘胜追击,路过此岭,见泉水如镜,于是解马下鞍,饮马而憩,因“岳飞饮马于此”,故名。

岳飞(1103-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工诗词,但留传甚少。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风格悲壮,意气豪迈。有《岳武穆集》。

这里烟雨湖畔的莞尔一笑,或是飞愁若雾的一次相望,都会飘着淡淡的馨香。我也无悔,在池州的每一份遇见。我依恋池州市袅袅旋绕的舞姿,却没有太多的时间与之亲吻缠绵。我有太多的苦乐相伴,和风景总是情深缘浅。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我瞬间的顾盼,却已胜过了万语千言。在这用明媚点缀的心静柔嫣里,繁花错落间,使我沾染一季的心香缱绻。我会珍惜颤微的凡尘梦萦,于花开流年。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