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盘古混沌的开辟,总会寻找每一粒种子。虽然这些大自然的童真记忆,在破处后的残酷中,激情和速度在大地上燃烧之后,都早已化成了齑粉。楚天皖山,忽而卷起了风。 潮涨如飞,星陨若雨。潜山颜如玉,肤如脂。它欲用最大的爱恋豪情,拼尽狂欢的日日夜夜。花苞花蕊,残落无数。它无畏星月交辉下,笼罩的冰凉与血腥。微笑容隐的土地生灵,渐次苏息的人们,终于惊醒了盘古以来沉睡的文明。我所知道的,或许说是曾经知道的,都会带着无比的怀念、思念,和心中的渴望,那就是天空和天空下的颜色。
原怀宁城旧址潜山县梅城,系古皖之源。它素有“皖国古都”的美誉。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大别山东南麓,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舒席、天柱剑毫、野葫芦籽等名优特产闻名遐迩。花岗石、瓷土等蕴藏量十分丰富。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内蕴丰厚,人文荟萃,是古皖文化的源头。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六处。潜山安徽龟化石和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使潜山被称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以“薛家岗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商周的四十多处遗址表明了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潜山境内。历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留下了许多赞美潜山山水的诗篇,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他们大量的珍贵题刻。如此丰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东汉方士、大魔术家左慈、三国时卓越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崧、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等等。现代的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等,都是潜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春秋时期,潜山系皖国封地,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出于此。东汉献帝初平末年(一九三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地,皖城成为兵争的重镇。唐时,潜山县曾为舒州治所。南宋景定元年(一二六零年)马光祖筑安庆城以前,潜山县城向间为郡、州、府治所驻地,元至治三年(一三二三年),划出原怀宁县的清朝、玉照二乡,另置潜山县,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总管府。不久,因战乱被废。至正
二十一年(一三六一年),改安庆路为宁江府。至正二十二年(一三六二年),又恢复安庆府,直隶于南京。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复于旧地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仁,设县治于原怀宁城旧址(今潜山县梅城镇)。清沿用安庆府旧称。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划属江南省,十八年(一六六一年),置江南左布政使司以辖之。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正式设置安徽省。尔后,县的全称则为安徽省安庆府潜山县。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设安庆道以辖之。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废安庆道,潜山县又一度直属于安徽省。自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直至县境解放之时,潜山县先后受辖于安徽省第一行政区或安庆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曾改第一行政区为安庆专区)。一九四九年四月至建国后的一九五二年四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据《怀宁县志》记载:一九五六年六月,吉庆乡一半、育儿乡三个选区划归潜山县。具体划分是:将怀宁县三桥区顺桥乡划入潜山县梅城区。育儿乡东升村和永济村的一部分划属潜山县源潭区棋盘乡。一九五七年七月,将原属怀宁县王河区的皖河以北地区,划入潜山县。一九七一年三月,改称安徽省安庆专区潜山县;至一九七九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九十年代,地市合并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内蕴丰厚,人文荟萃,是古皖文化的源头。
大别山自西北逶迤而来,入潜山县境后突起一峰如擎天巨柱,四周群峰拱卫,气象非凡,山以形名,称天柱山。天柱峰位于皖国封地之内,隶属潜阳县地界,境内有十景,既有雄峰巍峨、奇石天成,又有古松苍劲、秀水晶莹、秘洞府诡、松涛竹韵,山岳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可谓:“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西北部,毗邻县城。这是一块积淀着千古文明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厚土,秀丽而雄浑的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景观相映生辉。天柱山镇交通区位优越,东香(东营至香港)高速公路潜山出入口在境内与一零五国道、天柱山景区公路相交互通。镇政府驻地距沪蓉高速公路出入口、合九铁路天柱山站车程不到十公里。近年来,天柱山因有摩崖石刻、禅宗祖庭、飞瀑流泉、雾潮云海、怪石奇松、阳光沙滩等风景,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的胜地。 潜山“潜阳十景”,更是早已闻名海内外。有《潜阳十景》数字歌曰:“舒台夜月一轮明,乔公故址二佳人;天柱晴雪三分白,酒岛流霞四季春;丹灶苍烟五彩色,山谷流泉六月冰;诗崖漱玉七言律,吴塘晓渡八仙撑;九井西风九天起,石牛古洞十方闻”。
“舒台夜月”:即舒王亭,故址在潜山城内东南隅天宁赛上,舒王台环境十分清幽雅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间,每夜必登此台读书,兴浓时竞通宵达旦。夜深人静,高台秉烛,浑如月挂中大,后人诗云:荆公读书处,夜月生辉光。台高月皎洁,清影照回廊。至今留胜迹,千古有余香。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一零四二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
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一零六九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一零七四年)罢相。一年后, 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一零八六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 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乔公故址”:乔公故址坐落在潜山县城。早在汉代这里就建有乔公庄园。三国时期佳丽大乔、小乔就是乔公的两个女儿。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绍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在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乃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明代诗人高启在《过二乔宅》诗中云:“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壁炤江东,都与乔家作佳婿”。在乔公故宅的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传二乔姐妹常在梳妆打扮,可谓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作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乔公,又作“桥公”(乔字古作“桥”),东汉时期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乔公养有二女,国色天香,人称“ 江东二乔”,即“ 大乔”、“ 小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乔国老”,其原型就是乔公。另,有人认为乔公就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乔玄,不过这种说法的真实性不大,存疑。关于乔公的资料史籍记载甚少。陈寿的《三国志》中只有《吴书周瑜传》有这样一句:“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只有一句:“(孙)策从容戏(周)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 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天柱晴雪”:也称“六月雪”。在主峰景区的西关有一座白色的沙丘,在万绿丛中犹如一堆白雪,白天在骄阳的照射下,晶莹闪亮,入夜踏月观赏,满目寒光,凉气袭人。正是多年积雪类琼瑶,日炙风暄融未了。
“酒岛流霞”:三祖寺前的潜河河湾中,有一巨石迎面而立,当地百姓称它为石岛。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卜居司空山途中,来到野人寨,登上石岛,面对奔腾不息的滔滔潜河,心潮澎湃,摆酒设宴,开怀畅饮。李白一连饮了几十杯,颇有几分醉意,然后又满上一杯,双手举过头倒入河中,祭奠天地,顿时水波荡漾出现五光十色,流金溢彩。李白挥毫写下酒岛流霞四个大字,潜阳十景之一的“酒岛流霞”,就来源于此。
“丹灶苍烟”:左慈字元放,东汉时安徽潜山人。少时,在安徽天柱山隐居修炼。天柱山中有其修炼的石室精舍,得天书之地的天书峰及其常出没采药的良药坪,有上炼丹台、中炼丹台、下炼丹台三处炼丹台遗址。其中在天柱山深山龙吟虎哮崖的炼丹台,每天东方放晓或夕阳西下时,这里便见一缕青烟从台基处冉冉升起,直冲蓝天,且连天接地,久久不散。人们都传,这是当年左慈炼丹之烟气让太上老君望火候,看看金丹炼及如何。直至今日,仍不消散。
“山谷流泉”:三祖寺西涧,环崖如洞,幽泉潺潺,故名。“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其实,山谷流泉沿变质岩裂隙发育,河床岩壁陡峭,却不甚高,经流水侵蚀显得格外光洁,清水淙淙,终年不息。在这条小溪中的岸边石壁谷底,布满石刻,几乎到了“有石皆镌刻,使之无空隙”的程度。从山谷流泉到石牛溪上游,约二百多多米的溪谷内,现有石刻就有二百八十余处,就年代看,各个朝代均有,尤以宋代为最多;就字体而言,楷、草、隶、篆无所不拘;从书法名家来说,有唐代的李翱、李德修,宋代的王安石、黄庭坚,明代的胡瓒宗等;就其内容来讲,多为反映作者热爱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善于发掘山水之美的悟性。黄庭坚酷爱山谷流泉风景,常在泉畔石上读书赋诗,汲泉煮茶,并自号山谷道人。王安石在任舒州通判期间,常来此游览,并对此十分流连,以致与弟王安国拥火夜游。如今,在石牛溪东岸石壁上,还可看到当初题记:“皇祐三年九月十六日,自州之太湖过寺宿,与道人文铣、弟安国,拥火游,见李翱习之书,坐石听泉久之,明日复游乃刻习之后。临川王安石”。与此不远处,还有王安石的诗刻:“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溪泉岩壁上还有苏东坡的诗句:“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宋元丰三年,黄庭坚游览了山谷流泉之后,曾赋诗多首,至今仍可见其留世字迹。明清以来,书家文人接踵而至,留下了大量的墨宝石刻,其石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地点之集中,在我国大山名泉中极为少见。这里是一处珍贵的山水文化库,堪称“历代诗书艺术石刻博物馆”,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历史人物的宝贵资料。山谷流泉泠泠潺潺,千古不息。在如此清幽素雅的自然环境和丰厚灿烂的文化谷地中,寻古访幽,品泉啜茶,无疑是人生之一大乐事也。
“诗崖漱玉”:在皖河西岸,溯吴塘堰堤而上行数百步,有一山峦蜿蜒而至,皖水绕山麓向东流去。延绵的山峦,到此如斧劈刀削,形成千仞绝壁,迎河而立。其下有百丈碧潭,苍崖影映潭中,真是崖上有水流淌,水中有崖倒立。崖碧挂藤牵蔓,苔藓滋生。春日,崖头杜鹃怒放,如火燎原;夏天,藤萝披绿,翠连深潭;秋野,崖青水碧,水天一色;冬季,崖悬薄冰,莹光熠熠。就在这如诗如画的崖坎上,东汉道家左慈,曾在这里大显身手,后传为奇事:左慈在天柱山中修炼时,常来垂钓。左慈钓技高超,大鱼小鱼皆能钓得,从不空钩,且立在崖头,能钓得三江四海五湖六川之鱼。但其钓来的各种各色鱼类,却不带回当佳肴美味而煮食之,而是钓了放走,放走又钓。钓钓放放,放放钓钓。他笑看鱼儿得水自由游弋之神态,喜看各种雨儿泼泼之美姿。这样,一天到夜,一无所获,却怡然自乐,乐不可支。后来左慈从曹操为军吏。一日曹操试其能,宴请嘉宾,故谓左慈:“今日高会所少松江鲈鱼数尾。能得为肴,美事也”。左慈曰:“可得。求铜盆贮水竿钓之即得数尾,烹食之”。左慈钓鱼戏曹操故事,为后人久传不衰,且越传越奇。左慈在天柱山麓皖水之滨垂钓之崖,称为钓崖。崖状如莲子,故又称莲子崖。嗣后,慕名来访者,接踵而至。唐代天宝年间,著名诗仙李白来到皖地,特到钓崖浏览遗址,诗兴大发乃挥豪题诗於钓崖之壁。李白一留佳句,历代文人骚客更是争先恐后来这里浏览潇洒。有的即兴高吟,刻字崖上,以作纪念;有的则短歌抒怀,携刻佳作,以展显才华。更有见诗仙大作而感发,诗于崖壁。这样,偌大而高耸的崖壁,竟诗歌密布。因此,钓崖又成了诗崖。这里河水清澈,深潭碧绿。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水光粼粼。如山风骤起,浪拍悬崖,水花飞溅,顿时长流泄银,一潭碧水喷玉。
“吴塘晓渡”:在三祖寺前的潜水南岸。吴塘,原为汉末扬州刺史刘馥修筑的灌溉堰渠,后经庐江太守朱光为曹魏屯田而重修。建安初,为孙吴大将吕蒙所夺,更名吴塘。吴塘堰口,古时是舒州通往京畿和各州府的官道驿站青口驿,自古繁华。绿水横其前,青畴绕其后,云影婆娑,山光掩映。每值日出泛渡,轻舟在霞光中荡漾,笑语在翠烟里欢腾,令人如入仙境,美不胜言。朝风吹佛,轻舟自渡,更是另一番景象。古人曾云:“吴塘晓渡神仙撑”,其言并无过奢。及日暮返棹,又见晚霞映碧水,翠柳飘云烟,樵子荷薪返,牧童放笛归。旦暮之间,景象万殊。
“九井西风”:九井西风可算是天柱一绝。绝就绝在一年四季,无论阴、晴、雨、雪都有股西北风吹进古口、野寨一带。特别是夏天,不管白天天气多么炎热,入夜西风一来,暑气顿消。因此谷口、野寨不光是人们听风观景的好地方,还是避暑之地。
“石牛古洞”:位于天柱山脚下,在石牛洞以上为上游,称为潺潺溪,称为潺潺溪,石牛洞一段为中游,称为石牛溪;下游为主泉区,称为山谷流泉。在这一溪谷中,有一巨石酷似卧牛,所以才有石牛溪。溪谷全长近一点五公里。石牛溪之名,相传为唐代名人李翱所取。“山谷流泉”,则是由宋代文豪黄庭坚命名。天柱山下的这片谷地,留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堪称文化谷地。石牛古洞的诗文题刻,有的字大如斗,有的字小如盅;有的镌凿于百尺峭壁之上,有的雕刻于幽邃洞岩之中,现存历代达官名宦、文人墨客的诗文石刻三百多处,黄庭坚定不移曾在此筑室读书,大画家李公麟画有其坐石牛像,宋仁宗皇佑中,王安石游其处有诗刻,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金紫山景区与潜山县。该景区位于潜山县北部的官庄镇,与岳西县枯井园自然保护区和舒城县万佛山森林公园毗连。公园是以潜山县国有驼岭 林场为依托,分为香山、双峰、平阳河三个游览区和疗养度假区,生产经营区、管理服务区,总面积四十一平方公里。金紫山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态条件和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以及秀丽的季 相风景线,春天,花的海洋;夏天,绿茵如毯;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天设地造的山林美景,体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神韵,清新 的空气,甘甜的泉水,怡人的气候,成为人们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金紫山属大别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山地,峰峦叠嶂,群山苍莽 。主要胜景有十二处,即一线岗,双虹岩、气楼瓶、天鼓墩、金鸡门、凤冠石、延寿关 、渡山桥、摩星石、筛月潭、仙女崖,还有自然天成的金紫初雪、登峰拜佛、双龟追日、二仙朝佛、神龙石、狮王石、海狮石、老君座、以及 与植被恋情的松涛岭、石树缘、栎树坡、蝶恋八仙等,主景区香山景区有白鹤洞、狮子眼、白龙井、王河沟,这里四周森林茂密,只见三峰并立,中天一柱直接云霄,顶峰有数尺高的石香炉,雨后登顶,可俯视长江日出,夕阳映照,云海漂缈,紫气氤氲。公园植被属常绿阔叶混交林 类型,原生植被种类多,主峰一带分布有茅栗、化香、白栎、枫香、山槐、胡枝子等次生落叶阔叶林,还有人工营造的黄山松、杉木和少量的 马尾松、毛竹、茶叶、杜仲、板栗等。
万涧古戏楼与潜山县。天柱山西北面的龙潭乡万涧村,群山环绕,苍松翠竹,溪流飞瀑,相映成趣,环境幽雅。该村杨氏宗祠内,有座古朴典雅的古戏楼,人们称之为“万涧古戏楼”。它好似镶嵌在天柱山峰岭幽谷间的璀灿明珠。古戏楼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两次重修。今台上除部分木雕及画枋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外,整个戏台尚好。是潜山县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戏楼,现仍以常接待文艺团体演出。戏楼系杨氏宗祠的一部分。杨氏宗祠为三厅两厢,总面积为六千余平方米。古戏楼位于前厅,离地面二点八米。中为正台,左右为副台。正台宽五点五米,台深六米,空间高约为三米,台口有雕花栏杆,面积三十三平方米。正台侧正中有两扇雕花木门,木门两侧各有一圆形洞门,分别供出场和下场用。两边的副台各四十平方米,可供乐队伴奏、演员化妆、更衣等用。楼下正中为大门通道,两边有厢房,可供艺人住宿。戏楼面朝大厅,台前为天井,两侧建有看楼可容纳观众八百余人。戏楼属亭阁式全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台顶木制藻井,绘以花纹。台前楹柱、横梁、枋板、栏杆、天花、后台木门上均有彩绘雕该。图案有鲤鱼、龙凤、花鸟、禽兽等,栩栩如生。戏楼是该地唯一的娱乐场所,自始建竣工起,曾接待过徽调、高腔、弹腔、京剧、黄梅戏等班社和文艺表演团体演出。道光九年(一八二九年)、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重修杨氏宗谱时以及每年民间重大节日,曾请安庆等地名班唱大戏,据传程长庚家班“四箴堂”班在程祥桂的带领下曾到此演出过。现戏楼枋板上墨迹犹存。一些班社演出的剧目及演员姓名依稀可辨。该楼是众所周知的徽班故里、黄梅戏之乡的历史文化的见证。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与潜山县。相传一千多年前,在潜山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发生了《孔雀东南飞》里的故事。从潜山县城东门出发,沿梅河西岸向东南行四点五公里,便是焦仲卿的故乡焦家畈。焦仲卿为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内一小吏,娶聪明美丽的民女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情深。凶狠的焦母不容兰芝,以种种借口逼迫焦仲卿将刘兰芝休弃,焦、刘二人被迫分离。离别时,两人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于是,兰芝在家兄逼迫再嫁时投水自尽,焦仲卿得此消息,也自缢于庭中树上。小吏港镇东有一山岗,曰花山。“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古时“花”、“华”通用,花山即华山。焦、刘合葬墓,当地群众称为“孔雀坟”。墓旁种有松柏、梧桐。古镇小吏港,历史上曾名焦吏港、晓市港、小市港,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汉代就有其址。小吏港位于皖水中游,距安庆市五十公里,抵天柱山风景区八公里,与潜山县隔河相望。旧时分上街、中街、下街。今称旧时的三街为老街,新建的区域为新街。古时,小吏港为水运港口,又是官道驿站。设有各种商行、货栈、店堂、饭铺、旅馆、赌场、澡堂、作坊五百余家,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常年人声鼎沸,喧嚣热闹。最具盛名的是竹簟行,上达三江,下抵苏杭,客商云集,把外埠的货物带到小吏港,把小市的特产斑竹簟销往全国各地,日成交额高峰达数万条。小吏港遗有大量《孔雀东南飞》遗迹,镇东一华里有一个村庄名刘家山 ,是《孔雀东南飞》女主人公刘兰芝娘家所在地。刘家山有一口古井曰“苦水井”,相传刘兰芝作姑娘时,在此井汲水,井水清澈甘甜,兰芝死后,井水变苦,无法饮用,故称苦水井,后百姓将其填平。汉时,小吏港、刘家山焦家园同是庐江郡辖地。今小吏港、刘家山属怀宁县,焦家园属潜山县。遗憾的是“孔雀台”及周围古建筑毁于“文革”期间。后,有重建。《孔雀东南飞》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成为了皖西南亮丽的旅游景点。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与潜山县。薛家岗新石器文化遗址,至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位于潜山县城南七点五公里处的河镇乡利华村与水岗村交界处。该遗址坐落在潜河边上,高出附近农田三至七米,为一椭圆形台地,总面积约有六万多平方米。在已经开挖过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们从土质结构上可以看到五个自然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唐、宋文化层,第三层为殷商文化层,第四、五层为新石
器文化层。从四、五层叠压关系和随葬品的组合变化来看,新石器时期的潜山人,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逐渐走向定居,并且创造了相当进步的生活、生产用具。这里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在此定居,既便于饮水、耕作、养殖,也便于上山避灾。这一具有独特环境的定居点,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命名为“薛家岗文化”。此外,在潜山县城内的天宁寨,亦发现了一处新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在五六千年前,潜山己有另外一个氏族,也在潜山定居了。从已经出土的一千多件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来看,其石器大都经过通体精磨,刃部非常锋利。有一把石挫,光泽晶莹,可以照见人影。尤其是石刀,有一、三、五、七、九等奇数刀孔,更属国内罕见。石器有盆、碗、壶、杯等,大都为当时人民的生活用品。陶器尤为精美,有泥质和夹砂两种,外表为素面磨光,少数有弦纹、刻划纹、针刺纹、堆纹等。折腹壶、鸡冠耳手碗等,形式多样,制作甚为精细。在这些陶器中,还有数十个球,小的中空有丸,摇之叮哨作响,大球镂有十四个对称圆孔,内有七个小丸,亦摇之有声。这些珍贵的陶器,告诉了人们,早期的潜山人已经掌握了很高的制陶技艺。出土的玉器多为装饰品。有玲成剔透的玉环、玉管、玉琼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器物中,以孔眼石刀上的红色花果图案最具有代表性。它构图严谨、线条匀称,布局优美,是薛岗氏族特有的器物。
潜山特产。“舒席”即舒州之席。舒席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白居易有诗赞:“日高犹掩水窗眼,枕罩清凉八月天”。舒州竹席在明代已斐声海内外,宣统二年(一九一零年)在南洋赛会上获头奖,民国十九年(一九三零年)巴拿马博览会又夺名牌。现中国革命博物馆里,珍藏有编龙凤呈祥、天安门图案的珍品舒席。“天柱剑毫茶”。天柱山茶,在唐代就很出名。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爱饮此茶,“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谓之曰:到彼即日,天柱茶可想数斛”。天柱剑毫最为天柱山之极品,开汤春绿明亮,旗抢挺直,深身白毫,甘香馨馥。“瓜蒌”,葫芦科,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它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并含十七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另外还有雪湖贡藕、鲜笋、茶树菇等特产。
我常想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不畏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既然选择了生活,就要潇潇洒洒的活出一段自己的历程。生活是嫩芽在寒土中,昂扬向上的智慧;生活是苍鹰在空中,奋飞时忍尽的那份孤独;生活是落叶积蓄光阴的勇气和蓄势待发的力量。我在荣辱成败的生活中,生命会悄悄地流逝着。或策马扬鞭,有登高临远的豪迈;或有立青云之志,熟视浮云万千;或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雪地苍松等等。我只想在岁月的往复里,消逝的仅仅是生命的容颜,却能留下些许生活的真谛。
蓦然回首仍相伴,羽翼在天空里孕育,相视无言,我但愿与它再执手万年。我愿踏遍千山,也只为取悦它的容颜。我愿时光安好,身影微见,走过这一片沧海桑田,到达它的面前。秋风声声紧,落叶慢慢归,我守着西沉的太阳,感慨生命的萧瑟,体味着岁月的苍凉。我欲穿越亲眼目睹,暂时成为真实的繁华与沧桑,用灵魂的余温点一堆烈火,来驱赶生命中的寒凉。生命是奔腾不息的,又如一座沉寂了的火山,美得让我震撼,我看着天空的阴晴,看着人生的起落,只想别过昨天,让黎明睁开眼,再走一段漫长的风景。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