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宇的头像

张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22
分享

家乡那片竹林

在外地工作,也在外地安家,回老家的次数就少。一年一两次,一次六七天。正因为回得少,每次都格外珍惜,也格外上心,所以好像每次回去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今年暑假回去,我盯上了老家屋后的那片竹林。

老家在湘东北的乡下,是四周被山环绕的一小块平地。说是平地也不完全,有几条隆起的土垅从山脚下向平地中心延伸,平地也就被切割成了几块。我家就在其中一条土垅延伸到平地中心的最头上。

土垅有一两里长,挺舒展,朴素的村民就觉得土垅像一条龙,所以代代相传说我们家聚居的那个屋场是一个龙形。而那片竹林就在房屋后头,好像是龙眼上的睫毛或龙嘴上的胡须。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龙形可是不得了,那是要出贵人的。只可惜我们那里从来还没出过贵人,勤劳朴素的村民倒是绵延不断。但正因为这个代代相继的传说,村民们总是能活出些自豪和希望。而那片竹林也好像显得格外的葱郁和苍翠。

竹林里种的是长江流域常见的楠竹,冬天和春天都会长竹笋。竹笋可以吃,竹杆可以用来做生活用具,竹枝竹叶可以当柴火,所以楠竹一贯都受村民欢迎,觉得它浑身都是宝。

在我小时候,这片竹林很小,林林总总也就十几根。楠竹的根系很发达,四处延伸的根系很快就可以长出竹笋,而竹笋又会长成新的竹子,没人打扰它,十几根楠竹没几年就可以长成一大片。而这片竹林那时候却始终蔓延不开,原因很简单。那时候乡下还不富裕,村民们主要是在地里刨食,所以土地就很珍贵,恨不得每一个犄角旮旯都种上庄稼。竹林自然就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始终就保持着十几根的规模默默地经冬历夏,见证着村民们每一次的耕耘、播种和收获。

但这一次当我走进这片竹林的时候,却发现它长成了好大的一片,足足有以前几十倍的规模。当然,原因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村民们一批批走出大山去外面城市打工,不用完全依靠在土地里刨食,对土地也就没那么计较了,竹林就得到了自由蔓延的机会。几十年下来,十几根竹子硬生生汪洋恣意出了一个小生态。

竹林大,竹叶浓密,遮蔽出一片阴凉的天地,风来随风起舞,雨来顺雨低头,雪来驮雪弯腰,四季都有不同的味道,倒成了富裕起来的村民留恋的一处好风景。晨起锻炼或傍晚散步的村民,总会不约而同地绕道到这片竹林边上,或吹吹凉风,或呼吸几口带着竹子清香的空气,或是看看各种各样的鸟,听听鸟的叫声。

说起鸟,我倒想起一句古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古人诚不我欺。我们老家原本就处于南北候鸟迁徒的路线上,也处于洞庭湖区向山区过渡的地带上。来自湖区的鸟或南北迁徒的鸟,不时会在这里落脚。但以前由于乡下穷,山林都被砍伐用来作燃料,所以鸟能落脚的地方就少。好不容易落下脚,也容易被不法分子猎捕了去换钱。

但现在村民富了,山林长起来了,竹林也密了,村民的法治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强了,也没人去捕鸟了,鸟就一年比一年多了。

傍晚时分,竹林周边的电线上,密密麻麻全站满了从竹林里飞出来的鸟。晚上这些鸟飞回竹林,竹林又成了个露天的卡拉OK厅,叽叽喳喳各种鸟叫,都在引吭高歌。尤其是每天清晨,一里外的地方都隐约可以听得到鸟叫声,村民们都是被鸟叫声唤起来开始每一天新的生活。

当然,鸟多了也有些不如意,那就是侵害村民们的庄稼,菜地尤其遭殃。若在以前,肯定又得下点毒药或砍掉竹子来破坏鸟的存在。

但现在,这些都成了过往的故事。老家所在的村上榜湖南省美丽乡村省级示范单位。相比于那些被鸟啄食过的庄稼,乡亲们更享受这苍翠的竹林,这清脆的鸟叫,这和谐的生态,这幸福的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