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仪明的头像

张仪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01
分享

心灵深处的印记

张仪明

每当我一个人独自静处的时候,便往往会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虽说时间是一张网,会滤掉过往的一切,但有些人和事是过滤不掉的,她总会在不经意间闯入你的心扉,从而勾起你对往事或甜美或苦涩的回忆,而经过了时间沉淀的过往其实在告诉你:你来自哪里?要去往何方?

奶奶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豫西山区的一个山沟沟里,祖祖辈辈守着青山和薄田过着清苦而淳朴的生活。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的记忆里,他寡言少语,放着几头牛,依靠着几亩贫瘠的土地,养活着我的父辈们一大家子的人。我的奶奶却是大家闺秀,她性情豁达,识字明理,又做得一手好菜,因此,在我们这个小山村里,她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邻里谁家婚丧嫁娶,都离不了奶奶的张罗;谁家闹分家,闹纠纷,都要请奶奶去调解,虽然奶奶是小脚,但她也会乐此不疲,热心帮忙。淳朴的乡邻们有啥矛盾,只要奶奶一调解,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奶奶是不下地干活的,她是我们一大家子的主心骨,家庭大事都是她说了算,爷爷从不当家。我的父亲弟兄七个,虽然一个一个陆续成家生子,然后分家,自立门户,但在奶奶的管理下,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是物质贫乏的时候。生活贫苦而单调。那时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记得奶奶爱抽烟,而且还是水烟袋。她有一个一尺多长弯曲的铜烟管,烟管下还有一个圆筒形的小水斗和一个小烟锅。每当闲暇之时,她就靠在椅子上,呼噜呼噜地吸着烟,悠闲地吐出一个一个的烟圈,水斗里的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泡泡,烟锅里的火一闪一闪的,待她陶醉的吸完烟后,就会讲故事给我们听。每每这时,就是我最期待的时光。因为那时,我就生活在那近乎与世隔绝的山沟里,没有书籍可读。去学也就是固定的课本和死板的学习,什么活动也没有。山外的世界对我来说充满了神秘。而幼小的我对奶奶充满了崇拜,我感觉她知道的太多了!于是,每当看到她闲了下来的时候,我就缠着她给我讲故事。奶奶究竟给我讲了多少故事,我记不清了,但有一个故事我却记忆深刻:从前有弟兄两人,哥哥爱读书,弟弟不爱读书。弟弟要出远门去开眼界,哥哥在家里读书。有一天,当弟弟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听到有狗的叫声从前面的树上传来,他很奇怪,狗怎么能爬到树上呢?仔细看了看,也看不到狗的影子啊。树上只有一个鸟窝,可鸟窝里却传来了狗的叫声啊!出于好奇,他就爬上树,只见从鸟窝里飞出了两只非常漂亮的奇鸟,羽毛色彩靓丽,边飞边发出狗叫一样的声音,看看窝里,有四个鸟蛋,却是正方形的,从未见过,于是他认为见到了宝贝,就拿了那四只鸟蛋,兴高采烈的回家了。回到家后,他迫不及待的去找哥哥说“哥哥,你看你天天呆在家里读书,都成书呆子了,我这次出去可是大开眼界了,你看,我给你带回了啥宝贝?”说着,就向哥哥炫耀那四枚鸟蛋。谁知哥哥看了后,并没有感到惊奇,而是随口吟道“丁郎丁郎,下蛋四四方方,叫声如狗吠,窝是灵芝草,栖在檀香树上。你看这鸟窝是宝,树也是宝,你却抓了几只鸟蛋,有什么用?”。弟弟听了,瞪大眼睛说:“你整天呆在屋里读书,咋知道的这么清楚呢?”,哥哥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你以后得好好读书了”。弟弟听了,非常佩服哥哥,从此刻苦读书,最终成了大学问家。奶奶讲完这个故事后,年幼的我似懂非懂,但这个故事却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我不知道我后来的人生受没受这个故事的影响,但这个故事却牢牢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以致三十多年以后,我想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去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是关于程颐和程颢弟兄的传说。整个童年时期,我就是在奶奶的故事中慢慢长大的,许多故事,我至今还记得,现在回头看看,这些故事无不是劝人向善,劝人上进,劝人行孝的。我想,这种原始教育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也是终生难以忘却的!而我,也没有辜负奶奶对我的期望,成了我们家族第一个考上师范的吃公家饭的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考上师范,绝不亚于考上现在的985!十八岁那年,我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但遗憾的是就在我等待分配的那个暑假,奶奶去世了,没有看到我成为教师的那一天。如今,我已在我的家乡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五年了,有时想想,我的奶奶不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么?

父亲的故事

我家是贫农,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从十八岁起便当生产队长。他上过高小,在那个时代,也算得上是有文化的人。他原本是有机会被推荐出去当干部的,但由于他们弟兄七个,人口大,负担大,大伯出外当老师,他是老二,弟弟们还小,他就得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因此,他三次失去了当干部的机会,一辈子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开荒辟土,修河道,垒堰坝,在贫瘠的土地上讨生活。虽然我的父辈们辛勤劳作,但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多变的天气,微薄的收成,使每个家庭都处在粮食跟接不上的窘困境地。每年的收入也是微乎其微,入不敷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挣扎在贫困线上,重复着窘迫的生活。即便如此,父辈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改变命运的奋斗却从未停止,并且深深地感染着我。

父亲爱读书,善学习。辛苦劳动一天的他不顾疲劳,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他常常捧起书来读。他读书很认真,有些精彩的片段他能大段大段的背下来。他对我背的一些段落,有的我至今也能背下来。那个时候,吃饭都困难,是买不起书的,书都是父亲不知从哪里借来的。有文学类书籍,也有医学类书籍。他还自学了针灸,推拿,扎针,谁家有了病人,父亲都免费去帮助治疗,我亲自看到父亲给人家扎干针(针灸)的情形,看到头上、手上、甚至眼角、脖颈都扎满细细的银针,我就吓得头晕。父亲却笑着说,不用害怕,这是祖宗流传下来的,很有效的,都是扎在穴位上的,不疼,但运针的时候会感到困。找父亲做针灸的人很多,但他都是义务做的,我记得他常常三更半夜的被人叫走去扎针,有时白天正忙着就被叫走去半天,耽误了农活,但他从不推辞,都是乡邻乡亲的,谁还没有麻烦别人的时候?

每当父亲干活的时候,便是我能够读书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父亲没时间读书,而我刚好能读他借来的书。我记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些古典名著和《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剑》等这些现代小说,都是我在小学阶段读完的。往往是父亲还没读完,我就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在学校里,当别人在追逐打闹时,我常常一个人在静静地读书。每当拽满了一篮子猪菜,或者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捧着书读。那时,读书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种乐趣!我和父亲比读书,我不懂的,还可以问他,他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因此,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这也是父亲最引以为傲的。现在想想,在那个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身为农民的父亲在煤油灯下刻苦读书的精神该对我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啊!他对知识的渴求,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对改变命运的执着是不是都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呢?他用他坚实的脊梁扛起家庭的重担,执着的供我们弟兄三人上学,从不言弃,并且使我们都学有所成。他奋斗一生不能完成的梦想,在我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而他一生苦苦奋斗、苦苦追求的美好生活,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实现,虽然他不能享受了,但我们又何尝不是踏着父辈的脚印走到了现在呢?

我的故事

十五岁那年,我考入了洛宁师范。平生还没去过县城的我,第一次走出了我的家乡——栾川。父亲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出于节俭的考虑让孩子自己去学,而是毅然决定亲自送我到学校。我记得那天下午,干了农活的父亲背着行囊和我一起,在夕阳中赶往十五里之外的三川镇,为了赶上第二天早上唯一的一班班车,我们头天晚上必须借宿在亲戚家。那夜的月光柔柔的,亮亮的;中秋的晚风凉凉的。第二天经历了一天的奔波,父亲把我送到了学校。在我们宿舍住了一晚,把我一切都安顿好之后,第二天一早,父亲就回家去了。

在师范的时候,我爱好习作。一群志同道合的学友就成立了一个文学社,我们还编辑了我们文学社的报纸《小溪流》。在我们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力。每到周末,别的同学出去玩儿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则在全力以赴地出版我们的报纸,有的编辑文字,有的配插图,有的刻版,有的印刷,每当看到我们的油印的报纸在同学们中间传播时,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所有的劳累和辛苦都会被收获的喜悦所代替,那时的我,生活充满着阳光和激情!辛苦的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大约在二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一个杂志社的征文活动。我写的散文《路》获得了一等奖,这在我们学校引起了轰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在公开集会上对我表彰,奖励我了一本厚厚的《辞海》,消息被我的同学传到了我的家乡,在我故乡母校老师添油加醋的宣传下,竟然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渲染到了极致,说我被奖了一辆摩托!那个时候,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何况是摩托?这在我封闭的老家无异于核爆炸一般,我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了!父亲自然是知道真相的,那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他急忙给我写了一封信,告诉我家乡的传闻,并且怕我骄傲,告诫我说“看到你取得的成绩,我很高兴,但你要正确对待,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要知道皎皎者易污,尖尖者易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评论,关键是做好你自己”。父亲的话如醍醐灌顶,瞬间使飘飘然的我回归清醒。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每每想起来,都使我颇受教益!在之后的人生路上,我遇到过风风雨雨,走过了坎坎坷坷,但我既没有被困难打倒过,也没有被成功俘虏过,我能够做到坚守三尺讲台无怨无悔,倾力哺育桃李尽职尽责,不为名利所困,不被世俗所绊,做好平凡而充实的自己!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而我们却有幸赶上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曾经的经历都成为了过去的印记,但它却不该被忘却,也不能被忘却。回忆过去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提醒!无论我们现在身处何地,无论我们将来走向何方,我们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因为,她是我们心灵深处永远的印记!

(2022.5.27.于冷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