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月2023年自选诗14首
一簇花挡住了去路
一簇叫不出名字的花
横亘在我上班的路上
挡住了去路
我不知道,那么大的一簇花
离树干那么远,它是怎么举起来的?
差一点,就要碰到我的头了
它那么任性,无牵无挂
又旁若无人,我有点惊艳它的美
也有点惊讶它的野性和胆量
是不是所有美好的东西
都那么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呢
拍打
九个月的孙女见到我
就张开双臂
作拥抱状
热烈状
欢喜状
待我把她抱过来
拥入怀中
她便用小手轻拍我的肩膀
有时一两下
有时三四下
那样子像在鼓励我:
表现不错
继续努力
母亲在园里种诗
母亲不识字,却能写诗
母亲把诗种在园子里
辣椒四棵、冬瓜四棵、茄子四棵、苦瓜四棵……
母亲有四个儿子,喜欢四
儿子没回的时候,她就去园里种诗
种那丝丝缕缕袅袅婷婷的诗
望着满园青翠的诗行,母亲开心地笑了
笑得很远,很甜
就像看到四个儿子站在眼前
望着她,盈盈地笑
母亲有个写诗的儿子,写那不值钱的诗
儿子把新出的诗集送给她
母亲擦擦手,接过来,一页页地翻着
母亲发现,儿子写的诗和她园里的诗
一样齐整,也开着花哩
若干年后那里还叫不叫故乡?
如果
只剩下依稀可辨的
青山与绿野
那还叫不叫故乡?
如果
只剩下似曾相识的
村庄
那还叫不叫故乡?
如果
故乡只是地理上的
一个名词
那还叫不叫故乡?
若干年后
那里都是一些生面孔
他们
说着南腔北调
林立的楼房里
住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人
脚下伸展的路也不接地气
你会觉得
与异乡无异
记忆就像是一个
日渐疏远的人
朦胧而暧昧
而身体总被异乡所囚禁
故乡和异乡
就像两个并排站着的人
一方非知己
另一方也非偶遇
结愿树
许愿的人都走了
只留下那不堪重负的树
和树上叮当作响的风铃
以及,那些向左飘向右飘
的红丝带,和红丝带上
依稀可辨的字迹
许愿的人都走了
许下的愿还留在这里
我不知道,那些许过的愿
都实现了没有,也不知道
他们来还愿了没有
我只知道,一些许过愿的人
带着希望走了
还会有一些人带着希望而来
小弟
母亲不只一次跟我说
她死后不去父亲墓地
要去屋后山上
和她最小的儿子在一起
母亲说,你们兄弟四个小弟命最苦
出生时就没奶水
靠吃米粉糊糊度命
而米粉糊糊也不常有
后来小弟患病想吃肉
每次瘦肉都让他那馋嘴儿吃了
他一生没吃什么好的
就好一口酒
母亲的心愿是
去那边后
让小儿子继续做她的儿
疏离
村路改道,从好走的地方走了
只有山路不改初衷
原来怎么走还怎么走
原来怎么弯还怎么弯
那些踏山的人都去踏路了
踏没踏过的路
只有我这个念旧的人
隔三差五还会去走一走
那些路边的花草为所欲为
不住地向逼仄的小路扩张
那些被我砍过的树又长出了新高
那些被我砍掉的柴禾还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那些被我掐去的花朵又长出了新蕊
那些被我犁过的田耕过的地还泛着新绿
只有这些是亲切的,熟悉的
其它的,已日渐疏离
盛夏流年
在收割的田野上
我学着父亲的样子
把冲担的两头
紧插在稻把的中央
然后,运足丹田之气
将它举起来
放在不堪重负的肩上
再抓起一柄打杵
上路
走在逼仄的路上
滂沱的汗水不住涤打着周身
而树上聒噪的蝉鸣
还在继续抬高温度
那柄可供临时歇脚的打杵
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敢用
唯恐,歇下来就举不起
那双躺在向阳的山坡下的眼睛
我总认为,他是睁着的
也总在看着我
他的这个无能的儿子
在人世间走出的
那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
母亲的唠叨
那时,我把母亲的唠叨
当作墙上的广播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而今,只要母亲一开口
我就会停下来,或驻足凝视
或坐下倾听,不管那
唠叨的珠子有多密、有多长
我怕,那只老广播突然喑哑
不响不叫了
老广播不叫
我的心也就空了
古井
古井老了
长满密密匝匝的胡须
远看就像个不修边幅的人
那么多年还兀自在那儿
那些喝过它的水的人
一些走进了屋后山上
一些远走他乡
只剩下少数人还在它身旁
走来走去
但都不拿正眼瞧它
满以为
满以为,走进那个熟悉的村庄
就会有人迎面走过来
和我打着招呼,甚至
亲热地唤着我的乳名
然而,能叫出我名字来的
不过几人,那么多
群居在屋后山上的人啊
都等着我去一一辨认
谁的头上已长满蒿草
谁的头上刚培上一堆新土
满以为,在村子里行走时
就会有人热情邀请我
进屋歇脚、喝茶、吃饭
然而,只有那一泓清泉啊
仍在不离不弃地等着为我
洗去一路的风尘
和满脸的沧桑
满以为,走在回乡的路上
就会有很多的人停下来
和我拉呱、搭话、叙旧
讲我们曾一起下河摸鱼
上山砍柴的故事
然而,他们都和我擦肩而过
只留给我似曾相识的背影
我就像
在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兜了一圈
好像满载而归
又似乎空空如也
一个人的芒种
丈夫去了南方以南
儿子还在北方以北
他们把家里一亩三分田
交给我打理
种稻也好,播麦也行
全随我意
我在田里种稻,地里种麦
田埂上种豆,再在田边地角
栽上南瓜、辣椒、西红柿
就让那对大男人
看着一厢厢一垄垄的金黄
与碧绿咋舌吧
他们乐观其成
我也乐在其中
约等于无
每天,我穿着它,从汉口到武昌
又从武昌回汉口
把一面宽阔的长江举在头上
随着一群不明来路也不知去向的人
上上下下,出出进进
偶尔,也会和他们中的一、两人
有过倏忽的眼神对接和肢体碰擦
“嗯,走,上,下……”
既省略了主语,也无需色彩
甚至不用嘴唇张合
似从嗓子里挤出
因为,下一站我们就会各奔东西
在一起,我们是乘客
出门便是过客
过客犹如过江之鲫
烫手的桔子
那袋搁在桌上的桔子
就像一堆炸药
一碰就燃
就会触发儿时的记忆
那和堂兄合伙偷摘邻家桔子
的“丑事”,过去那么多年
还一直压在心底
而做一个保险理赔员
桔子几乎与我天天见
也许它价贱若白菜
事小如针尖
但因有儿时“丑事”提醒
那黄橙橙金灿灿的桔子
总让我不敢直视
唯恐一不小心
就掉进了甜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