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杰的头像

吴杰

鲁迅文学院学员

文学评论
202405/05
分享

心目中不一样的张爱玲 ——评含瑛《张爱玲传》

最早接触张爱玲,还是二十多年前读高中的时候。那时候,简阳老利民桥外有一个旧书摊,我从中淘了一本书,叫《民国四大才女》。其中一个就是张爱玲。在我最初的印象中,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浓厚都市气息、文字优美且词藻华丽的作家。她的名言“出名要趁早”至今在我耳边回荡。翻开高中的摘录本,摘录她的名言就有:“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一口气读完含瑛著的《张爱玲传》,心中有不一样的感觉。那位站在文坛、二十多岁就出名的女作家,那位被夏志清极力抬举的文坛大师,原来还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凄美的爱情、那么孤独的后半生。心目中那位身着旗袍、穿越于灯红酒绿的都市丽人背后还有那么多不一样的经历。含瑛用与众不同的写法将张爱玲的一生完整展现在了我们面前。用她的话说就是:“我愿意抛开既定标签,力图觅得一个较为像样的张爱玲。”

含瑛是带着浓烈的感情去追叙张爱玲的一生。从她的前言中,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的喜欢张爱玲。面对贴在张爱玲身上不同的标签,含瑛对张爱玲“无须美化亦不必丑化”,她要写出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因为,张爱玲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而且“是她用通透的智慧交给我许多人世的荒谬与不确定”。面对这样的张爱玲,她怎能不爱,怎能隐忍不发?也许,正是这种对张爱玲强烈的爱,让她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向我们讲述张爱玲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窥探这位文坛大师不一样的人生。

也正因为带有强烈的情感,含瑛在写张爱玲的传记时,通常不按常理出牌,虽然也是以张爱玲的成长为线索,但文中几乎看不见时间的影子。就连张爱玲出生的时间地点,文中都写得很笼统:“1920年的夜晚,中秋才过了几日,毛茸茸的月亮照着上海公共租界的一处中西合璧的老房子。”这种故意对时间淡化的处理,能让读者更好追随作者的步伐去走近张爱玲、感受张爱玲、认识张爱玲。

也因为对时间的淡化处理,含瑛在讲述故事发生的时候总是将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还没将这个故事讲完,便提前告知了读者后来的结局。如第二章还在讲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抓周时抓了铜钱,作者就感叹了张子静的后来:“如果人能够预测未来,该是多么悲怆的一幕。”“成年后的张子静一生未娶——他唯一从父亲那儿继承到的遗产便是上海的一处只有十四平方米的小亭子间,最后孤独地老死在那里,比姐姐的苍凉结局还令人唏嘘。”短短的一句话,提前向读者透露了张爱玲和张子静两姐弟凄惨的结局。这种提前告知读者的写作手法,让人在感叹人生无常的同时能进一步凝聚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怎么会这样呢?

对张爱玲深沉的爱,让含瑛在写这部传记的时候既在模仿张爱玲的影子又情不自禁地替张爱玲发声。她把张爱玲的一生分为“落尽繁花”“一刹那的悲与喜”“总有撒手的一日”“一出没有结局的戏”“花至荼蘼”“太平洋的风”六个部分、41个小节,每个小节都用如“夕阳无限好”“澌澌溜走的青春”“西风多少恨”等话语作为标题。这种对标题的美化与张爱玲喜用优美的文字如出一辙。抱着“越了解她就越爱她”的思想,在讲述张爱玲故事的时候,含瑛总是禁不住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张爱玲鼓与呼。“张爱玲一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感情内敛,不惯表达。”“寻常人只认为张爱玲冷艳、孤僻,其实,对于一个心思细腻的天才少女而言,她只是没有那么健谈罢了。友谊对她来讲,宁缺毋滥。”这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理解。另外,出于对张爱玲周围人、事的关注,含瑛总是忍不住要跳出来说一两句话。这些话就像名言警句一样有着独自的内涵,令人发醒。“人生最怕的往往是你认清了某个人的好处与坏处,还是飞蛾扑火一样奋不顾身地爱上他。”“女人都是用耳朵谈恋爱的,耳朵听了甜蜜的话,心里也蜜似的。”这是对张爱玲陷入胡兰成爱情圈套的惊叹与爱怜。另一方面,这种类似警句的书写不是张爱玲创作的一贯作风吗?“等到生老病死已经看过,回过头来再看她的作品,看她那珠玉一样的警句,常常在微笑过后有种深沉的荒凉感。”对张爱玲的作品如此,那含瑛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含瑛的《张爱玲》是与众不同的,写法不同、艺术风格不同、语言表达不同。读这部传记很轻松、很愉悦,她讲述了一个文坛大师真实的人生,那里有张爱玲的童年、家人、爱情、生存之道和凄凉的晚年。这才是一个人真实的生活。同时,它让人在了解张爱玲后有一种冲动,一种读张爱玲作品的冲动,一种更想深入了解张爱玲的冲动!

——原载川观新闻——西岭雪·品读2024-4-3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