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义胤的头像

张义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21
分享

山路十八弯

群山环抱,溪流淙淙。繁星闪烁,稻香蛙鸣。

偎依在父亲的身旁,听他哼唱“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仰望星空出神,四顾山野发呆。我好奇地问,山的外面有什么? 山的那边是哪里?

父亲说,山外有山,山前有路,山的那边很广阔。

为什么我们爬坡下河,翻山越岭,没有平路可走呢?

因为我们是山里人,我们住在深山里。

每天步行四五里羊肠小道,奔波在学堂农舍间,我的腿总在打颤,我的心总是汹涌,气呼呼的,我要走出大山!

沿着江河走,定能见大海,劈开坎坷阻,终成大道行。到集镇上学,行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心儿真宽敞。步履蹒跚的乡亲们,肩挑背扛着自己的产品,去换取生活的必需,洒下的滴滴汗珠,砸在我深深的脑海,泛起阵阵波澜:为什么单词里有小车的音形,课本里有车跑的画面?什么时候有谁来分担农民的沉重?

大概1975年金秋,一个阴冷的火热日子。十里八乡的山民,聚拢在熨斗集镇,守围在山路边,一辆辆军绿解放卡车深入到古镇街。一串串鞭炮声,一缕缕朗笑声,一张张灿烂的皱纹在我脑海久久回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汽车,这是石熨路第一次通车,这是父辈们坚韧辛劳智慧汗水的成果。封闭的大山与外界有了便利的勾连。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远古的通行,我充满了好奇。父亲常常不自信地回复,应付我的千奇百怪。茶马古道,子午驿站,纤夫拉船,脚夫运力,货郎挑担,爱恨情仇,丰满了我童年的内心世界。日子在悠悠地过,梦想在呼呼地长。

伴随着求学的历程,对交通的渴望与深思刻骨铭心。从熨斗镇到石泉县城由七毛钱涨到一块二毛钱。乘车也是老百姓的奢望。我们农村娃到后柳中学上高中,五毛钱车费都掏不起,只能步行五十多里,背着米粮疲惫不堪地走进校园。

唯一的一趟班车,拥挤着太多人的急切匆忙。每天爆满的流动失望了许多人的期待。我眼巴巴地看着司机恶狠狠的把一个老乡拖下车窗,虽然他的手死死不放。。。。。。

每天的班车上也是“三只手”( 小偷)大显神威的舞台。在满拥的车里,挤来挤去,东倒西歪,前倾后仰,颠簸流离之后,安静的往往是痛苦。难忘的一次,在喜河镇停车时,上车不久的一位大伯突然哭喊道:我的钱没了!我的钱没了!我是给学娃子送的生活费呀!这咋办呢?这咋整呐?

大伯的泪在一车的沉默中静静地滚动,也在我的心酸中楚楚地闪烁。

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车泥。坡陡弯急,颠簸筛糠,会车“亲嘴”是山村行车的印记。

当熨斗通往石泉县城的每日一班运营十年之际,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的冲击下,有了承包客运班次的增加,有了个体运营的出租,有了个人代步工具的添置,更多的山里人奔向了远方。

当别人骑自行车时我们羡慕很神气,当有人骑摩托时我们感叹很神奇,当有人私驾小轿车时,我们点赞很实力。

生活在改变,我们的道路也在改善。熨斗到石泉的毛泥路,变成了砂石路,硬化成水泥路,修建了通村路,贯穿农村路网的纵横交联,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产品物资的运输有了划时代的变迁,脱贫致富有了通畅的基础保障。

在建设喜河电站的拉动下,石泉南区的坎坷路拓展铺筑成三级路。在541国道贯穿石紫岚汉江经济带的引领下,裁弯取直,开岩架桥,砌坎填方,沥青铺面,成了二级路。一条黑龙沿江蜿蜒而去,伸向了我的家乡,链接了我的梦想。

汉江碧波和清音,绿枝搔首拂穿行。一路欢歌心气爽,满目美景入画屏。石泉到后柳、到喜河、到熨斗一小时搞定。过去的南区路、难去路变成了便捷路,恋驱路。

在全域旅游富民强县的战略布局下,勤劳智慧的石泉儿女乘改革创新的东风,把家乡建设得更宜居更美丽更幸福。

山路弯弯,车流滚滚,思绪飘飘,今非昔比。我只能在心底默默地向辛勤的交通人致敬!向智慧的规划设计专家致敬!向造福一方百姓的决策者建设者致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