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义胤的头像

张义胤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6/17
分享

撤校风波

张义胤

汉江碧波滚滚东流,凤凰峻岭葱茏逶迤。秦巴腹地山泉县石榴镇八面坡上的牯牛山不知何时何故有20多户人家在此生息繁衍,刀耕火种,自给自足,过着山神般悠闲快活的日子。

牛、刘、王、陆、钟五家姓氏,割地依山而居,种植包谷,洋芋,红苕,黄豆,养殖牛羊鸡猪,可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繁荣时期丁口达百余人。一江环绕,四围陡险,山顶百亩沃野平躺,草木葱茏。一条蜿蜒小路盘旋延伸与外界勾连,俗称仰天窝,逢场赶集下山来回得三个多小时。

大集体时代,为加强行政管理,设立了仰天窝村。贫下中农管教育,把学校办在农民的家门口,依托大队保管室,仰天窝小学运时而生,办夜校,扫盲班,普六,两位老师五个年级30多个学生的琅琅书声飘荡在山顶相当长的时期,播散着文明星火。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工浪潮席卷城乡。仰天窝村的姑娘们远嫁他乡,小伙子们做了上门女婿,曾经热闹兴旺的山村日益寂静落寞衰败了。

李老师乘天晴骑着自行车走走停停,推上坡,拐下河,把自行车推进路边的茅草笼中,周末回家再推出来,又从树丛中拿出塑料桶,那是十公斤酒的装备,提前藏在树丛中的,他是从集镇街上一家商店大妈那里花了五块钱买来的。在河沟灌注一桶清亮亮的山泉水,那是上山到校的生活用水,平时靠天坑收集雨水。李老师扛着,爬上坡山路,足足走了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汗流浃背地走进学校的泥巴房宿舍。

虽然只有5个学生了,去年还有12个。

城镇化的脚步铿锵有力,移民搬迁精准施策,也不知道是哪些专家认为,农村学校,规模小,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村小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令人堪忧;教育经费紧缺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学校的发展,为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教育公共服务功能,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撤点并校”的真知灼见,并全面铺开,扎实推进。

李老师听到这个信息很是欣喜。马上三十岁了,从师范毕业发配到这里成了独角兽山大王,一转眼八年了,除了留守老人在屋沿下,院坝边,歇凉,晒太阳时能见到几个大人,很难见到年轻人,更别说找媳妇了。

这下好了,全镇小学撤了九所,仰天窝小学不在了,老夫走人,抓紧去找另一半。

五十多岁的陆村长听说要撤学校,火急火燎地吃了早早饭,下山去找镇长,教育办,辅导站。我们山上的学校办了五十多年呐,好不容易派来的李校长老师,孩子们才有了文化,懂了哈数,怎么说撤就撤了呢?

胡站长主任:这是王八的屁股-----规定,胳膊能扭过大腿吗,我们调配老师是政府行为,难道还要经过村民商量讨论同意?

陆村长被呛得脸红脖子粗,差点晕死过去。他妈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口号喊得山响,给谁听呐?

钟老汉听说李老师要走了,叫老婆子连夜炖了莲藕猪蹄子,那是去年的腊蹄子,黄亮亮的,香喷喷的,绝味。第二天清早,便来到土坯瓦房边,鸟儿翻飞,虫儿鸣叫,山雾环绕,凉风嗖嗖。这是他最后一晚住宿仰天窝吗?

李老师起床一开门,钟老汉就颤巍巍地凑上去,握着李老师的手,中午到我家吃饭哟,菜都整好了。

李老师怎能推辞呢,平日里在老钟家放了个碗,胜似家亲呐。

李老师把一、二、三年级五个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教授完成后,太阳偏西遮过教室屋顶,才放了学。走了十几分钟,来到老钟家,酒菜已摆放好了。

钟老汉自己烤的包谷酒煮沸了两壶,爷俩不知对饮了多少杯,话匣子哗哗流,泪珠子簌簌滚,山上的娃们造孽了哟,大人要到镇上写房子住,生活要开支,家里的庄稼,养殖荒废了,有的跟大人出去打工了。

仰天窝小学撤了。山村炸开了锅,七嘴八舌,义愤填膺,哀叹不平。

李老师也准备调到镇中心小学任教,热心肠的同事要介绍在外打工发了财的表妹与他相亲。

秋风送爽,稻桂飘香,望着山下车流人往,仰天窝公鸡的啼鸣与狗叫,漆黑的老屋飘出的几缕炊烟,显示了有人生活的痕迹。

经过暑假的激烈争吵反复斗争,有的到镇上租房陪读,有的转学进城,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寄宿学校。只有牛大爷的外孙子小涵上学尴尬。母亲是被人贩子拐到山东某地买卖为妻,生了两个孩子后,不堪家暴,目无亲人,思母情切,几经疯癫。好不容易乘机逃离虎口,带小儿子回到家乡,投靠娘家父母为生。由于户口还在村上,要读二年级。

镇中心小学王校长暑假到各村走访调研了一番,写出了一份撤点并校调查报告,指出了五大弊端:

一、不少农村家庭为照顾年幼的孩子上学,想尽一切办法举家迁往城镇,造成农村土地荒芜,人口大量减少,留守老人没人照顾,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

二、部分家长无力负担学校撤并后孩子上学的交通、住宿、伙食费用,致使农村孩子辍学率有所上升。

三、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孩子离开父母来到寄宿制学校,家庭的温暖,家人的亲情被剥离了,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敏感、冲动、恐惧、孤独、沟通障碍、学习焦虑,这些都是寄宿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四、大规模撤点并校导致农村校舍荒废,甚至包括许多依靠善款修建的希望小学沦为鸡舍猪圈,浪费现象严重。朗朗书声在农村消失,越发缺失生气。因为书声是乡村文化的重要元素,乡村也会因为有学校而变得完整,同时,乡村教师作为乡间的“知识分子”,也无可替代的扮演推崇文化和传播文化的角色,但是撤点并校却切割了文化和乡土之间的联系。

五、撤点并校正在演化为一项新的政绩运动,在地方政府‘城市化率’的攀比中,撤点并校成为拉动县镇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换言之,撤点并校不是为了教育,而是异化为官员的政绩,或矮化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附属品。

国家有关文件明确指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可是在现实运作中,落实政策的重点却放在了“合并”上,“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这一前提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更重要的是撤点并校后教育经费相应减少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500元每年,对不足100人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补助资金。

看着王校长有理有据的调查报告,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一遍上级文件,刘镇长决定召开全镇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审议核查撤点并校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决定仰天窝小学不撤了。因为即使只有一个学生,也有五万教育经费保障。

秋季开学,李老师又蔫索索地回到了仰天窝小学。山里是世外桃源,也是他的精神家园。

春季开学了,二年级学生小涵赖在外婆家里不上学了。教育局开学工作检查中,发现了问题,要追究保学控辍不力的相关干部的责任,不能评先评优,晋职晋级,说不定要降工资待遇,党纪政纪处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呀。

春寒料峭的日子,踩着枯枝败叶杂草铺面的羊肠小道,刘镇长和王校长在村长的陪同下,提着烟酒,牛奶,来到牛大爷家开展保学控辍工作。

王校长问道,小涵呐,你为啥不上学了呢,我们学生可是一个都不能少哟。

小涵:我一个人不好玩,没有伴。上学没意思。

牛大爷:这不过年嘛,山里人要走亲戚,他到镇上姑妈家玩,与表哥表妹们打得亲热,看到伙伴们开心快活,回来就不说话了,生闷气,不愿意到村上去了。

哦-----喔---,刘镇长陷入了沉思。

“刘镇长,要不就把仰天窝小学撤了吧,一生一师一校,李老师也怪辛苦的,半年找不着对象”。牛大爷哀求道。

老牛啊,这可不行。必须保留仰天窝教学点。孩子妈妈外出打工了,辛苦你们老两口了,家庭困难肯定有。镇上给你家补助一万元,好好引导你孙子上学。这是政治任务。

听刘镇长这么一说,不知是激动感谢,还是意外惊诧,老牛情不自禁地老泪纵横了。

为了小涵上学,经常看到村干部拿着礼品到老牛家嘘寒问暖,李老师也买了好多学习用品送上家门。

像陪伴服侍上大人小祖宗一样,小涵读完三年级后,到镇中心小学去了。

李老师也在三十六岁大寿时结婚添子两场锣一锤敲了。

仰天窝小学随着一个个老人归山,搬迁入镇进城而名存实亡了。只有三间大瓦房的学校,贴在泥巴墙上漆黑的木板,像黑夜里一方天幕或墓碑印刻着文化启蒙的沧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