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渝扬的头像

张渝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0
分享

聆听大咖

聆听大咖

-------参加全国历史题材作品创作出版研修班侧记

张渝扬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接中国作协创联部通知,乘机赴京参加由中宣部出版局和中国作协创联部主办的全国历史题材作品创作出版研修班。

自9月23日离渝抵京,下午赶到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怀柔校区报道,这时已是傍晚。中国作协创联部二处的纳扬热情地将我领到餐厅吃饭,并交给我房间钥匙。

从当下乡知青、回城工作到退休至今的50多年中,写作始终是我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写作关系我曾多次到北京参加过四直辖市群文理论研讨会,全国影评征文、报告文学征文颁奖会和潼南产品展销会等活动。这次我又因写作长篇纪实文学《杨氏家国梦》参加全国历史题材作品创作出版研修班,往返机票及其它交通费全程报销、住单间、听专家讲课。这是我在职都没能享受到的最高待遇的一次北京之行。

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对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人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怀柔校区附近就是著名的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和险峻的金山岭长城,是近年来北京召开国际会议的热点地带。参加这次研修班的学员,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及部队的40位作家与全国39家出版社的39位编辑。我们相聚于此,封闭学习。

怀柔校区的教学楼。综合楼和三幢学员楼,还有餐厅,错落有致,被青山紧紧围绕。校区东侧,有一座电影馆。每逢周三、周五晚上放映。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编辑一起观影,相互生疏。但几天之后,大家仿佛故友。校区楼前屋后、山边路旁,遍布山楂、苹果、柿子树和青松翠柏,高高低低,大大小小,覆盖整个校园,郁郁葱葱,清幽富氧,总有几万棵树吧。宛若一片绿州,犹如一座林园。

校园中一泓湖水,静静的,清清的。树下和水边,是碎石铺设的小径,路旁有盛开的玫瑰花和秋菊,悄然通向茂密的深处。幽静安宁,氧气氤氲,轻抚着你的呼吸,清润着你的心肺。

开始两天,走在校园里,有点陌生,有一种梦幻感觉。慢慢地,便有了一些熟悉和踏实。我一人住的学员楼2103号标准间。室内电视、电脑。空调、书柜中毛、邓、江、胡、习等几代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生活学习用品一应俱全。报道时一人发一本学员手册,内有关于学员管理和学员守则等若干规定、凡离开校区,必须请假。

教学楼后面是一个操场,有篮球架,还有几张乒乓桌,单杠、双杠等体育器材。黑龙江女作家张雅文虽年过七十,每天空闲时都在这里健身、有人就打上一阵子乒乓,然后又去翻单杠。身材修长敏捷的军旅女作家张子影常在校区散步,无论在外表神采和内里修养气质上,都与她的军人作家身份很契合。

有天早上我遇见这两位家门作家在一起散步,便和她们聊起天来。热衷谈文学,一点不是矫情。张雅文谈自己写作报告文学《百年香港》的采访和构思;张子影谈创作长篇纪实文学《试飞英雄》的艰辛;我也谈了定点深入生活,创作《杨氏家国梦》的过程。

沿着林中小路,边走边聊,以为会走上大道,却又走到起始的原点。这是设计人员的妙思,让人迷恋,却又不知不觉地回归。这让我领悟到这”天人合一、顺其自然” 的人类的智慧。

一日三餐,打卡吃饭。怀柔的蔬菜,东北的稻米,北京的味道,悄悄地浸润着肠胃。

晚上洗澡。当温馨的水淋过全身,这座学员楼,便有了家的感觉。

隐隐约约中,感到这里有了一种磁场般的吸引。

今天上午,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拥军主持开班并作主题报告。他强调,要推出更多传播中国价值、体现中国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的高质量历史题材文学精品,他要求学员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满怀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从我国丰富的历史资源中汲取营养、选取素材,做好历史文学创作和出版工作。要有历史担当和政治担当,善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准确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坚决杜绝历史虚无主义,避免陷入唯心史观的泥潭。

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主讲文学课。他从文化切入历史,谈到世界整体正遭遇着一个历史纵深的消失,而我们现在对传统历史的寻找,正为我们赢回历史。这两堂课让我很受启发。

第三天上午,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原副主任齐彪教授作主题报告:他从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主流和本质、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必然性和合法性、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选择的道路、正确认识党在长期奋斗历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等五个方面,结合当前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对党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深刻阐述。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下午、围绕研讨主题,结合学习体会,学员分三组讨论。探讨当前历史题材创作存在的问题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和云南作协常务副主席,《重庆之眼》作者范稳、天津文学院作家武歆、重庆出版社副总编辑邱振帮、福建省党史办的钟兆云等是一个小组。大家认为,对于写作者和出版者来说,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一直都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或学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价值观和哲学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创作并出版了一大批兼具文学品质和思想内涵的优秀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但也出现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加上趋利思想的影响,出现了戏说历史、把历史娱乐化,甚至以“揭露历史真相”为名,肆意解读历史或解构历史的乱象。这都需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警觉,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追求史德、史识、史才兼备。大家对历史题材小说形式的创新、报告文学的跨体写作、网络文学的时空穿插、出版编辑的文学素养等发表了己见。

这次研修班的学员由于年龄、经历,还有地域的差别,所以,大家发言、看到矜持的,就只是表面。即便是从表面上,也还是可以看出作家们的犀利与出版社编辑的严谨。据说、象这样由中宣部与中国作协共同举办全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出版研修班,把作家与出版家共聚一堂、研讨繁荣创作与出版还是第一次。

第四天清晨,我和几个文友沿院内的小路上山。小雨淅淅,像琴声轻绕,似雀鸟低吟。倘佯在东耳湖和西耳湖边,只见几只水鸟,在湖中闲庭信步,悠然自得,若无其事。它们有美艳的羽毛。雨,于它们而言,就是人类的一阵轻风。还有黄雀,在小路上攸闲地蹦跳,刹那间,又一飞冲天,看它们跃上高高的枝头欢唱的样子,我体验到什么叫”欢喜雀跃”。

雨往下滴,水向低流,我们在山间漫步,小鸟在雀跃,树叶在叹息,我在湖畔流连,丰盈的湖水平静而安祥。我尽情享受这个大自然赋予我的快乐呢。

返回宿舍的路上,细雨濛濛。我慢慢踱步。浑身湿漉漉,整个校园也是湿漉漉。我与自然,融为一体。

上午,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名军旅作家、少将王树增作主题报告: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虚构与非虚构。他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抗日战争》三部曲,就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生动写照。凭借《抗日战争》,王树增荣获第十四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刚刚从北京颁奖大会得奖,便直奔怀柔校区为我们精彩授课。圆脸秃顶的他、身硕体健、侃侃而谈。他与我们分享了自已对历史题材创作的体会:坚信信仰的力量、人民的力量、真实的力量。他微侧身子,坐在讲桌后面,摆开长谈的架势。他说,文学创作中的非虚构,我认为就是纪实。非虚构,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劳动。作家应该是一个思想家、文史家、杂家,各方面都要涉及。说到激动的地方,就隔了讲桌欠过身子,眼睛很亮地盯着前排的学员,好像要问他:你说是不是?在无限恳切的表情之下,王树增隐忍着对历史一丝明察秋毫的笑意。这真是一个铁血军旅作家。

下午,长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周百义以历史题材作品的出版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回顾了为作家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以上统称“落霞三部曲”)的编辑过程、梳理了中国历史小说发展简况,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繁荣历史小说的创作和出版提出了建议。过去,埋头于自己的小天地,总有一种不满足,却又无来由,无头绪,无奈何。但来在这里,却感到了一种多年未曾有过的新异与睽违,在心底碰撞出一簇簇火花。

今天是研修的最后一天。上午,分组继续讨论历史题材作品创作出版的关系。学员们认为,目前能够切实反映中国精神、体现历史担当的文学精品数量还不够多,作家责无旁贷,出版人同样责无旁贷。历史题材的问题,是作家和编辑家共同面对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家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编辑也同样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历史题材的创作和出版面对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家和岀版界都要对此予以更加充分的重视。

黑龙江女作家张雅文谈到,历史事件不能违背历史,随意戏说。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女作家张子影认为,写作者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心里对历史有深入准确的把握,才能从事这项工作,否则就要慎重介入历史小说的创作和出版。《小说家》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谢锦谈到,历史上的说书演绎、戏曲中的高台教化,包含着基本的道德正义等传统文化内涵,而现在的一些戏说则没有。网络女作家晴了认为,戏说是一种过度娱乐化,在网络小说创作中应该尊重历史的真实。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要站在高处,全面看待历史。

浙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邱建国提出,每本书稿中的每个细节,都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衡量。编辑王学刚提出,编辑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要站在高处,全面看待历史,否则就容易出问题,要时刻秉持把关意识,牢记“出版无小事”。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毛军英提出,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是进行历史题材创作和出版的基本遵循。

作家们普遍感到,历史题材创作大有可为,有广阔的创作空间。王一珂等多位编辑提出,无论虚构还是非虚构的历史题材作品,都是读者了解历史的重要渠道,作家和编辑对此责任重大。

下午,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李敬泽作结业报告。他在报告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讲到,如何看待历史,特别是1840年以来的历史。习总书记有一个概括:1840年到1949年我们站起来了,1978年以来我们富起来了,如今,我们正强起来!历史不是小事、是大事!它关系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对国家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的认识。在认识历史中,认识自己,认识过去的自己。

他谈到,从18978年到2018年,这40年是自1840年以来最平安、既无内乱、又无战乱的、和平的40年。作家要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到文学的现场去,才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沧海桑田、震古铄金的历史巨变,才能感受到人民的精神、气象,获取丰沛的文学资源,为时代画像,为历史立传,为祖先明德。他勉励各位作家用丰沛的艺术才华和辛勤的劳动写出更多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写出拿得出、立得住、传得远、留得下的作品。

作为当代青年文学评沦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曾担任过《人民文学》主编的李敬泽,一直提出需要重振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他说,面对复杂的生活和经验,作家既要向外追问,更要向自己追问,勇敢、热烈地把自己作为战斗的对象,和自己的浮躁战斗,和廉价的虚无主义战斗,真正为自己找到一个认识上的出发之地。我们献身于文学,执着、耐心、坚定。我相信,由这种态度出发,青年作家中必定会出现大作家,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在为期5天的学习中,请来授课的是全国最著名的行内专家导师,大伽云集,高手纷呈,我只在杂志上读到他们的名字,都是我羡慕和崇拜的人。

他们将一生所学尽数献出,每日上午的授课珠玉满盘,下午讨论、整理,晚上阅读写作,全方位多元化地打开了审视历史题材文学的视野,结合历史题材创作和出版的研修,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理解,坚定了文化自信。

听大伽讲课,仿佛又回归青涩的知青年代。遥想当年,每天懵懵懂懂劳动,为了忘记了农村的艰苦和迷茫、到处借书来读。现在能在全国宣传系统最高学府参加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出版研修班学习,不但是一种机缘,更是一种历史知识饥渴的吸引,一种创作本能的需求。这座全国宣传干部教育学院,默默地给予热爱文学创作的我,带来那么多新异的观念,那么多惊喜的收获,还有那么多碰撞,那么多思考。

结业仪式上,当我从李敬泽副主席手中接过研修班结业证时,我想,如果能在我定点深入生活以前参加历史题材作品研修班,聆听大伽,再来写《杨氏家国梦》,那必将有新的超越和突破。

2017.12初稿2020年5月修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