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玉周的头像

张玉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5
分享

纸间万物

剪刀如喙,像鸟之于树丛的关联,由刘诗英把持,在纸端游移,时而轻巧伶俐,时而温柔缱绻,手指翻飞间,鸟儿翅膀悠忽隐现,花瓣在纸张旋转裁切下现出端倪,极尽创作之美。作品取名《喜鹊采梅》,包含喜庆意味。看时很美,亲身体验起来却有云泥之别,明白非一日之功。在刘诗英这里不是,她的生活从未远离剪纸。

瑞昌剪纸起源于汉代。1972年,瑞昌境内发掘的西汉古墓墓砖纹饰上找到瑞昌剪纸雏形。近其一旁的瑞昌铜岭古铜矿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陶器上所使用的米字纹样,与现代瑞昌纸扎一模一样,则成为瑞昌剪纸艺人常用的纹样。历史迁延,瑞昌剪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既有北方剪纸的大气粗狂、阳刚之美,又兼具南方剪纸精雕细刻、阴柔之丽。

乐山,四面环山,村庄由山路串联绵延排布,为苍翠树木掩盖,远离集镇,是名副其实的山村。生活,是避不开的话题。三岁那年,刘诗英被过继到邻村李姓家中,实为童养媳。对生活的模糊印象,源于七岁时开始的劳作,砍柴、洗衣、打猪草,总会有做不完的事和忙不完的活。也从来都是忙碌而孤寂的。山间花开林间鸟鸣,村中零星的狗吠和徐徐升起的炊烟,是工作之余所能涉及的全部。但都经不住花时间去对待。花有花期,鸟有鸟语,它们自有生活规律和言行举止。刘诗英艳羡并参与其中。

对新事物的接触,给了她全新感触。十一岁,乡村时兴绣花鞋,鞋面的样式和色彩让刘诗英一度迷恋,那些日子,内心总有一股冲动,非得弄出个花样来。这样的想法在脑中盘旋,山塘洗涤衣物时想,田间清除杂草时想,睡觉时想,吃饭时想,害了相思一般。她决定去学。细姑是村中剪纸的佼佼者,她去求教,许是细姑确实没空招呼自己,一整天的等待之后没了下文。隔天,刘诗英再去,得到的回复是明天再来。对新鲜事物的期盼和焦心等待交织,让她失去了再去的勇气,决定不再前往。不就是个鞋样,自己也能琢磨出来,赌气般。返回家中,刘诗英翻出旧草纸,开始了第一次尝试。几番裁剪后,旧草纸上渐渐显露出形状,是梅花,外形虽不正统,终究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她以此绣出了自己的第一双绣花鞋。内心狂喜,面对村人的夸赞,她稚嫩的脸庞保持少女的骄矜。她将其归功于未曾教授技艺的细姑。裁剪在此刻却生了根似的,在她的生活落了脚。

物事经裁切,仿佛被一只手攥着,指引着它接下来的每一条路线,那些脚步总是恰到好处的行进在预定线路,线条婉转柔美,或者线条明快,倏忽间已定型,福娃、锦鲤、财神,俏丽也活脱。等再出门,刘诗英捡拾山间的桐子、芭蕉叶等树叶作为材料,用手细致掐出环绕周身的事物。春天破土开出的花,夏日叫声聒噪的蝉,深秋后枯黄凋零的落叶。远到层峦叠嶂的山,近到门前屋檐下蹲伏柴垛上的猫。但更多是关乎的生活日常,挑担经过的阿伯,俯身插秧的阿嬷,耕田的水牛,以及田间轻舞的白鹭。刘诗英央哥哥置办一把铁剪子,作为趁手之物。忙碌的日子总是开心的,剪子在手中腾挪翻转,村子被定格纸上,生动而有趣,刘诗英也在逐渐地练习和创作中和剪子磨炼的愈发成熟,一张不大的四方纸,经她一番操作,多余的边角随之脱落,最终变得惟妙惟肖。到最后,兴之所至,即可剪出看到的景物诸事,全然信手拈来。村里慕名而来求剪纸画的人因此开始愈来愈多。先是绣花鞋的鞋样、动物、窗花,及至后来,嫁娶、春节寓意喜庆的图案,对剪纸人的要求亦超乎寻常,需更为细致更加耐心更体现功力。刘诗英只是应着,作品也在随后一一呈现,动作熟练的已然是个中老手,使起剪子来得心应手。

十四岁时,刘诗英担任公社妇女主任。大家在识字唱歌时,她只是安静坐在一旁,拿出剪子,悄悄刻画着属于她的一方世界。其时,与剪纸对应的民谣开始在周遭传唱:“好曲烧好酒,好米锻好粑。讨亲要巧姐,玲珑会剪花。”

江南多水,云雾氤氲下的物事也变得温柔缱绻。剪纸在这里也转为细致而流利,委婉而抒情。子孙繁衍不意成为瑞昌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男女恋情、婚嫁、交合,对应的并蒂莲开、百年好合、蝴蝶戏金瓜、蜂采菊、鱼戏莲、凤戏牡丹、仙人采桂、喜鹊采梅、刘海戏金蟾、吕布戏貂蝉、榴开百子等暗含着阴阳相配的喻示,代代相传且常用不衰。

剪和纸的交互中,刘诗英的裁剪功能老练而成熟,根据不同的人、事,有着不同的剪法。用在小孩身上的装饰,采用粗犷豪放手法,粗重有力而不带锯齿象征着孩子的“八字”硬,生命力强大,可以少灾少难,顺利成长;用在俗神、族神、婚嫁、爱情、青年妇女本身的装饰,则是精细而又流利的曲线造型,使用S形纹样连接,加上较为粗重的外轮廓,画面粗得有理、细得入微。遵循瑞昌剪纸古已有之的惯例。

日子清苦。刘诗英将剪纸作为一份热爱支撑着彼此。世俗的眼光总是叮嘱自己,“民以食为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后的几十年漫漫长河,白天劳作,至夜归家,她总是按捺不住地拿出剪子剪上几张图案方才作罢。作品本身换不来粮食,她亦嗤之以鼻。彼时,瑞昌剪纸的风气却经久不息,隐隐有烈火燎原之势。20世纪,在瑞昌,剪纸艺人遍布全市。1987年普查结果显示为2027名,艺人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剪纸几乎是未婚闺女的必修课。因此形成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剪纸绣花成为人们衡量女性智商、身价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关系到她能否嫁个好丈夫的大事。

经年流转,刘诗英住进县城,已是个年过花甲的女子,可以有大把时间去对待剪纸。时,县文化馆隔三岔五邀请她去授课、现场教学,甚至于外出参赛。那些自她手中诞生的“孩子”,也在无数个夜晚温暖着她柔软的心,她乐意为之。面对陌生的听众和学者,她总是耐心细致的讲授着剪纸的基本要领,选材、握剪姿势、行笔构思,从简单的窗花,到“喜”字、蝴蝶等物,针对众多爱好者倾囊教学。有时专注于一件内心构思已久的作品,面对指向她的大大小小拍摄设备,如入无人境地般,手和剪默契合作,在四层堆叠的纸张中旋转,《狗年来福》《喜迎新春》《麒麟送子》等作品于此间先后问世。带着这些作品,极少出远门的刘诗英罕见的出了门,宛如是见证青葱的自己去见外面的世界。

这样的状态持续到刘诗英的古稀、杖朝。银发满头诉说着时间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唯有澄澈的眼睛和稳健的手臂未收丝毫影响,折叠、阴刻阳刻、刺孔、对称折剪、连续剪,变换地点方式对象内容,在一如既往的裁剪中变得成熟稳重得体。

几近耄耋,闲暇的刘诗英枕着从窗户倾斜而入的阳光,窗外斗转星移,春尽夏至秋去冬来,不由让她想起村庄。也是某个午后,她斜靠一旁,就着树叶摆弄着造型,树叶发出破碎的声音从她手中滑落掉入土地陷入沉寂,留在手中的叶子是村子是鱼儿是小鸟是人,述说着生活。那一刻,像极《卫风·氓》诗中的场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