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诞辰,为民解厄之日。水官巡查人间善恶,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除灾。
怀着礼拜的心情,我沿着青山河行走。在青山河湾前,错把一轮明月当夕阳。也没搞清,河依偎着山,还是山目送着河。
今夏大汛,差不多是百年一遇。青山河连同周边水网,大水滔滔。汛期,人们连久违的跑牌都祭了出来。由于长江大堤及圈圩堤顶加固,大公圩和万春圩安然度汛。此时节,水已下落,两岸滩涂裸露。若非大汛,两岸滩涂土地肥沃,种瓜种豆,收成极好。一路行来,两岸柳枝随风,芦苇轻伏,各种鸟钻来飞去,好不快活。杨键的一首小诗《芦苇》在这里很贴切。芦苇…至善至柔/同河堤上的柳树/乃是时光中的精华。这精华,在冬季的青山河两岸仍是风姿绰约。
临近青山,就见到加固改造泵站工程。汛期,大水检验了两岸堤防。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将出险的重点路段、涵闸陡门列入汛后工程。有经验的,倡导夏汛冬防,就是在冬天把功课做足,夏天巡堤到位就行了。秋冬正是大干工程的时候。此时,青山河西北侧的闸门正在检修。北向姑熟河路被挖断,连河也被截断。我们停下车轮。
冬天黑的早。不过五点半,天已暗了下来。北望龙山,影影绰绰。青山河在青山形成了一个湾,由北向西蜿蜒而去。西边已暗,夕阳沉底。我下车向河边走去,脚下凌乱,黄泥遍地,无法前行。我驻足向青山,近距离观望青山,青山出落。并没有看到人们常说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景象。初时,我还以为是夕阳。定神,方知月出。一轮明月跃上青山顶,在下元节朗照,气象自是不凡。虽已入冬,仍没有寒冷的感觉。我看了一会朗月下的青山和青山河。未及思考和感慨,也没有在下元节祭拜水官。于青山下,匆匆一瞥,归去。
我的岁月,伴着青山河影。终于走到了没有幻想、没有抒情的时光。我端坐在办公室里,在当涂县志和芜湖县志中寻找关于青山、青山河的踪影。青山是谢朓的“山水都”。青山是李白的心灵冢。李白五访当涂,终老当涂。先入土龙山,后按太白心愿迁灵于青山,终归神会谢脁,成“异代芳邻”。追慕一个人,跨越时空,用生命来守望,至性至情。连这片土地都命名为太白乡。太白的诗句,在皖南密织的河川里流淌,在青山河、大江边颂吟。大地有了生气,树木生发灵性。于是,千万诗句,在这片神奇山河里,碰撞,互荡,相拥,蕴含了美的意象。
宁愿停在古旧的青山里。想想谢脁时代,归隐于青山的太守,守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守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清风拂四季,山林从此始,在“山水都”做大自然的主人。想想谢朓以降,无数诗家佛心,汇聚于青山、于河影,蔚为壮美的景致。生而为人,幸有青山河影。
谁都知道,青山米芾书为"第一山"。醉酒捞月的李白归眠青山侧,守望"山水都"。谁都知道,青山下的青山河千万年流,倒映的不只是青山廓影,而是流动着千万颗诗心。
一年将尽。上次来,还是三十五年前。骑着自行车,沿着青山河来到青山脚下。 一座青山,一条诗河。山水相映,彼此慰藉。这是一条壮阔的诗河,这是一座绵延不绝的诗山。我行走,我瞻望,我以无限崇敬的心情试图走进,寂定在青山河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