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渐近,节日气氛与日俱增。超市里的月饼已经上市,门口成箱的礼品小山似的,一群群五彩斑斓的公鸡,出现在大街小巷,各种时令水果琳琅满目,赶早走亲访友的人车来去匆匆。
人是家乡亲,月是故乡明。此时,我的思绪总是偷偷地回到童年和故乡。
老家,院墙边那颗老石榴树挂满沉甸甸的石榴,坠得枝条弯下了腰,浑圆饱满的石榴裂开了嘴,籽粒红艳艳。家家户户快乐地忙碌着,每一扇窗户都透着温馨祥和的灯光,每一扇门里都流淌着欢声笑语!
父亲在乡政府工作,每逢中秋节单位发月饼,他骑车匆匆地往家赶。
那时的月饼用粗糙厚实的褐黄色牛皮纸包裹,上覆一张方形红纸,再用细纸线成十字捆扎,很是喜庆。月饼实惠厚重,馅里有大粒的冰糖和花生,还有一种口感独特的彩线参杂其中,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吃起来香甜可口。不像现在的月饼,花样繁多,包装精美,但不在制作工艺上下功夫,导致口感一般,成了人情往来的工具。
母亲呢?破旧狭窄的厨房里,煤油灯如豆,母亲用三块小砖头支起“鏊子”(铁制,圆形、黑色,约1公分厚,锅盖大小,用来烙馍),粘满芝麻粒的生烙馍柔软纤薄,点燃麦秸火,待鏊子热得冒烟,母亲使用“翻馍铍(铍:音“pi”)子(铁制,形细长,头尖,尾部带环,不用时可挂墙上)把生烙馍摊平放在鏊子上,然后开始让人眼花撩乱的表演:母亲用翻馍铍子带动烙馍在鏊子上轻巧快速的起舞,轻灵的腾挪、支起、落下、翻转……不久,一股香味袅袅升起。约两分钟左右,烙馍颜色变深,质地变硬,挑起来放在余温尚存的麦秸灰烬旁烤烤、晾凉,原来绵软的焦馍神奇地长出了筋骨,能够直立了,工序Over!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抢了一个,边往外跑边咬一口,嘎嘣脆,唇齿留香!
中秋之夜很静。皎月当空,月色如洗,朗星闪烁,清风徐来,树影婆娑,美如童话。一家人坐在院子内,溶在月光里,沐浴在清风中,听听月亮嫦娥的神话故事,聊聊昨天、今天和明天,团圆如此温暖,生活何其美好!
这是最美的中秋节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长大了,父母老去甚至于凋零,节日里总藏着一种痛。物质丰富了,纯粹的快乐却变得贫瘠,曾经期待的节日变得没一点感觉。也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回忆留恋过去贫穷但和中秋月饼一样香甜的日子。
时间,淡化了很多东西,却化不开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思念。哪怕走出很远,总会情不自禁地从光阴里翻捡关于他们的往事,也是在这样的回望里,我们幸福地忧伤着,甜蜜地惆怅着。
我们在缘分的世界,构筑了亲情的小屋,屋里每位亲人都是自己的牵挂,明月月月有,思念绵绵长。
节日是什么?它意味着团圆,呼唤着回家,惹起着思念,也是时间的坐标。它让我们怀念过去,伤感亲人的离去和生命的无奈,同时告诉我们一年已过去,我们又老一岁。小时候,一天、一月乃至一年如此漫长,长大后,时间成了经不起翻的薄薄的书,篇章那么短!一个个节日你方登罢我登场,奔跑而来,提醒着一段又一段的时间成了过去时,失去的永远不再来。面对节日,期待和快乐少了,不安和惆怅多了,甚至于麻木和排斥,我们再没有了往昔面对节日雀跃的心!
年岁渐长,我们得到的越来越多,同时失去的也越来越多。得到,失去;失去,得到。生命的轮回生生不息。
节日的钟声响起,总能触及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勾起美好的回忆和淡淡的乡愁。人生本是如此,有失去也有拥有,请珍藏过去的幸福,珍惜当下的幸福吧!